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高三文综(历史部分)一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西城区高三文综(历史部分)一模考试试题(含解
析)
第I卷(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
12.史官记史重视“言”与“事”。
下列人物“言”、“事”对应正确的是()
【答案】B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
【解析】秦始皇大兴宫殿,广征徭役、赋役,并非实行修养生息的政策,A项错误;三省六部制度形成于魏晋,成熟于隋唐,并非唐太宗开创,C项错误;建立内阁制度是在明成祖时期,D项错误。
故本题选B。
13.有学者谈到,中国在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多次出现遍传南北的大瘟疫,死人无数。
在此背景下,终于出现了“实为中国医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
这部作品应该是()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D.《天下郡国利病书》
【答案】B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伤寒杂病论》。
【解析】关键信息:“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
《黄帝内经》定稿于战国时期;《本草纲目》成书于16世纪的明朝;《天下郡国利病书》是明清之际顾炎武的作品,也不是医学著作。
A、
C、D三项错误;《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的医学作品,符合条件,B项正确。
14.中国古代手工业发达,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色。
下列各项符合唐代手工业状况的是()A.冶铁业开始使用灌钢法B.出现需要多人操作的花楼机
C.丝织品吸收花鸟画风格D.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答案】D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结合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唐代制瓷业的发展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D项正确。
A、B项是在汉代,C项是在宋代。
15.传教士白晋说:“现今中国,人们把道德、哲学视为主要学问,却极端忽视了哲学以外的其他学问。
”“现今”指的是()
A.秦朝B.唐朝C.宋朝D.清朝
【答案】D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清代思想文化。
【解析】“人们把道德、哲学视为主要学问,却极端忽视了哲学以外的其他学问”符合清代僵化的思想文化氛围,故本题选D。
16.近代某政权编写了新版《三字经》,开篇为“皇上帝,造天地,造山海,万物备……”。
另外还有一些用白话写作的颂扬上帝和耶稣的赞美诗,并加有标点以便阅读。
这表明()
A.袁世凯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B.民国初年新旧思想并存
C.该政权力图向民众灌输基督教思想D.中国开始了“文学革命”
【答案】C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依据“皇上帝”“上帝”“耶稣”等信息判断可知该政权是天平天国政权,C项符合题意。
17.图8是宋庆龄为孙中山守灵照片。
右侧挽联上书写:“功
高华盛顿,识迈马克思,行易知难,并有史言传海内。
”
若为此联进行注释,可选的事例有()
①提出“三民主义”
②制定“实业计划”
③进行国共合作
④发动北伐战争
A.①②③B.①②④
C. 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A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孙中山的生平事迹。
【解析】挽联的内容是关于孙中山的生平事迹,①②③正确。
发动北伐战争的时间是在1926年,孙中山逝世于1925年,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8.图9是我国1952年和1957年的工业、农业总产值对比图。
以下对其解读正确的有()
①到1957年,我国已经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②我国工业的发展速度快于农业的发展速度
③农业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土地改革的完成
④新中国成立时,国内已有了较好的工业基础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③D.②
【答案】D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解析】到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建立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未完全实现工业化,①错误;农业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③错误;新中国成立时,国内工业基础极其薄弱,④错误。
依据图表信息,②正确,故选D。
19. 1996年,中俄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1997年,中美两国元首决定,“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1998年,中国、欧盟双方表示希望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
这表明中国()
A.努力为改革开放建设和平的国际环境
B.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C.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答案】A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新时期中国的外交。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中国积极发展同美国、欧盟与俄国的外交关系,共同目的是努力为改革开放建设和平的国际环境,A项正确。
B、C、D三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20.英国科技史专家丹皮尔指出:“亚里士多德以为天体是神圣而不腐坏的,和我们有缺陷的世界是不同类的。
”对亚里士多德宇宙观进行证伪的科学家是()
A.哥白尼B.牛顿C.普朗克D.爱因斯坦
【答案】B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牛顿力学体系。
【解析】亚里士多德以为天体是神圣而不腐坏的,而今牛顿却把天体纳入研究范围之内,并且证明天体也按照力学原理运动,从而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故本题选B。
【易错警示】爱因斯坦相对论否定了牛顿力学的经典时空观,弥补了牛顿力学在微观领域的不足,是对其的进一步发展,而不是根本否定。
21.下列关于近代各国工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英国:商业超过工业;外贸超过内贸
B.德国:政变频发导致工业化进程曲折
C.埃及:政府推动;伴随对外军事侵略
D.俄国:国家完成统一推动工业化进程
【答案】B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近代各国工业的发展。
【解析】英国工业超过商业,A项错误;B项应改为法国;D项应改为日本。
C项正确。
22.“在一个经济遭到空前破坏的国家里,在一个破产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里,如果没有资本的帮助,要保持无产阶级政权是不可能的。
”该认识导致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重工业的优先发展
D.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答案】B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新经济政策。
【解析】在经历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后的俄国,经济遭到空前破坏,在此背景下;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通过资本主义方式发展经济,B项正确。
A、B、C三项与材料中“资本”的信息不符。
【举一反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斯大林模式建立的都是公有制占绝对主导的经济体制,新经济政策则允许私有制与市场的发展,并非绝对的计划体制。
23.图10原载于2015年美国报刊漫画家协会网站。
该车辆的最初动力来自于()
A.煤钢共同体建立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C.欧洲共同体诞生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署
【答案】A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欧盟。
【解析】注意漫画中车辆上欧盟的旗帜标志。
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欧洲的联合最初是从建立煤钢联营开始的,煤钢共同体建立成为最初的动力,A项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8分)
37.(36分)观念·观念社会化·社会行动
材料一有学者认为,公元前4世纪中叶的秦国在政治上出现了“革命”性变化。
该变化的影响在东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足可以与古希腊城邦政治的出现相比拟。
中国与古希腊一样,贵族社会危机终于导致贵族制度的“民主化”。
农民上升为“武士”,摆脱贵族大家族控制,取得了爵位,亦即将贵族的旧等级移置于中央集权国家的新环境之中。
依据材料,指出“革命”的含义;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国与古希腊变化的相似之处。
(10分)
材料二民主一词古已有之。
在先秦文献中的含义是“民之主”,即最高统治者。
Democracy-词传入中国后,被译为“民主”。
民主在近代具有多种含义。
据统计,1864年至1914年间,民主的各种含义和使用数量如下:
(2)阅读材料二,以中国近代民主观念的发展变化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16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材料三近代西方历史中,政治的合理性往往与人民一词相联系。
主持审判查理一世的大法官以英王违反与人民的契约为名,判处国王死刑。
北美大陆会议代表们认为“滥用职权和强取豪夺的行为表明政府企图把人民置于专制暴政之下”,遂决定与英国决裂。
法国大革命期间,“组成国民议会之法国人民的代表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因此需要制定《人权宣言》。
(3)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人民”一词在上述各国代表的主要群体;并概述“政治的合理性往往与人民一词相联系”的原因。
(10分)
【答案】(1)革命是指建立中央集权,打破贵族统治;(2分)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际上取消了世卿世禄制,世袭贵族权力丧失;(4分)希腊雅典通过民主改革,确立了公民民主政治,结束了贵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4分)
(2)示例:1864—1894年间,民主一词不断出现,含义较多,主要指向民主政体,但数量不多,增长缓慢,人们对民主一词关注不大。
这与西方思想刚刚传入,师夷长技主要侧重学习军事和工业技术,及民族资本主义刚刚产生,早期维新派出现有关。
1895—1900年间,民主一词使用数量迅速增加,出现第一个高峰,其含义是人民权利、民主
政体、民选领袖,表明人们较为关注民主问题,但对民主的理解存在较大分歧。
这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维新派宣传君主立宪思想,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有关。
1901—1908年间,民主一词的使用数量急剧增加,出现第二个高峰,其含义集中在人民权利和民主政体,“民之主”的传统已被放弃,表明人们极其关注民主问题。
这与清末预备立宪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启蒙思想的宣传有关。
1909—1914年间,民主一词的使用数量明显下降,并出现较大起伏,人们对民主政体的关注远超过民主权利。
这与民主政权初建,北洋政权操纵政权,民主有名无实无关。
对民主问题关注程度和民主内涵的变化体现了近代国人向西方学习民主制度的艰辛探索,反映了民主政治建设的艰难。
(16分)
(3)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2分)北美:希望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民众;(2分)法国:第三等级(2分)
原因:国家意识逐渐形成,公民地位逐渐确立,人民成为政治合法化的代名词。
启蒙思想日渐发展,公意成为决策合理化的依据;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和一般民众要求提高自身地位。
(任意答出两点给4分)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商鞅变法、梭伦改革,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1)第一问含义依据商鞅变法的内容归纳;第二问相似之处主要从对贵族势力的影响方面考虑。
(2)归纳每一阶段民主观念的含义,正确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史论结合。
如1864—1894年间,民主一词不断出现,含义较多,主要指向民主政体,但数量不多,增长缓慢,人们对民主一词关注不大。
这与西方思想刚刚传入,师夷长技主要侧重学习军事和工业技术,及民族资本主义刚刚产生,早期维新派出现有关。
(3)第一问依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相关史实分析。
第二问主要从国家公民意识、启蒙思想与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思考。
40. 美国因为过度开发加剧了1930年代的尘暴灾难,它与经济大萧条几乎同时袭来。
面对天灾人祸的复杂局面,罗斯福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组建民间资源保护队,前后有数百万贫困的年轻人被招募从事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活动;颁布《泰勒牧场法案》限制公共牧场的使用,制止过度放牧;实施紧急“起垄”计划来缓解风蚀;通过《土壤保持和作物调配法》给予农场主一定的土地撂荒补贴,限制土地播种面积,减少粮食生产;在学校课程中设置环保教育课程,进一步普及政府资助的农场成年人教育等。
(3)结合材料,概括美国解决尘暴措施的特点,并分析这些措施的作用。
(8分)
【答案】特点:国家力量推动,以法律保障;应对经济危机与环境治理相结合;既关注解决现实问题,又注重培养环保意识;将暂时性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任答出两点,给4分)作用: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助于缓解经济危机。
(4分)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罗斯福新政。
【解析】美国解决尘暴措施出现于罗斯福新政中,体现应对经济危机与环境治理相结合。
同时《泰勒牧场法案》、《土壤保持和作物调配法》的颁布表明在国家力量的推动下,注重社会立法的作用。
“在学校课程中设置环保教育课程,进一步普及政府资助的农场成年人教育等”说明教育中注重培养环保意识。
41.
(3)读图20。
无论是中国还是印度,蔗糖都曾经历过原本“稀贵”之物的“庶民化史”。
请从需求或者供给的角度,简要说明引起上述变化的一项经济学原因。
(4分)
【答案】本题任选“需求”或“供给”一个角度中一个点回答即可。
(4分)
需求角度,以下任选一点:蔗糖使用价值增加;饮食结构升级;蔗糖价格水平下降;等等。
供给角度,以下任选一点:制糖技术进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糖业生产规模扩大;等等。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
【解析】本题任选“需求”或“供给”一个角度中一个点回答。
经济学原因结合政治课上学习的商品价值规律,市场、价格、劳动生产率等角度思考归纳。
需求角度可从蔗糖使用价值增加、饮食结构升级、蔗糖价格水平下降等角度思考,供给角度可从制糖技术进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糖业生产规模扩大等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