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公益指数文化类指标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4
“事业单位公益指数(教育类)”指标体系
德尔菲法专家调查问卷(第一轮)
1、本指标体系共分为三大维度、三个层级,请您对每一个三级指标的重要性给出判断。
2、判断指标重要性需注意的两个原则:①优先考虑可量化、易获取、能考核的结果指标;②若多个指标同时反映同一个主题,要优先考虑最具代表性、综合性的结果指标。
3、目前,本指标体系共有61个三级指标,请各位专家对每个指标的重要性给出判断。
4、指标的重要性分为很重要、重要、比较重要、一般、不重要5个等级,分别对应数值1、2、3、4、5,数值越小表示该指标越重要。
5、部分指标口径解释附后。
【示例】如果您认为“完成政府指令性/公益性任务比例”很重要,请在左侧对应数值“1”上打“√”。
6、如果您认为有更好或很重要的指标未被列出,请您在“拟加指标”栏中列出,并给出重要性判断。
根据基于教育事业单位公益性的CBA模型,课题组从教育投入、教育服务、教育效益三个维度出发,构建形成了教育事业单位公益性指标体系初始指标集。
表教育事业单位公益性指标体系初始指标集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a教育投入a1经费投入a11 生均教育经费支出
a12 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
a13 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年增长率
a14 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单位总经费的比例a15 教育经费用于扶助弱势群体学生的比例a16 社会捐赠收入占单位总经费的比例
a2人员投入a21 专任教师总数
a22 专任教师占单位总人数的比例
a23 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
a24 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
a25 专任教师高一层次学历人员占比
a26 事业编制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a27 各学科专任教师配备率
a28 行政人员占单位总人数的比例
a29 师生比
a20 班师比
a3设施投入a31 单位总建筑面积
a32 单位建筑达标率
a33 体育活动场地达标率
a34 (专用)教室达标率
a35 文体器材齐全率
a36 卫生(保育)设施达标率a37 生均校舍面积
a38 生均占地面积
a39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a30 生均图书册数
b教育服务b1教育教学
b11 各学科开齐开足率
b12 课程数字化率
b13 课堂教学达标率
b14 学生各科学业成绩达标率
b15《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良率
b16 学科教学学生满意度
b17 年学生增长率
b18 毛入学(园)率/巩固率
b2管理创新
b21 单位管理费用占比
b22 学校标准化(规范化、优质率)水平
b23 校长(书记)满意度测评优称率
b24 学生资助政策执行率
b25 职工满意度
b26 单位员工违规违纪问题数
b27 党风廉政满意度
b28 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度
b3队伍建设
b31 师德合格率
b32 员工教育培训经费占比
b33 年员工人均教育培训(学时)
b34 年员工人均发表论文数量
b35 年员工人均课题立项数
b36 教师中级及以上职称所占比重
b37 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b38 骨干教师比例
c教育效益c1社会评价
c11 家长对学校满意度
c12 社会对学校满意度
c13 办学满意度测评
c14 非施教区学生占比
c15 务工子女学生占比
c17 随班就读学生占比
c18 学杂费占教育经费总收入的比重
c2政府评价
c21 年度绩效考核结果/教育质量评估
c22 单位或个人每年获得上级奖励、荣誉数
c23 单位或个人失信数/事业单位公共信用评价结果
一、个人信息(请在您认为合适的选项前“□”后打“√”或标红)
1.您的年龄:□ 30岁以下□ 30-39岁□ 40-49岁□ 50岁及以上2.您的性别:□男□女
3.您的学历:□博士□硕士□本科□高中及以下
4.您的职业:□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5.您的年均收入:□ 5万以下□ 5—10万□ 10—30万□ 30万以上二、德尔菲法专家问卷填写(请在您认为合适的选项下打钩或标红)
说明:请在与指标重要等级相对应的数值上打“√”或标红。
特别说明
1、事业单位公益指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借助CBA模型,基于事业单位公益性特征搭建起了事业单位公益指数指标体系分析模型。
该模型按照“公共投入→公共服务→公共效益”的理论逻辑,构建起了以“公共投入、公共服务、公共效益”为主要维度的事业单位公益指数指标体系。
2、为使各位专家更加准确地理解各个指标的确切含义,本研究将对部分生涩的指标给出解释。
【教育类事业单位】
a15 教育经费用于扶助弱势群体学生的比例
该指标主要用来反映各学校对弱势群体学生的扶助情况,指的是各学校扶助弱势群体学生的经费投入占教育经费的比重。
计算公式为:
教育经费用于扶助弱势群体学生的比例=扶助弱势群体学生的经费/教育经费
a24 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
指的是高于规定学历的教师数与学生数之比。
计算公式为:
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高于规定学历的教师数/学生数
a25 专任教师高一层次学历人员占比
指的是专任教师中高于规定学历的教师数与专任教师总人数的比值。
计算公式为:专任教师高一层次学历人员占比=专任教师中高于规定学历的教师数/专任教师总人数
a27 各学科专任教师配备率
该指标主要用来反映各学科教师的配备情况,指的是学科教师配备总数与学科总数之间的比值。
计算公式为:
各学科教师配备率=学科教师配备总数/学科总数
b13 课堂教学达标率
主要用来反映和衡量教师课堂教学达标情况。
b14 学生各科学业成绩达标率
主要用来反映和衡量学生各科学业成绩达标情况。
“事业单位公益指数(科技类)”指标体系
德尔菲法专家调查问卷(第一轮)
1、本指标体系共分为三大维度、三个层级,请您对每一个三级指标的重要性给出判断。
2、判断指标重要性需注意的两个原则:①优先考虑可量化、易获取、能考核的结果指标;②若多个指标同时反映同一个主题,要优先考虑最具代表性、综合性的结果指标。
3、目前,本指标体系共有40个三级指标,请各位专家对每个指标的重要性给出判断。
4、指标的重要性分为很重要、重要、比较重要、一般、不重要5个等级,分别对应数值1、2、3、4、5,数值越小表示该指标越重要。
5、部分指标口径解释附后。
【示例】如果您认为“完成政府指令性/公益性任务比例”很重要,请在左侧对应数值“1”上打“√”。
6、如果您认为有更好或很重要的指标未被列出,请您在“拟加指标”栏中列出,并给出重要性判断。
根据基于科技事业单位公益性的CBA模型,课题组从科技投入、科技服务、科技效益三个维度出发,构建形成了科技事业单位公益性指标体系初始指标集。
表科技事业单位公益性指标体系初始指标集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a科技投入a1经费投入
a11 人均财政科技投入
a12 财政性科技经费投入
a13 财政性科技经费投入年增长率
a14 财政性科技经费年增长率与当地财政收入年增长率的比率
a15 当地财政投入占财政性科技经费投入的比重
a16 财政性科技经费投入占科技经费投入总量的比重
a2人员投入
a21 科研人员总数
a22 科研人员占单位总人数的比例
a23 事业编制人员占比
a24 科研人员中硕、博士人才比例
a3设施投入a31 人均建筑面积
a32 人均科研仪器设备原值a33 实验室资质体系认证数
b科技服务b1科技活动
b11 年服务政府、企业项目数
b12 年科技人才培训量
b13 年专利申报数
b14 年专利授权数
b15 培育、孵化企业数
b16 科技成果转化数
b17 实验室设备开放比率
b18 科研人员年人均科研经费量
b19 科研人员年人均立项数
b2管理创新
b21 职工满意度
b22 单位管理费用占比
b23 单位员工违规违纪问题数
b24 党风廉政满意度
b25 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度
b3队伍建设
b31 科研人员中级以上职称所占比重
b32 员工教育培训经费占比
b33 年员工人均教育培训(学时)
b34 科研人员人均发表论文(专著)数
b35 科研人员年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占比
c科技效益c1社会评价
c11 科技服务满意度
c12 科技成果转化收入
c13 群众意见、投诉处理反馈率
c14 客户满意度
c2政府评价
c21 年度绩效考核结果
c22 年科技成果获奖数
c23 财政经费使用率/合规率
c24 单位或个人失信数/事业单位公共信用评价结果
一、个人信息(请在您认为合适的选项前“□”后打“√”或标红)
1.您的年龄:□ 30岁以下□ 30-39岁□ 40-49岁□ 50岁及以上2.您的性别:□男□女
3.您的学历:□博士□硕士□本科□高中及以下
4.您的职业:□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5.您的年均收入:□ 5万以下□ 5—10万□ 10—30万□ 30万以上二、德尔菲法专家问卷填写(请在您认为合适的选项下打钩或标红)
特别说明
3、事业单位公益指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借助CBA模型,基于事业单位公益性特征搭建起了事业单位公益指数指标体系分析模型。
该模型按照“公共投入→公共服务→公共效益”的理论逻辑,构建起了以“公共投入、公共服务、公共效益”为主要维度的事业单位公益指数指标体系。
4、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科技馆虽然属于科技类事业单位,但在具体公益表现形式上与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场馆更为接近,因此本研究将科技馆纳入文化类事业单位中一并研究。
科技类事业单位则主要聚焦研究科研机构。
5、为使各位专家更加准确地理解各个指标的确切含义,本研究将对部分生涩的指标给出解释。
【科技类事业单位】
a15 当地财政投入占财政性科技经费投入的比重
该指标用于反映当地财政在本地科技事业财政投入中的占比情况,指的是本地财政投入与所有财政性科技投入之间的比值。
计算公式为:
当地财政投入占财政性科技经费投入的比重=当地财政科技投入/所有财政性科技投入
a16 财政性科技经费投入占科技经费投入总量的比重
该指标主要用来反映政府对科技事业的投入程度,指的是财政性科技经费投入占科技经费总投入的比重。
计算公式为:
财政性科技经费投入占科技经费投入总量的比重=财政性科技经费投入/科技经费总投入
a33 实验室资质体系认证数
该指标主要用来衡量实验室的技术服务能力。
b17 实验室设备开放比率
该指标主要用来反映科技类事业单位的开放性和共享度,指的是实验室设备的开放量与实验室设备总量之间的比值。
计算公式为:
实验室设备开放比率=实验室设备开放量/实验室设备总量
“事业单位公益指数(文化类)”指标体系
德尔菲法专家调查问卷(文化类)(第一轮)
1、本指标体系共分为三大维度、三个层级,请您对每一个三级指标的重要性给出判断。
2、判断指标重要性需注意的两个原则:①优先考虑可量化、易获取、能考核的结果指标;②若多个指标同时反映同一个主题,要优先考虑最具代表性、综合性的结果指标。
3、目前,本指标体系共有44个三级指标,请各位专家对每个指标的重要性给出判断。
4、指标的重要性分为很重要、重要、比较重要、一般、不重要5个等级,分别对应数值1、2、3、4、5,数值越小表示该指标越重要。
5、部分指标口径解释附后。
【示例】如果您认为“完成政府指令性/公益性任务比例”很重要,请在左侧对应数值“1”上打“√”。
6、如果您认为有更好或很重要的指标未被列出,请您在“拟加指标”栏中列出,并给出重要性判断。
根据基于文化事业单位公益性的CBA模型,课题组从文化投入、文化服务、文化效益三个维度出发,构建形成了文化事业单位公益性指标体系初始指标集。
表文化事业单位公益性指标体系初始指标集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a文化投入a1经费投入
a11 人均公共文化事业费
a12 公共文化事业费年增长率
a13 公共文化事业费年增长率与当地财政收入年增长率的比率
a14 社会捐赠占公共文化总投入的比重
a2人员投入
a21 公共文化从业人员总数
a22 每千平米公共文化设施拥有从业人员数
a23 每百万人拥有的公共文化从业人员数
a24 事业编制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
a25 从业人员硕、博士人才比例
a26 从业人员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比例
a3设施投入a31 公共文化设施总建筑面积
a32 每千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
a33 人均公共图书文献馆藏量/文物藏品量/文艺演出场所座位数a34 公共文化设施达标率
b文化服务b1文化活动
b11 文化活动次数(讲座展览)与乡镇(街道)数比例/送书下乡(流通)
册数与总人口数比例
b12 公共文化场所流通人次
b13 公共文化活动参与人次
b14 公共文化活动举办次数
b15 年人均公共文化网站、APP及微信公众号访问量
b16 品牌活动占公共文化活动的比例
b17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
b18 公共文化文化活动更新率(年新增文献入藏率/年文物征集率/展品
年更新率等)
b2管理创新
b21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b22 公共文化服务创新项目数
b23 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度
b24 单位管理费用比例
b25 职工满意度
b26 单位员工违规违纪问题数
b27 党风廉政满意度
b3队伍建设
b31 文化工作者、团队(文化人才)年增加人数
b32 文化志愿者人数
b33 员工教育培训经费占比
b34 年员工人均教育培训(学时)
b35 年员工人均发表论文数量
b36 从业人员中级及以上职称所占比重
c文化效益c1社会评价
c11 群众对公共文化活动的满意度
c12 群众对公共文化活动多样性评价
c13 群众对公共文化部门评价
c14 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
c15 群众意见、投诉处理反馈率
c2政府评价
c21 年度绩效考核结果
c22 单位或个人每年获得上级奖励、荣誉数
c23 财政经费使用率/合规率
c24 单位或个人失信数/事业单位公共信用评价结果
一、个人信息(请在您认为合适的选项前“□”后打“√”或标红)
1.您的年龄:□ 30岁以下□ 30-39岁□ 40-49岁□ 50岁及以上2.您的性别:□男□女
3.您的学历:□博士□硕士□本科□高中及以下
4.您的职业:□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5.您的年均收入:□ 5万以下□ 5—10万□ 10—30万□ 30万以上二、德尔菲法专家问卷填写(请在您认为合适的选项下打钩或标红)
说明:请在与指标重要等级相对应的数值上打“√”或标红。
维度三:文化效益
说明:请在与指标重要等级相对应的数值上打“√”或标红。
特别说明
6、事业单位公益指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借助CBA模型,基于事业单位公益性特征搭建起了事业单位公益指数指标体系分析模型。
该模型按照“公共投入→公共服务→公共效益”的理论逻辑,构建起了以“公共投入、公共服务、公共效益”为主要维度的事业单位公益指数指标体系。
7、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科技馆虽然属于科技类事业单位,但在具体公益表现形式上与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场馆更为接近,因此本研究将科技馆纳入文化类事业单位中一并研究。
科技类事业单位则主要聚焦研究科研机构。
8、为使各位专家更加准确地理解各个指标的确切含义,本研究将对部分生涩的指标给出解释。
【文化类事业单位】
a13 公共文化事业费年增长率与当地财政收入年增长率的比率
该指标旨在衡量公共文化事业费增长与当地财政收入增长的匹配度,指的是公共文化事业费年增长率与当地财政收入年增长率之间的比值。
计算公式为:
公共文化事业费年增长率与当地财政收入年增长率的比率=公共文化事业费年增长率/当地财政收入年增长率
a14社会捐赠占公共文化总投入的比重
该指标主要用于衡量各种社会组织及个人对公共文化的投入程度,指的是各种社会慈善捐助占年度公共文化总投入的比重。
计算公式为:
社会捐赠占公共文化总投入的比重=社会慈善捐助/年度公共文化总投入
a34 公共文化设施达标率
指的是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按照省定标准建设的达标率。
b12 公共文化场所流通人次
指的是每年公共文化场所到场人次。
b17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
主要用于衡量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使用情况,指的是用于使用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占全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比例。
计算公式为: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已使用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总数
b18 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更新量(年新增文献入藏率/年文物征集率/展品年更新率等)该指标主要用于反映和衡量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年度更新情况,指的是年度文化产品与服务更新量与上一年度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总量之间的比值。
计算公式为:
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更新率=年度文化产品与服务更新量/上一年度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总量
b21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该指标是一项综合性指标,用于反映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整体水平。
该指标源自浙江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指标体系,本研究直接取其指标数据结果使用。
b22 公共文化服务创新项目数
该指标旨在反映和衡量各地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的水平和能力。
如温州近年来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建设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项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有效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
c24 单位或个人失信数/事业单位公共信用评价结果
该指标是一项综合性指标,主要用于衡量事业单位的公共信用情况。
该指标源自浙江省事业单位公共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直接取其指标数据结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