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对点训练: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对点训练:城乡发展与城市化1.2019-2019年,我国城镇生齿均匀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2019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的国度的1.58倍,由此可推测该阶段我国()
A.城镇建成区城镇生齿密度升高
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度
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度
D.城镇生齿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
2.在农耕文明时期,影响聚完工长的主导条件是()
A.充足的饮用水源——居住在河边
B.肥沃的泥土——居住在冲积平原
C.温和的气候——居住在沿海地区
D.丰裕的自然资源——靠近矿产资源丰裕的地区
下图为我国某个古镇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标题。
3.该古镇位于我国的()
A.长江三角洲
B.云贵高原
C.青藏高原
D.华北平原
4.古镇中多数小桥为拱型设计,据此推测该镇当时 ()
A.便于排泄洪水
B.船为主要交通工具
C.建桥质料丰裕
D.濒临海洋
5.根据我国南方地区A城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频频活动的阶段成果,请你完成下列标题。
图1是该小组为研究A城所在地区聚落漫衍制作的草绘图,请你描述该地区聚落漫衍的特性。
6.根据以下质料,回答下列标题:
重庆和成都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特大中心城市,都是典范的“大城市带大农村”,城乡二元布局矛盾突出。
重庆市3 100多万生齿中农村住民占80%以上,城乡住民收入比例为4∶1,成都市1 100多万生齿中有农村生齿600多万,两市城乡差距都较大。
(1)造成成渝地区城乡差异大,城市化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从长远看,城乡之间的不协调将会产生哪些不良影响?
(3)就成渝地区怎样统筹城乡成长,谈谈你自己的明白。
7.阅读质料,回答下列标题。
质料一为走新型城镇化门路,实现地区协调和城乡统筹成长,进步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布局调解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毂下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深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
质料二图1是2019年江苏城镇化水中漫衍和空间布局筹划示意图,图2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漫衍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历程特点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
(3)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毂下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___;在苏北地区,筹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4)为走新型城镇化门路,江苏城镇化以后应从夸大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夸大__________,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
(5)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成长战略。
请将适宜的城镇化成长计谋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苏南地区____________
苏中地区____________
苏北地区____________
①深化生齿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发动地区成长
②以生齿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
③引导生齿本地城镇化,提拔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
8.读下列两表格,连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标题。
世界城市化成长趋向
我国城镇化水平大幅度进步
(1)表格主要反应了世界和我国的什么历程?其标志表现在哪些方面?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什么?
(2)发达国度的城市化水安定成长中国度的城市化水平,在1950~1980年和1980~2019年各有什么变化?
(3)1980年以来,成长中国度的城市化速度明显比发达国度快,主要原因是什么?成长中国度的城市化水平仍然远低于发达国度,主要原因是什么?
(4)与世界成长中国度相比,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有什么特点?建国以来我国的城市成长有什么特点?
9.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标题。
河流对该城市早期形成和成长的影响。
10.下图是东亚某沿海地区示意图,甲城汗青悠久,乙是传统港区。
剖析回答下列标题。
剖析甲城早期成长的有利条件。
11.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建成区示意图,图24为该市3个年份不同偏向的建成区面积图。
读图回答标题。
2019年以来,该城市建成区的主要扩展偏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影响其扩展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图为某地区城镇成长历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标题。
(1)从图a到c,该地区城镇成长的特点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以后,城镇成长可能沿________(AB、AC、AD)偏向最快。
(3)地区城镇成长历程中,在土地利用方面可能出现的主要标题是__________。
13.读我国某地区图,回答下列标题。
剖析A、B、C、D四个聚落中________最有可能成长成为城市,试剖析其成因。
14.下图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标题。
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剖析
1.D
【剖析】由“2019~2019年,我国城镇生齿年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可知我国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速度大于城镇生齿增长速度,城镇建成区城镇生齿密度降低,我国城镇化水平没有超过发达国度,2019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度的1.58倍,说明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于发达国度。
2.B
【剖析】农耕文明时期,农业的成长严重依赖肥沃的泥土,而大河中下游的冲积平原,往往土层深厚、泥土肥沃,适宜农耕,吸引生齿集聚,从而促进聚落的成长。
3.A
【剖析】由图可知,该古镇为水乡景观,聚落沿河流漫衍,应位于我国南方地区,A正确;云贵高原地形高低,聚落主要漫衍在山间盆地中;青藏高原海拔高,热量条件差,故聚落主要漫衍在阵势较低、热量条件较好的河谷地区;华北平原阵势平展广阔,聚失去间漫衍较为集结,多呈团圆
型、棋盘式。
4.B
【剖析】小桥为拱形,是为了船只可以顺利从桥下议决,B正确。
5.主要沿公路和河流漫衍,平原(谷地)漫衍多于丘陵。
【剖析】查看图中聚落与地形、河流、公路的干系。
该地聚落主要沿公路和河流漫衍,平原(谷地)漫衍多于丘陵。
6.(1)地形高低、自然条件差异较大;交通不便,经济较掉队。
(2)城乡差异进一步扩大,农村贫困化日益严重,将导致生齿素质降低,造成社会动荡;城市和乡村对耕地、水等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将导致大量资源浪费;城市向农村的混浊转移,导致农村环境恶化,危害城乡住民的健康;农村生齿受户籍、福利等因素限制无法向城市转移,使城市工矿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拥有稳固的劳动力来源。
(3)增强城乡间的空间关联,统筹城镇体系建设,大力打造城镇群;增强城乡间的产业协调,大力推进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地区协调成长,大力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完善相关制度,逐步深化科学治理;城乡统筹、制定环境保护措施;统筹新农村建设,大力促进现代化成长和农村基础设施改善。
【剖析】(1)可从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剖析解答。
(2)城乡不协调会造成农村贫困现象严重,农村环境混浊加剧,城市劳动力不足,城市劳动力不足,城乡间争地、争水、争项目等现象时有产生。
(3)针对城乡间不协调产生的不良影响剖析回答。
7.(1)由南向北逐步降低(南高北低)经济社会成长水平差异
(2)开始高(起步早);速度快;水平高
(3)受上海辐射作用大(隔断上海近)引领苏北腹地的成长(发动苏北地区成长)
(4)质量(内涵成长)地区协调和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农业转移生齿市民化;增强完善各项基本大众办事设施、基础设施、保障设施;提拔宜居水平)
(5)②③①
【剖析】(1)根据图例剖析:由于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经济社会成长水平的差异,苏南经济成长水平最高,苏北地区经济成长水平低,所以苏南城镇化水平抵达71%,苏中城镇化水平为57%,而苏北地区城镇化水平为53%。
城镇化水平由南向北逐步降低。
(2)城镇化历程的特点可以从起步早晚、水平高低和速度快慢等方面剖析,根据图示:苏南地区的城镇化历程的特点主要有:起步早、速度快、水平高。
(3)回答本题可以关联珠江三角洲经济成长的条件。
苏锡常都市圈与南毂下市圈相比,隔断上海近,所以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是受上海的辐射作用大。
筹划淮安增长极可以发动苏北地区的经济成长。
(4)根据标题叙述,江苏城镇化以后应从夸大数量和速度转
变为夸大质量的进步。
进步城市质量的途径主要有增强完善各项基本大众办事设施、基础设施、保障设施;提拔宜居水平;加快推进农业转移生齿市民化。
(5)苏南地区属于沿江城市带,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应以生齿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苏中地区隔断长江三角洲核心区的隔断近,所以应引导生齿本地城镇化,提拔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苏北地区位于两大城市成长轴,应深化生齿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发动地区成长。
8.(1)城市化。
城市生齿增加,城市生齿占总生齿的比重不断上升,城市用地范畴不断扩大。
城市生齿占总生齿的比重。
(2)1950~1980年,发达国度的城市化水平进步了16.4%,成长中国度的城市化水平进步了12.2%,概略上相当;但1980~2019年,成长中国度的城市化水平进步了10.1%,而发达国度的城市化水平只进步了4.2%,成长中国度的城市化速度明显快于发达国度。
(3)城市经济畸形成长、生齿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等导致成长中国度城市化水平迅速进步。
但由于成长中国度农村生齿基数大、增长快,所以城市化水平远远掉队于发达国度。
(4)起步晚,城市化成长速度快;由于我国生齿基数大,城市化水平掉队于成长中国度的均匀水平。
城市数目和生齿增长快,大中小城市都有成长。
【剖析】(1)城市化是社会经济成长的必然终于,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城市生齿占总生齿的百分比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城市生齿增加、城市生齿占总生齿的比重不断进步、城市用地范畴扩大是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2)议决读表即可得出。
(3)发达国度和成长中国度城市化历程存在差异,发达国度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与经济成长相适应。
成长中国度城市化起步晚,成长快;城市化水平较低,与经济成长不相适应。
(4)成长中国度内部城市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9.供水;运输;河流阻隔了城市的进一步成长
【剖析】河流为城市住民生产生活提供水源和水上交通,因此对早期城市的形成和成长产生较大影响;但河流也阻隔了城市的进一步成长
10.地形平展,气候暖湿,利于农耕(或成长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位于河流交汇处,供水和运输效用强盛。
【剖析】城市早期的区位条件从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剖析。
11.东北西南东南河流和铁路
【剖析】由该城市1988、2019、2019年3个年份不同偏向的建成区面积图可知,建成区的扩展偏向是东北、西南和东南,再连合建成区示意图中信息——河流由东北流向西南,铁路网比较密集的是该城市的西南、东北和东南,故影响该城市扩展的主要因素是河流和铁路。
12.(1)城市用地范畴扩大城镇数量减少
(2)AC
(3)耕地减少、用地告急
【剖析】(1)由城镇成长历程示意图可总结概括其成长的特点。
(2)城镇成长最快的是地区关联最方便的地方,沿AC铁路、河运方便,故成长最快。
(3)不合理城镇化成长的标题有多个方面;而在土地利用方面,主要有耕地减少,用地告急。
13.C水运便利,有丰裕的煤炭资源;地形平展广阔、水源丰裕。
【剖析】城市形成于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A、B、C、D四聚落相比,C位于河流交汇处,水运方便,地形平展,煤炭资源丰裕,最有可能形成城市。
14.水运便利汲水方便
【剖析】由图中信息可以鉴别,该城市早期沿河漫衍,选址的有利条件是水运便利和汲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