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学期第8单元试题答案《解决问题》试卷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单元测试
教材基础知识针对性训练与基本能力巩固提高
一、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二、在O里填上“>”、“<”或“=”。

1.720÷6÷2○50 2.36×11○10×37 3.180÷3÷6○10
4.54×28○28×55 5.32×4×8○960 6.0×76○76—75
三、选择。

1.利民小学三年级有2个班,每个班6个组,每个组种5棵树,一共种多少棵树?下面算式正确的是( )。

A.5×6×2 B.6×2×5
2.买一瓶墨水1元8角钱,3枝铅笔共1元5角钱,—瓶墨水比一枝铅笔贵( )钱。

A.13元B.1.3元C.1.3角
3.一个商店运时20筐橘子,平均每筐重40千克,如果每千克橘子售价2元,这些橘子共值多少钱?
正确列式是( )。

A.20×40÷2 B.2×40÷20 C。

40×20×2
4.有鸡15只,比鸭多5只。

求鸭的只数,正确的列式是( )
A.15+5 B.15—5 C。

1…5×5
5.鸡比鸭多6只,鸭有28只,求鸡鸭的总只数。

解答这题要先求( )。

A.鸡的只数B.鸭的只数
四、填空。

1.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共117棵,其中梨树是108棵,梨树比苹果树多()棵,梨树的棵树是苹果树的()倍。

2.建筑工地运来5车水泥,每辆车装40袋,每袋重50千克,共运来水泥多少千克?
(1)50×40×5是先求( ),再求( )。

(2)50×(40×5)是先求( ),再求( )。

3.把2×6=12和98—12=86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是( )。

五、应用题。

1.一个商店运进15箱花瓶,每个花瓶售价8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2.停车场有54辆汽车,里边有大汽车45辆,其余的是小汽车,大汽车的辆数是小汽车的几倍?
3.佳佳5分钟走300米,照这样的速度,她从家里到学校走了15分钟,佳佳家到学校的路程有多少米?
4.4辆汽车—周可以运货物多少吨?
5.小明和小强两人集邮,小明集邮35张,小强的邮票比小明的3倍多2张,小强有多少张邮票?
探究拓展能力强化训练与应用综合能力的养成
1.(图形题)求…年级比二年级多多少人。

2.(情景题)小丽8天看多少页?小明需要多少天?
3.(探究题)马小虎在计算一道除法题时,把除数9看成了6,结果得到的商是55,余数是5,你能算出这道题的正确结果吗?
答案:
第八单元单元测试
教材基础知识针对性训练与基本能力巩固提高
一、
二、1.> 2.> 3.= 4.< 5.> 6.<
三、1.A 2.B 3。

C 4.B 5.A
四、1.99 12
2.(1)每车装水泥多少千克;共运水泥多少千克
(2)5车共装水泥多少袋;共运水泥多少千克
3.98—2×6=86
五、1.8×6×15=720(元)
2.54-45=9(辆) 45÷9=5
3.300÷5=60(米) 60×15、900(米) 或15÷5=3 300×3=900(米)
4.50×4×7=1400(吨)
1.40×3—45×2=30(人)
2.小丽:(20十5) ×8=200(页) 小明:200÷20=10(天)
3.被除数:55×6—十5=335
原算式:335÷9=37 (2)
四、背一背这些成语,看谁先记下来。

成语故

一、学生自己读成语故事,并读懂内容。

(响是指声响;遏是指阻止,使停止;行云是指流
二、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动的云彩。

想遏行云指声音高亢阻拦了天上的流云,多用形容声音响亮。


三、再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和受到的启发,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
个故事。

四、拓展练习: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

1 古诗词三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 3 课
时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
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⑵、理解“看不厌”:
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
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⑶、品析:
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这又是为什么呢?敬亭山也把李白当作了──神。

而神总是“超凡”的,神总是“脱俗”的。

⑷联系《夜宿山寺》和《望庐山瀑布》更深地体会超凡脱俗、寄情山水。

四、品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感悟:既然找到了自己的朋友,而且是那么知心的朋友,李白还孤独吗?这时候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⑵品析:
那《独坐敬亭山》中的“独”是不是作者用词不当啊?以“不独”写“独”又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

⑶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带着高兴的心情读。

五、表
情朗读,升华诗意
1、古诗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

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

《独坐敬亭山》看似写景,实在抒发作者的感情,就让我们也带上作者的感情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2、背诵全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