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教育》读后感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解题,这句话说的真没错,通过一次次的阅读让我们的知识更加丰富,见识更广泛了。

下面是整理采集的《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3 篇,欢迎阅读参考!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一
读完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爱心与教育》,我被他的爱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正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为他所教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让我深深体味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我自己是非常赞同这话的。

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假如没有爱心和童心,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说爱心和童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再恰当无非了!
李镇西老师对爱的执著深深打动了我。

李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他也收获着学生的爱。

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实许多老师都做过。

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工作越来越没劲?这固然有本身素质的不同,但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执著,对爱的坚持。

正如李老
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辈子的幸福当成一辈子的追求,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餬口的职业。

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

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老师对待万同同学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李老师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

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难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

如果我们能还他们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么好的教育!”是啊,爱是我们的语言,和学生相处,惟独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惟独爱才干换来学生的真心和信任,成为真正受学生爱戴的老师。

作为老师,你将你内心深处的爱心传递给你的学生了吗?自省过后,我发现自己做得的确不够。

身为一位英语老师,由于带多个班,周课时也多,所以平均与每班孩子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往往是这节课进这班教室,下一节又要到另一个班级上课。

很少有时间和学生交流、谈心,所以学生对我也并非特殊亲近和了解,其实我是很爱他们的,我由衷地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为他们的失败而难过。


作为老师,我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可能太过追求在学生面前的威严了。

其实,“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
人一等’。

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 ,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从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
喜欢。

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叹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惟独一点点的
成绩,不要吝啬赞叹,你会发现他们脸腮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
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
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
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

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故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也
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
李镇西老师对待学生的平等态度,是我们教育者永远值得学习的模范!他既
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朋友,是学生的“哥儿们”!学生曾经有肺腑之言“镇西兄,血脉虽不相连,心灵却永远相通!”可见师生间的情感有多深!由于他赢得了学生的心,也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
学生对他的尊重!他实实在在地把自己一颗火红的心投入到这个夸姣的事业中,实在可喜可贺!记得我在学生时代,非常讨厌老师偏心,不能一视同仁。

我在
平时工作中也非常注意不要偏心,但对每一位学生都平等地爱这一点却没做到。

学生时代哪一位老师谈吐幽默,学识赅博,真诚地关心爱护学生,就会对他产
生好感,进而爱慕其所教的学科,自然学习上也学得轻松愉快,成绩很好。

这在
我们当今,教育也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生才干敞开心扉接受你的教育,这
是非常提倡、可行的。

但是,教育仅有爱心也是不够的。

这一点,李镇西老师多年以前就意识到了。

这些问题值得思量,然而正是这些问题,反衬出了李镇西老师的伟大,反衬出了李镇西老师的人格魅力!而我在思量这些问题的时候,也在想,其实这本书里面记载的许多案例,都有它具体的背景甚至特定的时代背景,而现在的社会又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刻舟求剑,胶柱鼓瑟式的阅读兴许并不聪明,重要的是这本书里所体现出来的教育者的爱心,教育者对教育这一份深沉的思量,教育者对大写的人的张扬,应该成为我们从事教育的这个群体的出发点。

是的,所有读过这本书的同行,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李镇西老师出发,传送这份珍贵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二
读了李镇西同志写的《爱心与教育》,我感慨万分。

说起教师这个职业,不少人都会这么说“当教师多好,教师是个崇高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正因为教师的职业最崇高,还因为他们生产的产品是世间最高级的产品——人材。

人本身就是宇宙间已知的物质的最高级形态,人对于人身的认识又还远远不足。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从事人的教育更是一种艰难的、带探索性的,后果往往难以彻底确定的劳动。

那末怎样实施教育,实施什么样的教育方式,这又是目前大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过去的教育最看重的可能就是成绩单,分数,高材生等等吧。

现在还是有不少老师、家长把分数、名次看的过重,而忽略了孩子整体素质的培养,能力
的培养。

首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清自己的教育目标,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级学校录取通知书,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材,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根,开创事业的人材。

这样的人材,不仅要在学校里读书,通过读书获得一定的扎实的知识,更需要终身有读书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并且有能力自己学习,有能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有能力吸取这些知识。

还要能够正确地处理社会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经历顺利和艰难,成功和挫折的考验。

他们需要有知识更需要有理想、有坚毅的意志,有优良的品质。

在幼儿教育方面,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常怕幼儿不理解,着重研究怎样教会他们,往往采用“嚼了喂”的方法,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幼儿的学。

实质上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于幼儿,阻挠了幼儿的思维和创造力。

作为幼儿教师,应当从幼儿各方面的特点,在原有的基础上出发,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将各领域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环境中获取各种经验。

在教学工作中善于敏锐地发现幼儿的探索思维能力,发挥其创造力,发现每一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让幼儿有充分的自信心和成功感,从而自觉去谋求知识并创造性地加以表现。

其次,做为成功教师的共同经验,你必须对你的学生有一腔爱心,爱孩子才能培养孩子的爱心。

惟独爱孩子才干无所不至地关心、凝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才干为他们的每一点弱小的进步而衷心欢跃,才干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

有的人用“孩子王”的说法来贬低教师,其实,要做孩子们认可的“王”,真是谈何容易啊!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认为,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夸姣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
发现并扶正孩子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击掉自己缺
点的杂草。

教育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地发展;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
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

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
我们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

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

因此,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小孩子的双手,解放小孩子的嘴,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解放小孩子的时间。

”他有一段话让我特殊震撼“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
发出来的,才干打到心的深处。

”这段话,让我很自然地想到了今天的素质教育。

说到素质教育,不少教育者往往更多的是把眼光投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
设备、考试制度等等的改革。

这些固然是必要的,但是我认为,素质教育决不仅仅是教育技术层面的事,首先是一种充满情感的教育,是充分体现教育者爱心与童心的教育。

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惟独童心能够唤醒爱心,惟独爱心能够滋润童心。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作为幼儿教师,注重幼儿品德教育,无论在教育活动或者生活活动中,都从细节做起,从一点一滴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幼儿时期是儿童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具有很大的摹仿性和可塑性,最容易受外界的影响。

俗话说,嫩枝易弯也
易直。

孩子将来长大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儿童时期的教育。


因如此,我们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使幼儿一入园向老师问好开始,教育幼儿
尊老爱幼,
团结同伴、谦让有礼,爱父母、爱老师、爱幼儿园、爱祖国。

也是从这时起一点点的改掉幼儿自私、无理、霸道的个性,让他们一点点的融入幼儿园的大,让他们知道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同时也知道谅解他人。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三
读完《爱心与教育》后,我由衷地敬佩李老师,他是那末富有爱心、童心、真心、信心。

他与学生交流总是充满无限深情的。

最终,他的爱心付出得到了回报,学生们都很爱他。

看着看着,我的愧疚感也油然而升,我也爱孩子的,我会因为他们生病了,抱他们去医务室,我会因为下雨了送他们回家,他们没钱吃饭了,我就掏出钱来。

每次训练结束,我都会送走最后一个孩子,并叮嘱他们路上小心车辆……但是,由于我为了抓教学进度和效果,往往浮现发火的时候。

李老师却能始终如一播撒爱的种子,细心呵护着幼苗。

他的执着震撼着我,渐渐让我心平气和起来。

现在新的世纪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为一位基层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不断学习,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要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充满信任的和睦关系,要把教师的奉献融入学生的成长过程中。

我想我应该学习李老师,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想他们所想,学他们所学,与孩子们共享喜怒哀乐的情感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