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资产清查为契机 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资产清查为契机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作者:刘燕
来源:《知识文库》2019年第11期
2016年的高校国有资产清查结果显示,我国高校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大问题。

本文试通过资产清查这一契机,探究如何通过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强化、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加强、资产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提高、以资产清查制度监督资产日常管理等方面的提升来逐步完善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从而提升高校的整体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飞速扩张,我国高校的国有资产数量也随之迅速增长。

在2006 年与2016 年,财政部对全国事业单位分别展开了两次固定资产大清查。

然而,与2006年的高校国有资产清查结果相比,2016的清查结果并没有明显改善,同样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仍然存在,国有资产账实不符的情况依然严重,国有资产流失状况十分严峻。

本文试以资产清查为契机,通过结合工作实际,来探讨如何避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走进“理不清、治还乱”的怪圈,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2.1 国有资产管理意识不强
在资产清查中不难看出,高校资产管理层对资产清查的重视程度不高,只停留在了完成上级安排工作任务的层面上,对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许多资产管理员在清查工作中敷衍了事,没有扎实开展工作,不认真盘点本部门资产,导致清查数据真实度不足。

不少高校教师更是对名下的资产去向一无所知,对自己名下具体有多少资产也不够了解。

资产清查中的种种现象显示出当下高校大部分师生对国有资产概念十分模糊,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严重不足。

2.2 国有资产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
在资产清查中,绝大部分基础工作都由各使用部门的资产管理人员完成,但这支队伍主要由兼职工作人员组成,且人员流动很大,基本上都是由新入职的员工兼任。

这一前提下,清查队伍在资产管理方面专业水平不高、实践经验不足是不争的事实。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大致有三点:一是在高校资产管理人员长期不受重视,资产管理工作往往只由领导顺便指派;二是因为资产管理人员对工作业务与流程不熟悉,资产管理工作中必须反复咨询与重复工作,让管理人员因工作繁琐而缺乏工作热情;三是领导顺便指派的资产管理工作大多是无绩效考核,难以激励资产管理人员认真对待工作。

2.3 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在资产清查中发现,许多高校虽然引入了资产管理软件协助管理,但却没有打通各个管理环节间的数据对接。

例如在与财务对账方面,资产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数据无法共享,资产账与财务账之间的核对工作只能通过人工比对,由于两个部门在资产入账名称、入账总额、入账时间上都有所不同,使得核对工作艰难且到几乎不可能完成。

一些高校在资产实物盘点工作方面,仍然采用手工对账方式来对实物进行盘点,导致工作量巨大、错误率较高且数据难以汇总。

2.4 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缺失
通过资产清查发现,不少高校缺乏一套完善的资产制度或流程来作为依照,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边做边看”,这样的情况下工作效率必然十分低下。

即使排除万难完成了清查工作,针对资产清查结果中大量的盘亏资产也缺少赔偿处罚的依据。

资产清查本应起到的震慑功能基本丧失,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也随之降低。

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的各种管理问题在资产清查这一“照妖镜”下“原形毕露”,显示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果这些问题没能寻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恐怕十年后的再一次资产清查还会一切如故。

我们试以此次资产清查为契机,探讨如何令国有资产管理走出“前清后乱”的窘境,构建国有资产有效管理体系。

3.1 以奖惩制度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所谓意识先行,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是要强化全校师生的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然而长期以来,“公家的东西”与自己无关的意识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单纯的宣传教育根本无法逆转这种国有资产管理意识,这时就需要通过奖惩制度的制定与推行来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一是要转变高校各级领导的观念,令其充分意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解资产是学校顺利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物质基础,将资产管理工作正式列入学校重要工作内容之中,把资产管理工作的绩效列为各资产归口与使用部门负责人职务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是要把资产管理工作正式纳入各使用部门资产管理员的绩效考核内容中,奖励在管理工作上成绩优秀的资产管理员,并在职称评定与职务提升上予以一定程度的倾斜;同时给予管理工作做得不好的资产管理员一定的惩罚,并进行全校通报批评,同时要求限期整改。

三是出台国有资产赔偿制度并且严格执行,实行国有资产领用人与管理人负责制,要求全校每一个自用资产都有相对应的领用人,每一个公用资产都有管理人,领用人名下或管理人管辖的国有资产一旦由于主观原因导致损坏或丢失,就由负责人根据国有资产的具体情况进行赔偿。

随着这一制度的确立,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绩效就此与部门负责人、资产管理员、资产领用人的个人福利紧密相连,国有资产不再只是“公家的东西”,从而有效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成功构建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基础。

3.2 通过专业化培训提高资产管理人员专业水平
在资产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是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工作的重中之重。

然而现实中,多数高校里负责基础工作的部门资产管理员都是流动性很强的兼职工作人员。

由于短期内这一工作人员状态很难改变,想要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就必须“另辟蹊径”。

一方面通过加大奖励力度和与工作绩效挂钩的方式,来提高资产管理工作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加强专业的岗位培训,每学期开学时固定组织资产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化、标准化的岗位培训,同时邀请校外的专业人员来讲授最新的资产管理知识,安排校内优秀资产管理工作人员传授先进的工作经验,使资产管理人员熟悉资产管理各个工作环节。

岗位培训如果无法经常进行,就制定标准化的工作流程、给资产管理员分发内容详尽的工作手册,让其依照执行,从而快速提升资产管理员的专业水平,同时降低工作难度,减少工作错误率,使资产管理工作更加轻松易学。

高校还可规范资产管理人员任用工作,对资产管理人员工作年限加以规定,增加对资产管理人员更换的审批环节,来遏制管理人员频繁更换的现象。

通过上述方式使资产管理人员队伍逐渐稳定下来,提升高校资产管理专业化水平,为构建国有资产有效管理体系提供人员保障。

3.3 以数据共享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
绝大多数高校都会引进各种管理软件来协助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但引进的软件多由不同的软件公司研发。

由于软件研发公司各有专长,为了购置更优秀的管理软件,各资产管理部门通常不会在同一家软件公司进行采购,也就导致各管理环节的数据无法共享,高校对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只能进行粗放化管理。

这时就要依靠高校的智慧校园建设平台,应用第三方服务器,把资产预算、资产采购、资产验收、资产入账、财务入库、资产使用、资产维修、资产清查、资产报废、残值回收全环节的数据互联互通,从而建立起一套精细有效的运行机制,使各个环节形成连动的实时动态管理过程,大幅度加强国有资产的日常精细化管理,构建国有资产有效管理体系。

3.4 以资产清查制度监督资产日常管理
高校国有资产的价值与数量一直处于不断增减的动态中,定期对国有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是必要的。

因此应把资产清查归入资产管理的日常工作中,使其正式制度化,同时把资产清查结果当作各部门与个人资产管理绩效的重要依据。

新出台的资产清查制度中必须明确以下几项内容:第一,每年各使用部门至少要进行一次全面资产清查,找出账实不符的原因,明确责任,及时处置。

第二,资产管理部门要定期进行重点抽查,根据资产清查结果来对使用部门的日常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绩效考核。

第三,资产领用人因工作调动等原因离任时,资产管理员需协助原领用人与新领用人办理资产交接手续,避免因领用人工作变更而导致账实不符、资产流失的情况。

资产清查工作的常态化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重要制度保障,通过这一制度的確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有力鞭策各级资产管理部门。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难度大、过程漫长的动态管理过程。

要实现有效管理,从单一环节入手远远不够,必须构建一套可行有效的集合管理体系,从国有资产管理意识的强化、资产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国有资产日常管理的加强、资产清查奖惩等制度的完善几方面同
时入手,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高校国有资产,提高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提升高校整体竞争力。

(作者单位: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