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为父母分担》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为父母分担》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本节课的主题是“为父母分担”,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让学生了解到父母辛勤劳动的不易,引导学生学会感恩、体谅和帮助父母。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仍然需要教师的引导。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关注自我,容易忽视父母的付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父母,学会为父母分担家务和关爱家庭。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父母辛勤劳动的不易,培养学生感恩、体谅
和帮助父母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
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爱父母的情感,增强家庭
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父母辛勤劳动的不易,培养学生感恩、体谅和帮
助父母的意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切实为父母分担
家务和关爱家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感受父母辛勤
劳动的场景,引发学生的共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
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提高团
队合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为父母分担家务,将理论知识付
诸实践。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父母辛勤劳动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父母的
关注和思考。
2.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父母劳动的艰辛。
3.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如何为父母分担”这一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分
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感恩、体谅和帮
助父母的重要性。
5.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为父母分担家务,将所学知识付诸
实践。
七. 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如下:
父母辛勤劳动→ 不易
为父母分担→ 感恩、体谅、帮助
八. 说教学评价
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
等。
3.实践操作: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评价他们为父母分担家务
的情况。
4.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认识和收获。
九. 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
策略。
同时,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持续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知识点儿整理:
本节课主题为“为父母分担”,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父母辛勤劳动的不易,培养学
生的感恩、体谅和帮助父母的意识。
以下是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儿整理:
1.父母的辛勤劳动: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感受父母
辛勤劳动的场景,引发学生的共鸣。
了解父母在家庭中的付出,包括家务劳动、照顾孩子、工作等各个方面。
2.感恩父母: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劳动的艰辛,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理解父母为了家庭付出的努力和牺牲,学会珍惜家庭的幸福。
3.体谅父母:让学生意识到父母也会感到疲惫和压力,学会体谅父母的
辛劳。
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给父母添麻烦,主动承担一些家务和责任。
4.帮助父母:培养学生帮助父母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自身的年龄和能
力,尽力分担一些家务,如打扫卫生、洗衣服、做饭等。
同时,在学习上也要努力进步,让父母感到骄傲和高兴。
5.家庭责任: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家庭责任,要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
任。
家庭是一个团队,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才能让家庭更加和谐幸福。
6.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为父母分担家务,将所学知识付诸
实践。
通过实际行动,让学生感受到为父母分担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7.团队合作: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学会倾
听他人的意见,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沟通和协作能力。
8.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问
题解决能力。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9.法治观念: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对于家庭和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
认识
到法律的重要性,遵守法律,维护家庭和谐。
10.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爱父母的情感。
通过课堂
学习和实践操作,增强家庭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以上是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儿整理,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更
好地理解父母,学会为父母分担家务和关爱家庭。
这些知识点儿不仅有助于学生的道德素养的提高,也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步作业练习题:
1.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表达了感恩父母的方式?
A. 给父母买一件礼物
B. 帮父母做一次家务
C. 抱怨父母给予的太少
D. 对父母大声喊叫
2.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表达了体谅父母的方式?
A. 回家后主动玩手机
B. 吃完饭后立刻离开桌子
C. 理解父母工作疲劳,主动帮忙分担家务
D. 要求父母满足自己的所有要求
3.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表达了帮助父母的方式?
A. 帮父母做一次家务
B. 回家后主动玩手机
C. 抱怨父母给予的太少
D. 对父母大声喊叫
4.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表达了家庭责任的方式?
A. 回家后主动玩手机
B. 吃完饭后立刻离开桌子
C. 理解父母工作疲劳,主动帮忙分担家务
D. 要求父母满足自己的所有要求
5.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表达了团队合作的方式?
A. 一个人独自完成作业
B. 和同学一起玩耍,但各自做各自的事情
C. 和同学合作完成一项任务
D. 拒绝与同学合作,独自完成所有工作
1.请简述一下你认为如何为父母分担家务和关爱家庭。
答案:为父母分担家务和关爱家庭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可以帮助父母打扫卫生、洗衣服、做饭等;在学习上努力进步,让父母感到骄傲和高兴;多和父母沟通交流,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情况;尽量减少给父母添麻烦,学会独立自主。
2.请简述一下你认为如何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答案: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经常对父母说谢谢,表
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送给父母一份特别的礼物,表达自己的心意;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帮他们分担家务;多陪伴父母,与他们共度美好时光;尊重父母,理解他们的辛劳和付出。
三、案例分析题
假设你有一个朋友,他总是抱怨父母给予的太少,对父母大声喊叫,甚至有时
还会与父母发生争吵。
请你给他一些建议,帮助他更好地与父母相处,为父母分担。
答案:首先,我会建议他多与父母沟通交流,了解彼此的想法和需求;其次,
我会鼓励他学会感恩,认识到父母给予的一切;再次,我会提醒他尊重父母,不要对他们大声喊叫,更不要与他们发生争吵;最后,我会建议他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比如帮忙打扫卫生、洗衣服等,以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以上是本节课的同步作业练习题及答案,通过这些练习题,学生可以进一步巩
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