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截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 项目概况 (1)
1.2. 编制目的 (1)
1.3. 编制原则 (2)
1.4. 工程范围 (2)
1.5. 主要采用的规范、标准 (2)
第二章区域概况 (4)
2.1. 区域概况 (4)
2.2. 职教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简介 (7)
2.3. 排水工程规划 (10)
第三章排污现状及工程必要性 (13)
3.1. 污水排水现状 (13)
3.2. 现状分析 (13)
3.3. 项目建设必要性 (15)
第四章工程规模及方案比选 (17)
4.1. 设计污水量 (17)
方案一(推荐方案) (19)
4.3. 管材比选 (20)
管材性能优缺点比较表 (21)
第五章工程方案内容 (22)
5.1. 设计原则 (22)
5.2. 截污管道设计方案 (23)
5.3. 管道设计 (23)
5.4. 污水提升泵站扩建设计 (26)
第六章项目实施、人员编制、进度计划及招投标 (28)
6.1. 项目实施 (28)
6.2. 建设进度设想 (29)
工程进度安排表 (29)
第七章环境影响及措施 (30)
7.1. 项目实施的环保意义 (30)
7.2. 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 (30)
7.3. 消除不利影响的措施及建议 (31)
第八章劳动保护、安全与消防 (33)
8.1. 劳动安全 (33)
8.2. 施工安全及消防 (33)
8.3. 运行安全 (34)
第九章投资估算 (35)
9.1. 项目与内容 (35)
9.2. 估算范围 (35)
9.3. 投资估算的依据 (35)
9.4. 主要建材价格 (36)
9.5. 工程总投资 (37)
9.6. 资金筹措 (40)
9.7. 财务评价和经济风险分析 (40)
9.8. 经济效益分析 (40)
第十章研究结论和建议 (42)
10.1. 研究结论 (42)
10.2. 存在问题及措施建议 (42)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概况
1.2. 编制目的
经研究人员深入现场踏勘,并在掌握基础资料的基础上,本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应达到以下目的:
(1)论述建设八街河截污工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因地制宜地提出污水的收集方案,确定截污管道的布置;
(3)根据职教基地规划,从经济技术角度进行比选,并听取建设方意见
后确定截污管道的定线;
(4)对截污管道定线进行多方案比较,并提出切实可行和技术成熟可靠
的推荐建设方案;
(5)对建设项目的环境、经济及社会效益进行分析及评价。

通过以上工作,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为下一步开展初步设计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确保所建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社会和环境效益显著。

1.3. 编制原则
(1)在XX职教基地控规指导下,结合职教基地的条件和环境要求,实
行排污统一规划,统一建设。

实施方面采用近、远期相结合,分步实施;
(2)统筹考虑整个城市排污工程的系统发展,合理布置截污管道。

(3)采用先进的新材料、新设备;
(4)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逐步实行科学自动化管理。

(5)充分发挥建设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1.4. 工程范围
截污工程范围为:以八街河职教基地界内上段为起点,至八街河下段云化生活片区旁XX市d700截污干管。

1.5. 主要采用的规范、标准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3)《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4)《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矩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CECS145:2002);
(5)《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
(6)《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10)《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3)《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
(1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15)《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88;
(16)《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CJ 3025-93;
(17)《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GB 2501-89;
(18)《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 12941-91;
(19)《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85;
(2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21)《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 4282-84;
(22)《给水排水基本术语标准》GBJ 125-89;
(2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98;
(24)《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 3082-1999;
第二章区域概况
2.1. 区域概况
2.1.1.地理位置
XX市位于滇中高原的东部边缘,地处东经102°10′-102°37′,北纬24°31′-25°06′之间;南北长约66.5公里,东西宽约46.5公里;总面积1321平方公里。

XX市距昆明市区32公里,是昆明通往滇西8个地州及缅甸的交通重镇。

XX市境东北与昆明主城的西山相连,东南与晋宁县接壤,西边与易门、禄丰县毗邻。

职教基地位于XX市主城区西南,是未来XX城市发展的主要拓展区域,对XX市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1.2.人口现状
规划区现状人口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农村居民人口(陈家庄、上西元、下西元、上石江、下石江、大汉云村、铜车坝村、富安村、丰收厂村)、云化生活区人口及云南省XX监狱服役人员。

三部分人口分布较为散乱。

现状居民总人口为3409人。

2.1.
3.用地构成
规划区内现状用地主要有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文物古迹用地、工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绿地、市政用地、特殊用地、农业用地、村镇建设用地、水域及其它。

现状用地一览表
2.1.4.道路交通
规划区内现状道路密度较低,尤其是高等级的道路缺乏。

道路主要由各单位为解决交通而自行修建的道路,路幅一般较窄,断头路、丁字路居多。

规划区内南北向的道路仅有路幅宽约为10米左右的安八路,规划区内则无东西向贯通的道路。

规划区北部的大屯片区有南北向路幅宽度为52米的安县公路(在建)和东西向路幅宽度为52米左右的西一绕路作为从XX城区进入本片区的两条主要道路。

规划区内市政设施缺乏。

规划区内目前由于有大量不同等级的高压线和市政管网横穿规划区,造成规划区内用地破碎。

2.1.5.社会发展
XX市是云南省最重要的冶金、盐磷化工基地之一,是环滇经济圈绿色工业城市,城市整体社会、经济实力逐年稳步提高;2009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20.7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1.2%。

在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14亿元,比上年增长6.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66.13亿元,比上年增长8.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2.03亿元,比上年增长13.2%。

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分别为5.9%、59.3%和34.8%。

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37595元,比上年增长10.4%。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7.74亿元,比上年增长27.9%,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9.6%。

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达22.86亿元,比上年下降0.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80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税收收入11.77亿元,增长21.2%。

在税收收入中:
增值税2.53亿元,下降24.6%,营业税4.89亿元,增长80.2%。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9.67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5.30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教育支出2.70亿元,增长21.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2亿元,增长12.2%,医疗卫生支出0.81亿元,增长73.6%。

2.2. 职教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简介
2.2.1.规划目标
通过对XX市现有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积极引进在云南省内具有一定办学实力的高等职业院校进驻,把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打造成为省内一流,西部领先,全国闻名的高等职业教育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

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环境优美、城校互动、交通便利、体制多元,集产、学、研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化的高等职业教育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

建成以高等职业教育、居住、高新技术产业为一体,具有山水自然特色的XX城市综合新区。

2.2.2.规划结构
根据现状用地条件以及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的功能结构组成,提出本次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规划结构为:“两心、两轴、两带、三组团”的复合功能结构。

2.2.
3.用地布局规划
规划区域内规划用地类型及规划用地一览表:
2.2.4.规划人口
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规划区内的人员构成主要以学生及学校教职员工及其家属为主,此外还包含原有村庄村民、云化生活区原驻居民、监狱管理人员及在基地工作居住的人员等几部分组成。

学生及学校教职员工为基地未来的主要新增人口,而原有村庄将以“集中安置”的方式进行建设和还迁;规划区内的监狱管理人员原则上维持数量不变,到规划末期规划建议基地内除保留监狱的行政管理用地外,监狱的监区将外迁至城市外围。

2.2.4.1.学生人数:约为6万人
根据用地测算,规划用于学校建设的用地主要以教育用地、实训用地、教育资源共享中心、科研设计用地以及部分产业用地。

这几部
分用地量总计在400ha左右。

按照生均66.7平方米/人考虑,则可以安排6万名学生。

根据上述推算得出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到规划末期可容纳学生总人数约为6万人。

2.2.4.2.学校教职员工及其家属人数:约为1.2万人
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规定,本次规划的师生比按1:10进行估算,教师总人数约为6000人。

教师带眷系数比按照1.5考虑,计算得出教师及其家属人口将达到12000人左右。

2.2.4.
3.农村安置人口:根据相关数据测算约为0.475万人。

2.2.4.4.云化生活区居住人口:0.5万人
2.2.4.5.为基地工作和居住的人员:根据相关估算为1万人左右。

规划建议至规划末期,规划范围内的人口规模发展为12万人。

2.3. 排水工程规划
2.3.1.排水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现状排水地段全为自由排放方式。

基地雨、污水主要排放至基地内自然水体八街河。

基地内无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存在的问题:
(1)由于基地雨水和污水未处理直接排入八街河,造成河流的污染。

(2)无污水处理设施,污水不能经处理后达标排放。

2.3.2.排水体制的选择
根据《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
确定片区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体制。

2.3.3.污水系统
2.3.3.1.污水量预测
基地内污水以生活及工业废水污水为主,根据职教基地排水管网专项规划中测算,基地污水量为:
职教基地城市污水量计算表(单位:立方米/天)
2.3.3.2.污水管网
职教基地内地势起伏,部分路段高差较大,整体地形西高东低、北高南低。

根据职教基地总规道路规划及控规竖向规划。

基地内管道按道路坡度布置,污水排放形式为自然重力流。

基地排水管道沿基地道路建设,根据基地建设情况,随市政道路建设分期实施。

近期主要建设路段为安县路、西一绕路市政排水管道,两条道路均为基地主轴道路,现正处于项目建设阶段。

为确保市政排水管线建设后尽快投入使用,近期规划基地内沿鸣矣河边敷设截污干管,截污干管管径按基地污水管网专项规划分区水量计算确定,管道沿基地内低点沟渠及鸣矣河河道敷设。

截污干管将污水汇集至鸣矣河下游云化生活片区污水提升泵站,提升至XX主排污干管,输送至XX 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

远期主要随基地规划道路建设污水管线,逐步完善基地污水收集
管线,实现污水集中排放、集中收集、集中处理。

污水收集至城市污水干管,污水经干管收集后排至基地内截污干管,经截污干管排至基地东北地势最低处污水提升泵站,提升至XX螳螂川主排污干管,输送至XX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

由于远期污水量较大,需对提升泵站进行扩建。

第三章排污现状及工程必要性
3.1. 污水排水现状
职教基地内现状污水主要为居民生活污水、农业污水及少量企业生产污水。

职教基地内无完善的城市污水排水系统,各生活区、企业、村镇污水自由排放入附近水体,最终排放至八街河。

基地正在进行西一绕路、安县路道路建设,市政雨水、污水管线作为道路配套工程同期建设,污水管道设计管径为DN300~DN600。

由于八街河两岸沿线的大部地区是农田和鱼塘,周边存在少量的工厂、村落和城镇,在工厂和城镇有雨水和污水收集系统,但最终污水还是排入河道,村落中没有集中的雨污收集系统,排水系统的建设尚不完善,缺少合理的规划和建设。

3.2. 现状分析
3.2.1.现状污染源分析
八街河流域的排水系统目前普遍采取合流制。

排入河道的污水主要包括农田灌溉污水、渔业养殖及家禽养殖业污水、河道周边村镇生活污水及部分企业的生产废水。

其中农田灌溉污水、渔业养殖及家禽养殖业污水大多没有设计专门的排污管道,污水随农灌沟等随意排放,最终排向八街河,造成河水污染,河水水质下降。

河道周边村庄生活污水无专门的排污管道,排污体制为合流制,且排水管网建设滞后,污水与雨水呈无序排放状态,但由于八街河地势较低,污水最终会流向河道,造成河水污染。

综合来看,八街河流域污染主要为面源污染,污染源有农田、大棚以及农灌沟,据统计,八街河流域周边存在多条无名灌沟,农田耕作过程产生的污染物质,如农药、化肥等在每年5-10月雨量充沛的季节随着降水通过地表径流的方式排入农灌渠,最后汇入八街河,增加了河水中有机物、总氮、总磷等浓度,致使八街河水质下降,污染情况加剧。

通过对现状污水系统工程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分析,并对有关技术数据进行核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职教基地排水系统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2.2.现状排水系统缺乏统一规划
职教基地内排水工程建设缺少相应规划,现状管沟基本是各村镇、企业生活区自行修建,随意性较大,管沟修到那里,水排至那里。

3.2.3.基地内无完善的市政排水系统
目前,基地建设项目刚刚起步,区域内无完善的市政排水系统,规划区内雨水、污水合流排放。

随着职教基地规模的迅速扩大,亟待建设完善的排水系统。

同时随着基地的发展,现有的合流制排水体系对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急需建设雨污分流的排水管网系统。

3.2.
4.未建污水处理设施
职教基地内目前尚无污水处理厂,规划区内污水管网尚在规划建设中,但随着基地内各项目开工建设,区域内污水排放量将迅速增加。

基地内需要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基地内污水进行处理,减小基地高速发展对周边环境的压力。

3.3. 项目建设必要性
3.3.1.城市水污染日益严重
从近期来看,八街河流域范围内的城市污水比重小,多集中在西元村,下石江村。

较大的污水源为云化生活片区生活污水。

随着职教基地内各个项目的开工建设,雨润食品加工项目的建成投产,基地内污水排放量将迅速增大,但基地内无污水处理设施,且单独建设污水处理厂不经济、不易管理、更不符合XX市排水规划要求。

职教基地规划区属于零排放区域,规划区范围内所有项目都必须按“零排放”标准进行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并解决基地内污水统一收集问题。

为解决基地内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进行本工程建设,可有效解决职教基地内学校、企业及八街河上游县街镇的排污要求,同时减轻八街河流域生态环境压力,改善八街河水体质量。

因此,进行本工程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3.3.2.职教基地城市发展的需求
八街河是职教基地内主要河道。

八街河治理段现状水污染源的类型归纳起来主要为村镇生活污水。

根据职教基地发展规划,在未来的八街河沿线流域的建设过程中,水污染源的类型会逐渐发生转变为城市生活污水,污水量将增大。

进行八街河截污工程的建设将做到职教基地市政先行的建设思想,为基地内雨润集团加工企业,冶金专科等高校建设提供很好的配套支持,为基地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职教基地发展需要。

3.3.3.八街河水环境保护需要
随着基地建设的加快,八街河周边地区污水排放量也会逐年增大,综合八街河河道整治工程和未来区域经济的发展,在现有合流制混排排水体制的基础上,通过污水截留减少排向八街河污水是切实可行的办法,将排向八街河流域的污水全部集中至截流管,并统一排向污水处理厂,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今后随着建设规模的增加和人口的增大,雨污分流的市政管网也将相继建设,本工程的建设不但会保证现阶段内污水的截流,减少入河污染物总量,同时在远期规划中截污管的建设可分流一部分市政污水,减少市政管网建设量。

3.3.
4.小结
综上所述,实施职教基地八街河截污工程,能恢复八街河水体环境,既配合基地发展建设,又为基地各个项目实施提供良好的市政基础设施支持,同时能够根据XX市整体市政建设规划,较好的利用现有污水处理设施,统一处理,统一排放。

因此,本工程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可行的。

第四章工程规模及方案比选
4.1. 设计污水量
本工程管道设计污水量为XX职教基地污水排放量及县街集镇污水排放量。

根据《XX职教基地排水专项规划》,职教基地远期污水排放量为19043立方米/天。

根据县街集镇提供资料,县街集镇远期最高日污水排放量为4800立方米/天,日不均匀系数1.54,平均日污水排放量为3508m³/d。

则本工程截污管道设计流量为职教基地排污流量与县街集镇排污流量之和为22551立方米/天
4.2. 污水管网布置方案论证
4.2.1.方案一(统一管线截污方案)
结合基地排水规划,职教基地污水分区依自然地形进行划分。

排污方向与规划坡向保持一致,汇集至基地内较低地区。

规划基地划分为四个排水分区:石江两侧片区,
安县路以西,石华路以北至规划范
围线为Ⅰ区;安县路以西,石华路
以南至规划范围线为Ⅱ区;安县路
以东,矿石传送带以南至规划范围
线为Ⅲ区;安县路以西,矿石传送
带以北至规划范围线为Ⅳ区。

结合基地近期发展规划,基地
近期发展主要集中于河道西岸,结合基地内污水分区,及各区污水规划,考虑工程经济性。

本项目截污管道布置主要沿八街河西岸布置,单侧布置,根据基地污水排量计算,本工程规划管道管径为d800,沿八街河河道布置,经下西元村,石江村,与基地东北,八街河下游云化生活片区旁d700截污干管。

根据XX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云化生活片截污管道远期至两条d700截污干管,满足职教基地及周边片区远期污水排放要求。

由于截污干管接入点较高,高于基地下游区域标高,原云化生活片区已建污水提升泵站一座,为云化生活片区污水提升用。

因原有泵站设计规模不能满足整个职教基地污水排量,须设计对原有提升泵站进行扩建,将污水提升至污水截污干管,由污水截污干管输送至XX污水处理厂。

污水管道设计考虑远期接入流量,按远期远期流量进行设计。

本工程仅考虑污水提升泵站工程投资,泵站工程设计由相关配套工程进行。

4.2.2.方案二(分段管线截污分段处理方案)
八街河沿线排污口主要为河流沿线村镇,这些村镇是污水的主要排放源。

截污工程分南北两侧分别设计截污管,北侧截污管设计起点为规划范围线,终点至云化片区污水提升泵站;南侧截污管设计为三段,根据地形南侧第一段截污管在终点处设置小型人工湿地,污水经处理达到一级A标准后排入八街河;南侧第二段截污管在终点处设置小型人工湿地,污水经处理达到一级A标准后排入八街河;第三段截污管接至云化片区污水提升泵站。

分段污水处理和截污方案,是考虑近期八街河周边村庄的点源污染处理收集系统,由于八街河周边几个村庄距离河道较远,日常生活污水通常随意排放,在降水时随雨水排向河道。

分段污水处理和分段
截污方案是考虑在每个村镇的下游区域就近设置一块小型人工湿地系统。

在人口稀少区域不设置截污干管和人工湿地。

湿地在枯水季污水全部排放至人工湿地,经湿地初步处理后再通过截污管收集;湿地在丰水季也可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污水也是首先进入湿地,虽然在丰水季湿地中水力停留时间较小,但相应的污水中污染物浓度较低,效果较好。

截污干管平面位置选择应根据河道走向,结合现有城镇建设情况和未来规划,最大限度地截留沿线现有排污口和未来产生的新排污口排放的污水,避免污水对河道的污染,同时考虑远期规划,布置时应尽量优化平面位置,保证对污水收集效果。

项目的实施还可减少远期规划污水管网的建设,提高截污干管的利用率。

本工程根据八街河流域现有的排污口排污状况,结合远期管网建设需要,八街河北侧截污管起点设计为八街河进入规划范围线处,北侧截污管终点为云化片区污水提升泵站。

南侧截污管设计为三段,根据地形南侧第一段截污管在终点处设置小型人工湿地,污水经处理达到一级A标准后排入八街河;南侧第二段截污管在终点处设置小型人工湿地,污水经处理达到一级A标准后排入八街河;第三段截污管接至云化片区污水提升泵站。

4.2.3.方案选择
方案一(推荐方案)
优点:工程全部采用管道进行截污,污水收集率高。

污水经管道送至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污水处理效率高,处理水质稳定。

缺点:生态效益差,污水管道管径较大,管道埋设深度大,初期投资大。

需要建设污水提升泵站,维护管理费用较高。

方案二
优点:
建设投资小,由于只考虑近期污水收集,因此设置管径较小;生态效益好,由于在村庄下游设置小型人工湿地,村庄污水将得到处理,不会造成面源污染;经济效益好,初期投资较小,且截污干管分段设置。

缺点:
小型人工湿地建设项目会增加投资,且处理效果不稳定。

综合比较方案一及方案二,方案一分期投资建设,污水收集率高,处理水质稳定,虽初期投资稍高,但能保证基地内水环境质量且有效利用XX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因此推荐采用方案一,以下工程设计按方案一进行设计。

4.3. 管材比选
目前可采用的管材主要有:高密度聚乙烯(HDPE)波纹管及缠绕管、钢筋混凝土管、玻璃钢夹砂管、硬聚氯乙烯(UPVC)双壁波纹管等。

钢筋混凝土管最为常用,近年来高密度聚乙烯塑料排水管也得到推广应用,玻璃钢夹砂管由于生产条件较为复杂和成本较高,目前运用还比较少,球墨铸铁排水管主要在管道埋深不能满足和穿越河流等障碍物做倒虹吸时采用,平时使用较少。

排水管道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承受外部的荷载和内部的水压,另外排水管渠还应有抗冲刷、磨损、腐蚀的性能以及较好的防渗水性能和光滑的内壁,在一般情况下排水管材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管和塑料管材。

(1)钢筋混凝土管
钢筋混凝土管适用于排除雨水、污水,可在专门的工厂预制,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