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4章 多彩的光》知识过关检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4章多彩的光》知识过关检测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幻灯机的镜头焦距为f,用它放映时,要在屏幕上成放大的清晰的像,屏幕与镜头间的距离应该()A.大于2f
B.等于f
C.大于f,小于2f
D.小于f
2 . 如图是华为在巴塞罗那对外发布的首款5G折叠手机 Mate X,该机创新采用鹰翼式折叠设计,机身非常轻薄,合上后的厚度也只有11mm左右,单手持握也不会费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调节声音的大小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B.接听电话时,通过声音的音调可以辨别来电者
C.手机屏幕能够折叠,说明屏幕材料的可塑性较强
D.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 . 下列现象中,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日食B.水中倒影
D.小孔成像
C.林中万缕阳光
4 . 在全班集体照相时,摄影师第一次试镜头发现两边的学生没有全部摄入,则摄影师
A.只需将照相机向远离被照者移动
B.只需将照相机向靠近照相者移动
C.在照相机远离被照者的同时,将镜头向里缩
D.在照相机远离被照者的同时,将镜头向外伸
5 . 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A.B.C.D.
6 . 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原理图正确的是
A.甲乙B.甲丙
C.乙丙D.丙丁
7 . 如图是关于透镜的几种光路图,正确的是()
A.B.C.D.
8 . 在筼筜湖平静的湖水中,小明看到了“鸟在水中飞,鱼在云中游”的美丽画面,他所观察到的“飞鸟”和“游鱼”:
A.都是虚像B.前者是实像,后者是虚像
C.都是实像D.前者是虚像,后者是实像
9 . 在图所示的现象中,能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的是
A.经凸透镜成放大的像
B.山峦在水中的倒影
C.在墙上投出的手影
D.烛焰通过小孔成像
10 . 下列光学器具中,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制成的是
① 潜望镜② 近视眼镜③ 放大镜④ 穿衣镜A.①与②B.①与④C.②与③D.③与④
11 . 关于虚像和实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实像能用光屏接到,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
B.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实像则相反
C.平面镜成的一定是虚像,凸透镜一定成实像
D.由光的反射而成的像是虚像,由于光的折射成的像一定是实像
12 . 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位置对调一下,则()
A.光屏上仍能成一个放大的像B.光屏上能成一个缩小的像
C.光屏上不能成像,但通过透镜能看到D.以上说法都不对
13 . 根据磁感应线方向的规定可以知道,小磁针北极在某点所受的磁力方向与该点的磁感应线方向()A.平行;B.垂直;C.相同;D.相反.
14 . 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面给出的生活中常用物品工作时原理与此现象相同的是
A.投影仪B.照相机C.放大镜D.望远镜
15 . 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反射光线OA与水面之间的夹角为60°.关于入射角α、折射光线与水面之间的夹角β的说法正确的是()
A.α=60°,β<60°B.α=60°,β>60°
C.α=30°,β>60°D.α=30°,β<60°
16 . 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
B.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C.光只在液体中才沿直线传播
D.光只在气体中才沿直线传播
17 .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了照相机原理
B.若用不透明纸遮挡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上的像会变暗
C.若用另一凸透镜叠放在这个凸透镜前,将光屏向右移动一些,会出现更大的像
D.保持光屏和蜡烛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至标有“35”的位置,光屏上可能出现放大的像
18 . 如图所示是小华和同学在西安旅游时拍摄世博园长安塔的照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照相机里成的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照相机的镜头与矫正近视眼所使用的透镜是同一类型的
C.湖水中长安塔的“倒影”是长安塔在水中的虚像
D.若要使拍的长安塔变大,可以增大相机和长安塔之间的距离
19 . 如图为一液位感应装置原理图,光束经液面反射后照射到光电屏的S点.如入射光方位、光电屏方位、容器的方位保持不变,且容器没有发生歪斜,则当液面升高时,反射光将
A.照射到S点左侧B.照射到S点右侧
C.仍然照射到S点D.无法确定
20 . 有一种望远镜也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物镜的作用好像一架()
A.投影仪B.放大镜C.照相机D.幻灯机
21 . 如图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钟表,则其指示的真实时刻是
A.1:45 B.2:57 C.9:03 D.11:15
22 . 光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以下关于各类光学元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走近家里的穿衣镜时,他在镜中的像将变大。
B.实验室的三棱镜,可将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C.家中防盗门上安装的“猫眼”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实验室里的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23 . 刘艳同学对于如图所示的情景解释正确的是()
A.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照射荧光物质鉴别真假币
B.平行光通过凹透镜会聚
C.玻璃砖中钢笔的像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D.日食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
24 .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目镜和物镜所成像的情况为
A.物镜成放大的虚像,目镜成放大的实
B.物镜成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像
C.物镜成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实
D.物镜成放大的虚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像
25 . 电脑迷小聪同学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聪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B.小聪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C.小聪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D.小聪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26 . 雨后的夜晚,当你迎着月光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为了避让水洼,应走“较暗”的地面.这是因为光在()
A.地面发生镜面反射B.地面发生漫反射
C.水面发生漫反射D.水面不发生反射
二、填空题
27 . 雨后彩虹,十分壮丽。
彩虹是太阳光传播过程中被空中水滴_____而产生的。
这个现象可以由太阳光通过玻璃三棱镜的实验来模拟。
这种现象叫光的_____。
如图可知,通过三棱镜时红光的偏折程度比紫光的偏折程度要
_____(选填“大”或“小”)。
28 . 完成下列的单位换算:
(1)10ml=_____m3;
(2)20m/s=_____km/h.
29 . “五•一”休假期间,小羽一家乘坐游船在虹山湖游玩,看见九孔桥向他们靠近,以九孔桥为参照物,小羽是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小羽听到岸上汽车的鸣笛声主要是通过____传到耳朵的
30 . 如图所示,是小强和小华两位同学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实验时连接的电路.其中,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不能超过2.5V,通过的电流不得超过0.3A;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1A”字样.小强同学正准备闭合开关实验时,小华同学发现实验电路连接存在错误或不恰当之处,及时阻止小强的操作.请你指出电路连接的错误或不
恰当之处:a._______; b.________;c.________.
31 . 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______ .
32 . 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应选择_____蜡烛和D蜡烛,若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该蜡烛也无法在桌面上与D蜡烛的像重合,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 2013年12月4日上午8点25分左右,南京的天空中出现“两个太阳”的奇观.光学专家表示,眼下南京雾霾天,空气中漂浮物沾上水汽后,会形成多棱镜,太阳照射,使太阳光发生了 ______ (填“折射”或“反射”),形成太阳的 ______ (填“实”或“虚”)像,所以产生“2个太阳”.我们在水中也看到了“两个太阳”,是由于光的 ______ 现象形成的(填“折射”或“反射”).
34 . 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
处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这个像,原因是_____.
35 . 春游时,同学们看到:①电线杆在阳光下的影子② 岸边的树在湖中的倒影。
在他们看到的景物中,属于光的反射的现象是_______,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是_______。
36 . 如图甲所示是一个魔术箱,魔术箱顶部的中央有一条窄缝.使激光笔产生的激光束从左侧的小孔射入,从右侧小孔射出.将一块遮光板从顶部的窄缝插入箱中,可见遮光板并没有挡住激光束的传播.若魔术箱内部只由若干平面镜组成,根据这一奇怪的现象,你认为魔术箱内至少需要安装_____块平面
镜.
三、实验题
37 . 小雨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
(1)他首先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竖直放置一块薄玻璃板,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B分别放在光具座上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当点燃A蜡烛时,A蜡烛的像与B蜡烛完全重合,于是他得到的结论是:
①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②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2)小雨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3)在解决了上面的问题后,小雨又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在不改变各元件的位置的情况下,将薄玻璃板和B蜡烛分别换成凸透镜和光屏,恰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等大的像,则他们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cm,若成像情况如图乙所示,小雨应向下调整,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4)调整好后,小雨在光具座上0~20cm刻度范围内连续几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发现光屏上承接到的像都是(填“正立”或“倒立”)的.
38 . 实验桌上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的薄透明玻璃为实验中的平面镜),还提供了一把刻度尺和相同大小的中国象棋棋子18个,9个为红色,9个为绿色。
小军计划用这些器材探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
小军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一个红棋子作为物体放在平面镜前面的白纸上,在平面镜后面改变一个绿棋子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绿棋子与红棋子的像均完全重合。
用刻度尺测量红棋子和绿棋子到平面镜的距离,并记录在表格中。
②不改变①中红棋子的位置,在其上叠放一个红棋子,在平面镜后面绿棋子上叠放一个绿棋子,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绿棋子与两个红棋子的像均完全重合,并记录实验数据。
③再改变四次物体的大小(改变叠放红棋子的个数),仿照步骤②,做四次实验。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小军实际探究的问题是:_____。
(2)请你针对小军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正的方法:_____。
39 .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
(2)选取完全相同的两只蜡烛进行实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40 . 小刚用几个有不同焦距的凹透镜和凸透镜,一个能发出平行光束的光源和一组眼睛模型来探究矫正视力的方法,如图所示.
(1)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____________.烧瓶的后壁相当于_________,着色液体则表示____________.
(2)用平行光束照射每个眼睛模型,根据光束聚焦位置可以确定甲是________眼模型,乙是________ 眼模型,丙是_______眼模型.
(3)在研究近视眼的矫正过程中,你认为_______模型前加一个________合适的_______透镜,能使光束会聚在视网膜上.
(4)在研究远视眼的矫正过程中,你认为_______模型前加一个________合适的_______透镜,能使光束会聚在视网膜上.
41 . 小明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2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的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小明使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就是利用之一原理制成的.
(3)实验过程中,小明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___________
A.只出现烛焰的上半部分B.只出现烛焰的下半部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更小了D.像任然完整,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4)小明在实验(2)的基础上,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将蜡烛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5)实验中,蜡烛由于燃烧而变短,则光屏上的像将向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四、作图题
42 . 画出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图中A点的光路图
43 .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水槽内的水中,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请
在图中分别作出入射角(用字母i表示)和折射角(用字母r表示).
44 . 人眼看到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发生弯折(如图甲),请在图乙中法线两侧画出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
的一条入射光线及对应折射光线_____.
五、综合题
45 . 如图中,AB是发光体,CD为中间开有小孔O的薄挡板,挡板后距挡板4cm处放有接收屏MN,已经发光体AB高1cm,距离挡板CD为2cm,请完成下列内容:
(1)根据小孔成像原理,请作出发光体AB在屏MN上的像A′B′(标出关键点A′、B′位置);
(___________)
(2)由作出的光路图可知,发光体AB在屏上的像A′B′是___________(正立、倒立),是________(实像、虚像),像的大小___________cm。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二、填空题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实验题
1、
2、
3、
4、
5、
四、作图题1、
2、
3、
五、综合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