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5.1《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
15.1《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一、教学内容
1.1 教材章节: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一课。

1.2 详细内容:本课主要介绍了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一文,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内容、语言特点,使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
2.1 理解并掌握《谏太宗十思疏》的主要内容,能够概述文章的主旨。

2.2 分析并欣赏魏征的论证技巧和语言特色,提高古文阅读和鉴赏能力。

2.3 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3.1 文章背景和文化内涵:解释“疏”的含义,介绍唐太宗和魏征的关系,解析古代宫廷政治的背景。

3.2 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分析文章的起承转合,理解魏征如何通过正反论证、举例论证等方法,劝诫太宗。

3.3 关键词汇和语言特色:解释文中重要的词语,如“疏远”、“亲近”、“德行”等,赏析魏征的文风,如“词锋”、“婉约”等。

3.4 文中思想和现代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文章所提出的观点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如“德治”、“民心向背”等。

3.5 写作技巧和批判性思维:教导学生如何评价一篇文章的论证过程,如何提出有说服力的观点,如何进行批判性思考。

四、教学方法
4.1 讲授法:讲解文章背景、文化内涵、词语解释和文章结构。

4.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章论证方法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

4.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论证例子,分析魏征的论证技巧。

4.4 写作指导法: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意义,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批判性写作。

五、教学过程
5.1 情景导入(5分钟)
- 播放一段关于唐太宗和魏征的历史短片,引导学生进入古代宫廷政治的背景。

- 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作为一名忠臣,应该如何向皇帝提出建议?”
- 让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对《谏太宗十思疏》的兴趣。

5.2 文章讲解(20分钟)
- 讲解文章的背景和文化内涵,解释“疏”的含义。

- 分析文章的结构,讲解起承转合的作用和意义。

- 逐段讲解文章内容,解释关键词汇,如“疏远”、“亲近”、“德行”等。

- 举例论证魏征的论证技巧和语言特色,如“词锋”、“婉约”等。

5.3 小组讨论(15分钟)
-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文章的论证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5.4 案例分析(10分钟)
- 选取典型的论证例子,分析魏征的论证技巧。

-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意义,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批判性写作。

5.5 总结与反思(5分钟)
- 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文章的主旨和论证方法。

-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在现代社会的意义,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重点关注: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关注学生对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的理解,以及他们对关键词汇和语言特色的把握。

此外,还需关注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教学总时长:50分钟
六、教学过程补充说明
6.1 针对文章背景和文化内涵的讲解,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史实资料,如唐太宗和魏征的生平事迹,古代宫廷政治的情况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背景。

6.2 在讲解文章结构时,可以通过图表或者思维导图的形式,清晰地展示文章的起承转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结构。

6.3 在解释关键词汇时,可以通过例句或者翻译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6.4 在论证技巧的分析中,可以提供一些典型的论证例子,让学生通过对比和分析,深入理解魏征的论证技巧。

6.5 在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中,可以提供一些指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6.6 在总结与反思的环节,可以让学生写下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文章在现代社会的意义的思考。

七、课后反思
7.1 课后,教师应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否能够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7.2 反思学生的讨论和思考情况,是否能够提出有深度的观点,是否能够进行批判性的思考。

7.3 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拓展延伸
8.1 让学生阅读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如《资治通鉴》、《史记》等,进一步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

8.2 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将文章中的思想和观点应用到现代社会,如何用文章中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8.3 鼓励学生进行古文写作,如写一篇谏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8.4 组织一次课堂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以上教学过程补充说明、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的内容,都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