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临床中药学的开展-2019年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临床中药学的开展
临床药学在国内各个三级综合医院逐渐得到重视的同时,由于在以西医为主的医院环境下中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受到传统中药理念的束缚,以及中药房的条件有限、工作开展困难,临床中药学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基本还是一片空白。

①在中药当下不断地被研究,不断改革和发展,在剂型和纯度方面不断优化,疗效显著,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成为发展之必然的情况下,中药在医院得到了广泛应用。

②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学科的分工愈加细化,这使得医药逐渐分了家,医生只致力于诊断疾病和开具处方,中药师也仅仅在中药房负责调配中药,处方的用药是否正确、剂量是否合理,药物之间是否存在配伍禁忌,是否会出现不良反应等问题已被中药师抛诸脑后,因此药物联用之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已数见不鲜。

一旦出现此种现象,患者一味将责任归咎于医生,医疗纠纷数量呈上升趋势,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

殊不知医疗体系不健全,缺乏临床中药师指导用药才是问题的根本。

当然,目前已知的中药种类繁多,单由临床医师掌握如此巨量的知识和信息,实属不可能。

再加上中医临床用药复杂、医药分家严重,出现了医者不知药之所制,药者不知药之何用的现象[1] 。

本人将我院结合实际,探讨如何开展临床中药学。

1 中药在医院的临床用药情况
临床上经常使用的中药有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由于中成药具有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占药品比例大、携带方便、便于服用、疗效确切等优点,其销售金额是中草药汤剂的数倍甚至数十倍。

当然,新剂型的出现并
不能完全的取代汤剂而占领中药的市场,汤剂也有新剂型无法替代的优势,如利于随证加减处方、吸收快、奏效迅速、价廉易得、制备方法简单等等。

1.1中成药的应用情况
1.1.1中成药在医院用量较大医院每月会进行一次用药前
10名统计排名,在2013年1月1日〜2014年3月31日,入围前十的分别有以下10 个中成药注射剂:喜炎平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醒脑静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在这15 次统计中这些药品比例分别为20%〜50%,可见中成药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需求量不可小觑。

1.1.2中西药结合得到广泛的推广从医学的发展角度来看,中药与西药的结合是历史的必然。

任何药学的发展都必须吸收其他的优秀的科学成果,中西?的结合就是一个相互取长补短的过程。

自然而然,中西药结合后的效果优于单一的中药或者西药,较好的疗效也是中西药结合得到广泛应用的根本原因。

与此同时,中西药结合之后的问题也接踵而来。

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可能与联用的西药发生反应导致药效降低或者产生毒性,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危害其生命。

从医院2013 年下半年的门诊处方统计分析,其中40%的患者的处方同时开具了西药和中成药或西药和中药饮片,但在处方中并没有特别的注明任何相关的注意事项。

如鹿茸、甘草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当与阿司匹林等水杨酸衍生物同用会引起消化道溃疡;药酒与三环类抗抑郁药如丙米嗪、阿米替林、氯丙嗪、多虑平等同服时,
前者可加快后者的代谢,从而增强三环类抗抑郁药毒性,严重者甚至导致
死亡。

1.1.3中成药放置在西药房,由西药师调配中药师和西药师在学校中接受的教育并不相同,药学和中药学两个学科的侧重点不一样。

药学主要学习对象是西药,所谓的中药学的相关学习只是走马观花,了解一下。

而中药学则是专门学习中药的相关知识。

中药与西药最大的区别就是中药需要在传统的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等性质用药,这些方面的知识都是中药学学生必须掌握的,对于西药学的学生就不尽然了。

由于不是特别清楚中成药的药性以及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中成药的方法,西药师很难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1.1.4西医师开具中药处方屡见不鲜将中成药当做西药管理,由西医师开具中成药处方也成了理所当然。

目前从一些医院抽样调查的结果看:综合医院中95% 的中药注射剂是由西医医师使用,中医院也有80% 的中药注射剂由西医医师使用[2] 。

中医注重对"证" 的诊断,同一个病因表现不同的证而采取不同的治疗;不同的病因出现相同的证而采取相同的治疗,所以常常出现" 同病异治"和" 异病同治"的现象。

西医在开具处方
时往往按照西
医的理论指导开具处方,更多的依赖药物成分的药理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影响了药物的疗效,还会造成药物不良反应[3] 。

但是很多西医师都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他们对中药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中药既治不了病、也吃不死人。

他们根据药品的说明书断章取义,片面的看待药物的疗效,一个清热解毒药最后可以当做万金油适用于多种疾病。

例如:在本人实习期间,曾留意一个医师的处方,他开具的治感冒的处方必有茵栀黄颗粒。

此外,中成药的说明书在不良反应那一栏基本是" 不良反应尚
不明确",这也让许多医师放松了警惕,认为不明确就等于没有,这使得他们用药时更加肆无忌惮。

1.2中药饮片的应用情况
1.2.1中药饮片在医院大多数由具备专业中医知识的医师开具医院
多数中药处方还是由中医师开具,但是即使是中医开具的处方也存在一些
问题。

现在临床上的中医师,特别是年轻的中医师对不同产地中药的优
劣、不同炮制的功效作用、中药的药理作用及识别等中药理论和知识了
解不多,不能满足临床要求[4] 例如十八畏十九反的情况时有发生,处方
书写不规范(医师喜欢用缩写简写或者音近字代替),医师在开具有多
种炮制品的中药时用药混乱等等。

1.2.2 中药房的调配人员依然以西药师
为主由于学校培养的中药方面的人才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药房人
手紧缺;加之待遇福利方面的问题导致很多中药房工作人员转行,中药房
工作人员极度匮乏。

另一方面,西药学的人员相对较多,西药房人员充足
甚至有富余,所以西药师被" 支援" 到了中药房。

西药师在中药房机械的
调配中药,缺乏专业的中药素养,在很多时候难以胜任中药调配方面的工
作。

例如,在调配蜈蚣这个中药材的时候头足是否去掉的问题,往往容易
被他们忽视。

1.2.3 中草药超量频繁发生有人曾做过调查,在调查的200 种常用
药物中超量药物168 种,占抽样总数的84%。

其中超量百分比在
1%L50%有144种。

占抽样总数的72%超量百分比在51%- 100%有105
种。

占抽样总数的52.5%,居前十位的分别为木香、砂仁、豆蔻、小茴
香、浙贝母、蝉蜕、川芎、莱菔子、柴胡、当归;超量百分比在100%以
上的有64 种,占抽样总数的32%,排名前十的分别为瓜蒌、豆蔻、丹参、酸枣仁、白鲜皮、蝉蜕、五味子、地黄、木香、莱菔子[5] 。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草药临床用量普遍存在超量情况。

1.2.4中药房中药炮制品问题颇多中药通过炮制除增加疗效外,更重要的一点是降低药物毒性,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6] 。

中药炮制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用药之后的临床效果,炮制不当会影响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例如,常见问题有,蝉蜕上有泥土,药材中混杂了烟头塑料袋;白芍切片有炸心,白花蛇舌草切段过长;荆芥过分碳化,全蝎盐没有漂干净;五灵脂、乌梢蛇有腥臭味等等。

中药炮制对中医临床起了重要的作用,因而必须重视中药炮制,防止粗制滥造,以确保疗效和用药安全[7] 。

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的“全球合理用药大会”上,有报告指出,全球有50%药物被不合理使用,从而使患者产生耐药性和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因不良反应导致死亡[8] 。

随着中药在医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何合理应用中药显得格外重要。

例如,"马兜铃酸肾病"的产生除了药物本身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之外,从目前的资料汇总分析很大程度是由于使用的剂量、疗程不合理;未能遵从传统中药使用原则;对药物肾损害的危险因素缺乏了解和个体差异等[9] 。

所以,开展临床中药学,实现中医与中药的有机结合是提高中药质量与疗效、解决当前中药临床一系列问题的关键。

2 开展临床中药学的必要性我国《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指出:临床药学是开展医疗机构药事工作的基础,突出了临床药学在临床药
物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10] 。

临床中药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临床用药为核心,研究中医辨证用药基本理论及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着眼于科学的阐述中药的基本理论,探索中药防病治病、康复保健的作用机理,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地用药提供科学依据[11] 。

和临床药学相比,他们都是为了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但不同在于临床中药学更注重于科学的阐述中医辨证用药的基本理论及其规律。

恰当的选择中药的剂型、剂量、规格以及给药途径和方法,客观的评价药物疗效探讨作用机理,为临床解决疑难杂症提供依据。

很多人认为,中药师的职责仅仅是负责在中药房调配中药,审查中医师开具的处方是否对症、用量是否准确,确保药房的中药材质量,其余的事情与他们无关。

然而,近几年中药的不良反应事件频频发生。

例如,马兜铃酸性肾病和鱼腥草注射液事件。

这些都在向我们暗示:开展临床中药学的必要性。

3 临床中药学的实施方法
3.1医院方面尽力为培养现代化临床中药师提供条件是医院不可推卸的责任。

虽然当前有的学校开设了临床中药学这门课程,且很多中药学学生都能充分的掌握中药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是实际的临床工作和书本上的知识的掌握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

现在的高校普遍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这使得学以致用成为了空谈。

另一方面,只有将学到的知识充分的运用到工作中,才能充发挥临床中药师的作用。

所以医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1具备对临床中药学充分的认识和准备要想搞好临床中药学,
医院领导的重视是必不可少的。

而领导的重视是建立在对中药的充分认识
之上的。

在现在的综合性医院中,中药的用量较大,随之出现的问题也较多,为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医院领导和有关部门也要注重开展临床中药学工作,把它们作为医院临床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管理[12] 。

例如,可以选择一批专业基础知识过硬的中药学人员进行相关的知
识培训,一定比例的公费派他们去临床中药学发展的比较好的医院进修学习,为临床中药学的开展做准备。

3.1.2加强临床中药师与临床医师的联系临床中药师与中药师的区别就是前者着重于临床的实地应用,临床医师掌握着患者的第一手资料,加强药师与医师的联系,可以使药师充分了解药物临床作用的效果,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总结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可以向医师提供用药建议;医师可以通过药师的建议逐渐加强对药学知识的了解,做出对患者最合理的治疗方案,最终达到医师药师互相学习互相进步的目的。

3.1.3成立中药情报工作室中药情报工作室是临床中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报工作室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临床中药学工作效果的优劣。

中药情报是关于中药临床中药学知识的集合,它提出包括中药品种、给药途径、剂量控制方法、合理用?、中药相互作用等有关临床中药学集体工作的科学依据[13] 。

我们可以结合已收集的资料和药物相关的理化性质、药理性质与医师一起进行分析探讨,最后向医师提供安全有效的建议。

同时还可以使药师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创造新的知识,不断优化药师的知识结构。

也可不断的搜集和更新中医和中药的相关信息,发布药讯,为院内的医务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配伍禁忌、中药中
毒抢救措施、用法用量等方面的相关信息。

3.2 临床中药师方面
3.2.1努力学习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不断查漏补缺作为中药学的工作人员,学好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是本身的责任和义务。

当然,单单学好书上的理论对于实际中的工作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所有的理论都要付诸于实践,接受临床的检验。

我们应当在不断的实践中检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跟随发展的脚步和患者的需求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宽视野,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最终胜任自己的岗位。

3.2.2保证中药材的质量中药材存在来源的多样性,例如,大黄的来源就有唐古特大黄、掌叶大黄、药用大黄三种,如何正确区分药材质量的优劣真伪就成了药师的重要责任。

此外,一种药物有多种炮制方法,对应治疗的疾病也发生了变化。

如大黄就有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生大黄四种炮制品,炮制品的质量好坏,选择炮制品的种类是否正确,成了临床中药师值得关注的问题。

中药是中医治病的手段,中药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了中医治病疗效的好坏,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否,所以保证药材的质量是临床中药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3.2.3处方审核监督和促进医师规范合理的给药方案中药的处方通常是根据疾病所表现出来的证来对症下药,再选择相应的药通过君臣佐使的配伍来达到治病的效果,病情转变的同时药物的君臣佐使关系也会发生变化,各味药的剂量也可能根据病情的转复而发生变化。

例如,风寒感冒常用荆防败毒散来治疗,风热感冒常用银翘散来治疗。

在综合性的医院
中,由于中西结合治疗疾病得到广泛的推崇,而在较多时候中西结合的效果确实很不错。

但是由于中药的成分复杂,目前尚没有分析透彻,单单根据中药的说明书来使用药物是欠考虑的。

有时会出现相互拮抗的情况,或者在中成药和西药注射剂的连用时西药的加入使得整环境的PH值发生变化,从而使中成药注射剂原本澄明的体系出现沉淀物而影响疗效,或者一个要得加入使得另一个药物的血药浓度升高,甚至危及生命。

如地高辛和银杏叶片合用时,银杏叶片会使地高辛片的血药浓度升高而增加中毒的危险[14] 。

因此,临床中药师应该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不断完善自身的相关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

在拿到医师的处方时,首先查看是否存在十八畏和十九反的情况;其次查看药物的使用是否合理;再次看药物剂量是否超量,特别是有毒药物;再次查看处方中使用的炮制品种类是否合理。

如若发现问题,应及时告知医师,建议修改。

3.2.4参与医师的查房活动在审查处方的时候临床中药师只能看到一个诊断出来的疾病的名称,就拿感冒来说,处方上下的诊断是感冒,但是感冒有很多种,对于不同的感冒所用的药也是截然不同的。

处方上面我们只能看到片面的静止的疾病,而中医治疗疾病是根据病情的发展而逐步改善处方,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

①和医师一起查房首先有利于临床中药师及时的更新患者病情资料,可以更准确的审查处方的合理性。

②可以收集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并将其分析、整理成册,在以后的用药过程中起到前车之鉴的作用。

③可以和医师进行交流讨论,不断使处方趋近合理化。

④临床中药师也可以和患者面对面的交流,向患者讲解用药
的相关事宜。

3.2.5开展中药的不良反应监测许多人都错误的认为中药是纯天然的没有不良反应,但是不然,为什么中药的不良反应没被大家注意,原因有两点。

①优秀的临床组方中的药物毒性得到了其他药物的克制,起到了减毒增效的作用;②是被临床的疾病症状所掩盖了[15] 。

由于大家的误解加上中药治疗疾病的复杂性,导致了中药临床使用不规范,不良反应时有发生,特别是中药注射剂。

临床中药师应对中药的不良反应进行追踪调查,做好记录,及时上报并做好详细的分析;与医师交流探讨,防止类似不良反应的再次发生。

3.2.6开展用药咨询服务鉴于中药在院内的使用情况,许多医师、护士对中药知之甚少,有的患者几乎是一无所知。

所以有必要在医院开设用药咨询窗口,由资深的主管中药师主持,对象是广大的医务人员和患者。

指导患者正确的用药方法、用药频次,交代给患者中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中药的配伍禁忌及相关注意事项等等。

给有疑惑的医务人员解疑答惑,并向他们宣传有毒中药的使用规范。

例如,规范有毒中药的加工炮制;严格执行正确的煎煮方法;严格限制有毒中药的剂量;进行合理的中药配伍;选择适当的中药剂型;合理得当的应求,力图“以毒攻毒”。

3.2.7积极参与到中药的科研项目中中医药在我国的科研工作相对于西药比较落后,这与中医药的传统特点、医院领导对中药的重视和中药人员自身的素质等有关[16] 。

伴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中医药的科研需要有专业的人员进行专研,积极的开展中药的科研项目。

此时,临床中药学
的人员应起好带头作用,积极投身于中医药的科研事业当中,开展临床药
物的疗效评价和药物的相互作用研究,搜集不良反应案例、分析并上报,发挥好中药方面的优势,挖掘自己的创造力为中药的深度开发而努力。

3.2.8自觉的进行继续教育,重视自身素质教育由于临床中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医药交叉学科,要求中药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和药学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才能取得医护人员和患者的信任和认可[17] 。

必须具备的医学知识有病理生理学、解剖学、中医学基础等等,药学方面的知识有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方剂学等等,而且,这些学科仍处于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当中。

临床中药师的继续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延续的过程,需要跟着中医药发展的步伐而不断进步更新,还要不断的满足患者需求的变化,唯有这样才可以胜任临床中药师的工作。

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是我们工作所必须的,但是以后我们的工作将要直接面对患者,对象不同,交流方式也会不同。

鉴于当前的临床中药学刚起步,临床中药师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并且缺乏临床经验。

所以,良好的沟通技巧在与患者交流中有极大的作用,在临床上与医师交流获得临床的相关知识有积极作用,在和相关医护人员沟通
并将自己的意见贯穿到患者身上更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爱因斯坦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

通过专业教
育,他可能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激情,那是最基本的。

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和善和鲜明的辨别力。

否则,他-- 连同他的专业知识-- 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18] 。

”我们身处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这个行业时刻充满着生的喜悦以及死的哀痛,时时刻
刻都得对每一个生命负责。

现在的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除了与患者家属自身的素质有关系外,还与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的精湛程度和自身的道德素质的高低有很大关系。

技艺是道德的体现,没有了道德,技艺便失去了意义[19] 。

中药师必须正确定位自己的工作价值,找准工作的突破口,最大化的体现自身技艺的意义。

3.2.9 改变中药师“以药为中心”的服务模式现在的临床中药师基本都是呆在药房,负责药物的调配,药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他们的服务中心。

但是?R 床中药学主要针对的是患者,是为患者服务:指导患者正确用药,督促医师合理用药,监督医护人员正确将药师的建议传达到患者身上。

最终的目的都是让患者的疾病得到较优的治疗,所以临床中药师应该走出药房,面向广大的患者,将“以药为中心”的模式改变为“以患者为中心”,将注意力转移到患者身上,及时注意患者病情和处方的变化,关注患者表现出的临床反应,时刻将患者的健康记挂在心上,充分发挥临床中药师在临床用药过程中的作用。

4 讨论医院中中药的应用问题还没有引起医院领导的注意或者没有得到相应的解决,现在的中药师依然画地为牢,没有踏出中药房面向广大患者。

然而,中医药快速发展的今天,这无疑是跟不上中医药发展的脚步,也无法满足广大患者需求。

此时,临床中药学的开展无疑是一条让药师走出药房、让中药不断得到发扬、让中药学不断进步的光明大道。

临床中药学的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相关的工作者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开展临床中药学工作是适应医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的,只要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医院的支持,通过医院的各相关工作人员和中药药剂人员的共同努力,一定能使临床中药学的研究和工作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上来的[20] 。

总而言之,临床中药学的开展必将引领中医学和中药学开拓更广阔的空间,走向更辉煌的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