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胃肠病-中医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证论治
1.痰湿内盛 • 证候:形体肥胖,脘腹闷胀,肢体沉重
麻木,舌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 • 治法:祛痰利湿化蚀。 • 方药:茵陈降脂方。
• 2.肝郁脾虚
• 证候:头昏眩晕,胁胀嗳气,性情易躁, 舌红苔薄黄,脉弦。
• 治法:疏肝理气,健脾化湿。 • 方药:逍遥散。
• 3.痰浊血瘀
• 证候:形体肥胖,肢体沉重,胸胁刺痛, 舌质黯红或有瘀斑,脉涩。
病因病机
1.湿热留滞:外感湿热,或内湿郁结(困脾、脾 肝肾失调、胆汁疏泄失司)
2.肝气郁结:肝郁累积脾胃 3.气滞血瘀: 4.肝肾阴虚:湿热久羁,耗伤阴血,郁久化热、
损伤精血、阴虚生内热(肝肾同源) 5.脾肾阳虚:湿热伤脾阳,脾阳亏乏,肾阳失充。
辨证论治
• 1.肝郁气滞 • 证候:胁肋胀痛,情绪抑郁,胸脘痞满,
病因病机
1.肝气郁结:抑郁或暴怒,疏泄失常 2.饮食不节:饮食无度,饥饱失常,嗜食
肥甘厚味,损伤脾胃,酿生痰浊或湿热 3.蛔虫上扰:蛔虫食甘肺而动,遇酸则伏
辨证论治
• 1.肝郁气滞 • 证候:右胁隐痛或胀闷窜痛,牵引肩背,
口苦咽干,食少腹胀,大便不调,舌苔 薄白或薄黄,脉象弦细。 • 治法:疏肝理气,利胆清热。 • 方药:柴胡疏肝散。
• 治法:滋阴清热,润肠通便。
• 方药:增液承气汤。
• 饮食宜忌: • 预防与护理:调节心理、注意饮食 • 小结: • 1.肠易激综合征如何确诊? • 2.病因病机如何?
慢性肝炎
肝脏发生炎症积肝细胞坏死持续六个月 以上者即为慢性肝炎,可由多种原因引 起。 本篇以介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主。 本病属中医学“胁痛”、“肝着”、 “肝积”、“黄疸”等范畴。
• 3.胃阴不足
• 证候:胃脘隐痛或灼痛,口燥咽干,嘈 杂不适,大便干止痛。 • 方药:沙参麦冬汤合一贯煎。
• 4.肝胃不和
• 证候:胃脘胀痛,痛引胁肋,情绪不畅, 舌淡红,脉弦。
•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和胃。 • 方药:柴胡疏肝散。
• 5.肝郁脾虚
• 本病属中医学“胃脘痛”、“吞酸”、 “呕吐”、“痞满”、“嘈杂”等范畴。
病因病机
1.脾胃亏虚 :禀赋不足、内因基础 2.饮食不当:生冷酒浆、饥饱无度、 药物饮食(浓茶、咖啡) 3.情志失调:郁怒思虑、肝克脾胃
• 本病的主要病位在胃,常涉及肝、脾两 脏。
• 基本病机是胃失和降。
• 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肝胃不和、肝胃 郁热、肝郁脾虚、痰气互结
• 6.瘀血阻络
• 证候:面色晦黯,或见赤缕红丝,肝脾 肿大,质地较硬,胁下刺痛,手掌殷红, 肌肤甲错,低热夜甚,女子行经腹痛, 经水色黯有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 沉细弦。
• 治法:活血化瘀,消结通络。
• 方药:膈下逐瘀汤。
• 7.湿热熏蒸
• 证候:胸闷脘痞,右胁胀痛,恶心呕吐, 口黏口苦,食欲不振,大便溏薄,或面 目俱黄,其色鲜明,小便深黄,舌苔黄 腻,脉弦滑数。
• 治法:清热利湿,疏肝运脾。
• 方药:茵陈蒿汤和小柴胡汤。
• 饮食宜忌: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 禁酒,用药谨慎。
• 预防和护理:控制传染源,被动或自动 免疫,适当休息,定期复查。
• 小结: • 1.慢性肝炎的饮食宜忌与预防护理? • 2.慢性肝炎的病因病机? • 3.一贯煎得治疗主症?方解?
• 治法:调和肝脾,理气燥湿。
• 方药:痛泻药方和四逆散。
• 3.脾肾阳虚
• 证候:泄泻日久,粪质清稀,甚至滑脱 不禁,病程缠绵,四肢不温,食少神疲, 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沉细。
• 治法:温补脾肾,固肠止泻。 • 方药:理中丸和四神丸。
• 4.大肠津亏
• 证候:大便干燥,硬结难下,或在左下 腹可触及条索状物,少腹疼痛,伴失眠、 头痛、烦闷、手足汗出,舌质红,少苔 或干,脉细。
• 基本病机是脾胃虚弱。
辨证论治
• 1.脾胃虚弱 • 证候:大便溏薄,便次增多或附粘液,
食少纳呆,不喜油腻,腹胀不适,身倦 困乏,舌淡苔薄,脉弱或濡缓。 • 治法:健脾益胃,理气和中。 • 方药:参苓白术散
• 2.肝脾不和
• 证候:肠鸣泄泻,大便稀薄,便气并下, 腹部痛胀,泻后痛减,多因情绪紧张诱 发,或伴情绪抑郁,脘胁胀痛或满闷, 便溏不畅,舌淡苔薄,脉弦。
• 治法:祛痰化湿,活血化瘀。 •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桃红四物汤。
• 4.脾肾气虚
• 证候:形体肥胖,体倦乏力,短气懒言, 纳少腹胀,苔薄白,脉沉细。
• 治法:补益脾肾。 • 方药:四君子汤合右归饮。
• 5.肝肾阴虚
• 证候:年迈体弱,腰酸腿软,耳鸣眼花, 舌质红,苔少,脉细。
• 治法:补益肝肾。 • 方药:杞菊地黄丸。
辨证论治
• 1.脾胃虚弱 • 证候:胃脘隐痛或胀闷,嗳气、呃逆、
食少、便溏,精神疲乏,舌淡,苔白腻, 脉沉滑。 • 治法:益气健脾,和胃止痛。 •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
• 2.脾胃湿热
• 证候:胃脘胀痛或灼痛,恶心欲吐,纳 呆,厌油腻,大便不爽,小便黄赤,舌 苔黄腻,脉弦滑。
• 治法:清热燥湿,理气和胃。 • 方药:平胃散和三仁汤。
• 治法:理气开郁,化痰利咽。 • 方药:半夏厚朴汤
• 饮食宜忌: • 预防与护理:调节情志、饮食得当 • 小结: • 1.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病机? • 2.逍遥散的治疗主症、方解如何?
肠易激综合征
•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 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的全胃肠道疾病。
• 指慢性反复发作的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 并可伴有腹部痛胀和粘液便等其他胃肠道症状; 半数以上患者还可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除 外器质性病变)。
善太息,纳食减少,时有嗳气,或口苦 喜呕,病情常由情绪波动诱发或加重, 舌苔薄白,脉弦。 •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和中。 • 方药:柴胡疏肝散。
• 2.肝郁脾虚 • 证候:胁肋隐痛,脘腹痞胀,神疲倦怠
• ,面色萎黄,口淡无味,纳食不香,有 时肠鸣,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 脉弦细。
• 治法:疏肝健脾,益气养血。 • 方药:逍遥散合六君子汤。
• 治法:养血柔肝,滋阴补肾。
• 方药:一贯煎。
• 方解:地黄、杞子—滋养阴血,沙参、 麦冬—和胃养阴,当归—养肝活血 ,川 楝子—疏肝止痛。
• 5.脾肾阳虚
• 证候:胁痛腹胀,神疲乏力,畏寒肢冷, 食少便溏,甚至完谷不化,腰膝酸软, 下肢水肿,舌质胖嫩,脉沉细无力。
• 治法:温阳益肾,健脾化湿。 • 方药:桂附理中汤合金匮肾气丸。
• 2.肝胆湿热
• 证候:右胁或上腹部疼痛拒按,脘腹胀 满,身热口渴,或恶寒发热,恶心呕吐, 不思饮食,或见身目黄染,小便色黄, 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 治法:清热利湿,通里攻下。
• 方药: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
• 大柴胡汤方解:柴胡、黄芩—疏肝解郁, 清热;大黄、枳实—清热通腑;芍药—缓 解止痛;生姜、半夏、大枣—和胃降逆 健脾。
• 本病属中医学“泄泻”、“腹痛”和“便秘” 等范畴。
病因病机
1.禀赋不足:内因为脾胃禀赋不足 2.情志失调:本病的发生发作和加重,几
乎与忧郁、焦虑、悲伤、恐惧或烦恼相 关。 3.饮食不当:进脂肪类食物或含纤维素多 的食物,可诱发或加重。 4.外邪侵袭:湿热或暑湿 5.其他因素:药物、胆汁酸
• 本病主要病位是在脾胃,但常涉及肝、 肾两脏。
• 小结: • 1.胆囊炎的病因病机? • 2.大柴胡汤的治疗主症?方解? • 3.胆囊炎的饮食宜忌及预防与护理?
功能性胃肠病
功能性胃肠病是一组表现为整个胃 肠道的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胃肠道综 合症,常伴有失眠、焦虑、抑郁、 头痛、头晕等其他功能失调症状, 且多有精神因素的背景(除外器质 性病因)。常见的有功能性消化不 良和肠易激综合征。
功性消化不良
指具有上腹疼痛、不适或兼有早饱、 饭后胀气、嗳气、泛酸、恶心、胃 脘烧灼感和其他腹部症状,但使用 目前的检查手段不能发现胃炎、消 化性溃疡、肿瘤、并排除反流性食 管炎、肝胆胰疾病、肠易激综合征 及其他系统能引起上述症状的一组 综合征。
• 3.热毒炽盛
• 证候:起病急骤,右上腹疼痛剧烈,牙 痛拒按,寒战高热,烦渴呕恶,身目发 黄,烦躁谵语,神志恍惚,舌质红绛, 舌苔黄燥或有芒刺,脉弦滑数或洪数。
• 治法:清热解毒,凉营开窍。
• 方药:清营汤合黄连解毒汤。
• 饮食宜忌:清淡,忌油腻、煎炸,烟酒,辛辣。 多饮水,适当食疗。
• 预防与护理:急性发作,休息,避免情志刺激。 危重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或手术。平素用药物控 制。
• 3.湿困脾运
• 证候:胸闷腹胀,脘胁痞闷,不思饮食, 厌食油腻,恶心欲吐,身困乏力,头重 肢楚,口黏,肠鸣便溏,舌苔白腻,脉 濡缓。
• 治法:芳香化湿,健脾助运。
•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合胃苓汤。
• 4.肝肾阴虚
• 证候:胁痛隐隐,劳累尤甚,头晕耳鸣, 两目干涩,口干咽燥,失眠多梦,五心 烦热,腰酸膝软,女子经少经闭,舌红 瘦少津,或有裂纹,苔少,脉细数。
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
• 临床上分为原发和继发两大类。继发者 多见于糖尿病、黏液性水肿、肾病综合 征、胰腺炎、肝外胆管梗阻、脂肪肝等 许多疾病中。
• 本病属中医学“痰湿”、“痰浊”、 “瘀血”等范畴。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与水液代谢失常,水湿、痰浊、 瘀血内阻经脉密切相关。
1.饮食不当:肥甘、醇酒厚味 2.情志失调:精神紧张、思虑过度 3.年老体虚:肺、脾、肾虚 本病与肺 、脾、肾、肝相关
• 证候:脘腹胀痛,痛引两胁,心烦口苦, 食少便溏,情绪不快,舌淡,脉弦滑。
• 治法:疏肝健脾,和胃止痛。
• 方药:逍遥散。
• 方解:柴胡—疏肝解郁,白芍—养血柔 肝,当归—养血活血,白术、茯苓—健 脾益气,薄荷—疏散郁遏之气,
• 生姜—降逆和中,甘草—补中调和。
• 6.痰气互结
• 证候:咽喉不适,似有物堵,胸胁胀闷, 常由情绪波动诱发,舌淡苔白,脉弦滑。
• 饮食宜忌: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适 当食疗
• 预防和护理:饮食控制,加强运动,适 当药物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
• 小结: • 1.病因病机如何? • 2.如何分型及治疗代表方?
胆囊炎
急慢性之分。急性约95%合并有胆囊结石, 慢性有70%~95%合并胆囊结石——均以 女性为多见。
本病属中医学“胁痛”、“胆胀”、“黄 疸”等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