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天干十二地支的五行合化的基本常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十天干十二地支的五行合化的基本常识
大家知道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知道他们有五行的分法;天干五行分法如下:
木:甲、乙;
火:丙、丁;
土:戊、己;
金:庚、辛;
水:壬、癸;
其实,关于天干还有一种五行合化的分类,也可以说是另外的五行属性的定义。
十天干五行合化歌诀:
甲己化土正中合,
稼穑一带绕梁歌,
乙庚从革化金象,
丙辛润下水成河。
丁壬化木自为林,
戊癸南方火焰多,
天盘合得秀气在,
地盘局里论功德。
中国古人关于五行合化的最本质的意义,旨在于揭示自然变化的规律,同时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练功者的修持状态给出必要并且是合理的解释。
众所周知,中国古人对天干五行所属早有定义,就是刚开始,我们就说的五行分类:甲乙东方木,丙丁南方火,戊己中宫土,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水。
东方对应春季,南方对应夏季,西方对应秋季,北方对应冬季,这点也要知道。
同时,对天干之阴阳所属亦有约定,即甲丙戊庚壬属阳,乙丁己辛癸属阴。
要分析五行合化的真实含义,首先要理解十天干的五行属性和阴阳属性,这是最基本的特征,然后才可以展开去延伸。
十天干的五行合乎特征,实际上是一种延伸的意义,也是一种动态的的意义。
古代道家经典,以及《黄帝内经》等古籍都有记载一个基本的原则:清轻者上浮而为天,重浊者下凝而为地。
且以古人的约定,天为阳,地为阴,阳上阴下。
这些都是我们理解五行合化的基本原则,在数理上叫做的基本定义,公理,或者是常识,然后才能展开。
有了这些理论基础做知识准备,我们就可以探究一下,以下的合化规律了。
为什么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而不是化成其他的呢?
从宏观来讲,贯穿到天体的运行,我们就从身边自然界的现象说起,显得直观一些。
第一、甲己化土
根据前述约定,甲为阳木,己为阴土。
注意这是一个阳木和一个阴土的组合;
则甲己合化之物构为木上土下。
且阳木为生活之木,阴土为寂死之土。
则知在上之木,应为有生命之木,此木有保护水土之力,则其下之土为不易流失之土,则其物象为:土上生长活木——稼穑。
众所周知:古谚云“叶落归根”。
则土上之木生生死死,岁岁枯荣。
归根之叶渐腐为土,枯死之枝干亦渐腐为土。
则甲己化土必是对这一自然规律的必然写照。
因此,我们能够明了,古人所谓五行八卦各论,实际上是对自然科学的一种真确表述。
只是由于某种特定的历史原因的影响,才使本来科学的意义失落而蒙上某种神秘文化的色彩。
第二、乙庚化金
亦如前述,乙为阴木,庚为阳金。
注意,这是一个阴木和阳金的
组合;
由乙庚合化之物构为金上木下。
且阳金为生活之金,阴木为寂死之木。
此木被金制,且上金又据活动之象,则使我们很容易想到:熔岩覆盖了森林,又经历古不息的沉积活动,则地下之木化而为石——即金。
生成现今我们所使用的煤炭。
则乙庚化金必是对这一自然规律的真实写照。
第三、丙辛化水
丙为阳火,辛为阴金,则丙辛合化之物构为火上金下。
注意这是一个阳火和一个阴金的组合;
且阳火为生活之火,阴金为死寂之金。
此金被火,使人们很容易想象得到:岩石为火锻炼化而为水,如钢水、铁水等类。
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显示,任何物质在高温下都是可以融化为水的。
是知,丙辛化水必为对此类自然现象的真实写照。
另外,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在高空俯瞰云海,恰如凝静不动,连绵起伏的山脉。
另据现代科学的研究,构成云海的物质多为冰晶、雪粒,实为固象。
而云海之上永为朗朗晴空,阳光灿烂。
而古人称阳光为丙火。
此亦如阴金在下,阳火在上,合化成雨——水。
很多人当然会疑惑古人何以能够高踞云海之上观察物象。
一如当今人类疑惑只有在高空才能看到的古人在地面上描绘的种种图案一样。
第四、丁壬化木
丁为阴火,壬为阳水。
则丁壬合化之物构为水上火下。
注意这是一个阴火和阳水的组合;
且阳水为生活之水,阴火为死寂之火。
此水具流动之象,此火具不动之象。
则使人很容易联想到,具有适宜温度的流动的水。
现代科学的研究表明:其中必然生长植物乃至动物。
因此,丁壬合化必指动植物之繁衍生息。
是为丁壬化木。
难怪古人称丁壬合化为淫合。
现代天体物理学的研究认为,宇宙中任何某一星球之上,存在生命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川流不息的水——阳水,适宜的温度——阴火。
可见,中国古人关于丁壬化木的理论实在是对自然规律的真确描述而具有极强的科学性。
决不象某些江湖术士所渲染且被一些不负责任的
人指斥为封建迷信的东西。
第五、戊癸化火
戊为阳土,癸为阴水。
则戊癸合化之物构为土上水下。
注意这是一个阳土和阴水的组合;阳土克阴水,所以化;
且阳土为生活之土,阴水为死寂之水。
此水被土,土动水静,则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现代科学关于活火山的描述。
融岩沉埋地下,历久不动——寂水为阴。
地壳复盖岩浆常生常降(地壳变迁、板块漂移、造山运动……)——阳土。
终于有一天,岩浆冲破某一处地壳,喷涌而出——火山喷发——化火。
因此,戊癸化火的科学意义在此不言自明。
还有很多类似的自然现象,足以说明五行合化的科学意义,就不一一列举了。
古代的人关于五行的取象比类,运化规律,不是静止的孤立的,同时对动态的研究也是非常系统的,动静结合,层层的系统套用,一环扣一环,非常科学,我们现在可能把这些想简单了,其实就是一个全学科理论体系的。
中国古人关于五行的理论研究,必属于对自然规律的某种抽象表述。
所不同的只在于它是以文字的形式描述规律,而现代科学只不过更多地借助了数学手段。
在实际运用当做,十天干五合和十二地支之三会合,必须互相扶持和帮助,才能够会合而化。
关于地支的三合局,我们要了解的基本知识如下:寅午戌合火局,亥卯未合木局,申子辰合水局,巳酉丑合金局,辰戌丑未合土局。
现在我们把干支合化的简单列表于下:
另外,十二地支六合:
子丑合化土,寅亥合化木,卯戌合化火,辰酉合化金,巳申合化水,午未合化火或土;
十二地支六害:
子未相害,丑午相害,寅巳相害,卯辰相害,申亥相害,酉戌相刑;
有口诀如下:
子未害,不能利润骨肉;
丑午,卯辰害,逢旺易怒,缺乏忍耐力,座十二宫弱地,恐有残伤;
寅巳害,重金者,废疾缠身;
酉戌害,面部易生暗疮;
月支害,孤独薄命,女命尤甚;
日时害,防老年伤残;
十二地支之刑:
寅刑巳,巳刑申,申刑寅,持势之刑;
丑刑戌,戌刑未,未刑丑,无恩之刑;
辰刑辰,午刑午,酉刑酉,亥刑亥,自刑;
子刑卯,卯刑子。
无礼之刑。
关注传统文化,干支常识,关注隐士申子源的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