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 PPT课件13(说课) 人教课标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进行假设展开探究
①、探究实验 A、目的:浓硫酸泄漏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 B、硬件:烧杯、试管、试管夹、酒精灯、浓硫酸、 PH试纸、品红试纸、铁钉、铜片、氧化铜、水泥路 面碎块。 C、由学生进行假设,边假设边讨论验证假设的方 案:
(A)、浓硫酸是一种挥发性酸,挥发出硫酸气体。 (B)、硫酸和路面上复杂的物质发生反应产生了 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 体可能是:专家链接 a、SO2 b、SO3 c、H2S

5、心情就像衣服,脏了就拿去洗洗,晒晒,阳光自然就会蔓延开来。阳光那么好,何必自寻烦恼,过好每一个当下,一万个美丽的未来抵不过一个温暖的现在。

6、无论你正遭遇着什么,你都要从落魄中站起来重振旗鼓,要继续保持热忱,要继续保持微笑,就像从未受伤过一样。

7、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13、认识到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假象,认识到此生都是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钱多了会压死你,你承受得了吗?带,带不走,放,放不下。时时刻刻发悲心,饶益众生为他人。

14、梦想总是跑在我的前面。努力追寻它们,为了那一瞬间的同步,这就是动人的生命奇迹。

15、懒惰不会让你一下子跌倒,但会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你的收获;勤奋也不会让你一夜成功,但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你的成果。人生需要挑战,更需要坚持和勤奋!
3、进行假设展开探究
①、探究实验
A、目的:浓硫酸泄漏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 B、硬件:烧杯、试管、试管夹、酒精灯、浓硫酸、 PH试纸、品红试纸、铁钉、铜片、氧化铜、水泥路 面碎块、柏油、石块。
C、由学生进行假设,边假设边讨论验证假设的方 (案A:)、浓硫酸是一种挥发性酸,挥发出硫酸气体。 (B)、硫酸和路面上复杂的物质发生反应产生了 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 体可能是:专家链接
硫酸说课
南昌十中 王海峰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放在金属和非金属的之后构成氧化还原与元素及其化合
物之间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氧化—还原原理对本节课的学 习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节课在初中的基础上,对硫的最 高氧化物的水化物—H2SO4的性质作进一步的认识。作为三 大强酸之一的硫酸,从性质上来说,不但具有酸的通性,还 具有自己的特性,这就让学生在已往知识的基础上对酸的性 质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同时也深刻的体会到了普遍性与特 殊性间的关系。另外,硫酸的通性和特性,尤其是浓硫酸的 强氧化性为接下来HNO3性质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本节课的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3、本节课的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4、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复习已知的硫酸的性质;掌握浓硫 酸的强氧化性 (2)能力目标:分为以下三点:
①、通过浓硫酸与稀硫酸性质对比的探究实验,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学生认知特点:对物质的性质停留在表面的识 记,未养成通过实验、逻辑思维分析物质性质的习 惯。
3、探究能力:在前期已学的内容中一共有六个科 学探究,学生对探究实验有一定的参与经验。
三、教法和学法
1、教法设计: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教学中要充 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为此,我采用了学生 实验探究为主、老师引导为辅的教学模式,分为创设问题 提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归纳结论五个阶段,进行 开放式教学,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等过程中突 出学生的主题参与和主动探索意识,顺着学生的思路走,以 激发学生主题性学习的兴趣,开拓思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 中感知和探索新知,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④、归纳的出钝化,及浓硫酸的保存和运输。
6、总结性质引出用途 ①、总结浓硫酸的性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D
②、性质决定用途,通过性质的复习引出浓硫 酸的多种用途,并用投影展示浓硫酸的用途。
7、思考巩固 ①、演示蔗糖和浓硫酸的反应 ②、问下面三个问题: A、蔗糖和浓硫酸的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什 么性质? B、为什么反应中蔗糖的体积会膨胀? C、请设计实验验证蔗糖和浓硫酸反应后的 产物(装置图以及涉及的反应方程式)?

17、一个人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目的。你在希望中享受到的乐趣,比将来实际享受的乐趣要大得多。

18、无论是对事还是对人,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分,不与过多人建立亲密的关系,也不要因为关系亲密便掏心掏肺,切莫交浅言深,应适可而止。

19、大家常说一句话,认真你就输了,可是不认真的话,这辈子你就废了,自己的人生都不认真面对的话,那谁要认真对待你。

H2SO4(稀)+Fe=FeSO4+H2↑
②、浓硫酸的氧化性特点:
A、强 B、S(+6)被还原,还原产物是SO2 ③、钝化 二、浓硫酸的用途
谢谢指导

15、如果没有人为你遮风挡雨,那就学会自己披荆斩棘,面对一切,用倔强的骄傲,活出无人能及的精彩。

16、成功的秘诀在于永不改变既定的目标。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幸福不会遗漏任何人,迟早有一天它会找到你。
H2SO4(稀)+Cu △ 不反应
H2SO4(稀)+Fe = FeSO4+ H2 ↑
4、浓稀对照突破难点
浓硫酸氧化性特点: ①、强 ②、显氧化性的是+6价硫,还原产物是SO2 稀硫酸氧化性特点: ①、弱 ②、显氧化性的是+1价氢,还原产物是H2
过渡:那有的同学可能有疑问了,既然浓硫 酸的氧化性比稀硫酸强。那为什么稀硫酸常 温下可以和铁发生反应,而浓硫酸和铁在常 温下混合却没有明显现象呢?

20、没有收拾残局的能力,就别放纵善变的情绪。

15、所有的辉煌和伟大,一定伴随着挫折和跌倒;所有的风光背后,一定都是一串串揉和着泪水和汗水的脚印。

16、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从未行动。有一天你总会明白,遗憾比失败更让你难以面对。

17、没有一件事情可以一下子把你打垮,也不会有一件事情可以让你一步登天,慢慢走,慢慢看,生命是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
五、板书设计
硫酸 一、浓硫酸的性质 1、溶于水放热 2、吸水性 可用作干燥剂 3、脱水性 按2:1夺取有机物中的H、O使有机物碳化。 4、氧化性 ①、2H2SO4(浓)+Cu=CuSO4+SO2↑+H2O

6H2SO4(浓)+2Fe=Fe2(SO4)3+3SO2↑+6H2O
H2SO4(稀)+Cu 不反应

10、有些事想开了,你就会明白,在世上,你就是你,你痛痛你自己,你累累你自己,就算有人同情你,那又怎样,最后收拾残局的还是要靠你自己。

11、人生的某些障碍,你是逃不掉的。与其费尽周折绕过去,不如勇敢地攀登,或许这会铸就你人生的高点。

12、有些压力总是得自己扛过去,说出来就成了充满负能量的抱怨。寻求安慰也无济于事,还徒增了别人的烦恼。
2、学法指导:让学生通过思考 提出假设 设计方案 验 证假设 获得新知,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发展新知,让学生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达到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的目的,培养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独创精神。
四、教学设计
1、时事新闻导出问题: ①、播放宜昌硫酸泄露事故新闻
四、教学设计
1、时事新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①、播放宜昌硫酸泄露事故新闻
按讨论所得实验方案,开始实验并做好相关记录。
③、总结探究的结果:浓硫酸具强氧化性, 还原产物为SO2。
过渡:书写浓硫酸和稀硫酸与铁、铜反应 的方程式,并画出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 方向和数目。
2H2SO4(浓)+Cu

CuSO4+SO2↑+2H2O
6H2SO4(浓)+2Fe △ Fe2(SO4)3+3SO2↑+6H2O
5、引出问题继续探究
①、目的:浓硫酸和铁钉混合后无明显现象的原因 ②、硬件:试管、试管夹、镊子、铁钉、浓硫酸、 稀硫酸、CuSO4溶液、Na2SO4溶液、稀盐酸、
③、由学生进行假设,边假设边讨论验证假设的方 案: A、浓硫酸和铁常温下不反应 B、浓硫酸常温下和铁发生了反应但看不到明显现 象。
按讨论所得实验努力也许不等于成功,可是那段追逐梦想的努力,会让你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沉默努力充实安静的自己。

19、你相信梦想,梦想才会相信你。有一种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所受的苦难。

20、生活不会按你想要的方式进行,它会给你一段时间,让你孤独、迷茫又沉默忧郁。但如果靠这段时间跟自己独处,多看一本书,去做可以做的事,放下过去的人,等你度过低潮,那些独处的时光必定能照亮你的路,也是这些不堪陪你成熟。所以,现在没那么糟,看似生活对你的亏欠 ,其实都是祝愿。

8、有些事,不可避免地发生,阴晴圆缺皆有规律,我们只能坦然地接受;有些事,只要你愿意努力,矢志不渝地付出,就能慢慢改变它的轨迹。

9、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强。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别把失去看得过重,放弃是另一种拥有;不要经常艳羡他人,人做到了,心悟到了,相信属于你的风景就在下一个拐弯处。
②、培养学生理论问题实验探究,实验现象回归 理论的良好化学学习习惯。
③、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一般 思路、方法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掌握浓硫酸和稀硫 酸性质的差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 帮助学生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原有认知情况:对酸的通性比较了解,了解浓 硫酸的脱水性和稀释的方法。但在课堂上对浓硫酸 的化学性质无接触。
②、观看录象后提出问题: A、为什么现场烟雾腾腾? B、为什么浓硫酸会造成人员伤亡? C、为什么浓硫酸会造成空气污染?现 场刺鼻的气味是由什么物质引起的? D、为什么消防队员要用水稀释浓硫酸
2、解决问题复习性质
①、解决问题A并复习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②、解决问题B并复习浓硫酸的吸水性和 脱水性。
过渡: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三个问题,浓 硫酸为什么会造成空气污染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