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上海公司用户光缆网设计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SHDX/ZS/CZ/JG/014/A/2007 中国电信上海公司用户光缆网设计规范
1.目的
为加强中国电信上海公司用户光缆网基本建设管理、提高工程设计质量、适应电信综合业务发展,特制定本规范。

2.适用范围
本原则适用于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本地网中用户光缆网的新建、扩建工程,原有光缆网的改造工程可参照执行。

当前中国电信上海公司用户光缆网覆盖目标是:光纤到路边(FTTC)、光纤到小区(FTTZ)、光纤到大楼(FTTB)、光纤到POP点。

工程设计应与上海城市规划和电信发展规划相适应,遵循近期建设规模与远期发展规划相结合的原则。

在本规范与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和规范有矛盾时应以国家强制性标准和规范为准。

3.引用文件/标准
YD5006-95 本地电话网用户线线路工程设计规范。

4.定义/术语

5.管理职责
本规范的解释权和修改权,归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总工程师室。

6.流程图

7.管理内容/工作程序
7.1.光缆网络拓扑结构
7.1.1.网络的拓扑结构泛指网络的布局和形状,反映了网络的物理形
状和物理上的连接性。

中国电信上海公司用户光缆网基本拓扑结构有三种,即星形、总线形和环形。

7.1.2.星形结构是由一个枢纽点与其它所有点之间以点对点的连接
方式直接相连而构成,其余点之间相互不直接连通。

星形用户光缆网的优点是各用户之间相互独立,保密性好,结构简单易于维护;缺点是光纤无法共享,光缆的纤芯利用率低,投资成本高,安全可靠性差。

7.1.3.总线形结构是当光缆首尾两端终端在不同的业务节点(局站)
上,中间具有一个或多个可以上下光纤的点时所形成的结构。

这种结构安全性较好,光纤利用率较高,投资成本较低,但是在做物理光环时,需要借用其它光纤才能构成环。

7.1.4.环形结构是当光缆首尾两端终端在同一个业务节点(局站)上,
中间具有一个或多个可以上下光纤的点时所形成的结构。

这种结构在网络可靠性、安全性、投资、光纤利用率等方面与总线形结构类似。

由于两端终结在同一个业务节点上,在组建物理光环时无需借用其它光纤。

7.1.5.各种网络结构都有其特点,在设计时应根据各相关点的地理位
置、重要性、需要提供的业务、网络可靠性要求、经济性以及维护管理等综合因素选择合适的拓扑结构。

目前用户主干光缆基本采用环形与总线形结构,如用户对通信业务需求量大或有
特殊要求,并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时,也可以用星形结构。


户配光缆一般采用星形结构,从维护管理角度出发,不宜采用
环形和总线形拓扑结构;但对于有内部组网需求的企事业单位
或有特殊需求的用户,也可采用环形及总线形拓扑结构,具体
由设计单位根据用户需求和现场情况确定。

7.1.6.用户光缆在设计组网时必须考虑营业及维护界面,根据目前中
国电信上海公司的营业维护界面以区(县)电信局为单位的状
况,用户光缆组网时不得打破区(县)电信局服务界面。

7.1.7.中国电信上海公司的用户光缆网配纤方式以交接制为主。

网络
设计时可以采用多级交接的方式,但不得超过二级(不包括小区
宽带机房到各住户单元的光缆) (见图1)。

从主干光缆下纤的
点称为光交接点,作为第一级光交接点。

从第一级光交接点到
下一个下纤点之间的光缆称为一级配光缆,该下纤点称为二级
光交接点。

从第二级光交接点到下一个下纤点之间的光缆称为
二级配光缆,该下纤点称为光缆终端点。

一级光交接点上应设
置光交接设备(通常为交接箱),采用活动连接器终端光纤。

在第二级光交接点不具备设置光交接设备的条件时,应采用‘可
开启式’光缆分支接头代替二级光交接设备。

分支接头内采用
光纤熔接方式连接光纤。

采用光纤熔接方式分配光纤时,不计
交接‘级数’,但须符合下列条件:位于分支接头下一级配光缆
的芯数不应大于前一级配光缆容量的二分之一。

根据实际需要,二级配光缆还可以采用分支接头进行配纤。

如需构成环形结构,可在两个光缆终端点间设置‘联光缆’。

图1. 用户光缆网配纤方式示意图
7.1.8.对于重要用户,考虑到网络的安全性,允许一个分纤箱的光缆
连接到两个不同交接箱的做法,该分纤箱按关联一个交接箱命
名(唯一命名),该分纤箱与本交接区的交接箱连接方案由设计
确定,与另外一个跨交接区的交接箱连接,由线路局指定。

7.2.光纤与光缆的选择
7.2.1.用户光缆网的传输距离短,带宽要求不很高,但要求接入成本
低,因此用户光缆网中选用的单模光纤(除特殊需要外)应采用
符合ITU-T 建议的光纤。

7.2.2.用户光缆网所采用的光缆最大芯数暂定为216芯。

96芯及以
上光缆采用带状光缆。

7.2.3.在光缆敷设路由上,如果光缆线路与高电压传输系统(500KV)
长距离平行时,特别是架空光缆,设计应考虑采用无金属光缆。

7.2.4.进电话局(站)的光缆应采用低烟无卤阻燃护套光缆。

具体要求
见Q/sht 0004-2004《本地网光缆线路工程验收暂行规定(试行)》
7.2.5.在地铁及隧道内敷设光缆时,应采用低烟无卤阻燃外护套光
缆。

7.3.光纤接插件与光配纤设备技术要求
7.3.1.用户光缆网中光纤接插件采用FC/PC型单模光纤活动连接器,
今后将逐步推广SC/PC型单模光纤活动连接器的应用。

技术指
标如下:
➢光纤活动连接器插入损耗不大于。

➢回波损耗应不小于40dB。

7.3.2.光配纤设备中光交接设备和光分纤设备分室内型、室外型两
类,其中室外型包括落地、挂墙及架空三种。

在用户光缆网中
使用的光配纤设备类型,由设计人员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

7.3.3.光交接设备和光分纤设备环境要求
7.3.3.1.使用条件
a).室内型
环境温度:见Q/sht 0003-2003《通信机房环境要求》C级
相对湿度:见Q/sht 0003-2003《通信机房环境要求》C级
b).室外型
环境温度:-40ºC ~+60ºC
相对湿度:≤95%(40ºC时)
7.3.3.2.高压防护接地装置
a).接地装置与箱体金工件之间的耐压水平不小于3000V (直流
电)1min不击穿无飞弧。

b).高压防护接地装置与光缆中金属加强芯及挡潮层和铠装层相
连,接地线的截面积应大于6mm2。

c).接地装置与箱体金工件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X104M,
试验电压为直流500V。

7.3.3.3.光缆引入交接设备时,应有可靠的固定与保护装置。

铠装
层及加强芯应可靠连接至高压防护接地装置。

7.3.3.4.密封性能
箱体处于锁闭状态,室内型光交接设备密封防护性能应达到GB4208标准中IP53级要求;室外型光交接设备密封防护性能应达到GB4208标准中IP65级要求。

7.3.3.5.机械强度
箱体各表面应能承受与表面垂直的压力大于980N。

光缆固定处应能承受1000N的轴向拉力,并能承受扭转角度±90º共3次循环扭转。

7.3.3.6.光缆引入时其弯曲半径应大于光缆直径15倍。

光缆光纤在
设备内部布放时,不论在何处转弯,其曲率半径应大于。

7.3.3.7.室外落地光交接设备底部应设一个25cm高的隔水仓,其作
用有两点,其一:即使遇到积水时,具有一定的防水能力;其
二:可以阻断人(手)孔蒸发出来的水汽,保持光交接设备的
干燥。

7.3.4.原则上,新建用户光缆中的一级交接设备应采用无跳接式光缆
交接设备。

7.4.光缆线路配纤原则及配纤设备容量选择
7.4.1.用户主干光缆容量确定
主干光缆容量是根据光缆环上所设置的光交接设备数量而确定:7.4.1.1.当一条主干光缆上设置8个一级光交接设备时,主干光缆
选用216 芯光缆。

7.4.1.2.当一条主干光缆上设置5个一级光交接设备时,主干光缆
选用144芯光缆。

7.4.1.3.当一条主干光缆上设置3个一级光交接设备时,主干光缆
选用 96芯光缆。

7.4.1.4.郊区农村由于用户分布密度低,光缆线路长而投资大,主
干光缆的容量不宜采用大对数光缆,一般控制在96芯以下。

7.4.1.5.当主干光缆上设置的一级光交接设备数量达不到上述规定
的要求时,应作好主干光缆上的接头预留,预留点位置应结合
POP点规划、业务热点等因素来考虑。

7.4.2.主干光缆光纤的安排
用户主干光缆进入每只光交接设备宜采用“T”型接法,可设光接头盒用一根96芯光缆引入交接设备。

主干光缆在每只光交接设备中下纤96芯,其中X方向、Y方向各24芯,余下48芯作为与前后光交接设备(各24芯)的联光纤。

7.4.3.联光纤的作用
7.4.3.1.联光纤可以在不同光交接设备间调度光纤资源,提高光纤
调度的灵活性。

7.4.3.2.联光纤可以提高用户光缆网组网能力。

7.4.4.光交接设备适配器排列规定
7.4.4.1.传统光交接设备
将288芯光交接设备适配器分为上、下二组各144芯。

上面144个适配器为主干光缆下纤用,其中包括预留48芯以备主干光缆扩容;下面144只适配器为配光缆用。

7.4.4.2.无跳接光交接设备
将设备内的144芯适配器分成二组,上面的96芯分配给主干光缆下纤使用;下面的48芯留给PON系统中的分路器或其他需要使用。

配缆熔接后全部盘绕在收容盘中,根据业务开通的需要,再从收容盘中抽出,与主干光缆的的光纤通过适配器对接。

7.4.5.配光缆容量确定
根据用户业务需求情况,确定配光缆的容量,可选用4芯、6芯、8芯、12芯或24芯光缆。

接入用户终端的配光缆除了满足可预见的需求外,应留有一定的余量,但不宜超过所选光缆容量的50%。

7.4.6.配光缆光纤的安排
7.4.6.1.24芯及以下的小芯数用户光缆不允许直接通局,而是通过
用户光缆网中的交接设备通局;进入一级交接设备的配光缆芯
数要求大于等于12芯。

7.4.6.2.设置在商务楼内的一级交接设备,若商务楼出入管孔资源
小于等于2孔(电信专用),且无栅格管的,应在出入管孔内
预留一根48芯配光缆,以节约管孔资源。

预留的48芯配光缆
要求敷设至最近的主干道路上的电信可使用的人井内,第一根
预留配光缆资源用完后,再考虑敷设第二根48芯预留配光缆。

设计单位应在设计中予以明确。

7.4.6.3.商务楼内的垂直光缆布放,可采用掏缆方式,但具体由设
计单位根据现场及用户需求情况确定。

7.4.6.4.对于综合和集中式数据POP点,当用户主干光缆建设跟不
上POP点建设时,光交接箱按照288芯设置。

集中型数据POP
点,可以从就近光交接箱引入一条12芯临时光缆作为过渡;
综合POP点可以先建设12芯临时光缆,开通半年内如果用户
光缆网仍未建成,则应建设第二路由的光缆;但当期容量在
2000门以上的,应直接建设两条12芯临时光缆。

待用户主干
光缆建成后,将临时光缆拆除。

临时光缆上交接箱端子的位置
规定:应接至光交接箱第145-168端子(传统交接设备)。

7.4.6.5.对于MiniPOP点原则上敷设单路由光缆。

其中,室内型
MiniPOP点敷设12芯光缆,就近接入一级交接设备或二级交
接设备或光缆分支设备;室外型MiniPOP点受有源机柜空间的
限制,只能敷设6芯光缆,就近接入二级交接设备或光缆分支
设备,室外型MiniPOP点严禁直接从一级交接设备中引接6芯
光缆。

7.4.7.光交接设备的容量目前有两种规格,一种是传统的288芯光交
接设备;另一种是无跳接光交接设备,其内可安装144芯适配器,同时可收容288芯配光缆;今后将逐步推广无跳接光交接设备的应用。

光分纤设备有四种规格:6芯、12芯、24芯、48芯。

其中24芯、48芯可作为二级光交接设备使用;6芯、12芯可作为用户侧光缆终端设备使用。

光缆终端设备的容量应根据光缆容量及用户业务需求情况进行配置,适配器按需配置。

7.5.光缆线路设计
7.5.1.光缆的布放方式一般分为四种:管道、架空、挂墙及直埋。


计时应根据地理环境选择合理的布放方式。

用户主干光缆宜采用管道敷设方式,当没有管道或不能建筑管道时可考虑采用架空或挂墙方式。

由于上海地区地下管线拥挤而复杂,道路开挖的频次高,故不宜采用直埋方式。

7.5.2.用户光缆线路路由的选择,应符合通信网发展规划的要求和城
市建设主管部门的规定,考虑管道路由和道路状况等因素,力求路由短捷安全、施工方便,扩建光缆时,应优先考虑在不同道路上扩增新路由。

7.5.3.采用挂墙敷设时,其路由选择应该满足下列要求:
7.5.3.1.沿建筑物敷设应横平竖直不影响建筑物美观,路由选择不
应妨碍建筑物的门窗;
7.5.3.2.应避开高温、高压、易腐蚀和有强烈震动的地区,避免非
永久性的建筑物,尽量避免与电力线、避雷线、暖气管等管线
交叉与接近;
7.5.3.3.墙壁光缆与其它管线的最小净距离见表。

7.5.4.光缆敷设时,在保证光缆不受损伤的原则下可采用人工敷设。

7.5.5.光缆敷设安装的最小曲率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7.5.5.1.敷设过程中应不小于光缆外径30倍;
7.5.5.2.安装固定后应不小于光缆外径15倍。

7.5.6.布放光缆的牵引力不应超过光缆最大允许张力的80%。

瞬间最
大牵引力不得超过光缆最大允许张力。

7.5.7.为了充分利用管孔,保护光缆在管孔内不受损伤,在光缆布放
前,必须先布放塑料子管(内导管),应采用白、绿、红、蓝、黄等彩色聚乙烯(PE)塑料子管。

同一管孔内各子管的颜色不应相同。

子管管径要求:内径28mm、外径32mm。

布放光缆时按白、绿、红、蓝、黄顺序使用。

7.5.8.子管在人(手)孔内伸出长度宜在200mm-400mm内。

不用的子
管,管口应堵塞。

7.5.9.管道光缆占用管孔位置,一般应靠近管孔群两侧并由上第二孔
至下的原则选用,一般情况下同一条光缆占用各段管孔位置应保持不变。

7.5.10.人(手)孔内的光缆应有醒目的识别标志并采用塑料软管
保护。

双盖及以下人井设2块光缆标志牌,双盖以上的人井设3块光缆标志牌。

7.5.11.光缆应有系统的防雷保护接地。

光缆的两端金属屏蔽层及
加强芯应接地,中间的接头盒处必须连通。

7.5.12.光缆在桥上敷设时应考虑机械损伤、震动、沉降和环境温
度的影响,避免在桥上做接头。

7.6.配纤设备设置原则
7.6.1.一级光交接设备设备可采用室内型或室外型,但具体的设置应
结合POP点规划、业务需求以及现场条件,从便于维护、便于施工角度考虑确定。

对于室外型光缆交接设备应考虑建设集中监控系统。

7.6.2.原则上,在综合和集中式数据POP点内应设置一级交接设备;
对于室内型MiniPOP点,若周围业务发展潜力较大,机房条件许可,维护进出方便,出局管孔资源相对丰富,也可考虑设置一级交接设备。

7.6.3.当采用室内型光交接设备时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7.6.3.1.具有专用电信间的大楼或住宅小区,并有房屋业主允许中
国电信上海公司长期使用的承诺。

设计人员应通知中国电信上
海公司相关部门与房屋业主签订书面协议;
7.6.3.2.光缆进出方便,进户管道有一定富裕量;
7.6.3.3.人员进出方便,日常的施工和维护不受干扰。

7.6.4.室外型光交接设备的安装位置,在设计选址时必须慎重考虑,
应满足下列条件:
7.6.4.1.室外落地光交接设备安装位置必须是安全、通风、隐蔽,
便于施工维护、不易受到外界损伤及自然灾害的地方(低洼地
区特别要注意)。

7.6.4.2.室外落地光交接设备必须安装在靠近人(手)孔便于光缆
出入的地方;
7.6.4.3.安装位置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不妨碍交通、市容。

7.6.5.室外落地光交接设备应安装在混凝土底座上。

底座与人(手)
孔之间采用5根Φ89无缝钢管连接。

7.6.6.室外光交接设备必须设置接地线。

7.6.7.架空、挂墙光交接设备的设置及安装要求参照电缆交接设备设
置原则实施。

7.6.8.分支接头宜设置在管道资源丰富、空间宽敞、施工及维护方便
的人孔中。

如:安放在靠近用户的十字路口的人孔中。

7.7.光纤衰耗计算
7.7.1.设计光缆线路时,在其设计文本中应有光纤传输衰耗的计算,
计算从局端至最远端的光缆终端点设备的衰耗值。

7.7.2.一条光缆线路的衰耗值应包括光纤衰耗值、光纤连接器衰耗
值、光纤熔接衰耗值、光缆维护余量。

光缆全程衰耗值=光纤衰耗系数*全程长度+每只连接器衰耗值*连接器只数+光纤熔接衰耗值*数量
7.7.2.1.光纤衰耗减系数取值为
1310nm时取 /km
1550nm时取 km
其他类型光纤的取值应参照相应产品说明书。

7.7.2.2.光纤连接器衰耗取值为每个
7.7.2.3.光纤熔接接头衰耗取值取定:
a).新建工程
工作波长:1310nm 双向平均≤芯,单向≤芯;
工作波长:1550nm 双向平均≤芯,单向≤芯;
注:带状光缆允许单向≤芯。

b).改、扩建工程
工作波长:1310nm 单向≤芯(含带状光缆);
工作波长:1550nm 单向≤芯(含带状光缆)。

7.8.光缆线路设计长度的计取办法
7.8.1.考虑到光缆布放时所受拉力在安全范围内,确保光缆不受外力
作用而损伤,在施工时一次布放管道光缆长度必须得到控制,
在光缆两接头间的管道累计长度,不得大于2公里。

7.8.2.光缆线路的设计长度以设计路由的丈量长度为基础加上局端
预留长度、接头预留长度、附加长度、管道人井预留弯曲长度。

➢局端预留长度为:15米
➢接头预留长度为:7米
➢附加长度为:光缆路由丈量长度*%(自然弯曲系数)
➢管道弯曲预留长度米/每只人井
注:管孔图标注的管道长度已包括管道人井预留弯曲长度。

7.8.3.布放吊挂式架空光缆时中负荷区、重负荷区布放架空光缆时,
应在每根电杆上预留长度米;轻负荷区应在每隔3-5个杆档作
一处预留,长度为米。

预留光缆在电杆处用聚乙烯管穿放保护。

聚乙烯管长度为90-100cm,“U”形弯曲的最底点距光缆吊线一
般为25cm。

7.9.用户光缆及分纤设备的命名方式及图例
7.9.1.为了加强对用户光缆网的管理,便于施工、维护,用户光缆、
光交接设备、光分纤箱、分支接头的命名法则按照中国电信上
海公司发布的《光缆系统命名法》执行。

7.9.2.用户光缆线路设备图例见附件一。

见附件。

8.附录
8.1.附件(相关文件)
8.1.1.附件一:用户光缆线路设备图例
8.1.2.附件二:用户光缆纤芯编排方法
8.1.3.附件三:对光纤的基本要求
8.2.相关表单

8.3.本文件解释权归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总师室。

8.4.本文件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