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与对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70s拓宽阶段Era of Expansion.
1980s反应和反击阶段Reaction and Respon
1990s规则和指南阶段Regulations & Guidelion.
2000s干预流行病学阶段Interventional Epideniology.
会议主题:
蓄势勃发,革新感染预防
恶性肿瘤自身防御免疫功能降低,加以细胞毒类 化疗药物及放疗手段广泛应用,恶性肿瘤合并感 染发生率不断增加,限制抗癌治疗顺利进行及疗 效的发挥,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临床诊断和治疗目的医用装置应用日益增 多,对诊疗水平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由 各种装置所致的感染相当常见。美国最近 医院感染调查资料表明:87%的血流感染 (BSI)与中心静脉导管(CVCs)有关; 86%的肺炎与机械通气有关;95%的尿路感 染(UTIs)与留置导尿有关。
1 接种疫苗
预防感染
预防抗菌药物耐药的12项措施
耐药菌
MRSA,不动杆菌 艰难梭菌,VRE ESBL?铜绿假单胞菌?
传染病
TB,SARS,诺如病毒…… HIV?HBV?
耐药菌危害严 重,我国必须 制订政策,进 行严格隔离!
比洗手有更高的依从性 比普通洗手和用抗菌产品洗手更有效 比洗手对手部皮肤伤害少 比洗手和戴手套浪费少 所用时间少,作用快 不需要水和毛巾
我国疫情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有 200万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每年25万人死于
结核病。多个研究表明,医院获得性结核 病的危险性比社区高20~50倍,医院感染的 结核病患者中多药耐药率也高。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超过1亿2千万,由于 器官组织、生理功能下降、免疫防疫功能 低下,感染是老年人健康的最大威胁。
如何开发基层医院领导层重视医院感染管 理?
如何让基层医院尤其是经济效益不好的 (亏损)医院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及消毒 灭菌效果监测?
这是各分中心面临的一大难题!
医院范围的传统监测
所有的感染-全面-花费时间 有限的用于干预
定期监测
对选择的感染或人群进行定期监测 遗漏有些感染
目标监测
Prophylaxis
口腔护理:用洗必泰冲洗每2~6小时Oral care 深静脉血栓预防Deep Vein Thrombosis (DVT) Prophylaxis 插管气囊上方分泌物的吸引(?)
始于2004年12月14日 目的是改善操作规程,在2006年6月前避免
100,000住院病人不必要的死亡 发起创议的医院超过2000所 预防三种主要的医院感染
按照循征医学原则,提高上述各类感染性 疾病的论断治疗和预防控制水平,是临床 医学和预防医学有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 题!
近30年来,新发感染病每年几乎都有一种
或以上被发现,病原微生物涉及细菌、病 毒、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朊毒体 及原虫等,以新发病毒居多。1972年以来 已发现的病毒及相关感染病达20余种,占 40多种新发感染病一半以上。
1992年《消毒管理办法》,2001年修订《消毒管理办法》。
2004年《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2005年《医疗机构口腔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1998年深圳妇儿医院166例手术切口分枝杆菌感染 暴发;
1998年福建南平59例肌注部位偶发分支杆菌感染 暴发;
2003~2004年吉林德惠市人民医院中心血库有偿 供血导致约24例感染艾滋病;黑龙江北安建设农 场职工医院非法采供血导致19名感染艾滋病;
1982 人类嗜血T细胞病毒 毛状T细胞白血病
1995 人疱疹病毒8型
Kaposi肉瘤
1982 伯氏疏螺旋体 莱姆病
1995 庚型肝炎病毒
庚型肝炎
1983 大肠杆菌O157:H7 出血性结肠炎
1995 Hendra病毒
脑炎、脑膜炎
198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1996 新型变异性CJD朊毒体 新型变异克—雅病
预防与胃管给食有关的吸入如果无反指征, 将头部的床摇高形成30~45度角(IB)
仰卧位与半卧位 VAP发病率
仰卧 23% 半卧 5%
床头抬高至少30度Head of bed - ≥ 30 ° 每天一次停用镇静剂并评价是否可以撤机Sedation
Holiday/weaning
尽早停用应激性溃疡预防药物Peptic Ulcer Disease (PUD)
国外 从50年代末已经开始医院感染管理研究,医院感
染监控从综合性医院扩展到专科、康复、精神病 院、养老院; 从全面综合性监测逐步过度到目标监测; 建立全美感染计算机监测NNIS网络; 研究生物材料相关性感染; 开展细菌耐药机理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等。
1960s开始探索阶段Explorations.
2005年12月,安徽宿州市立医院10例白内障手术 患者全部眼球感染,9例眼球被摘除。
如何提高监测、控制水平,同国际接轨。 规范侵入性诊疗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合 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耐药菌株产生。职 业防护。医疗废物的管理等。
( 这些都是国内外尤其是国内医院感染控
制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也是研究的 方向!!
对待每一例医院感染均要认为是不应该发 生,一旦发生则要进行追因分析。
每一位医院工作人员,均有责任进行医院 感染的预防。
手术期间给患者保温; 血糖控制; 根据指南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正确脱毛方法; 强制性感染报告:向公众报告NI率; 缩短术前住院时间。
术中低体温 氧摄入降低损害中性粒细胞的杀菌能力; 氧摄入降低可减少胶元蛋白的沉积
——伤口愈合延迟。
30分钟的预热表明能降低感染率
舒适是患者最重要的感受 确保所有患者任何时候的温暖。
保暖 室内通风 翻身拍背 增加抵抗力 注意营养和休息 加强消毒隔离工作 ??????
降低口咽部和上消化道定植
经常口腔卫生 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 通气时间较长的病人避免鼻腔插管
新的各种诊疗操作技术的开展及免疫抑制 剂、糖皮质激素、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 用,近30年,深部真菌病患者的发病率增 加4~6倍,据美国医院感染监测(NISS)系 统报告,真菌感染率占医院感染的5%~8%, 医院血流感染中真菌占8.4%,深部真菌感 染为导致重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最近统计全球约有20亿人感染结核菌,每 年新发结核患者800~1000万,300万人死亡。
年份 微生物
所致疾病
年份 微生物
所致疾病
1972 拉沙病毒
拉沙热
1985 流感嗜血杆菌埃及生物型 巴西紫癫热
1973 轮状病毒
婴儿腹泻
4985 肠胞虫
顽固性腹泻
1973 甲型肝炎病毒
甲型肝炎
4986 环孢子虫
顽固性腹泻
1975 人类细小病毒
慢性溶血性贫血
4988 人疱疹病毒6型
幼儿急诊
再生障碍危象
[我院肺克克雷伯氏菌属产ESBLs菌株2005年、2006 年、2007年分别为11.30% 、18.12%和21.02% (1~10月份)]
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率:据估计,目前全 球每年有30万新发多重耐用药肺结核患者, 有的国家耐用药患者高达35%。
真菌的耐药性:假丝酵母菌和曲菌是医院 获得性真菌感染最常见的病原。假丝酵母 菌血症主要由血管内导管感染引起,病死 率极高。
感染管理队伍结构不合理 人员不到位 队伍不稳定 感染管理队伍知识层次局限
领导重视是关键!
医院感染监测:还停留在低水平监测, 且监测与控制脱节。下面基层医院尤其 是二级以下医院以回顾性监测占多数, 大多数乡镇卫生院未开展医院感染病例 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还在依赖疾控中 心一年一到二次的监督监测。
防止口咽部分泌物吸入
半卧位 经常校正鼻饲管位子,调整进食速度和量以避免反流 使用超过幽门的鼻饲管如鼻十二指肠、空肠管 使用ETT管,能进行声门下吸引
保护胃粘膜的特性
尽可能肠内营养 使用硫糖铝,胃粘膜保护剂 治疗休克和低氧血症
减少外源性污染
合适的手卫生 气管腔内吸引时保持远端无菌 密闭气管腔内吸引系统 使用湿鼻替代加热的湿化器 减少回路管道的更换频率
O139霍乱
1977 空肠弯曲杆菌 空肠弯曲菌肠炎
1992 巴尔通体
猫抓病
1977 丁型肝炎病毒 丁型肝炎
1993 汉坦病毒分离株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1980 人类嗜T细胞病毒 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1994 沙比亚病毒
巴西出血热
1981 金黄色葡萄菌产毒株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1995 庚型肝炎病毒
病毒性肝炎
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和拥挤(乡村人涌入),城市 贫民区域居住的环境、饮食条件、卫生习惯极差, 是苍蝇、蚊子、鼠类等媒介滋生的场所。
其他社会、经济或环境因素的改变。
临床医疗技术日益发展和进步的同时,免疫缺陷 患者及免疫缺陷者感染增多(骨髓移植接受预处 理后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和免疫损伤;预防移植 物抗宿主病的全身免疫抑制剂使用,感染发生率 达50%~80%。
1983 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
1997 流感病毒
禽流感
1983 肺炎衣原体
肺炎、循环系统疾病 1997 肠延病毒
脑膜炎
幽门螺杆菌感染、拉沙热、诺罗病毒感染、 禽流感、朊毒病、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西尼罗河病毒感染、猴痘俗称猴天花、埃 博拉病毒出血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等,有可能引起全球蔓延,我们面 临应对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威胁和 挑战!!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上 海地区1979年MRSA为5%,1999年后上升到 60%~70%。我院2004年、2005年、2006年 2007年分别为29.79%、23% 、70.83%和50% (温一医05年报道感染率50%,06年报道 70~80%,今年报道85%以上)。
大肠杆菌和克雷伯菌属产ESBLs菌株,2004年上海 地区ESBLs的检出率分为36.5%和45.0%。我院2004 年、2005年、2006年和2007年大肠杆菌属产ESBLs 分别为49%、31.2%、40.96%和55.67%(1~10月 份)。
会议要点:
医院感染“零宽容”
相当多的医院感染是可以预防的,至少 50%~75%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 50%的呼吸机相关肺炎(VAP) 50%的手术部位感染(SSI) 60%~90%MRSA引起的感染
一种文化,一个目标,一种态度,一项追 求。
不再认为医院有某一基准发病率,并满足 于这个层面,而是要朝零发病努力。
SSI
VAP
CA-BSI
我们需要更多的努力!
12 遏制医务工作者传播
11 隔离患者
10 及时停用抗菌药物
预防传播
9 严格掌握万古霉素应用指证
8 治疗感染,而非寄殖
7 治疗感染,而非污染
6 专家会诊
5 应用当地资料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4 控制抗菌药物应用
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3 针对性病原治疗 2 拔除导管
人口增长和人群拥挤 导致人群免疫力下降的因素增多 新微生物的出现和新传染病的出现 日益增长的抗生素耐药性
从1900年的16亿到现在的60亿以上。
世界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1950年仅3座到2000 年增加至24座,据联合国估计,到2025年,全球 人口将有65%(发展中国家为61%)生活在城市。
酒精类手消毒液 是卫生保健的标 准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起步较晚(80年代后期),各省市之间 发展不平衡,存在注重于数据与形式,停留在低水平的监 测。
2000年11月卫生部颂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 2006年6月15日卫生部令《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卫医发[2001]2号《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989 查非氏埃利希体
人埃利希体病
1975 星状病毒
腹泻
1989 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
1976 隐孢子虫
腹泻
1990 戊型肝炎病毒
戊型肝炎
1977 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出血热
1990 人疱疹病毒
幼儿急疹
1977 嗜肺军团菌
军团病
1991 瓜综合征出血热
1992 O139霍乱孤菌
优点:
将有限的的资源集中在高感染危险病区; 重点放在已知控制措施的感染上; 能够确定有效的标准; 灵活性,能够和其他控制策略结合起来; 增加监测的有效性; 使ICP能够开展其他工作。
缺点:
收集到资料限于目标人群或危险因素; 可能会遗漏非监测部门或人群的感染的暴发。
1980s反应和反击阶段Reaction and Respon
1990s规则和指南阶段Regulations & Guidelion.
2000s干预流行病学阶段Interventional Epideniology.
会议主题:
蓄势勃发,革新感染预防
恶性肿瘤自身防御免疫功能降低,加以细胞毒类 化疗药物及放疗手段广泛应用,恶性肿瘤合并感 染发生率不断增加,限制抗癌治疗顺利进行及疗 效的发挥,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临床诊断和治疗目的医用装置应用日益增 多,对诊疗水平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由 各种装置所致的感染相当常见。美国最近 医院感染调查资料表明:87%的血流感染 (BSI)与中心静脉导管(CVCs)有关; 86%的肺炎与机械通气有关;95%的尿路感 染(UTIs)与留置导尿有关。
1 接种疫苗
预防感染
预防抗菌药物耐药的12项措施
耐药菌
MRSA,不动杆菌 艰难梭菌,VRE ESBL?铜绿假单胞菌?
传染病
TB,SARS,诺如病毒…… HIV?HBV?
耐药菌危害严 重,我国必须 制订政策,进 行严格隔离!
比洗手有更高的依从性 比普通洗手和用抗菌产品洗手更有效 比洗手对手部皮肤伤害少 比洗手和戴手套浪费少 所用时间少,作用快 不需要水和毛巾
我国疫情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有 200万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每年25万人死于
结核病。多个研究表明,医院获得性结核 病的危险性比社区高20~50倍,医院感染的 结核病患者中多药耐药率也高。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超过1亿2千万,由于 器官组织、生理功能下降、免疫防疫功能 低下,感染是老年人健康的最大威胁。
如何开发基层医院领导层重视医院感染管 理?
如何让基层医院尤其是经济效益不好的 (亏损)医院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及消毒 灭菌效果监测?
这是各分中心面临的一大难题!
医院范围的传统监测
所有的感染-全面-花费时间 有限的用于干预
定期监测
对选择的感染或人群进行定期监测 遗漏有些感染
目标监测
Prophylaxis
口腔护理:用洗必泰冲洗每2~6小时Oral care 深静脉血栓预防Deep Vein Thrombosis (DVT) Prophylaxis 插管气囊上方分泌物的吸引(?)
始于2004年12月14日 目的是改善操作规程,在2006年6月前避免
100,000住院病人不必要的死亡 发起创议的医院超过2000所 预防三种主要的医院感染
按照循征医学原则,提高上述各类感染性 疾病的论断治疗和预防控制水平,是临床 医学和预防医学有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 题!
近30年来,新发感染病每年几乎都有一种
或以上被发现,病原微生物涉及细菌、病 毒、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朊毒体 及原虫等,以新发病毒居多。1972年以来 已发现的病毒及相关感染病达20余种,占 40多种新发感染病一半以上。
1992年《消毒管理办法》,2001年修订《消毒管理办法》。
2004年《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2005年《医疗机构口腔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1998年深圳妇儿医院166例手术切口分枝杆菌感染 暴发;
1998年福建南平59例肌注部位偶发分支杆菌感染 暴发;
2003~2004年吉林德惠市人民医院中心血库有偿 供血导致约24例感染艾滋病;黑龙江北安建设农 场职工医院非法采供血导致19名感染艾滋病;
1982 人类嗜血T细胞病毒 毛状T细胞白血病
1995 人疱疹病毒8型
Kaposi肉瘤
1982 伯氏疏螺旋体 莱姆病
1995 庚型肝炎病毒
庚型肝炎
1983 大肠杆菌O157:H7 出血性结肠炎
1995 Hendra病毒
脑炎、脑膜炎
198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1996 新型变异性CJD朊毒体 新型变异克—雅病
预防与胃管给食有关的吸入如果无反指征, 将头部的床摇高形成30~45度角(IB)
仰卧位与半卧位 VAP发病率
仰卧 23% 半卧 5%
床头抬高至少30度Head of bed - ≥ 30 ° 每天一次停用镇静剂并评价是否可以撤机Sedation
Holiday/weaning
尽早停用应激性溃疡预防药物Peptic Ulcer Disease (PUD)
国外 从50年代末已经开始医院感染管理研究,医院感
染监控从综合性医院扩展到专科、康复、精神病 院、养老院; 从全面综合性监测逐步过度到目标监测; 建立全美感染计算机监测NNIS网络; 研究生物材料相关性感染; 开展细菌耐药机理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等。
1960s开始探索阶段Explorations.
2005年12月,安徽宿州市立医院10例白内障手术 患者全部眼球感染,9例眼球被摘除。
如何提高监测、控制水平,同国际接轨。 规范侵入性诊疗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合 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耐药菌株产生。职 业防护。医疗废物的管理等。
( 这些都是国内外尤其是国内医院感染控
制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也是研究的 方向!!
对待每一例医院感染均要认为是不应该发 生,一旦发生则要进行追因分析。
每一位医院工作人员,均有责任进行医院 感染的预防。
手术期间给患者保温; 血糖控制; 根据指南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正确脱毛方法; 强制性感染报告:向公众报告NI率; 缩短术前住院时间。
术中低体温 氧摄入降低损害中性粒细胞的杀菌能力; 氧摄入降低可减少胶元蛋白的沉积
——伤口愈合延迟。
30分钟的预热表明能降低感染率
舒适是患者最重要的感受 确保所有患者任何时候的温暖。
保暖 室内通风 翻身拍背 增加抵抗力 注意营养和休息 加强消毒隔离工作 ??????
降低口咽部和上消化道定植
经常口腔卫生 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 通气时间较长的病人避免鼻腔插管
新的各种诊疗操作技术的开展及免疫抑制 剂、糖皮质激素、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 用,近30年,深部真菌病患者的发病率增 加4~6倍,据美国医院感染监测(NISS)系 统报告,真菌感染率占医院感染的5%~8%, 医院血流感染中真菌占8.4%,深部真菌感 染为导致重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最近统计全球约有20亿人感染结核菌,每 年新发结核患者800~1000万,300万人死亡。
年份 微生物
所致疾病
年份 微生物
所致疾病
1972 拉沙病毒
拉沙热
1985 流感嗜血杆菌埃及生物型 巴西紫癫热
1973 轮状病毒
婴儿腹泻
4985 肠胞虫
顽固性腹泻
1973 甲型肝炎病毒
甲型肝炎
4986 环孢子虫
顽固性腹泻
1975 人类细小病毒
慢性溶血性贫血
4988 人疱疹病毒6型
幼儿急诊
再生障碍危象
[我院肺克克雷伯氏菌属产ESBLs菌株2005年、2006 年、2007年分别为11.30% 、18.12%和21.02% (1~10月份)]
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率:据估计,目前全 球每年有30万新发多重耐用药肺结核患者, 有的国家耐用药患者高达35%。
真菌的耐药性:假丝酵母菌和曲菌是医院 获得性真菌感染最常见的病原。假丝酵母 菌血症主要由血管内导管感染引起,病死 率极高。
感染管理队伍结构不合理 人员不到位 队伍不稳定 感染管理队伍知识层次局限
领导重视是关键!
医院感染监测:还停留在低水平监测, 且监测与控制脱节。下面基层医院尤其 是二级以下医院以回顾性监测占多数, 大多数乡镇卫生院未开展医院感染病例 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还在依赖疾控中 心一年一到二次的监督监测。
防止口咽部分泌物吸入
半卧位 经常校正鼻饲管位子,调整进食速度和量以避免反流 使用超过幽门的鼻饲管如鼻十二指肠、空肠管 使用ETT管,能进行声门下吸引
保护胃粘膜的特性
尽可能肠内营养 使用硫糖铝,胃粘膜保护剂 治疗休克和低氧血症
减少外源性污染
合适的手卫生 气管腔内吸引时保持远端无菌 密闭气管腔内吸引系统 使用湿鼻替代加热的湿化器 减少回路管道的更换频率
O139霍乱
1977 空肠弯曲杆菌 空肠弯曲菌肠炎
1992 巴尔通体
猫抓病
1977 丁型肝炎病毒 丁型肝炎
1993 汉坦病毒分离株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1980 人类嗜T细胞病毒 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1994 沙比亚病毒
巴西出血热
1981 金黄色葡萄菌产毒株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1995 庚型肝炎病毒
病毒性肝炎
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和拥挤(乡村人涌入),城市 贫民区域居住的环境、饮食条件、卫生习惯极差, 是苍蝇、蚊子、鼠类等媒介滋生的场所。
其他社会、经济或环境因素的改变。
临床医疗技术日益发展和进步的同时,免疫缺陷 患者及免疫缺陷者感染增多(骨髓移植接受预处 理后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和免疫损伤;预防移植 物抗宿主病的全身免疫抑制剂使用,感染发生率 达50%~80%。
1983 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
1997 流感病毒
禽流感
1983 肺炎衣原体
肺炎、循环系统疾病 1997 肠延病毒
脑膜炎
幽门螺杆菌感染、拉沙热、诺罗病毒感染、 禽流感、朊毒病、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西尼罗河病毒感染、猴痘俗称猴天花、埃 博拉病毒出血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等,有可能引起全球蔓延,我们面 临应对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威胁和 挑战!!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上 海地区1979年MRSA为5%,1999年后上升到 60%~70%。我院2004年、2005年、2006年 2007年分别为29.79%、23% 、70.83%和50% (温一医05年报道感染率50%,06年报道 70~80%,今年报道85%以上)。
大肠杆菌和克雷伯菌属产ESBLs菌株,2004年上海 地区ESBLs的检出率分为36.5%和45.0%。我院2004 年、2005年、2006年和2007年大肠杆菌属产ESBLs 分别为49%、31.2%、40.96%和55.67%(1~10月 份)。
会议要点:
医院感染“零宽容”
相当多的医院感染是可以预防的,至少 50%~75%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 50%的呼吸机相关肺炎(VAP) 50%的手术部位感染(SSI) 60%~90%MRSA引起的感染
一种文化,一个目标,一种态度,一项追 求。
不再认为医院有某一基准发病率,并满足 于这个层面,而是要朝零发病努力。
SSI
VAP
CA-BSI
我们需要更多的努力!
12 遏制医务工作者传播
11 隔离患者
10 及时停用抗菌药物
预防传播
9 严格掌握万古霉素应用指证
8 治疗感染,而非寄殖
7 治疗感染,而非污染
6 专家会诊
5 应用当地资料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4 控制抗菌药物应用
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3 针对性病原治疗 2 拔除导管
人口增长和人群拥挤 导致人群免疫力下降的因素增多 新微生物的出现和新传染病的出现 日益增长的抗生素耐药性
从1900年的16亿到现在的60亿以上。
世界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1950年仅3座到2000 年增加至24座,据联合国估计,到2025年,全球 人口将有65%(发展中国家为61%)生活在城市。
酒精类手消毒液 是卫生保健的标 准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起步较晚(80年代后期),各省市之间 发展不平衡,存在注重于数据与形式,停留在低水平的监 测。
2000年11月卫生部颂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 2006年6月15日卫生部令《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卫医发[2001]2号《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989 查非氏埃利希体
人埃利希体病
1975 星状病毒
腹泻
1989 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
1976 隐孢子虫
腹泻
1990 戊型肝炎病毒
戊型肝炎
1977 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出血热
1990 人疱疹病毒
幼儿急疹
1977 嗜肺军团菌
军团病
1991 瓜综合征出血热
1992 O139霍乱孤菌
优点:
将有限的的资源集中在高感染危险病区; 重点放在已知控制措施的感染上; 能够确定有效的标准; 灵活性,能够和其他控制策略结合起来; 增加监测的有效性; 使ICP能够开展其他工作。
缺点:
收集到资料限于目标人群或危险因素; 可能会遗漏非监测部门或人群的感染的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