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分析
2019-10-05
【摘要】通过对⾼校固定资产管理内容进⾏分析,选取相应的考核指标构建⾼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利⽤TOPSIS法对⾼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绩效指标进⾏计算,并通过五所⾼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情况进⾏了验证。
【关键词】⾼校;固定资产管理;TOPSIS法;绩效评价
⼀、引⾔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校的办学环境得到极⼤改善,学校规模逐渐扩⼤,学⽣⼈数逐年提⾼。
据统计,2014年全国普通本科在校⼈数达到1541万⼈,较2005年增长了82%。
为了满⾜⽇益增长的教学、科研需求,我国⾼校相继建设教学楼、体育馆等建筑场馆,购买教学设施设备,不断引进⼤型教学实验设备,更新图书、软件。
⾼校固定资产的不断增加,使得我国⾼校固定资产丰富化、多样化,但同时也导致其管理更加复杂。
⽬前,我国⾼校固定资产管理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资产配置不合理、资产使⽤率低、管理意识淡薄、管理体系不完善等。
为了改善⾼校固定资产的使⽤效果,应从固定资产管理⽅⾯⼊⼿,提出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评价⽅法,通过科学的管理绩效考核评价,促进⾼校固定资产管理者合理运⽤固定资产,提⾼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前,对于⾼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的评价,已经有部分学者进⾏了探讨。
朱丽霞、严奇春(2014)等对⾼校资产管理进⾏了绩效评价,通过构建评价模型,选取25个样本进⾏实例分析,评价样本间相对的效率情况,并针对评价结果给出相应改进措施。
赵红英、李岳峰(2012)等根据⾼校固定资产的特点,选取4个⼀级指标及15个⼆级指标,构建⾼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分析固定资产管理的教学科研绩效、营运绩效、构成绩效以及⾃筹绩效等⽅⾯,对⾼校固定资产的管理进⾏评价。
Avkiran(2001)通过对澳⼤利亚⾼校的相关绩效进⾏分析研究,讨论了⾼校投⼊与产出的效率问题。
Johnes(2006)对英格兰超过100所⾼校进⾏了绩效评价。
张颖等(2014)分析了⾼校固定资产管理中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效能不⾼等主要问题和实施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的必要性,并提出科学合理、涵盖全⾯、指标多元的实施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的原则。
通过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不断探索资源投⼊的最佳配置途径,推动存量资产的有效利⽤和⼤型仪器设备等资产的共享,以提⾼固定资产使⽤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可以看出,⽬前国内外学者在⾼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已经取得了⼀定的研究成果,但其中的绩效评价指标选取缺乏系统分析,评价⽅法多采⽤层次分析法,较为主观,缺乏科学性。
因此,本⽂在系统分析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上,确定绩效评价指标选取原则,构建较为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同时,利⽤TOPSIS法,通过分析各⾼校与理想解的距离,避免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对各⾼校固定资产管理相对绩效进⾏评价。
⼆、⾼校固定资产管理内容
⾼校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校⼟地、房屋建筑物、软件与图书、设备仪器、办公设备等能够⽤货币衡量的经济资源,是评价⾼校办学实⼒的重要标准,也是⾼校教学办公的物质基础。
⾼校固定资产管理涉及部门较多,管理较为复杂,可分为财务管理和实物管理,其中实物管理主要包括固定资产购置管理、固定资产使⽤管理以及固定资产处置管理。
1.固定资产财务管理。
固定资产财务管理主要涉及固定资产的⼊账、折旧、注销等账务⼿续的办理。
合理的固定资产财务管理,能够避免固定资产在财务上的⽆形损耗,确保固定资产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真实完整地反映固定资产信息。
2.固定资产购置管理。
固定资产购置管理主要涉及⾼校固定资产的购置计划编制、采购程序设置、采购合同及招投标⽂件编制、招标活动办理、⼊库及验收等⽅⾯。
合理的固定资产购置管理能够加强⾼校内部控制制度,促使固定资产合理利⽤,避免重复购⼊固定资产,节约办学资⾦。
3.固定资产使⽤管理。
固定资产使⽤管理主要涉及固定资产的维护、清查盘点、领⽤交还、调剂、出租出借等。
合理的固定资产使⽤管理能够促进⾼校科学、规范地使⽤固定资产,提⾼固定资产使⽤效率,避免固定资产闲置浪费,实现资产效益最⼤化,随时掌握固定资产总值,便于固定资产总量控制。
4.固定资产处置管理。
固定资产处置管理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管理、报废管理以及报损管理。
出售管理主要是指对⾼校有偿转让固定资产所有权并收取相应收益的处置⾏为进⾏管理;报废管理主要是指对⾼校已不能继续使⽤的固定资产进⾏产权注销的处置⾏为进⾏管理;报损管理是指对⾼校⾮正常损失的固定资产进⾏产权注销的处置⾏为进⾏管理。
合理的固定资产处置管理能够保证⾼校固定资产的合法权益不被损害,减少固定资产空置现象,提⾼固定资产利⽤率。
⾼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恰当与否从侧⾯反映了⾼校教学⽔平的⾼低及科研能⼒的优劣。
随着⾼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我国⾼校从服务型机构逐步向⾃主办学型机构转化,⾼校的资⾦来源也逐步从国家财政拨款变成以财政拨款为主,外部企业资助、校办企业补助为辅。
随着⾼校规模的不断扩⼤,许多⾼校⾯临资⾦缺⼝过⼤、财务风险过⾼等问题,使得⾼校越来越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但⽬前我国⾼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管理意识淡薄,管理体系不完善,固定资产使⽤效率低、管理效能低等问题。
因此,为改善⾼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可构建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为⾼校固定资产管理提供决策参考,进⽽促进⾼校固定资产管理者合理运⽤固定资产。
三、⾼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
1.指标选取原则。
在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研究中,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客观科学的指标选取原则,保障指标选取的系统性、全⾯性。
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应依据以下原则进⾏选取:(1)科学性原则。
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先应保证科学性。
指标的选取、权重的标定、评价结果的计算必须以科学性为依据,指标只有保证了科学性才能反映客观实际情况,也才能对绩效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科学全⾯的绩效评价指标能够在⼀定程度上准确地描述固定资产管理绩效的某⼀特征。
(2)系统性原则。
⾼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涉及对⾼校固定资产财务、购置、使⽤、处置等各个⽅⾯管理情况的评价,涉及的因素较多,影响较为复杂。
因此,所选择的指标应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从各个⽅⾯反映⾼校固定资产管理状况,并且各指标应基于整体相互配合,保证绩效评价的系统性。
(3)独⽴性原则。
指标选取的独⽴性原则是指在满⾜全⾯反映⾼校固定资产管理情况的前提下,应保证指标间关联性较⼩,指标间类型不重复,精简选取指标数量,使得所选取的
指标最简化、最⼩化,各指标相对独⽴存在。
(4)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选取的可操作性原则是指除保证上述指标选取的原则外,为便于收集与计算,指标参数还应保证指标选取的可操作性。
所选指标应简明,要充分利⽤现有统计指标,以保障指标计算的正常进⾏。
2.指标的选取。
依据上述绩效评价指标选取原则,考虑到⾼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选取管理运营绩效、资产构成绩效以及制度机构绩效三个⽅⾯的指标构成指标体系,⽤来衡量⾼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
(1)管理运营绩效。
管理运营绩效指标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完好率、固定资产利⽤率、固定资产更新率以及固定资产共享率。
固定资产完好率是指完好的固定资产价值占⾼校固定资产总值的⽐例,反映了⾼校的固定资产使⽤管理⽔平,可由式(1)计算求得。
(1)固定资产利⽤率是指排除闲置、淘汰等固定资产以外的固定资产价值占⾼校固定资产总值的⽐率,反映了⾼校固定资产的利⽤情况,并从侧⾯反映了⾼校的固定资产使⽤管理和处置管理⽔平,可由式(2)计算求得。
(2)固定资产更新率是指在⼀定的统计期内,新增固定资产价值占统计期期初固定资产总值的⽐率,体现了⾼校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反映了⾼校的固定资产购置管理⽔平,可由式(3)计算求得。
(3)固定资产共享率主要是指固定资产在⾼校各部门间共享的⽐率。
⾼校只有共享利⽤固定资产,才能保障固定资产效⽤最⼤化,从⽽提⾼⾼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效⽤。
该指标反映了⾼校的固定资产使⽤管理⽔平,可由式(4)计算求得。
(4)(2)资产构成绩效。
资产构成绩效主要反映了⾼校各部门之间固定资产的分配情况。
⽬前我国⾼校可⼤致分为⾏政办公部门、教学科研部门和后勤保障部门,因此资产构成绩效主要包括⾏政固定资产⽐率、教学科研固定资产⽐率和后勤固定资产⽐率。
⾏政固定资产⽐率是指⽤于教学⾏政的固定资产价值占⾼校固定资产总值的⽐例,反映了⾼校固定资产中服务于⾏政办公的固定资产⽐例,可由式(5)计算求得。
(5)科研固定资产⽐率是指⽤于教学科研的固定资产价值占⾼校固定资产总值的⽐例,反映了⾼校服务于教学科研的固定资产⽐例,可由式(6)计算求得。
(6)后勤固定资产⽐率是指⽤于后勤的固定资产价值占⾼校固定资产总值的⽐例,反映了⾼校服务于后勤保障的固定资产⽐例,可由式(7)计算求得。
(7)(3)制度机构绩效。
主要涉及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设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执⾏三个指标。
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设置指标主要⽤来考察⾼校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是否完善、管理模式是否合理、分管领导职责是否明确、管理意识是否强烈等⽅⾯。
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的合理设置是⾼校固定资产管理科学化、系统化的前提保障。
通过判断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是否设置,设置是否合理完善,可以从整体上了解⾼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平。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指标主要⽤来考察⾼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是否完善、⾼校是否对相关⼈员进⾏制度培训、员⼯对管理制度是否掌握等⽅⾯。
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的设置是⾼校固定资产管理科学化、系统化的理论依据。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执⾏指标主要⽤来考察⾼校各部门是否严格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反映了⾼校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执⾏情况。
四、基于TOPSIS法的⾼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计算
因⾼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数量较多,为使得评价结果尽量科学客观,可利⽤熵值法对指标进⾏权重赋值。
熵值法是通过指标⾃⾝属性进⾏权重赋值的⼀种⽅法,利⽤熵值法可保证权重标定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由于指标中存在定性指标,因此在标定指标权重前,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模型,运⽤专家打分⽅法,对定性指标通过设定评语集进⾏量化处理,实现指标可计算化。
同时,为避免各指标间不同量纲对评价结果造成影响,需对指标进⾏标准化处理,在此基础上运⽤熵值法对指标赋予权重,并利⽤TOPSIS法对⾼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进⾏评价。
1.指标标准化。
指标标准化是指为了消除指标间由于量纲不同带来的差异,将指标进⾏适当处理,转化为⽆量纲指标的过程,主要包括指标正向化、⾮负化和归⼀化。
(2)采⽤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利⽤熵值法标定指标的权重w,具体计算⽅法如前⽂所⽰。
五、实例分析
根据上述建⽴的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选取⾼校1、⾼校2、⾼校3、⾼校4、⾼校5的固定资产管理情况进⾏实例分析评价。
五所⾼校均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程重点建设⾼校,学校专业设置齐全,教学科研条件完备。
学校建筑⾯积⼤,固定资产较多,管理较为繁琐。
通过对各⾼校⽹站对外公开信息以及教育部直属⾼校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并由15位专家对⾼校的制度机构绩效情况进⾏评判打分,将指标评语集定义为{很好,好,⼀般,差,很差},并分别赋值为{5,4,3,2,1},同时,以15位专家打分平均值作为各⾼校制度机构绩效指标取值。
通过整理指标数据,各⾼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指标对指标进⾏标准化处理,由于⾼校的核⼼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具有科研能⼒和创新精神的⼈才,因此⾼校的固定资产中科研固定资产所占的⽐率应较⾼,相对⽽⾔,⾏政和后勤固定资产的⽐率应较低。
因此,⾏政固定资产⽐率和后勤固定资产⽐率为逆向指标。
通过对逆向指标正向化,并对所有指标归⼀化后,得到各⾼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标准化后的结果如表2所⽰。
采⽤熵值法对各指标进⾏权值标定,指标权值标定结果如表3所⽰。
根据标准化后指标及指标权重标定结果,运⽤TOPSIS法对各⾼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进⾏评价,加权标准化指标矩阵V如式(21)所⽰。
由表4可以看出,⾼校5的相对接近度为0.9955,其相对接近度最⼤,说明相对于其他⾼校,⾼校5的固定资产管理效果最好。
⾼校4的相对接近度为0.1511,其相对接度最⼩,说明⾼校4的固定资产管理效果最差。
六、结论
近年来,随着⾼等教育改⾰的不断深⼊,绩效评价的⽅式⽅法也在不断丰富。
本⽂⾸先对⾼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内容进⾏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了科学客观的指标选取原则,综合考虑了⾼校固定资产管理运营绩效、资产构成绩效以及制度机构绩效等⽅⾯的内容,选取10个指标构建了⾼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结合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利⽤客观的TOPSIS法对⾼校固定管理绩效评价进⾏了定量研究。
并结合实例,选取五所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程重点建设⾼校进⾏评价,分析各⾼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并给出相对绩效评价结果。
⾼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建⽴,对于评价⼀所⾼校的办学规模和教学科研⽔平等起着⼗分重要的作⽤。
⾼校在注重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等⽅⾯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科学管理。
要进⼀步制定和完善⾼校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实现⾼校资产的优化配置,合理调配资源,提⾼资源利⽤率,为⾼校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促进⾼校的协调、科学、可持续性发展。
因此,在全⾯推进教育改⾰的⼤背景下,⾼校应该不断探索创新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实现⾼校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效使⽤,使⾼校固定资产使⽤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地提升。
作者:刘威
注:本⽂为⽹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场⽆关。
0
好⽂章需要你的⿎励
你需要服务吗?
提供⼀对⼀服务,获得独家原创范⽂
了解详情
期刊发表服务,轻松见刊
提供论⽂发表指导服务,1~3⽉即可见刊
了解详情
被举报⽂档标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分析
被举报⽂档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