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三高中化学高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高三高中化学高考模拟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雾霾可能是许多细小液体小液滴和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一种胶体
B.我国神七宇航员所穿航天服主要成分是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的,它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C.“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与适量白醋混合使用消毒效果会更好
D.夏季马路喷洒氯化钙溶液,氯化钙跟水分子结合形成结晶水合物起到保湿作用
2.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硫化钠溶液加入稀硝酸:S2-+2H+=H2S↑
B.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硫酸铜溶液:2Cu2++2H2O = 2Cu+O2↑+4H+
C.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HSO4-+Ba2++OH-=BaSO4↓+H2O
D.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Fe(OH)3反应生成Na2FeO4的离子方程式:3ClO-+2Fe(OH)3=2FeO42-+3Cl-
+H2O+4H+
3.下列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及结论均正确且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2NO2(g)N2O4 (g)△H>0
Ksp:AgCl<AgI<Ag S
A. A
B. B
C. C
D. D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0.1mol/L的Na2CO3溶液加适量水稀释后,溶液中变大
B.若使Na2S溶液中接近于2∶1,可加入适量的KOH固体
C.0.1mol/LNaOH溶液和0.2mol/LCH3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CH3COO-)>c(Na+)>c(H+)>c(OH-)
D.已知0.1mol/L NaH2PO4水溶液显酸性,则溶液里各种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a+)>c(H2PO4-)>
c(HPO42-)>c(H+)>c(PO43-)>c(OH-)
二、实验题
黄铁矿因其浅黄铜色和明亮的金属光泽,常被误认为是黄金,故又称为“愚人金”。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黄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S 2)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一]:测定硫元素的含量
I .将m 1 g 该黄铁矿样品放入如下图所示装置(夹持和加热装置省略)的石英管中,从a 处不断地缓缓通入空气,高温灼烧石英管中的黄铁矿样品至反应完全得到红棕色固体和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Ⅱ.反应结束后,将乙瓶中的溶液进行如下处理:
问题讨论:
(1)写出石英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I 中,干燥管甲内所盛试剂是__________,有同学提出该实验装置存在安全隐患,请用简洁的文字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黄铁矿石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设计以下实验方案测定铁元素的含量
问题讨论:
(4)②中,若选用铁粉作还原剂,会使测量结果______(填“不影响”、“偏高”或“偏低”)。

(5)③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有____________。

(6)④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1.钛酸钡是一种强介电化合物材料,具有高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是电子陶瓷中使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被誉为“电子陶瓷工业的支柱”,工业制取方法如下,先获得不溶性草酸氧钛钡晶体[BaTiO(C 2O 4)2·4H 2O],煅烧后可获得钛酸钡粉体。

(1)酸浸时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配制TiCl 4溶液时通常将TiCl 4固体溶于浓盐酸再加水稀释,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入H 2C 2O 4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循环使用的物质X 是________(填化学式),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草酸氧钛钡晶体是否洗涤干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煅烧草酸氧钛钡晶体得到BaTiO 3的同时,生成高温下的气体产物有CO 、_______ 和_________;
(5)工业上用饱和Na 2CO 3溶液处理重晶石(主要成分是BaSO 4),待达到平衡后,移走上层清液,重复多次操作,将其转化为易溶于酸的BaCO 3,再由BaCO 3制备其它钡盐。

已知常温下:Ksp(BaSO 4)=1.0×10-10, Ksp(BaCO 3)=2.58×10-9,请问至少需要______ mol·L -1的碳酸钠溶液浸泡才能实现上述转化(忽略CO 32-的水解)。

2.有一种新型药物,具有血管扩张活性的选择性β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用于合成该药物的中间体G的部分流程如下:
已知:乙酸酐的结构简式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物质中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反应A→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④、⑤变化过程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机物F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C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Ⅰ. 苯环上只有两种取代基。

Ⅱ. 分子中只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Ⅲ. 能与NaHCO
3反应生成CO
2。

(6)根据已有知识并结合相关信息,补充完成以和乙酸酐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选)。

部分合成路线流程图如下:
请完成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
已知元素镓和砷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工业生产上有重要的用途。

回答下列问题:
(1)砷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砷与氢元素可形成化合物砷化氢,该化合物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其中砷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__________。

(3)根据等电子原理,写出由短周期元素组成且与砷化氢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离子的化学式________。

(4)已知由元素砷与镓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为第三代半导体。

已知化合物A的晶胞结构与金刚石相似,其中砷原子位于立方体内,镓原子位于立方体顶点和面心,请写出化合物A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5)已知铝与镓元素位于同一主族,金属铝属立方晶系,其晶胞边长为405 pm,密度是2.70g·cm-3,通过计算确定铝原子在三维空间中堆积方式________________(已知N
A
=6.02×1023,1pm=10-10cm,4053=6.64×107); 晶胞中距离最近的铝原子可看作是接触的,列式计算铝的原子半径r(A1)=_______________pm.(只列出计算式即可)
全国高三高中化学高考模拟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雾霾可能是许多细小液体小液滴和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一种胶体
B .我国神七宇航员所穿航天服主要成分是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的,它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C .“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与适量白醋混合使用消毒效果会更好
D .夏季马路喷洒氯化钙溶液,氯化钙跟水分子结合形成结晶水合物起到保湿作用
【答案】B
【解析】A 项,雾霾是许多细小液体和固体微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一种气溶胶,可能是胶体,故A 正确;B 项,我国神七宇航员所穿航天服主要成分是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的,它是一种复合材料,故B 项错误;C 项,“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与适量白醋混合使用,白醋中的CH 3COOH 可与次氯酸钠反应生成次氯酸,增强了消毒效果,故C 正确;D 项,夏季马路喷洒氯化钙溶液,氯化钙会在路面跟水分子结合形成结晶水合物CaCl 2·6H 2O ,,形成类胶体状,并与“灰尘”结合,CaCl 2·6H 2O 溶解吸热,起到保湿、降温作用,故D 项正确。

综上,选B 。

2.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硫化钠溶液加入稀硝酸:S 2-+2H +
=H 2S↑
B .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硫酸铜溶液:2Cu 2++2H 2O = 2Cu+O 2↑+4H +
C .NaHSO 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HSO 4-+Ba 2+
+OH -=BaSO 4↓+H 2O
D .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Fe(OH)3反应生成Na 2FeO 4的离子方程式:3ClO -+2Fe(OH)3=2FeO 42-+3Cl

+H 2O+4H +
【答案】B
【解析】A 项,-2价的硫离子有强还原性,硝酸有强氧化性,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3S 2-+8H ++2NO 3-=2NO↑+3S↓+4H 2O ,故A 错误;B 项,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时,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阴极上铜离子放电生成Cu ,离子方程式为2Cu 2++2H 2O = 2Cu+O 2↑+4H +,故B 项正确;C 项,硫酸氢根离子应该拆成H +和SO 42-,故C 错误;D 项,4OH -+3ClO -+2Fe(OH)3=2FeO 42-+3Cl -+5H 2O ,故D 错误。

综上,选B 。

点睛: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不同于书写离子方程式,可不必写出来,要根据基本守恒关系,结合反应物及溶液特点,快速解答,争取用最短时间解决。

例如:A 项,还原性离子S 2-与强氧化性酸HNO 3,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 项,强碱性溶液,不会生成大量H +。

3.下列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及结论均正确且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2NO 2(g)
N 2O 4 (g)△H>0
Ksp :AgCl <AgI <Ag S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A 项,铁钉在空气中生锈,主要是发生吸氧腐蚀,故A 错误;B 项,左烧杯铁表面冒气泡,则说明铝比铁活泼,为原电池的负极,右烧杯铜表面冒气泡,则说明铁比铜活泼,为原电池负极,故B 正确;C .左烧杯(热水)
中气体颜色加深,右烧杯(冷水)中气体颜色变浅,说明NO 2转化为N 2O 4放热,2NO 2(g) N 2O 4 (g) △H<0,
故C 项错误;D 项,白色固体先变为黄色,后变为黑色,说明Ksp :AgCl>AgI>Ag 2S ,故D 项错误。

综上,选B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0.1mol/L 的Na 2CO 3溶液加适量水稀释后,溶液中
变大
B .若使Na 2S 溶液中
接近于2∶1,可加入适量的KOH 固体
C .0.1mol/LNaOH 溶液和0.2mol/LCH 3CO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CH 3COO
-
)>c(Na +)>c(H +)>c(OH -)
D .已知0.1mol/L NaH 2PO 4水溶液显酸性,则溶液里各种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a +
)>c(H 2PO 4-)>
c(HPO 42-)>c(H +)>c(PO 43-)>c(OH -)
【答案】D
【解析】A 项,Na 2CO 3溶液加适量水稀释,促进碳酸根离子水解,
增大,所以
增大,故A 正
确;B 项,加入KOH 固体使S 2-水解平衡逆向移动,可使Na 2S 溶液中
接近于2∶1,故B 正确;C 项,
0.1mol/LNaOH 溶液和0.2mol/LCH 3CO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最终可以得到0.05mol/L 的CH 3COOH 和0.05mol/L 的
CH 3COONa 的等浓度混合溶液,c (Na +)=0.05mol/L ,由于CH 3COOH 的电离大于CH 3COO -
的水解,所以
c(CH 3COOH)略小于0.05mol/L ,c (CH 3COO -
)略大于0.05mol/L ,水中存在水的微弱电离,并且由于CH 3COOH
的电离大于CH 3COO -的水解,溶液显酸性,所以c(H+)大于c (OH -
),所以溶液里各种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CH 3COO -)>c(Na +)>c(H +)>c(OH -),故C 正确;D 项,NaH 2PO 4显酸性,所以H +>OH -,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所以c (HPO 4-)>c (H 3PO 4),OH -来源于水的电离和H 2PO 4-的水解,所以c (OH -)>c (H 3PO 4)而PO 43-是由H 2PO 4-经两步电离得到的,弱酸的第二步电离程度很小,所以PO 43-最少,Na +和H 2PO 4-是溶液中的主要离子,Na +不水解,所以c (Na +)>c (H 2PO 4-)所以大到小的顺序是:c (Na +)>c (H 2PO 4-)>c (H +)>c (HPO 42-)>c (OH -)>c (H 3PO 4)>c (PO 43-),故D 错误。

综上,选D 。

二、实验题
黄铁矿因其浅黄铜色和明亮的金属光泽,常被误认为是黄金,故又称为“愚人金”。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黄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S 2)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一]:测定硫元素的含量
I .将m 1 g 该黄铁矿样品放入如下图所示装置(夹持和加热装置省略)的石英管中,从a 处不断地缓缓通入空气,高温灼烧石英管中的黄铁矿样品至反应完全得到红棕色固体和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Ⅱ.反应结束后,将乙瓶中的溶液进行如下处理:
问题讨论:
(1)写出石英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I 中,干燥管甲内所盛试剂是__________,有同学提出该实验装置存在安全隐患,请用简洁的文字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黄铁矿石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设计以下实验方案测定铁元素的含量
问题讨论:
(4)②中,若选用铁粉作还原剂,会使测量结果______(填“不影响”、“偏高”或“偏低”)。

(5)③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有____________。

(6)④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碱石灰(或氢氧化钠固体或氧化钙固体) 装置乙易发生倒吸

高 250mL 容量瓶 5Fe 2++MnO 4-+8H +=Mn 2++5Fe 3++4H 2O 【解析】[实验一]:测定硫元素的含量
黄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S 2)在空气中高温灼烧生成Fe 2O 3和SO 2,结合实验装置图及流程图可得,从干燥管a 端通入空气,除去二氧化碳,在石英管中高温氧化FeS 2,产生的SO 2气体通过盛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乙,被吸收;乙瓶中的吸收液被H 2O 2氧化后,与BaCl 2溶液反应转化为BaSO 4沉淀,再通过称量沉淀的质量测定该黄铁矿石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

[实验二]:测定铁元素的含量
稀硫酸溶解石英管中生成的Fe 2O 3,再还原为Fe 2+,用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液滴定,从而测定铁元素的含量。

(1)由题意,黄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S 2)在空气中高温灼烧生成Fe 2O 3和SO 2,所以石英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S 2+11O 22Fe 2O 3+8SO 2。

(2)为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测定硫元素含量造成影响,所以干燥管中应盛有碱石灰(或氢氧化钠或氧化钙),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由于产生的SO 2气体较易溶于水,所以乙装置左边应加一个防倒吸装置,否则装置乙易发生倒吸。

(3)由已知可得,S 元素质量为:
g ,所以m 1g 黄铁矿样品中S 元素质量分数为:
g÷m 1 g×100%=
×100% 。

(4)②中,若选用铁粉作还原剂,发生反应:Fe+2Fe 3+=3Fe 2+,使Fe 2+增多,消耗酸性高锰酸钾增多,会使铁元素的含量测定结果偏高。

(5)配制250ml 一定浓度的FeSO 4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有250ml 容量瓶。

(6)酸性KMnO 4溶液氧化Fe 2+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5Fe 2++MnO 4-+8H +=Mn 2++5Fe 3++4H 2O 。

点睛:本题是一道测定物质组成的实验探究题,题目难度不大,涉及的知识点较多。

做这类题目,首先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设计流程,理清实验探究的具体方法,沿着出题者的思路去思考,掌握基本的化学基础知识,是解题关键。

三、推断题
1.钛酸钡是一种强介电化合物材料,具有高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是电子陶瓷中使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被誉为“电子陶瓷工业的支柱”,工业制取方法如下,先获得不溶性草酸氧钛钡晶体[BaTiO(C 2O 4)2·4H 2O],煅烧后可获得钛酸钡粉体。

(1)酸浸时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配制TiCl 4溶液时通常将TiCl 4固体溶于浓盐酸再加水稀释,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入H 2C 2O 4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循环使用的物质X 是________(填化学式),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草酸氧钛钡晶体是否洗涤干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煅烧草酸氧钛钡晶体得到BaTiO 3的同时,生成高温下的气体产物有CO 、_______ 和_________;
(5)工业上用饱和Na 2CO 3溶液处理重晶石(主要成分是BaSO 4),待达到平衡后,移走上层清液,重复多次操作,将其转化为易溶于酸的BaCO 3,再由BaCO 3制备其它钡盐。

已知常温下:Ksp(BaSO 4)=1.0×10-10, Ksp(BaCO 3)=2.58×10-9,请问至少需要______ mol·L -1的碳酸钠溶液浸泡才能实现上述转化(忽略CO 32-的水解)。

【答案】 BaCO 3+2H + = Ba 2+ + CO 2↑+H 2O 抑制TiCl 4的水解 BaCl 2 + TiCl 4 + 2H 2C 2O 4 + 5H 2O = BaTiO(C 2O 4)2·4H 2O↓+ 6HCl HCl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滴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若无沉淀生成,则说明晶体已经洗涤干净 CO 2 H 2O(g) 2.58×10-4
【解析】由题意,结合流程图可知:用HCl 溶液溶解BaCO 3得到BaCl 2溶液,向溶液中加入TiCl 4与H 2C 2O 4溶液,发生反应生成BaTiO(C 2O 4)2·4H 2O (草酸氧钛钡晶体)和HCl ,然后经过滤、洗涤、干燥、煅烧得到BaTiO 3粉体。

(1)用盐酸酸浸,盐酸与碳酸钡反应,离子方程式为:BaCO 3+2H + = Ba 2+ + CO 2↑+H 2O 。

(2)TiCl 4是强酸弱碱盐,若直接溶于水获得溶液,TiCl 4会水解,又因为TiCl 4水解显酸性,所以将TiCl 4固体先溶于浓盐酸再稀释,可抑制TiCl 4的水解。

(3)BaCl 2、TiCl 4与H 2C 2O 4溶液发生反应生成BaTiO(C 2O 4)2·4H 2O (草酸氧钛钡晶体)和HCl ,化学方程式为:BaCl 2 + TiCl 4 + 2H 2C 2O 4 + 5H 2O = BaTiO(C 2O 4)2·4H 2O↓+ 6HCl ;流程中用盐酸溶解BaCO 3,所以BaCl 2、TiCl 4与H 2C 2O 4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的HCl 可循环利用;要验证草酸氧钛钡晶体是否洗涤干净,可检验晶体表面有无Cl -存在,方法为: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滴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若无沉淀生成,则说明晶体已经洗涤干净。

(4)根据草酸氧钛钡晶体的化学式可知,碳元素化合价为+3价,所以煅烧草酸氧钛钡晶体除了得到BaTiO 3、CO 外,还会生成高温下的气体产物有CO 2和H 2O (g )
(5)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可写出方程式为:BaSO 4(s)+Na 2CO 3(aq)=BaCO 3(s)+Na 2SO 4(aq)。

反应的平衡常数是
=
=
,饱和硫酸钡溶液中,SO 42-浓度是1×10-
5mol/L ,所以此时CO 32-
浓度是2.58×10-4。

点睛:本题是一道工业流程题,难度一般。

工艺流程题与各个知识模块的结合点较多,因此在分析工业生产工艺流程题时,应将流程路线、试题设问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解题时首先要明确原料和产品(包括副产品),即箭头进出方向,其次依据流程图分析反应原理,紧扣信息,搞清流程中每一步发生了什么反应,弄清有关反应原理,明确目的(如沉淀反应、除杂、分离等),最后联系储存的知识,有效利用信息,准确答题。

2.有一种新型药物,具有血管扩张活性的选择性β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用于合成该药物的中间体G 的部分流程
如下:
已知:乙酸酐的结构简式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G 物质中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反应A→B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④、⑤变化过程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机物F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C 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Ⅰ. 苯环上只有两种取代基。

Ⅱ. 分子中只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Ⅲ. 能与NaHCO 3反应生成CO 2。

(6)根据已有知识并结合相关信息,补充完成以
和乙酸酐为原料制备
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
任选)。

部分合成路线流程图如下:
请完成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羧基 醚键 加成(或还原)反应 消去反

【解析】由已知,结合流程可得,有机物A.
在浓硫酸作用下与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

在AlCl 3条件下生成C.
;在乙酸钠作用下与乙二酸二乙酯生成D.

与H 2加成生成E.
;发生消去反应
生成F.

与H 2加成生成G.。

(1)根据G 的结构简式
可得,G 的含氧官能团是羧基和醚键。

(2)有机物A.在浓硫酸作用下与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反应A→B 的化学方程式
为:。

(3)
与H 2加成生成E.
;发生消去反应生成F.
,④、⑤变化过程的反应类型分别是:加成反应(还原反应)、消去反应。

(4)有机物F 的结构简式为:。

(5)C 为
,C 的同分异构体:由条件Ⅲ. 能与NaHCO 3反应生成CO 2,则必有羧基;由Ⅰ. 苯环上只
有两种取代基、Ⅱ. 分子中只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则必为2个对位取代基(-COOH 和-CH 2X 或-CH 2COOH 和-X ),故结构简式为:和。

(6)由已知,
转化为
后,须引入碳碳双键,所以先把羰基还原为羟基,再消去,流程如下:。

四、简答题
已知元素镓和砷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工业生产上有重要的用途。

回答下列问题: (1)砷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砷与氢元素可形成化合物砷化氢,该化合物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其中砷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

(3)根据等电子原理,写出由短周期元素组成且与砷化氢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离子的化学式________。

(4)已知由元素砷与镓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 为第三代半导体。

已知化合物A 的晶胞结构与金刚石相似,其中砷原子位于立方体内,镓原子位于立方体顶点和面心,请写出化合物A 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5)已知铝与镓元素位于同一主族,金属铝属立方晶系,其晶胞边长为405 pm ,密度是2.70g·cm -
3,通过计算确定铝原子在三维空间中堆积方式________________(已知N A =6.02×1023,1pm=10-10cm,4053=6.64×107); 晶胞中距离最近的铝原子可看作是接触的,列式计算铝的原子半径r(A1)=_______________pm.(只列出计算式即可) 【答案】 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24p 3 三角锥型 sp 3 H 3 O + GaAs 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解析】(1)砷元素位于第四周期VA 族,所以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24p 3。

(2)AsH 3中As 原子价层电子对为3+
=4、孤电子对数为1,As 原子杂化方式为sp 3杂化,空间结构为三角
锥型。

(3)根据等电子原理: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微粒,只要其原子总数相同、各微粒的价电子总数相同,则互称为等电子体。

AsH 3为4原子,价电子总数为:5+1×3=8,H 3O +为4原子,价电子总数为:1×3+6-1=8,故H 3O +与
AsH
互为等电子体。

3
(4)由晶胞结构可知,晶胞中Ga原子数目=8×+6×=4、As原子数目=4,故该化合物化学式为GaAs。

(5)根据密度公式可得,由此解得每个晶胞中含有的原子数N(Al)=4.00,所以该晶体中铝原子在三维空间里的堆积方式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在面心立方晶胞中,每个面的对角线上三个原子紧挨着,所以对角线长度=×405pm,对角线为四个Al原子半径之和,所以每个铝原子半径=
=143pm。

点睛:本题考查了杂化方式、核外电子排布、分子构型及晶胞的计算等内容,综合性强,难度较大,这些知识点都是考试热点。

注意根据构造原理、密度公式等来计算晶胞原子数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