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代的劳动教育观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ISDOM EXCHANGE区域治理
论清代的劳动教育观念
洛阳师范学院 赵天改
摘要:清代的士人也有劳动教育的观念,大致有三方面。

一是劳动教育是教育后辈子孙自立的根基;二是教育子孙珍惜劳动的成果;三是劳动教育强健身心是最好的养生。

清人的劳动教育观念对今天开展劳动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清代;劳动教育;观念
中图分类号:G40-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17-0230-0001
一、教育后辈劳动是自立的根基
清人教育后辈在读书的同时要勤于劳动,宣传耕读传家。

清代石成金撰《传家宝·人事通》中《世上要紧唯在耕读二事》(《国学教育辑要·教法卷下》586页)有这样的一段记载,大致意思是:人生在世,只有读书、耕田二件事是最要紧的。

因为书能读得透彻,就会道理明达于心,做事自然不会冒昧;用力在田亩上,就会生存无忧,即使不能亲自耕种,也应当专心督促耕作这件事。

如果不去读书,就不能立身行道和显亲扬名;如果不去耕田,就没有能力去赡养父母和养活妻子儿女。

庸人诗说:“天下良图读与耕。

”记住世上一切事,总不如这耕读二字高贵且安稳。

清代的教育家在这里教育学生在读书的同时,一定要耕田劳动。

《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儒林传》记载了明末清初学者张履祥对劳动教育的看法:许鲁斋说过,学者以经营生计为急。

我认为经营生计以稼穑为先。

能稼穑就可以无求于人,无求于人,就能够立廉耻之品;知道稼穑的艰难,就不妄求于人,不妄求于人,就能兴礼让之心。

廉耻立,礼让兴,然后人心可正,世道可隆。

然后可以做到学术纯正。

张履祥认为,农耕劳动,使学生经济自立,经济自立不求于人,更容易形成学术中的风骨。

《曾国藩文集·齐家之方》记载,官宦人家,不蓄积银钱,使官宦子弟自己觉得一无可仗,一天不勤于劳动,就将有饥寒之急迫,那么子弟就会渐渐勤劳,知道通过劳动来谋取自立。

劳动教育可以达到劝善的效果。

清代汉阳别樵居士《家庭宝筏》第十章《勤职业》载:“敬姜有言,民劳则思而善心生。

逸则淫,淫则忘善,而恶心生。


清人教育后辈和学生,劳动是自立的根基,有生存依靠便不求于人,不求于人,更容易促进学习中品格和风骨的形成。

清人教育子孙除了参加农耕、狩猎等生产劳动之外,还必须参加家务劳动。

每天的家务劳动“洒扫庭除”是子孙、甚至是小孩子每天的劳动必修课。

清人万斛泉撰《童蒙须知韵语》中《服
冠履其六》(《国学教育辑要·教法卷下》
491页)记载了入学儿童的劳动教育:“有
时就劳役,短便去笼衣。

爱护无损污,做
事亦相宜。

”其中494页的条目《洒扫涓洁》
也描述了对入学童子的劳动教育要求:凡为
人子弟,应该当洒扫自己的居处。

学习用的
案桌要勤于擦拭,不可以杂乱。

书本及文具,
都要安顿放置得当,不使颠倒。

用完时,
原地安置好。

学规规定,学生不仅要打扫卫
生,甚至要自己磨写字用的墨。

清人陆世仪《论小学》(《国学教育辑
要·教法卷上》39页)鞭挞了轻视劳动教
育的不正之风,文章里这样说:洒扫院子和
房间、应答父母长辈、进退请安,这真的是
做学生的本分。

自从世俗习染了奢侈之风,
一切用仆人来做,此理不讲很久了。

然而应
对、进退,贫苦人家可能还有,至于洒扫,
就是贫苦人家也没有要求子弟了。

我偶然去
友人姚文初家,见其家门庭萧然,一切洒扫、
应对、进退,都令后辈亲自来做,犹有古风。

文初,现闻先生的后人,其高风如此,贫
苦人家不亲自劳动的,可以惭愧了。

二、教育后辈珍惜劳动成果
文渊阁四库全书收录清朱柏庐《治家格
言》记载了对子孙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黎
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
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
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清史稿》卷三百九十一《李棠阶传》
记载:“棠阶初入翰林,即潜心理学,尝手
钞汤斌遗书以自勖。

会通程、朱、陆、王学
说,无所偏主,要以克己复礼、身体实行为
归。

日记自省,毕生不懈。

家故贫,既贵,
俭约无改。

尝曰:‘忧患者生之门。

吾终身
不敢忘忍饥待米时也!’”
三、教育后辈劳动是最好的养生
《皇朝经世文续编》卷十八《吏政一吏
论上》收入清代曾国藩《劝诫浅语·劝诫委
员四条向无额缺现有职事之员皆归此类》一
文曾经谆谆告诫子弟劳动有益于身体健康:
“一要勤劳,以尽职责。

看那些整日辛苦
耕田的田夫、农父,整年勤劳而少有疾病。

就可以了解劳动是养身的;看那些古代的圣
人如舜、禹、周公,终身忧劳而享有高寿,
就可以知道劳动是可以养心的。

一般而言,
劳动就难以朽腐,安逸就容易毁坏。

万物都
是这样。

劳动的勤有五个途径。

一是身勤。

险远之路,亲身体验,艰苦环境,亲身体
尝。

二是眼勤。

遇一人必定详细察看,接
一文必定要反复审阅。

三是手勤。

易弃之物,
随手收拾,易忘之事,随笔记载。

四是口
勤。

对同僚互相规劝,对下属则再三训导。

五是心勤。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苦思所积,
鬼神亦通。

五个途径都做好的话,所有职责
都尽好了。

”可见,清人曾国藩认为,劳
动是最好的养生,劳动可以强身健体,劳动
可以养心,享有长寿,因此经常拿勤于劳动
来教育子弟和下属。

清代的满族也有教育子孙参加劳动的劳
动教育,只不过满族的劳动教育,不是让子
孙参加农耕劳动,而是去参加骑马、射箭、
狩猎等有本民族游牧特色的生产活动。

《清
实录·乾隆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三载:“命
八旗满洲勤习骑射谕、生为男子。

一切皆应
务实。

习技艺服劳苦则有益于身且筋骨强壮。

疾病自少。

”可见,清代满族人也知道劳动
教育可以强身健体,是最好的养生,安逸是
身体虚损的原因,极力对八旗子弟推行狩猎
劳动教育。

清代这些劳动教育的观念,以及在这些
观念下对学生子弟实施的劳动实践,确实起
到了锻炼学生健康的体魄,让学生体会劳动
的辛苦,珍惜劳动果实的作用,甚至对训
练学生及子弟的社会自立能力都有一定的影
响,对今天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有一定的参考
价值。

参考文献
[1]耿相新,康华.二十五史
(十一,十二)清史稿(下册)[M]//二十五
史(十一、十二),清史稿,(下册)[M].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2]君艺豪,焦玉华.国学教育辑要.教
法卷[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赵天改,生于1974年,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历史文化地理。

2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