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填空题练习试题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填空题练习试题答案及解析
1.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
两位心动。
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
【答案】D
【解析】本题从世界本原问题的角度,体现了对学生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
王阳明的主张是“心学”,强调人的意识是第一性的,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
知就能成为圣贤,形成“心即理”的主观唯心论宇宙观。
材料中的禅宗六祖慧能的主张“心动”,强
调了人的主观意识是第一性的,即心是世界的本原,显然也是主观唯心主义。
故选D。
A项并未
上升到世界本源的高度进行分析;BC项是程朱理学的代表,是持有客观唯心主义的主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守仁的思想。
2.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的又一次伟大的运动。
它丰富和发展了
的内涵,更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的性质。
【答案】思想解放、人文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欧的17至18世纪的启蒙运动,这是欧洲历史上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文艺复兴以来人文精神的进一步发展,在运动中鲜明提出了资产阶级的主张和勾画了未来蓝图,具有政治革命的性质,据此回答上面问题即可。
3.《德意志帝国宪法》对帝国元首(皇帝)有如下规定:“德意志帝国的国家元首……是国家的象征之一”;“帝国元首任期终身”;“帝国元首不得兼任政府官吏,亦不得担任帝国国会议员”;“帝国
元首不得从事其他任何有薪职务、经营商业、执行业务、亦不得担任任何盈利事业之董监事”。
由
此判断,《德意志帝国宪法》()
A.规定了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B.规定了帝国元首的虚君地位
C.对元首权力的限制有名无实D.赋予帝国元首以广泛的权力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德意志帝国宪法对帝国元首权力从法律上加以限制,说明德意志实行君主立宪制,故A项正确;德意志帝国宪法赋予德意志皇帝很大权力,故B项错误;帝国元首权力受到法
律上限制,故C项错误;“帝国元首不得兼任政府官吏,亦不得担任帝国国会议员”;“帝国元首不
得从事其他任何有薪职务、经营商业、执行业务、亦不得担任任何盈利事业之董监事。
”说明帝国
元首没有广泛的权力,故D项错误。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民主政治的扩展·《德意志帝国宪法》
4.至迟在公元前七世纪的末年,王畿内原邑的“人民”,便会以‘夫谁非王之姻亲’自夸。
材料反映
出()
A.“人民”以与周王室联姻为荣
B.分封制疏远了同族同宗的关系
C.王畿内的人比诸侯国的地位高
D.宗法制把王庶子的逐步推向社会下层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中说王畿内原邑的人民以“夫谁非王之姻亲”自夸,
说明不是大王的姻亲是一种荣誉,这是宗法制的一种败坏,所以A选项错误。
;B选项说法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宗法制下的一种现象;C说法错误,这有悖于分封制的规定;D选项是材料的深层
内涵,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历史现象,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考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商鞅变法·背景
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至秦汉时期,……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
个家,此刻变作了国家。
”秦汉时期得以“化家为国”,主要是由于当时()
A.世官制转为科举制
B.分封制转为郡县制
C.刀耕火种转为铁犁牛耕
D.百家争鸣转为独尊儒术
【答案】B
【解析】科举制出现于隋唐,故A项错误;秦朝实行郡县制,取代了贵族世袭的分封制,标志着
官僚政治的开始,符合题干意旨,故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铁犁牛耕,故C项错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早期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的形成·郡县制
6.美国联邦制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相结合的权力结构。
【答案】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
难发现美国建国初期是邦联制,地方权力太大而中央权力太小,为了加强中央权力而把邦联制改
成了联邦制,从而确立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权力结构。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联邦制
7.国共合作促进成____________高潮到来,国民党右派制造分裂,叛变革命,是国民革命失败
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时期,毛泽东从实践和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答案】国民革命土地革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
难发现材料中的国共合作指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了国民革命,所以国共合
作促进成国民革命高潮到来,毛泽东从实践和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是在十年对峙时
期或者土地革命时期均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革命的道路
8.对财富的追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传播天主教的热情最终导致了新
航路的开辟。
【答案】地理知识的增加航海技术的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
难发现新航路的开辟的因素是非常多的,经济因素指对财富的追求,知识因素指地理知识的增加,技术因素指航海技术的发展。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
辟的因素
9. _______________和国有企业改制为主要形式的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
难发现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包括农业方面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工业方面的国有企业改制,而
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基本识记的内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的目标
10.《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鲁卿),‘八佾’(yì,是奏乐舞蹈的行列。
按周礼规定,只有
天子才能用八佾。
)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材料表明孔子强调
A.仁爱思想
B.忠恕之道
C.等级秩序
D.以德治民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早期儒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佾”是只有天子
才能匹配的礼制,大夫是不能享有的,如果有那就是僭越周礼,破坏等级秩序,所以孔子强调“克
己复礼”,维护等级秩序,故选C;A和题意无关,排除;B是实现仁的方法,排除;D和题意无关,排除。
故选C。
【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早期儒学·孔子
11.小农经济的特征是_______性、______性、______性、______性。
【答案】散性脆弱性落后性封闭性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的特点:
(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分散性:一家一户个体生产。
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少有
交换。
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
理状态,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
脆弱性: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低下。
12.在小块土地上,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的做法,我们称之为__________。
【答案】精耕细作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
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精耕细作萌
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
明清是深入发展期。
13.西汉初期的地方官制是______。
【答案】郡国并行制
【解析】西汉初期,吸收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度的特点,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
14.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取得的民主革命的最终胜利。
【答案】错误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胜利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取
得的民主革命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不是最终胜利,因此本题错误。
点睛: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民族民主革命胜利的标志性事件是新中国的成立。
15.美国学者斯科特·戈登在《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中写道:“……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
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完成。
……美国的政治发展……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
”
对作者的主旨最准确的理解是
A.作者强调必须建立集权有效的中央政府
B.作者强调议会中心才能体现人民主权
C.作者主张总统权力必须受到国会的制约
D.作者肯定美国联邦制共和制
【答案】D
【解析】从题干中“美国的政治发展……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
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的信息可知作者高度评价了美国的政治体制,故D项正确;A、B、C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
16.民国初年,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围观者有上千
人。
时人有诗云:“无媒婚嫁始文明,莫雁牵羊礼早更。
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
”这
一社会景象说明
A.自由恋爱结婚之风盛行
B.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
C.传统婚俗己经彻底废除
D.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没有反映自由恋爱结婚之风,只
是提及到了新式婚礼,故A错误;B中普遍说法绝对;C中彻底废除绝对化;新式婚礼说明了移
风易俗,而辛亥革命符合民国初年的时代特点,故D项正确。
【考点】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婚姻习俗的变迁•辛亥革命后婚俗变迁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泰西诸国原不同于诸蛮貊(mò,泛指北方少数民族)之固陋,而更有中邦所不如者。
……
天载之义,格物之书,象数之用,律历之解,莫不穷源探委,我中土之学问不如也……自鸣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莫不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
——明末士人朱宗光
(1)概括材料一中对西学的认识。
结合所学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一中国欲自强,则英如学习外国
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嚣,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画》
材料三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的政治思想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这种变化的时代因素。
材料三中国第一位驻英法的公使(1876—1878年)郭嵩焘是另一位提倡渐进式改革的人,......
他在谴责自强运动局限性的同时,赞扬日本派学生赴英国学习法律和经济学,并敦促李鸿章接受
西方的教育体制、政治制度、法学和经济学。
他的呼吁没有引起多少关注,因为李鸿章认为自己
已被委以保家卫国的重任,所以别无选择,只能加强军事方面的现代化。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材料中郭嵩焘在学习西方问题重大突破,李鸿章为什么不接受郭嵩焘的建议?
【答案】(1)认识到西方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比中国先进。
新航路开辟后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加强;思想界对传统观念的突破。
(西方传教士的介绍)
(2)变化:从重视器物层面转变为更重视政治制度层面。
原因:清政府甲午战争战败,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洋务运的
破产;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西方政治学说的传播。
(3)原因:李鸿章以维护清朝统治为目的,强调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小问认识,根据材料“我中土之学问不如也……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即可从西方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比
中国先进方面概括认识。
关于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新航路开辟后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加强、思
想界对传统观念的突破、西方传教士的介绍等方面思考作答。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小问变化,首先
要明确材料二、三的具体内容,根据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可知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根据材料三“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
之制”可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然后再总结比较,即可得出变化是从重视器物层面转变为更重视政
治制度层面。
关于促成这种变化的时代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近代民族危机、洋务运动破产、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的影响等分析作答。
(3)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敦促李鸿章
接受西方的教育体制、政治制度、法学和经济学”可知郭嵩焘主张渐进改革,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但李鸿章没有接受,根据材料“李鸿章认为自己已被委以保家卫国的重任,所以别无选择,只能加
强军事方面的现代化”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李鸿章以维护清朝统治为目的,强调学习西方的军事技
术方面思考作答。
点睛:解决本题的三个关键
(1)读:通过阅读理解材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目的前提,第一.先读问题,明确答题项“认识、原因”“变化、因素”“建议”。
第二.根据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材料。
(2)找:最大限度找到有效信息,这是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关键,如材料中关键信息“我中土之学
问不如也……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 “李鸿章认为自己已被委以保家卫国的重任,所以别无选择,只能加强军事方面的现代化”等。
(3)答:组织答案是具体操作的核心环节。
包括审题、规范组织、按分作答等几个方面。
18.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______________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为
_________________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答案】封建思想马克思主义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激进派领导的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
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
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也推动了五四运动的产生。
19.启蒙运动
(1)背景:________________不断发展。
(2)含义:启迪和开导人们的________意识,给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
(3)内容:①提倡用________判断一切事物,只敬畏真实,尊重科学。
②批判锋芒直指________________及其宗教思想体系。
(4)实质:是欧洲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5)意义:①为________________做了舆论准备;
②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____________。
【答案】(1)资本主义经济(2)反封建(3)①理性②封建专制制度
(5)①资产阶级革命②精神财富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启蒙运动是一场宣扬资产阶级思想的运动,其背景从经济方面进行分析。
启蒙运动反对封建(反王权、反教权),其核心是理性主义。
其宣扬的资产阶级思想为资产阶级
革命做了舆论准备,并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20.发明:________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
【答案】1895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发明: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
21.电视的特点
兼具报纸、广播、电影几种媒介的优势,具有____________、时效性和________强的特点。
【答案】覆盖面广现场感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电视的特点
兼具报纸、广播、电影几种媒介的优势,具有覆盖面广、时效性和现场感强的特点。
22.阶段特征
18~19世纪之交,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____________音乐过渡的时期。
【答案】浪漫主义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19世纪之交,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的时期。
23.进化论创立的背景
19世纪以前,________占统治地位,世界各地的人们普遍把生物的起源归结于某种神力的作用。
【答案】神创论
【解析】从神创论角度回答。
24.进化论的证实
1863年赫胥黎发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一步从解剖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猿同祖
的学说,__________逐渐被科学界普遍接受。
【答案】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进化论
【解析】从赫胥黎文章填写。
从进化论角度填写。
25.贡献:爱迪生一生的创造发明达1000多项,被称为美国“____________”。
他发明和改进了
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
【答案】发明大王
【解析】从爱迪生称号填写。
26.主张
(1)强调____________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
(2)宣称____________的功效微不足道,只要内心真诚悔罪,就能得到赦免。
【答案】因信称义赎罪券
【解析】从宗教改革含义思考回答。
从赎罪券回答。
点睛:马丁·路德的学说强调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每一个人都可以依靠自己的虔诚信仰使
自己摆脱“罪恶”,不需要教会作为中介,它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们获得了精神上的自
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从而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27.意义
(1)为资产阶级____________作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为以后的______________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答案】发财致富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从发财致富角度回答,
从资产阶级革命回答。
28.代表人物及作品
(1)拜伦
①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②他创作了大量具有________思想和反叛精神的诗篇,其作品中所塑造的一些人物被称为
“____________”。
其代表作是《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和《唐璜》。
其中《唐璜》被誉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百科全书。
(2)雪莱
①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②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于普遍的爱,诗中充满幻想和憧憬,体现出一种真正的____________精神,其最具代表性的佳作是《________》。
【答案】(1)②民主拜伦式英雄讽刺现代社会积弊(2)②乐观主义西风颂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和雪莱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拜伦是英国19
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等。
《唐璜》被
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 的百科全书。
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
成为领导人之一。
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
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
抗精神;雪莱是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改革家,代表作有《麦布女王》、《西风颂》等,体现
出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
据此即可得出答案。
29.背景
_______之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
【答案】19世纪中叶
【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现实主义文学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叶之后,国际共
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这为苏联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提供了条件,据此即可正确完成填空。
30.地位:__________艺术流派的开山之作。
1969年贝克特因这部剧作而荣获__________文学奖。
【答案】荒诞派诺贝尔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作《等待戈多》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等待戈多》是贝克特的两幕悲喜剧,是戏剧史上真正的革新,也是第一部演出成功的荒诞派戏剧。
1969
年贝克特因这部剧作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据此即可正确完成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