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基础知识模拟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聊城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基础知识模拟卷
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总分栏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21年12月11日,在大湾区科学论坛生命科学分论坛上,钟南山院士呼吁,人类要共同抗疫。
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各组中均属于生物的是( )
A.钟乳石B.智能机器人C.电脑病毒D.新型冠状病毒
2.
要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列方法中最有效的是()
A.减少分解者的数量B.增加消费者的数量
C.增加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D.减少生产者的数量
3.
下列实例中,能体现“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这一特征的是( )
A.生活在水中的鱼儿,鳃盖一开一合
B.家里饲养的小白兔,体重越来越重
C.黑色的宠物狗生下几只黑色的小狗
D.用手轻碰“痒痒树”的树干,树叶会动
4.
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根据经验,编制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农谚。
下列农谚中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A.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B.地拔三遍草,五谷收成好
C.花生缺雨不扎针,玉米遇旱穗难伸D.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5.
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A.水→草→牛B.草→麻雀→鹰
C.阳光→鼠→蛇D.蝗虫→蜘蛛→食虫鸟
6.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虫和鸟之间是捕食关系
B.植物的枯枝落叶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
C.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
D.作为生态系统,图中尚缺少阳光等非生物成分
7.
诗句“向阳花木早逢春”说明影响生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
A.空气B.温度C.光照D.水分
8.
按形态结构特点,生物可分为( )
A.植物、动物、细菌B.植物、动物、病毒C.植物、动物、其他生物D.水生生物、陆生生物
9.
影响水稻生存的生物因素是()
①水②空气③温度④青蛙⑤杂草⑥蝗虫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⑤⑥D.④⑤⑥
10.
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是表现出来的生命活动特征却大同小异。
千差万别的生物会表现出相似的生命活动特征,原因是()
A.生物的遗传物质相同B.生物的生活环境相同
C.生物的生活习性相同D.大多数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11.
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水→草→牛B.草籽→麻雀→鹰
C.阳光→草→牛D.草→牛→细菌
12.
所有生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水草B.钟乳石
C.机器人D.行驶的汽车
13.
混交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树种组成的森林。
研究发现,混交林远比单纯林(单一树种的森林)更加稳定。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混交林的自我调节能力更强
B.单纯林的生态价值更高
C.混交林中食物网组成更简单
D.单纯林更利于野生动物生存
14.
我国的科技飞速发展,使人类的活动能上天入地,下列不在生物圈范围的是( )
A.水圈的大部B.大气圈的底部
C.岩石圈的底部D.岩石圈的上层
15.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
正确的是( )
A.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
B.甲是分解者
C.流入图中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甲固定的太阳能
D.乙是生态系统中最关键的生物成分
16.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它主要描述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柳树生活的影响?( )
A.水分B.温度C.阳光D.空气
17.
如下图所示,属于生物的是
A.化石B.生石花C.钟乳石D.机器人
18.
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生物与非生物判断依据的是( )
A.能运动和由小变大
B.能遗传和变异
C.能吸收营养和排出废物
D.能生长和繁殖
19.
下列关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B.蚯蚓能修使土壤更加疏松、提高土壤肥力
C.枯叶蝶的外形酷似一片树叶,不易被天敌发现
D.紫茎泽兰作为“生物入侵者”严重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
20.
盐地碱蓬被称为“能吃盐的植物”,它能降低土壤盐分,使盐碱地改良为正常农田,该实例说明()
A.生物能适应多样的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D.环境能适应生物
21.
贺岁大片《流浪地球II》的故事发生在未来,太阳迅速膨胀,人类集结全球之力,建造了一万台行星发动机,将地球推离轨道,在宇宙中“流浪”,寻找新家园。
电影《流浪地球II》提醒我们,生物圈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B.生物圈是由地球上全部的生物构成的统一整体
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D.生物圈内生态系统多种多样并且相互联系
22.
以下哪项和体现生物适应环境不紧密()
A.低温环境中的海豚皮下脂肪很厚
B.荒漠中的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
C.蚯蚓在土壤中生活使其变得疏松
D.枯叶蝶体色与周围落叶颜色一致
23.
“人在屋里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这句农谚描述的影响稻谷生长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土壤B.空气C.阳光D.温度
24.
阳春三月,北方柳枝才开始发芽,南方已经到处盛开鲜花,造成这种差异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土壤B.阳光C.水分D.温度
25.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这句诗歌描述的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B.土壤C.温度D.水分
26.
茅膏菜的叶片呈盘状,其边沿和中间长有腺毛。
当昆虫触及叶片后,会被腺毛分泌的黏液缠绕,随后被分解。
这体现了茅膏菜()
A.能够繁殖后代B.能够生长和发育C.能够影响环境D.具有应激性
27.
下列诗句中,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28.
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A.光→草→兔→狐B.草-蝗虫-青蛙-蛇
C.草→鼠→蛇→鹰D.蝗虫→青蛙→蛇→细菌
29.
下列几种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温带草原B.温带落叶林C.北方针叶林D.热带雨林
30.
单县的冬天,银杏纷纷落叶,而雪松却依然葱绿。
这种现象体现了()
A.银杏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B.雪松和银杏存在着竞争关系
C.雪松和银杏都适应寒冷的环境
D.雪松比银杏更高等
评卷人得分
二、非选择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40分)
1.
如图是物质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②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
(2)③过程主要是由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完成的,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作为___参加物质循环。
(3)干草堆放很久了,会逐渐被分解,但如果被牛羊吃了,会很快被分解可见,动物能___(“促进”或“抑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过去为了保护人畜安全,牧民曾大规模猎杀狼,随后野兔、草原鼠数量大增,加速草场退化。
事实说明动物在维持___中起到重要作用。
(5)我市某精准扶贫对象割草养羊,自力更生。
羊本身并不能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但其胃肠内生活着一些细菌,羊则为这些细菌提供生存场所和食物,这些细菌和羊的关系是___。
2.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许多俗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请从生物学视角来回答下列俗语、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
(1)“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诗中体现了生物具有______、______的特征。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影响桃花盛开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此诗中,草是影响豆苗生长的______因素,两者的关系是______。
(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新形成的食物链为______,鹰的迁入短时间内会
使______动物的数量增加。
(5)“一山难容二虎”用生态学的点解释为______。
3.
下表是某学校兴趣小组做家蚕卵孵化实验的记录,请根据此记录表回答问题:
组别A B C
蚕卵数(个)100100100
培养温度16℃20℃30℃
培养湿度75%75%75%
孵化出幼蚕所需天数1098
孵化率(%)90%98%68%
(1)该实验采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被称为______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而其他条件都要______。
(2)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3)从该实验结果来看,最适宜蚕卵孵化的温度是______。
(4)从该实验结果来看,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孵化出幼蚕的速度越______。
4.
如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有 _____ 条食物链,图中反映出蛇和鹰之间存在 _____关系。
(2)水稻是 _____(填“单子叶植物或“双子叶子植物”)
(3)该食物网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_____ 。
5.
有“绿色水库”和“地球之肺”之称的是________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的是______生态系统;生物圈中产生氧气最多的是________生态系统。
6.
下面是某同学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记录(注:该实验中,除所控制的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时间(min)
123456789
环境
明亮处鼠妇数量
1074110000
(只)
阴暗处鼠妇数量
0369910101010
(只)
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该实验中,所控制的变量是______。
(2)通过分析上述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
(3)实验中,为什么要统计全班各组的平均值?______。
(4)实验结束后,应该怎样处理鼠妇?_______。
(5)在探究了“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之后,如果要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在下列的四个实验装置中,你会选
择______装置。
7.
如图是生态系统的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产者是_____,消费者是_____,分解者是_____。
(填写编号)
(2)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_____的关系。
(3)人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 (“生产者”、“消费者”还是“分解者”)。
(4)写出该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请用字母表示出来。
(5)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D属于_____,太阳属于_____。
8.
下图中,图一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
请据图回答:(1)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鼠、兔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_________________。
(2)图一中,食物链有_______条,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一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能力。
(4)图二中,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鹰与此生物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9.
春暖花开,草木繁茂。
图一表示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其中甲~己表示生物,①~⑦表示生理过程或活动。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影响草生长的阳光、土壤、水分、鼠、蛇等因素统称为______。
若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
是_____。
(2)图二包含了图一中的一条食物链,从发育类型来看,生物丁和戊均为____。
生物丁生来就会取食丙,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这种行为是由体内的______决定的。
图中能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生理过程有______(填数字),该生理过程的表达式是______。
(3)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_____,原因是____。
10.
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________.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________和________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