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01学年七上语文期末复习名著阅读专题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上语文期末复习名著阅读专题练习(3)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朝花夕拾》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当“我”得知阿长谋害了“我”的隐鼠,“我”对她的敬意消失了。

B.《二十四孝图》中,最使“我”反感的孝道故事有“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

C.“我”所最愿意看到的是活无常。

他不但活泼而诙谐,但是那浑身雪白这一点,在红红
绿绿中就有“鹤立鸡群”之概。

D.鲁迅在《父亲的病》一文中,通过对无常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
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2.下列有关《朝花夕拾》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蕴含着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共十二篇。

B.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琐记》中提及。

C.鲁迅在《无常》中说,在众多鬼神中最不愿意见到的是“活无常”,一见到就恐惧惊慌。

文章借此批判生活中那些恶毒的知识分子。

D.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

《从百草园到三
味书屋》《藤野先生》《孔乙己》都是其中的作品。

二、填空题
3.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
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 )
(2)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 )
(3)他的脸是圆而胖的,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 )
(4)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
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 )
(5)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
各人的父母。

( )
(6)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他蹲在席子上,
我发言大抵就反对。

( )
4.鲁迅借动物比喻人,表达出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辛辣讽刺的文章是《》;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的文章是《》;表现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压制的文章是《》和《》;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文章是《》;揭露一些徒有虚名、草菅人命的“名医”的文章是《》;展现自己走出故乡,希望通过外出求学找到救国救民真理这一过程的文章是《》和《》。

三、实践题
5.名著阅读。

(1)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

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任选两幅写
出相关文章的篇名。

我选择和,篇名分别是《》和《》。

(2)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根据与图片相关的文
章,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四、阅读题
6.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

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

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
“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是徐伯荪的学生。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

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

其次要推出人来拟电稿。

“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啰——。

”他说。

我觉得他的话又在针对我,无理倒也并非无理的。

(1)文段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第三段中“他”是。

(2)说说第二段画线句“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对表现人物形象
的作用。

(3)结合选段所在文章,说说他为什么总是针对“我”?
(4)文中“他”命运的最终结局是怎样的?造成这一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7.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还记存有一回他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

——自然,这样
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

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乙】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

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1)【甲】【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哪两个人物?
(2)【甲】文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品质?
(3)上文所提两人都是作者在日本认识的,作者借他们分别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感?
8.阅读名著选段,请回答问题。

这一场,来来往往,斗经三十回合,不见强弱。

八戒又使个佯输计,拖了钯走。

那 A 随后又赶来,拥波捉浪,赶至崖边。

八戒骂道:“你这个泼怪!你上来!这高处,脚踏实地好打!”那 A 骂道:“你这厮哄我上去,又教那帮手来哩。

你下来,还在水里相斗。

”原来那 A 乖了,再不肯上岸,只在河沿与八戒闹吵。

却说行者见他不肯上岸,急得他心焦性爆,恨不得一把捉来。

……这流沙河的妖怪,乃是卷帘大将临凡,因为在天有罪,堕落此河,忘形作怪。

他曾被菩萨劝化,愿归师父往西天去的。

⑴文段A是(填名字),此文段选自名著中。

(填情节)
⑵请你结合这部作品谈谈A的性格特点。

10.名著阅读。

有位读者阅读《西游记》时,有感而发,写了下面一段对话:
“大圣,此去欲何?”
“踏南天,碎灵霄。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①从理解孙悟空形象的角度来看,这位读者写此对话的意图是什么?
②有同学计划拍摄一部关于孙悟空的电影,想借用这段对话,为此向你征求意见。

本着尊重原著内容的原则,你会建议他把这段对话安排在()
A.孙悟空去龙宫借宝,冥府销名之后
B.孙悟空得知弼马温官职的真相之后
C.孙悟空坏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之后
D.孙悟空逃出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之后
11.阅读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选段一
沙僧见他变了脸,不肯相认,只得朝上行礼道:“上告师兄:前者实是师父性暴,错怪了师兄,把师兄咒了几遍,逐赶回家。

一则弟等未曾劝解,二来又为师父饥渴去寻水化斋。

不意师兄好意复来,又怪师父执法不留,遂把师父打倒,昏晕在地,将行李抢去。

后救转师父,特来拜兄:若不恨师父,还念昔日解脱之恩,同小弟将行李回见师父,共上西天,了此正果;倘怨恨之深,不肯同去,千万把包袱赐弟;兄在深山,乐桑榆晚景,亦诚两全其美也。

”他闻言,呵呵冷笑道:“贤弟,此论甚不合我意。

我打唐僧,抢行李,不因我不上西方,亦不因我爱居此地。

我今熟读了牒文,我自己上西方拜佛求经,送上东土,我独成功,教那南赡部洲人立我为祖,万代传名也。


选段二
那猕猴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相,胆战心惊,急纵身跳起来就走。

如来见他走时,即令大众下手。

早有四菩萨、八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观音、木叉,一齐围统。

孙大圣也要上前,如来道:“悟空休动手,待我与你擒他。

”那猕猴毛骨悚然,料着难脱,即忙摇身一变,变作个蜜蜂儿,往上便飞。

如来将金钵盂撇起去,正盖着那蜂儿,落下来。

大众不知,以为走了。

如来笑云:”大众休言。

妖精未走,见在我这钵盂之下。

”大众一发上前,把钵盂揭起,果然见了本相,是一个六耳猕猴。

孙大圣忍不住抢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至今绝此一种。

如来不忍,道声:“善哉!善哉!”大圣道;“如来不该慈悯他,他打伤我师父,抢夺我包袱,依律问他个得财伤人,白昼抢夺,也该个斩罪哩!”
(选自《西游记》江苏人民出版社)(1)选文涉及到了《西游记》中的一个精彩故事,这个故事是,选段一中的“他”是。

(2)从选文内容来看,六耳猕猴有什么性格特点?
(3)选段一对孙悟空与唐僧发生冲突第三次离开的情节有所交代,请你联系整部作品,分别概括孙悟空前两次离开的情节并对其表现进行简要分析。

12.根据《西游记》的阅读体验,回答问题。

①选择合适的词语,将选项前的字母依次填在语段中的横线上。

孙悟空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最成功、最受人欢迎的艺术形象之一。

他生性________,号称“美猴王”,敢于挑战天宫权威,自封“齐天大圣”。

后来,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出生入死,________,制服了无数的妖魔鬼怪,为取经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被封为“斗战胜佛”。

A.善恶不分B.忠诚不贰C.搬弄是非D.桀骜不驯
②有人认为,《西游记》中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更像是一个励志故事。

你能说说从猪八戒身上得到的相关启示吗?
13.李卓吾评点《西游记》:“灵台方寸,心也。

一部《西游》,此是宗旨。

”西行之路也是孙悟空的修心之路。

请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项,比较孙悟空“被拒绝”或“被误解”后的表现,分析他的心灵成长。

A.被拒绝:索宝水晶宫——三借芭蕉扇
B.被误解: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
参考答案
1.D(应为《无常》)
2.B ( A.应为十篇;C.应为死无常;D.《孔乙己》不是《朝花夕拾》中的作品)
3.(1)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 (2)寿镜吾(3)陈莲河
(4)长妈妈(阿长) (5)衍太太(6)范爱农
4.狗·猫·鼠二十四孝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无常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
5. (1)①五猖会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③无常(任选其中两个即可)
(2)温馨的回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

《五猖会》一文中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嘟嘟”,吡吡地吹上两三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

《无常》一文中无常看到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放她的儿子还阳半刻。

理性的批判:《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老师让孩子们读一些枯燥乏味的书。

《五猖会》一文中去看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

《无常》一文中人们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公理,反被要求到阴间寻求公正的裁判。

6. (1)范爱农
(2)一方面他清楚电报拍了也没用,另一方面因为极力主张拍电报的人还是他看不顺眼的
鲁迅。

范爱农这么说,正表现了他对恩师被杀的满腔激愤和倔强正直的性格。

(3)范爱农等人来横滨上岸将行李放到税关上去等候查检,关吏在衣箱中翻出一双绣花的
弓鞋来,鲁迅看着不顺眼,摇摇头,范爱农看到了,认为鲁迅看不起他们,从此就对鲁迅不满了。

(4)范爱农最终溺水而死。

封建势力复辟的罪恶和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是造成这一结局的
根本原因。

7.(1)【甲】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乙】范爱农
(2)动作、神态、语言描写;表现藤野先生一丝不苟、严谨的教学风格。

(3)【甲】: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
偏见的高尚品质。

同时也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
主义感情。

【乙】:表现了鲁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8.⑴沙僧(沙悟净)大战流沙河
⑵示例:①任劳任怨,埋头苦干:沙僧一直是踏踏实实,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最直接的责任是照顾唐僧的起居生活,将琐碎的事情都处理得有条不紊。

②忠心忠诚:从不背叛师父,一心一意保唐僧西行。

③精明世故,逆来顺受:与八戒、悟空在海沙河大战时,还有悟空要与红孩儿认亲时沙僧的话可以体现其精明世故的特点。

取得正果后,封为金身罗汉,居于好吃懒做的八戒之后也不反抗。

9.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不畏强权、追求平等有责任心、有情有义
10.①突出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准备决一死战的大无畏精神。

②D【解析】D项中孙悟空逃出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之后,选项“踏灵霄”,正是孙悟空大闹天宫前夕。

11.(1)真假美猴王,六耳猕猴
(2)恃才放旷(自负狂妄、桀骜不驯)、贪图功名、执迷不悟、狡猾(“精明”)
(3)⑴因打死六个强盗被唐僧絮叨而负气离开;伤人性命却不受教诲,闻指责就发怒、不遂意就出走,表明孙悟空行为莽撞、冲动,佛心未定,还需教诲。

⑵因三打白骨精被唐僧写下贬书驱逐离开;打死妖魔却被错怪逐走,满心委屈却不得不离开,表明孙悟空虽征途艰险但忠诚护师,虽屡遭惩处却不忘师恩。

12.①D B
②我们应该像猪八戒一样学会灵活处事,宽以待人,善于调和气氛、沟通交流,不要毫无目的地放纵,要控制好自己的欲望,不要盲目判断,做事也不能半途而废。

13.示例一:我选A.孙悟空向龙王索要兵器不成,就不依不饶,直至找到金箍棒;后又索要披挂,再遭拒绝,便以在龙宫试金箍棒相威胁。

借芭蕉扇时,孙悟空被铁扇公主拒绝,便先钻进她的肚子,后化成牛魔王,智取扇子。

孙悟空从粗鲁、蛮不讲理到善用智慧、通达人情,心智更加成熟例二:我选B.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屡遭误解,他做了辩解,并表示不愿离开,但误解仍未消除,最终忍气回到花果山。

在“真假美猴王”这一情节中,孙悟空又被误解,于是他先后请观音、玉帝、唐僧、地藏王、如来佛祖等为自己辨明真身,并请观音澄清真相,终于重回取经队伍。

由此可见,孙悟空办事更老练、天情更通达、目标更坚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