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4北京高三一模化学汇编: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4北京高三一模化学汇编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一、单选题
1.(2020北京石景山高三一模)对以下科学家的发明发现,分析不合理
...的是
A.屠呦呦研究小组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帮助很多人摆脱了疟疾的威胁
B.侯德榜制碱法,最终制得纯碱的化学式为:NaHCO3
C.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使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D.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使化学的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SiO中26Al和10Be两种核素的比例来确定“北京人”年2.(2023北京顺义高三一模)我国科学家通过测量
2
龄,这种测量方法叫铝铍测年法。

关于26Al和10Be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10Be和9Be化学性质完全不同B.10Be的原子核内中子数比质子数多
C.可用质谱法区分26Al和10Be D.26Al和26Mg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不相同
3.(2024北京门头沟高三一模)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重大成就,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
月。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嫦娥五号”使用的铝基复合材料,属于合金材料
B.月壤中含有地球上罕见的氦3-,氦3-是一种新型可控核聚变能源生产材料
C.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等使用的柔性太阳电池阵,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D.“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采用全液氧煤油等燃料,无毒无污染称为“绿色”火箭
4.(2020北京大兴高三一模)短周期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是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红棕色,Z所在族中无非金属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X<Y<Z B.Y、W均可与Z形成离子化合物
C.最高正价:Z<X<Y<W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X<W
5.(2020北京大兴高三一模)下列对事实的解释或推断不合理
...的是
6.(2021北京朝阳高三一模)向碘水、淀粉的混合液中加入AgNO3溶液,蓝色褪去。

为探究褪色原因,实验如下:
下列分析不正确
...的是
A.过程①后溶液pH明显变小
B.过程①中加入NaCl溶液的目的是除去Ag+
C.不能判断4H++4I-+O2=2H2O+2I2是过程①中溶液变蓝的原因
D.综合上述实验,过程①中蓝色褪去的原因是Ag+氧化了I2
二、解答题
7.(2021北京通州高三一模)某实验小组研究KI和酸性KMnO4溶液的反应。

资料:i.MnO
在酸性条件下最终被还原为Mn
4
ii.酸性条件下氧化性:KMnO4>KIO3>I2
(1)实验①中溶液呈棕黄色,推测生成了;
(2)实验小组继续对实验①反应中初始阶段的产物成分进行探究:
①经检验,实验①初始阶段I-的氧化产物不是I2,则“实验现象a”为;
①黑色固体是;
①经检验,在“紫色清液”中存在-3IO ,写出生成-3IO 的离子方程式 ;下列实验方案中,可用于检验
“紫色清液"中-3IO 的是 (填字母);
A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紫色清液”滴在淀粉一碘化钾试纸上,观察试纸是否变蓝色。

B .取少量“紫色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溶液不变蓝,再加入过量NaHSO 3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蓝色。

C .取少量“紫色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再加入几滴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生成黄色沉淀。

(3)探究实验①中棕褐色沉淀消失的原因。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①中棕褐色沉淀消失的原因: ;
(4)实验后的反思:导致实验①和实验①中KI 和酸性KMnO 4溶液反应产物变化的因素是(写出两
点): 、 。

参考答案
1.B
【详解】A. 屠呦呦研究小组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帮助很多人摆脱了疟疾的威胁,A正确;
B. 侯德榜制碱法,最终制得纯碱的化学式为:Na2CO3,B错误;
C. 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使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C正确;
D.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使化学的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D正确。

答案选B。

2.A
【详解】
A.10Be和9Be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相同,A错误;
B.10Be质子数为4,中子数为6,中子数比质子数多,B正确;
C.26Al和10Be相对原子质量不同,可以用质谱法区分,C正确;
D.26Al质子数为13,中子数为13,26Mg质子数为12,中子数为14,二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不相同,D正确;
故选A。

3.A
【详解】A.铝基复合材料属于复合材料,故A错误;
B.氦3 是一种新型可控核聚变能源生产材料,故B正确;
C.柔性太阳电池阵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C正确;
D.液氧煤油反应后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无毒、无污染,故D正确;
故选A。

4.B
【分析】短周期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是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红棕色,则该气体为NO,X是N元素,Y是O元素;Z所在族中无非金属元素,则Z是Mg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1,则W核外电子排布为2、8、7,所以W是Cl元素,然后逐项分析解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是N,Y是O,Z是Mg,W是Cl元素。

A. 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当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就越小,故原子半径:Z>X>Y,A错误;
B. O、Cl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Mg是活泼的金属元素,Y、W均可与Z形成离子化合物,B正确;
C. 一般情况下,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化合价,由于O元素原子半径小,非金属性强,没有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最高+6价,所以它们的最高正价顺序为:Y<Z<X<W,C错误;
D. 元素的非金属性N<Cl<O,则气体氢化物的稳定性:X<W<Y,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点睛】本题考查了元素的位、构、性关系的应用。

根据元素周期律,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推断元素是解
题关键。

要注意物质结构的规律性,结合特殊性分析解答。

5.D
【详解】A.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

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S>P ,所以酸性H 2SO 4>H 3PO 4,A 正确;
B. 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原子就越容易失去电子,单质活动性就越强。

由于原子半径Na<K ,所以金属活泼性Na<K ,B 正确;
C. 乙醇与苯酚官能团都是-OH ,由于苯基对共用电子对吸引作用比乙基强,使羟基H 原子更容易电离,所以苯酚具有弱酸性,而乙醇显中性,C 正确;
D. 甲烷和苯不能被KMnO 4溶液氧化,而甲苯中苯基使甲基变得活泼,却能够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产生苯甲酸,因而能够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D 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

6.D
【分析】在碘水中存在如下平衡:I 2+H 2O HI+HIO ,I -与Ag +反应生成AgI 沉淀,促进I 2与水的反应不断正向进行;过滤,所得滤液1中含有HIO 和HNO 3,还有未反应完的AgNO 3,加入NaCl 溶液,将发生Ag +与Cl -生成AgCl 的沉淀反应,往滤液2中加入KI 溶液,发生I -、HIO 、H +的氧化还原反应,从而生成I 2,使溶液再次变蓝色。

【详解】A .由分析可知,过程①后,溶液的主要成分为HIO 、HNO 3及未反应的AgNO 3,所以pH 明显变小,A 正确;
B .过程①中加入NaCl 溶液,可与Ag +反应生成AgCl 沉淀,排除Ag +可能对后续实验产生的干扰,所以目的是除去Ag +,B 正确;
C .过程①中,加入KI ,可能发生HIO 、H +、I -的氧化还原反应,也可能发生反应4H ++4I -+O 2=2H 2O+2I 2,不能肯定溶液变蓝的原因是哪一个,C 正确;
D .过程①中蓝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是Ag +氧化了I 2,也可能是Ag +促进了I 2与H 2O 的反应,D 不正确; 故选D 。

7. I 2 溶液分层,下层液体无色 MnO 2 2 MnO 4-
+I -+2H +=2MnO 2↓+ IO 3-+H 2O B
MnO 2+2I -+4H +=Mn 2++I 2+2H 2O 试剂的相对用量(滴加顺序) 溶液酸性强弱
【详解】(1)实验①中KI 溶液过量,MnO 4-在酸性环境中最终被还原为Mn 2+,而低浓度碘水的颜色为黄
色,所以可以推测生成了I 2单质;
(2)①实验①初始阶段I -的氧化产物不是I 2,则有机溶剂四氯化碳中未溶解I 2而呈无色,但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导致液体分层;
①KI 和酸性KMnO 4溶液反应的黑色生成物能催化H 2O 2分解,则可联想到固体黑色固体为MnO 2; ①根据题目所给信息,该条件下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将I -氧化为IO 3-
,自身被还原为MnO 2,根据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可得离子方程式为2 MnO 4-+I -+2H +=2MnO 2↓+ IO 3-+H 2O ;
A .试纸若变蓝说明有碘单质生成,但氧化剂不一定是IO 3-,也可能是剩余的残留的高锰酸钾,A 不符合题意;
B .开始时溶液不变蓝,说明不含碘单质,滴加NaHSO 3溶液后变蓝,说明原溶液中含有IO 3-,被NaHSO 3
还原生成碘单质,B 符合题意;
C .硝酸不能还原IO 3-,所以无论是否含有IO 3-,都不会有黄色沉淀生成,C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
①KI 和酸性KMnO 4溶液的反应生成KIO 3和MnO 2,根据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写出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 4-+I -+2H +=2MnO 2↓+IO 3-+H 2O ;
(3)根据实验现象可知MnO 2、KI 和硫酸反应生成的棕黄色溶液中含有I 2 ,根据化合价升降规律可知还生成MnSO 4,结合酸性条件和守恒思想、配平、写出的离子方程式为MnO 2+2I -+4H +=Mn 2++I 2+2H 2O ;
(4)由实验I 和实验II 的现象得到:所得产物成分与试剂的相对用量(滴加顺序)有关,由探究实验①中棕褐色沉淀消失原因的实验可知,所得产物成分与溶液酸性强弱有关,实际上,物质的变化主要与其自身的性质有关,还与外界条件,如浓度大小、用量多少、溶液的酸碱性等因素有关,故答案为:试剂的相对用量(滴加顺序)、溶液酸性强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