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防排水技术交底-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防水板铺设
⑴防水板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3.
图3 防水板施工工艺流程图
⑵施工准备
防水层铺设前应先对隧道初期支护喷射砼表面进行处理,切除外露锚杆头和钢筋头,并用砂浆抹平覆盖,对深宽比大于1/10的凹坑应用细石砼填平,以确保喷射砼表面平整、无尖锐棱角。
在初期支护面上标出拱顶中线和垂直于隧道轴线的断面线。
图4 土工布缓冲层固定示意图
⑷铺设防水板
将防水板固定到预定位置,然后用手动电热熔接器加热,使防水板焊接在固定土工布热熔衬垫上,防水板铺设要松紧适度,并留有余量,避免过紧被撕裂或过松形成人为蓄水点,防水板实铺长度与初期支护基面弧长的比值10:8,以保证混凝土浇筑后与初期支护表面密贴,防水板间搭接缝应与变形缝,施工缝等防水薄弱环节错开1-2m。
环向铺设时,下部防水板应压住上部防水板;防水板纵向搭接与环向搭接处应采用丁字街头,除正常施工外,应再覆盖一层同类防水板材,用热熔焊接法焊接。
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cm,分段铺设的防水板边缘部位应预留至少60cm搭接余量。防水板搭接缝应与施工缝错开1~2m。
钢筋焊接和模筑衬砌混凝土浇筑时应采取措施避免损坏防水板。
检查防水板的质量,是否有变色、老化、波纹、刀痕、撕裂、孔洞等缺陷;在防水板边沿划出焊接线和拱顶中线;防水层按实际轮廓线长度截取,对称卷起备用。
⑶铺设400g/m²土工布,首先将单幅土工布固定到预定位置,然后用专用射钉将土工布固定在喷射砼上,见图4。专用热熔衬垫及射钉按梅花型布置,拱部间距0.5~0.8m,边墙0.8~1m,土工布幅间搭接宽度不应小于5cm。土工布铺设要松紧适度,使之能紧贴在喷射混凝土表面,不至因过紧被撕裂,过松土工布褶皱堆积形成人为蓄水点。
先设置嵌缝材料无粘结力的背衬材料,背衬材料的设置符合设计要求。
嵌缝应密实连续、饱满并应粘结牢固。
⑷止水带施工要求
止水带固定牢固、平直,不得有扭曲现象。
止水带安装径向位置允许偏差±5mm,纵向位置允许偏离中心线为±3cm,中埋式止水带埋深位置应准确,其中间空心圆环应与变形缝或施工缝重合。
中埋式止水带安装利用附加钢筋、卡子、铁丝、模板等将止水带固定,宜采用专用钢筋套固定,应完整、平展,无损坏、扭结,见图7、8、9。背贴式止水带应采用粘结法与防水板连接,与止水带进行粘结的防水板应擦洗干净。
③止水带对称安装,伸入模内和外露部分宽度必须相等,沿环向每0.5m设二根φ6mm短钢筋夹住,以保证止水带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位置的正确。止水带处砼表面质量应达到宽度均匀、缝身竖直,环向贯通,填塞密实,外表光洁。
④浇注混凝土时,注意在止水带附近振捣密实,但不得碰止水带,防止止水带走位。止水带施工中泡沫塑料对止水带进行定位,避免其在混凝土浇筑中发生移位。
⑸施工控制要点
①检查待处理的施工缝附近1m范围内围岩表面不得有明显的渗漏水,如有则采取必要的挡堵(防水板隔离)和引排措施。
②按断面环向长度截取止水带,使每个施工缝用一整条止水带,尽量不采取搭接,除材料长度原因外只允许有左右两侧边基上部两个接头,接头搭接长度不小于30cm,且要将搭接位置设置在大跨以下或起拱线以下边墙位置。
2.4.中心排水管、纵向排水槽施工
全隧道设置双侧水沟和中心排水管,中心排水管采用Φ600钢筋混凝土管,并间隔30m设置一处检查井。施工时隧道内纵向设排水槽,横向设排水坡。
中心排水管施工:中心排水沟直接埋设于仰拱填充混凝土中,浇筑仰拱填充混凝土时不得损坏管身。管径符合要求,管身不得变形、不得有裂缝,管与管连接处密封。
⑷二次衬砌环向施工缝间距按8~12m一道设计(或与衬砌模板台车长度衬砌长度一致),全环设置,纵向施工缝按2道设置;变形缝在地层承载力显著变化处、明暗分界处,断面明显变化处。
⑸环向施工缝采用背贴式橡胶止水带+中埋式橡胶止水带的两道防水措施;纵向施工缝设置中埋式钢板止水带+缓膨型遇水膨胀止水胶两道防水措施。变形缝采用背贴式橡胶止水带+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嵌缝胶防水。
防水板采用自动双缝熔焊机,按预定的温度、速度焊接,单条焊缝的有效焊缝宽度不小于15mm,焊接后两条缝间留一条空气道,用于空气检测器检测焊接质量,焊接前要先除尽防水板表面的灰尘再焊接,防水板搭接宽度须大于15cm。防水板焊缝见图5.
图5防水板焊缝示意图
防水板应采用防水板作业台车铺架,应由隧道拱部向两侧进行,与热塑垫圈连接采用电热压焊器热熔焊接。
⑹二次衬砌拱顶预留回填注浆孔,间距5.0m,隧道衬砌施工并变形完成后,应进行衬砌背后回填注浆。
⑺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型号:300mm*8mm,背贴式橡胶止水带型号:300mm*8mm*30mm,中埋式钢板止水带型号:300mm*3mm,中埋式钢板橡胶止水带型号:350mm*10mm。
1.2.洞内排水
⑴全隧道设置双侧水沟和中心排水管,中心排水管采用Φ600钢筋混凝土管,并间隔30m设置一处检查井。
1.3.洞门及明洞防排水
⑴明洞衬砌环向施工缝间距按8~12m一道设计(或与衬砌模板台车长度衬砌长度一致),全环设置;变形缝在地层承载力显著变化处、长段落明洞处,断面明显变化处设置。
⑵明洞衬砌背后设容易操作且能保证质量的自粘式防水卷材。明洞环向施工缝采用中埋式橡胶止水带+遇水膨胀止水胶防水;纵向施工缝采用混凝土界面剂+遇水膨胀止水胶防水;明洞变形缝采用中埋式钢边止水带并辅以嵌缝。
⑶施工要求:
①衬砌背后设置的环、纵向排水盲管应符合设计要求,必要时可根据渗水情况适当增设、调整。通向水沟的泄水管应有足够的排水坡度。
图1 结构防排水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2 排水盲管施工工艺流程图
②排水盲管布置时应敷设顺直,并于初期支护或围岩表面密贴,空隙不得大于5cm,盲管与喷混凝土基面或围岩脱开的长度不得大于10cm,不得有扭曲现象,尽量减少地下水渗入排水盲沟的阻力。
③边墙泄水管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异物堵塞孔口。
④纵、环向盲管、泄水管、排水沟应按设计连通,管体间采用变径三通连接,组成完整有效的排水系统,施工中三通管预留位置应准确,且接头牢固。
⑤排水盲管应用管卡固定牢固,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防止泥沙、喷混凝土料或杂物进入。
⑥对集中出水点,应铺设单根排水盲管,并用速凝砂浆将周围封闭密实,以便地下水从管中集中流出;当隧道初期支护表面有大面积渗漏水,可设双根或多根排水盲管,将水引入纵向排水盲管。
纵向施工缝设中埋式钢板止水带+缓膨型遇水膨胀止水胶两道防水措施。
变形缝采用背贴式橡胶止水带+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嵌缝胶防水。
⑵施工缝处连续浇筑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先浇混凝土必须凿毛,并凿除先浇筑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软层,用水冲洗干净。
纵向施工缝浇筑前,应在凿毛后的先浇混凝土面上铺一层厚30mm的1:1的水泥砂浆,然后按设计要求铺设止水带,再涂刷水泥净浆或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筑混凝土。环向施工缝后浇筑混凝土前,应先用钢刷将其表面疏松、起皮、浮灰等清理干净,使施工缝表面基本平整、干燥、无污物。
⑶进、出口明洞顶各设一道洞顶水沟。
二、防排水施工工艺流程
防排水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二、施工要求
2.1.系统排水盲管的布设与安装
⑴布设原则
隧道防水背后设置φ50mm环向透水盲管,防水板下端外侧墙角处设置φ80mm纵向透水盲管,纵向坡度不得小于2‰,环向及纵向排水盲管采用打孔波纹管透水盲管(外裹无纺布)
如发现防水板有破损,须取小块圆顺防水板采用手动电热熔接器熔接,补丁要满焊,,焊接质量用真空检测器检测,若不合格必须重新修补。
2.3. 施工缝、变形缝防水处理措施
⑴施工缝、变形缝防水处理措施:
二次衬砌的变形缝、施工缝是隧道施工的薄弱环节,也是隧道工程防水的重点,在本隧道中施工缝、变形缝处理方法如下:
环向施工缝采用背贴式橡胶止水带+中埋式橡胶止水带的两道防水措施;
2.6.防水卷材铺设
自粘式防水卷材的基层应采取处理剂处理,对基面潮湿的基层必须采取措施保证粘结牢固;防水卷材的基层应牢固,基面应清洁、平整、不得有空鼓、松动、起砂和脱皮现象。
防水卷材铺贴时,应顺流水方向进行,上部压住下部,2幅卷材短边和长边的搭接宽度均不应小于150mm,卷材铺贴后不得有滑移、翘边、起鼓和损失等现象。防水卷材的搭接缝应粘接牢固、严密,不得有皱褶、翘边和起鼓等缺陷。
⑹防水层与其它防水材料的连接符合设计要求;
四、验收标准
防水板防水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
防水板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焊接,焊接应牢固,不得有漏焊。检查数量:检查焊缝数量的5%,并不得小于3条焊缝。
检查方法:采用双焊缝间充气检查。
防水板铺设范围及铺挂方式应符合要求。铺设时防水板应留有一定的余量,挂吊点设置的数量应合理。
环向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水和裂隙水较多的地段,并宜于变形缝相结合。
施工缝内中埋式止水带位置应准确。
纵向施工缝设置遇水膨胀止水胶时,其规格为15mm*8mm(宽*高)。
纵缝与环缝中埋橡胶止水带相交处应热焊密贴。
⑶变形缝嵌缝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保证缝内两侧平整、清洁、无渗水、无积水,并涂刷与嵌缝材料相容的基层处理剂。

图7 背贴式止水带
图8 中埋式止水带
图7 中埋式止水带安装示意图
止水带的长度应事先向生产厂家定制,尽量避免接头,不可避免时,应选在二次衬砌结构应力较小的部位,止水带不得设在结构弧度变化处。中埋式止水带接缝宜采用热压焊,背贴式止水带采用搭接或对接方式。止水带的上下压茬应排水畅通、将水引向外侧。
浇注混凝土时,注意在止水带附近振捣密实,但不得碰止水带,防止止水带走位。止水带施工中泡沫塑料对止水带进行定位,避免其在混凝土浇筑中发生移位。
防水卷材的保护层为3cm,保护层与防水层应粘结牢固,厚度均匀一致。
三、防水工程的质量要求
⑴衬砌不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
⑵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渗压力符合设计要求;
⑶防水层连接紧密,无渗水现象,立面拐角的防水毯无空鼓和皱褶;
⑷材料甩头预留长度不小于规定长度,其收边和保护达到了设计要求;
⑸防水层的破损处已按要求修补达标;
⑵衬砌防水板背后环向设置φ50带孔波纹管透水盲管,环向透水盲管纵向间距8m,地下水较发育时,应加密设置;距侧沟沟底30cm以上墙角处纵向双侧设置φ80带孔波纹管透水盲管,环、纵向盲管连接于侧沟,后通过φ100泄水管接入中心排水管。
⑶施工时隧道内纵向设排水沟,横向设排水坡,反坡排水采用机械,严禁隧道基底积水和漫流。
*****铁路
技术交底书
编号: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队、组、班)
交底内容
防排水技术交底
编制单位
编制人
职务/职称
审核人
职务/职称
一、防排水措施
1.1.洞内防水:
⑴隧道方防设计等级为一级防水标准,衬砌表面无湿渍。
⑵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采用放回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小于P10。
⑶隧道拱墙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铺设防水层,防水层由ECB防水板和土工布缓冲层组成,防水板厚度不小于1.5mm,土工布重量不小于400g/㎡。防水层铺设与拱墙。
纵向透水盲管8-12米一段,两端接入隧道侧沟,环向透水盲管按12米设置一道,设置于纵向透水盲管中部,地下水发育地段增设1-2道,环向透水盲管两端接入隧道侧沟。
⑵将膨胀锚栓打入定位孔或用锚固剂将钢筋头预埋在定位孔中,固定钉安在盲管的两侧。用无纺布包住盲管,用扎丝捆好;用卡子卡住盲管,然后固定在膨胀螺栓上。用三通将环、纵向排水盲管连接固定。流程图见图2.
纵向排水槽施工:仰拱填充混凝土顶面中心位置及中心两侧4.5m设Φ160mm半圆形排水槽,混凝土浇筑前需固定圆管预留出排水槽的位置;
填充顶面隧道中线两侧各90cm及沟槽外侧80cm位置需设横向排水坡,坡度为2%。
2.5.遇水膨胀止水胶
施工前应将施工缝中表面的浮渣和积水清理干净;止水胶避免长时间在水中浸泡而导致提前膨胀;在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弱振捣,避免振捣棒碰到止水胶;需要搭接时,新旧止水胶搭接长度不小于20mm;止水胶直接在混凝土连续表面均匀设置。
洞身与附属洞室连接处的防水板铺设应按图6施作,不得形成水囊、积水槽。
图6 洞身与附属洞室连接处防水板施作示意图
明洞与隧道防水层搭接时,隧道防水层应延伸至明洞,与明洞防水层搭接良好。
⑸防水板检测
采用检漏器现场检测防水板焊接质量,将5号注射针与压力表相接,然后进行充气,直到压力达到0.25MPa,,若压力下降过快说明焊缝不严,需用检测液(如肥皂水)找出漏气部位,修补后再次检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