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八单元知识点填空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八单元知识点填空新人教版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1.冷战政策
背景:二次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等社会主义国家。
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主义。
这种政策被称为政策。
表现:①政治: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
他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
“”。
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开始。
②经济:“马歇尔计划”——以杜鲁门主义为起点,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
的“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
苏联应对建立“”
③军事:1949年建立了公约组织──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1955年成立了条约组织。
至此,美苏局面最终形成。
2.美苏争霸:
起止:从20世纪50年代担任苏联领导人后,美苏展开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
1991年解体,标志着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认识:美国等大国违背客观的历史潮流,实施,直接威胁世界安全、和平与发展。
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一超多强”
(1)两极格局的结束: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格局不复存在。
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
(2)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由两极的格局发展成“”。
“一超”是指,“多强”是指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
目前,美国仍将保持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继续下去。
但从长远看,世界格局向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根源在于的多极化。
(3)“一超多强”
①“一超”:二战后美国的霸权野心在不断的膨胀,从遏制发展到试图凭借强大的国力
,从充当西方世界的盟主发展到确立“领导”世界的全球战略目标,并不时的大肆动用武力和采取“单边主义”行动以贯彻自己的战略意志。
战争就是一例。
②“多强”——、日本、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4)影响世界格局的因素: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
各国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2.科索沃战争
(1)背景:当前世界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直接威胁世界安全。
(2)经过:xx年3—6月,美国为首的越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轰炸南联盟,给南联盟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及环境破坏。
5月8日,中国驻大使馆遭到袭击,三名中国记者牺牲,严重侵犯了中国的,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3)结果: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被迫接受和平协议,南联盟军队撤离科索沃,科索沃自治等问题由联合国解决。
(4)影响: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科索沃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是的、的斗争过程。
科索沃战争使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5)评价:北约的战争行动打着维护、制止“种族清洗”的旗号,实际上却以其的行为导致了一场人道主义灾难。
北约这次战争行动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在国际关系史上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因此受到世界舆论的广泛批评。
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1.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背景: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与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科技革命促使生产力空前提高,生产社会化迅速发展;二战后出现的民族独立国家积极寻求;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国的时间、空间距离。
)
(2)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性经济交往日益增多,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逐渐成为一个。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国际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1995年1月1日,组织的成立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积极性: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企业可以越来越多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了的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互相竞争,这有利于国家参与世界经济竞争。
(2)消极性:①拉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
②有些公司的不公平行为:一方面,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③另一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3.中国的应对经济全球化:
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同时,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
和,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xx年中国上海成功的举办了第九届组织(APEC)成员领导人会议;同年,中国也正式成为
的一员。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20世纪年代
“催化剂”(社会保证):①二战期间军事科技发展,战后军事科技迅速转化为民用科技;②相对论等科学理论迅速发展和重大突破;③科学技术社会化
标志:、、、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核心: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社会。
生物工程:工程是生物工程的核心,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技术。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1)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的特点:
首先.速度快——科技转化为的速度大大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其次.范围广——科技各个之间相互渗透。
第三.影响大——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日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
其他:这次技术革命中出现的新技术,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技术群。
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海洋开发技术等诸多领域
(2)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主要表现在:
A.推动了社会空前发展;
B.引起世界和国际
的变化; C.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
其他:科技进步使人类生活如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影响最为的一次科技革命,涉及面非常广泛。
(3)启示:①是第一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
②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科技发展中应当更关注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提高,注重,趋利避害。
③对中国而言,既存在机遇,也面临挑战。
我国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施
“”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提高科技竞争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三、课堂训练
8.面对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正面影响和负面效应,我们应当更新哪些观念?
例如,在科技发展中要特别注意生存环境质量的提高,注重可持续发展,趋利避害;又如,由于祖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青年学生承担的历史使命特别重大,必须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等等。
第18课现代文学和美术
-----如有帮助请下载使用,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