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教案
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教案
教学内容:
第80---8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口算方法的过程,理解退位减的算理,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2.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与同学合作交流的精神。
教学重点:自己得出并掌握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退位减的算理。
教学准备:挂图,图片。
教学建议教学过程修改意见以小朋友摆画片为题材,创设一个有趣的生活场景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启发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可以使学生在操作中找出算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例题图引入:有三位小朋友做了些画片,他们分别有多少张画片?你能根据这三个条件,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出算式吗?学生回答后,板书30-8、
33-8、33-30。
2.揭示课题。
谈话:在这三个算式中,哪个算式我们已经学过了?(33-30)得数是多少?30-8、33-8是几位数减几位数?你们会计算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两位数减一位数。
(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同桌合作学习,探究计算方法。
⑴30-8等于多少?小朋友们有什么办法知道得数是多少吗?
⑵请小朋友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探讨算法。
[3]学生汇报不同算法,可能出现以下的方法:
a、摆小棒
b、用学过的方法计算。
2、实物操作,初步感知。
[1]同桌学生试着摆一摆,边摆边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2]指名演示摆法:先摆3捆,再把其中1捆拆开,从中去掉8根,所剩下
教学建议教学过程修改意见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方式,探索出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可以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找规律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让学生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又可以进行尊敬长辈的思想教育。
的2根和2捆合起来就是22根。
3、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1]引导学生整理30-8的计算过程,并板书:
30 – 8 = 22
∧
20 10
2
[2]电脑演示计算过程,引导学生完整得说出这题的'计算过程。
4、小组合作,探究33-8的计算方法。
[1]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计算33-8吗?
[2]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各种算法,教师板书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4]提问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说一说33-8的计算过程。
5、教学“试一试”。
[1]学生试做。
[2]同桌交流,说说计算过程。
[3]教师指名说出计算过程。
三、巩固深化,应用提高。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独立计算,再同桌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然后提问学生说出完整的计算方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要求学生按竖行做,独立完成后,让学生找一找每一组的第一题和其他三小题的联系。
3.“想想做做”第3、4题。
[1]创设情境1:小明是一个好孩子,他妈妈的生日快到了,送什么礼物给妈妈呢?小明想来想去决定折34个纸鹤送给妈妈,请同学们观察第54页“想想做做”第3题的插图,现在已经折好几个?还要折几个?怎样列式?
在书上填写算式并计算。
[2]情境2:小明把礼物送给妈妈后,又去问爷爷今年多大了,爷爷说:“我今年66岁了。
”小明今年6岁,爷爷比小明大几岁?怎样列式?
在书上填写算式并计算。
[3]补充题:猜猜老师今年几岁了?你今年几岁了?谁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回答,你比老师小几岁?
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老师多给予鼓励。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提问: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哪些本领?这些本领是怎样学到的呢?与以前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有什么不同?学生回
答后,把课题补充完整。
板书设计教学后记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30 – 8 = 22 33 – 8 = 25 33 – 8 = 25
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口算方法的过程,理解退位减的算理,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与同学合作交流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