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物理(大纲版)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14章 第1节 光的传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试证明人头顶的影子做匀速运动. (2)求人影的长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思路点拨】 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作图,再由几何关系解答.
目录
【解析】 (1)设 t=0 时刻,人位于路灯的正下方 O 处,在时刻 t,人走到 S 处,根据题意有: OS=vt①过路灯 P 和人的头 顶的直线与地面的交点 M 为 t 时刻人的头顶影子的位 置,如图所示.OM 为人头 顶的影子到 O 点的 距离.由几何关系,有OhM=OM-l OS② 解①②式得:OM=hh-v l t③因 OM 与时间 t 成正比,故人头顶 的影子做匀速运动.
B.屏上d处是红光 D.屏上a处是红光
目录
解析:选D.由公式可知,光的波长越长,折射率越小.而在 太阳光的可见光范围内,从红光到紫光的波长越来越短,即 折射率越来越大,所以a处是红光,d处是紫光,则A、B、C 错误,D正确.
目录
三 、光的折射、全反射的理解和应用 1.全反射现象的理解 (1)光线射向两种介质的界面上,会同时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 (2)若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折射角就大于入射角. (3)当折射角等于90°时,实际上就已经没有折射光线了,这 时的入射角为临界角C,当入射角θ1大于等于临界角C时,折 射光线消失,发生全反射现象(如图).
目录
特别提醒:从某一位置观察平面镜成像的范围:对这一类问 题,常是应用光路可逆性,把眼看作“发光体”,眼所“发 的光”通过镜能“照亮”的区域,即眼所能看到的区域.
目录
即时应用1 (2010·高考大纲全国卷Ⅰ)某人手持边长为6 cm的
正方形平面镜测量身后一棵树的高度.测量时保持镜面与地面
垂直,镜子与眼睛的距离为0.4 m.在某位置时,他在镜中恰好
4.同一种色光,在不同介质中虽然波速、波长不同,但频率
不变.
目录
即时应用 2 (2011·高考安徽卷)实验表明,可见光通过三棱镜 时各色光的折射率 n 随波长 λ 的变化符合科西经验公式:n=
A+λB2+λC4,其中 A、B、C 是正的常量.太阳光进入三棱镜后 发生色散的情形如图所示.则( )
A.屏上c处是紫光 C.屏上b处是紫光
目录
考点 2 光的折射的计算 例2 一半径为 R 的14球体放置在水平面上,球体由折射率为 3的透明材料制成.现有一束位于过球心 O 的竖直平面内的
光线,平行于桌面射到球体表面上,折射入球体后再从竖直表
面射出,如图所示.已知入射光线与桌面的距离为 23R,光在 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c,求: (1)出射角 θ. (2)光穿越球体的时间.
前走 6.0 m 时同理可得0H.05=L+0.46.8.联立可得 H=4.5 m,L=
29.2 m,故答案为 B.
目录
二、对折射率的理解 1.折射率是用光线从真空斜射入介质,入射角正弦与折射角 正弦之比定义的,由于光路可逆,入射角、折射角随光路可逆 而“换位”.因此,在应用时折射率可记忆为 n= ssiinn真 介空 质角 角.(真空角为真空中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介质角为介 质中的光线与法线夹角) 2.折射率大小不仅反映了介质对光的折射本领,也反映了光 在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大小 v=nc. 3.折射率的大小不仅与介质本身有关,还与折射光的频率有 关:同一种介质,对频率大的光折射率大,对频率小的光折射 率小.
目录
3.平面镜成像范围问题 要看到物体在平面镜中完整的像,则需 借助边界光线,边界光线的公共部分, 即为完整像的观察范围.如图所示, AB为物体,确定人眼在何处可看到AB 经平面镜MN所成的完整的像的方法是: 先由对称法作出AB的像A′B′,再由 A点作两边界入射光线AM、AN,则其 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A′点,两反射光线所夹区域为A 点的视场区;同样可作出B点的视场区,两区域的公共部分为 看到完整像的范围.
目录
2.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综合问题 (1)首先要根据折射或全反射画出光路图. (2)对不同的介质界面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平行玻璃砖, 圆形玻璃砖,三棱镜等. (3)作图时要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光线,如符合边界条件或全反 射临界条件的光线. (4)要注意利用光路的可逆性、对称性,寻找三角形全等、相 似等几何关系.
第十四章 光的传播 光的波动性
2014高考导航
考纲展示
热点视角
1.光的直线传播,本影和半影

2.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作图法

3.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率.全反射
和临界角

4.光导纤维

5.棱镜.光的色散

6.光本性学说的发展简史

7.光的干涉现象,双缝干涉、薄膜干涉。
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
目录
2.全反射棱镜(等腰直角棱镜) (1)当光线从一直角边垂直射入时,在斜边发生全反射,从另一 直角边垂直射出(如图丙). (2)当光线垂直于斜边射入时,在两直角边发生全反射后又垂直 于斜边射出(如图丁),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互相平行.
名师点拨:不同颜色的光频率不同,在同一种介质中的折射率、 光速也不同,发生全反射现象的临界角也不同.
目录
2.物或平面镜移动问题 (1)当物或平面镜平动时 ①若平面镜不动,物速为v且垂直镜面移动,则像速为v、且垂 直镜面与物运动方向相反; ②若平面镜动而物不动,当平面镜以垂直于自身镜面的速度v 移动时,像对物速度为2v,且方向与镜相同. (2)平面镜转动时 当平面镜绕镜上某点转过一微小角度α时,据反射定律,法线 也随之转过α角,反射光线则偏转2α角. 特别提醒:平面镜通过光的反射可以改变光束的传播方向,但 不改变光束的性质,即对光线没有会聚或发散作用.
目录
【思路点拨】 解此题的关键是画出正确光路图利用折射 定律和几何关系求解.
目录
【解析】 (1)设入射光线与14球体的交点为 C,连接 OC,OC 即 为入射点的法线.因此,图中的角 α 为入射角.过 C 点作球体 水平表面的垂线,垂足为 B,如图所示. 依题意,∠COB=α
又由△OBC 知:sinα= 23① 设光线在 C 点的折射角为 β 由折射定律得ssiinnαβ= 3② 由①②式得 β=30°③ 由几何关系知,光线在球体的竖直表面上的入射角 r 如图所示为
目录
(2)由图可知,在时刻 t,人影的长度为 SM,由几何关系,有 SM=OM-OS④ 由①③④式得:SM=hl-v lt 可见影长 SM 与时间 t 成正比,所以影长随时间的变化率为 k=hl-v l. 【答案】 见解析 【规律总结】 在处理有关影子运动问题时,要从运动物体 (光源或障碍物)的运动状态入手,找出影子的运动与物体的运 动的联系,利用运动学知识解决.有时也往往借助于相似三 角形或其他几何知识来共同求解.
目录
解析:依题意作出光路图,
(1)由几何知识可知,
入射角i=60°,折射角r=30°
根据折射定律得
n= sini sinr
代入数据解得n= 3 .
(2)不能.
答案:(1) 3 (2)不能
目录
考点探究•讲练互动
考点1 影子移动问题 例1 一路灯距地面的高度为h,身高为l的人以速度v匀速行
走,如图所示.
目录
3.临界角: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用C表示,
1
sinC= __n_ . 4.应用:(1)全反射棱镜. (2)光导纤维,如图. 六、光的色散 1.色散现象 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形成由红到紫 七种色光组成的彩色光谱,如图.
目录
2.成因 由于n红<n紫,所以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到棱镜界面时,红光和 紫光的折射角不同,就是说紫光偏折得更明显些,当它们射 到另一个界面时,紫光的偏折角最大,红光偏折角最小. 七、三棱镜对光路的控制 1.对光线的偏折作用 (1)光密三棱镜:光线两次折 射均向底面偏折,偏折角 为δ,如图甲. (2)光疏三棱镜:光线两的衍射

9.光的偏振现象

10.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以及
它们的应用.光的电磁本性.电磁波谱 Ⅰ
11.激光的特性及应用

1.光的直线传播、光速、光的反射、平 面镜成像等,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 2.光的折射、折射率、全反射及应用, 以选择题或简单计算形式考查,是高考 的热点. 3.对光的波动性,常以选择题综合光学 现象分析考查. 4.涉及作光路图和几何关系的计算、几 何光学和波动光学的综合应用也是本章 高考的热点. 5.两个实验一直是考查的重点,要充分 理解原理,掌握方法.
目录
即时应用3 (2011·高考山东卷)如图所示,扇 形AOB为透明柱状介质的横截面, 圆心角∠AOB=60°.一束平行于 角平分线OM的单色光由OA射入 介质,经OA折射的光线恰平行于OB. (1)求介质的折射率. (2)折射光线中恰好射到M点的光线__________(填“能”或“ 不能”)发生全反射.
12.实验十八: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13.实验十九: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第一节 光的传播
本节目录
• • • • •








































基础梳理•自学导引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光源是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它的特点是能将其他形式的能转 化为__光__能__.光在介质中的传播就是__能__量__的传播.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光速 (1)光在同种__均__匀___介质中,总是沿着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 的传播速度c=__3_.0_×__1_0_8_m_/_s_. 光在任何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__小__于__c_. (2)若n为介质的折射率,则光在此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目录
3.折射率 (1)定义: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θ1的正弦 与折射角θ2的正弦之比n,叫做这种介质的绝对折射率,简称 折射率.
sinθ1 (2)表达式:n=__s_i_n_θ_2 _. (3)物理意义 折射率是表示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_偏__折___ 程度的物理量,与入射角θ1及折射角θ2大小__无__关.
目录
要点透析•直击高考
一、与平面镜有关的问题 1.平面镜成像作图及应用 (1)反射定律法:从物点作任意两光线射 向平面镜,由反射定律作其反射光线, 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点即为虚像点, 如图所示.
(2)对称法: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即物像关于镜面对称, 作物点到镜面的垂线,在此垂线上的镜面的另一侧截取与物 点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点即为虚像点.然后补画入射、反射光线.
目录
四、光的折射与折射率 1.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改变的现象. 2.折射定律(如图) (1)内容: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 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 角的正弦成__正__比___. (2)表达式:ssiinnθθ12=n,式中 n 是比例常数.
能够看到整棵树的像;然后他向前走了6.0 m,发现用这个镜子
长度的5/6就能看到整棵树的像.这棵树的高度约为( )
A.4.0 m
B.4.5 m
C.5.0 m
D.5.5 m
解析:选 B.设树高为 H,恰好能够看到整棵树时人到树的距
离为 L.利用平面镜成像时的对称性可得0H.06=L+0.40.8.人再向
目录
(4)折射率和光速的关系 折射率和光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有关,当c为真空中光速,v为
c 介质中光速时n=__v . 式中c=3.0×108 m/s,n为介质的折射率,总大于1,故光在介 质中的传播速度必_小__于__真空中的光速. 五、光的全反射 1.现象: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 2.条件:(1)光从__光__密__介质射入__光__疏__介质. (2)入射角__≥_临界角.
c 为v=__n__.
目录
二、光的反射 1.反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它和另一种介质的__分__界__面__ 时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质的现象.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同__一__平面内;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__法__线__的两侧;反射角__等__于___ 入射角. 3.分类:可分为__镜__面__反射和__漫__反射.无论哪种反射,每 条反射光线都遵守_反__射__定__律___.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是利用_反__射__定__律__来控制光路和成像的光学器件. 2.成像特点:等大、正立的_虚__像,像、物关于_镜__面__对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