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上海师大附中高中语文 文苑撷英《闻“改教师节为9月28日”而作》素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闻“改教师节为9月28日”而作
近日闻诸多学者言,鉴于9月28日是吾儒宗孔子的诞辰,其作为教师节的日期甚为可行。

对此,不才以为,日期的更改,是否的确如此重要关键,如“唇亡齿寒”,不改期则教师不受尊敬耶?谨作微言,作驳斥。

自汉武帝时董仲舒改革伊始,儒学才被尊为官学。

儒宗孔子才成为教育的宗师。

然试想如此之后,宋朝朱子将儒学扭为纯粹的理学,明清的八股将四书五经奴役为绞杀思想的工具,儒学为上的时代最终缔造出了思想窒息、国家孱弱的悲剧。

而反观自秦汉开始出现的“百家争鸣”的思想状态,此景倒是更有利于教育乃至国家的发展。

秦汉散文之所以难为后世超越,主要便是其思想的广度使吾辈精卫们难以填平。

且夫法家、道家、黄老思想更曾辅佐君王理朝,使其“文景之治”等纷然沓出。

而今学者们莫非是觉得百家如浩瀚海洋般的思想实在过于挑战其能力,故而不得不重拾那“罢黜百家,独尊儒家”的观念,而将孔子的诞辰作为对教师思想认定的日子?
莫说仙逝的百家之教们不愿,即使是如今多元的社会,恐怕也不会答应的。

如今泱泱中国,早已成为东西方交融的共同体。

中国的文化,也不再被单纯地以“礼”来定义。

林语堂先生固然敬爱儒学,但不也藉己之笔——《老子的智慧》,将道家等其他多元的文化思想带往世界吗?既然世界注定是多元化的,为何要囿于一潭之中呢?9月10日的教师节,作为中西方普遍认同了的日子,中国人便欣然接受下来吧!
很多时候,日期并不是决定记忆、认同的关键。

教师节,对于学生而言,便是如归宁般理应到校看老师的日子。

大家兴冲冲地回去,就像仍旧去感受嗷嗷时母校对自己的哺育;或是在如今的学校与教师同乐,享受来到新地方的天伦之乐。

教师节更是一个契机,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它只是一个普遍的日子罢了,而后来对其附加的阐释使其蕴含了学生与老师共享教育所带来的情愫。

这样的习惯,最终衍化成为教师节的传统,如此自发的联欢,不仅属于太学的教师们,更是向孔夫子口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教师”敞开的。

设立教师节的目的,究其根本乃是为了唤醒众生对于教师、对于教育的情愫。

而既然9月10日担负着这种呼唤的责任已经长达二十余载,何不就使此习惯成为一种传统。

如此,传统美德才能使文化伴随着情愫得以传承延续。

此乃予之所叹。

孔子听闻,愿得理解,亦愿得学者理解,得众人之所理解,乃不枉此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