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采血管在临床上的应用及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空采血管在临床上的应用及探讨
随着科技的进步,采血技术也得到了提高,由过去的针筒采血过渡到真空采血,越来越多的临床上采用了真空采血技术,临床上标本采集用真空采血系列已成为主流。

真空采血技术的推广使检测结果的时间大大缩短,同时减少了交叉感染等生物安全隐患,规范了检验科采血技术,提高了检测标本质量,方便了患者,但同时在临床实践运用过程中由于认识不足或操作不规范而引起了一系列问题,影响了检测质量。

本文就真空采血管的采血技术在临床正确运用,临床检验标本的规范采集和主要注意事项作一探讨。

标签:真空采血技术;临床应用;规范采集;注意事项
真空采血系统由无菌真空采血管,标准双向采血针头及配套持针器三部分组成。

1937年Joseph. Kleiner创造发明了真空采血技术。

1943年美国BD公司率先推出商业化真空采血系统。

虽然美国是最早推出并使用真空采血技术,但其产品从1995年才进入我国市场。

经过十几年的推广应用,目前真空采血系统的使用已相当普遍,血液标本的采集用真空采血系统已成为主流。

由于过去采血后血液自然凝固,血液从离心到测定放置时间长,影响检查结果和速度。

为了迅速推进检测技术的快速化,往采血管内添加分离胶,促凝剂缩短了血液凝固时间。

血清(血浆)分离胶抗凝采血管的应用,为急症干化学分析仪提供了快速的检测标本,并在最短时间报告结果,同时减少了交叉感染等生物安全隐患,规范了检验科采血技术,提高了检测标本质量,方便了就诊患者,但随着分离胶促凝管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不断增加,出现了许多误区及使用中值得注意的有关问题,现就此作一探讨:
1 常见真空采血管的分类
真空采血管头盖颜色国际通用。

鲜明夺目,极易分辨。

避免采血时添加剂错误及送检标本与检测项目不符。

见表1。

2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前患者的状态对检验测定结果有一定影响,因此各种不同检测项目对标本采集前患者状态有不同要求,如血脂测定须患者禁食12~24 h后采血(否则会出现脂血)。

情绪紧张会使血糖升高;吗啡、可卡因可使淀粉酶(AMS)升高,所以在患者做某些化验前必须嘱咐患者做好相应的准备。

实验室接受标本后的处理应注意以下事项:
2.1 时间
实验室接受标本后应尽快予以分类和离心,①促凝标本采血后5~10 min离心。

②抗凝标本可采血后立即离心。

③非抗凝(无促凝)标本采血后30 min离心。

④抗凝全血标本(如测定Li、Zn等)可以不离心。

2.2 温度
一般标本为室温(22~25℃)放置,冷藏标本(对温度依赖性分析物)应保持2~8℃。

2.3 采血管放置
采血管的放置应盖口向上,保持垂直位置放置。

2.4 血管必须封口
管塞移去后会使pH改变,影响结果。

同时封口可以减少污染,蒸发,喷溅及溢出等。

2.5 及时贴标签
采血管上条形码在采血后应立即撕下,并贴在送检单上,减少发生标本误差的几率。

2.6 采集量
抗凝管采集时应严格按照要求刻度准确采集。

3 临床常用检验项目的标本
3.1 血常规检验标本
一般用EDTA-2K 1.5~2.2 mg/ml抗凝(EDTA抗凝管)采血。

注意事项,①采血后立即上下颠倒混匀(5~8次,不可用力震荡)。

②应按抗凝管刻度准确采集。

③采血后应尽快送检(需显微镜观察形态的标本采血后应及时推片固定,因为超过2 h WBC形态会发生改变)。

3.2 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SR)
静脉采集枸橼酸钠(109 mmol/L)抗凝血。

采血注意事项:①采血后立即上下颠倒混合5~10次。

②准确采血至刻度线(抗凝剂∶全血=1∶4)③采血后尽快送检(必须2 h内检测)。

3.3 凝血检测标本
静脉采集抗凝血(最好真空负压系统采血),抗凝剂用枸橼酸钠109 mmol/L,抗凝剂∶全血=1∶9)。

采血注意事项,①空腹采静脉血(餐后脂血影响检测结果,使因子Ⅶ活化,导致PT延长)。

②采血时患者应保持平静状态30 min以上(剧
烈运动会使因子Ⅷ活化,APTT明显缩短。

③必须准确采血至刻度线;④采血后应立即上下颠倒5~10次,不可有凝块。

⑤采血后立即送检(必须2 h内检测)。

3.4 血型与血交叉标本
一般采用EDTA-2K抗凝血。

采血注意事项:①最好血型与血交叉标本各采集一管(要求保留血样);②采血量分别为1.0 ml和1.0~2.0 ml;③采血后立即上下颠倒混匀5~10次。

4 临床化学检验血标本采集主要注意事项
①多项化学检测一般可采集1管血。

②采血量视检测项目多少而异,单管一般4~5 ml。

③如果检测项目不是很多,生化和免疫可各采一管。

④多项检测同时采血时应按下列顺序:血培养,无添加剂管,凝血管。

有添加剂管顺序:枸橼酸盐管,肝素管,EDTA管,草酸盐管及氯化钠管。

⑤不论是抗凝血还是非抗凝血,为了缩短血清或血浆与血细胞的接触时间,以避免由此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血液标本收集后,都必须尽可能早地将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出来。

从血液标本采集开始,必须在2 h内将全血处理为血浆。

4.1 血清(非抗凝血)
采血后标本必须颠倒混匀5~10次,22~25℃(室温)下15~30 min后可自行完全凝固,禁用木棍和玻璃棒等剥离凝块;冷藏标本凝集较慢,加促凝剂时凝集加快。

血浆(抗凝血)应采用抗凝管采血,采血后立即颠倒混匀5~10次,采血后数分钟内可离心分离血浆。

4.2 冷藏标本
用于稳定血液中温度依赖性成分(抑制细胞代谢)。

标本于2~8℃冷藏(标本采集后立即置冰水混合物中,冷藏必须充分);标本冷藏的测定项目有甲旁素、pH/血气、NH3、乳酸、丙酮酸等,全血标本一般不冷藏,血钾测定标本冷藏不得大于2 h。

4.3 代谢抑制剂和防腐剂的应用
用于抑制细胞代谢。

血标本中加入氟化钠后,血细胞未分离情况下血标本中有GLU。

22~25℃稳定24 h,2~8℃稳定48 h;氟化钠不适用于新生儿及儿童的GLU测定(因儿童PCV高,细胞糖酵解难以控制)。

氟化钠-麝香草酚混合剂不适合酶学检测(因氟化钠-麝香草酚混合剂能抑制酶活性);甲醛-草酸抗凝保存剂不适用于血糖测定。

5 实验室离心标本准备
不主张用小棍强行剥凝血块(诱发溶血);必须剥离时应小心轻柔;真空采
血管应一直保持封闭垂直位置直到离心取出血清或血浆。

离心要求采用水平式离心机。

离心时间5~10 min,相当离心力(RCF)不大于2 200 g。

6 离心后标本处理
①血清(血浆)与接触细胞(凝块)应尽快于2 h内分离。

②分离出的血清或血浆的储存:8 h内可以储藏于22℃,8 h以上储藏于2~8℃,48 h以上储藏于-20℃。

标本不可反复冻融。

③分离胶上的血清或血浆封口可保存2~5 d。

综上所述,真空采血管的使用对提高检验质量,防止生物污染,规范采血技术,提高工作效率都有很多好处,但一定要注意产品品质的选择,规范的技术操作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从玉隆.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及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2004,27(8):483-487.
[2]孙步彤,宋丁,盛传伦.影响实验室检查的生理因素和干扰原因[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4,8(4):443-444.
[3]詹静旭.真空采血管的准确使用[J].临床实验室,2008,13(4):24-25.
[4]赵琪林,李文楷,丁波,等.375份不合格血标本分析[J].川北医学院报,2005,20(2):2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