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仪如何对中与整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TELLIGENCE
(下转第171页)
经纬仪的对中与整平方法在《建筑测量》教材中“经纬仪的使用”一节中有详细说明。

但据很多学生对书中的说明理解不透,不能很好地使用经纬仪,询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我想有这种渴求的学生一定很多,所以,就把我在使用经纬仪过程中的一点经验写下来,也许对他们会有所帮助。

光学对点器对中与整平:
1.架仪器:首先把三脚架放开,选择一个适合自己高度的位置,把它架在测站
点正上方。

然后,观察经纬仪的脚螺旋是否都处在适中的位置,因为在整平过程中要用到脚螺旋,所以必须保证脚螺旋既能使仪器调高,又能调低。

因此要选一个适中的位置。

最后,把仪器固定在三脚架的适中位置上。

因为下一步对中时要来回移动仪器,所以要保证仪器有来回移动的余地。

2.调节目镜与物镜:调节光学对点器的目镜,使分划板的小圆圈清晰,再调节其物镜,拉出或推进对中器的镜管,使测站点目标成像清晰。

3.对中与整平:a.第一步:对中。

用两手握住三脚架的两个支腿,来回移动,剩下的一个支腿原位置不动,通过对点器寻找测站点目标是否在分划板的小圆圈内,当测点目标在分划板的小圆圈内时,把三脚架固定住,以防支腿移动。

b.第二步,粗略整平。

这步整平不是动脚螺旋,而是动支腿。

因为用脚螺旋整平“中”会移动,而动用支腿整平“中”不会移动,但必须要小心仔细。

具体操作是这样的,转动照准部,使照准部水准管一端处在任意一个支腿位置,看气泡靠近支腿还是远离支腿,若气泡靠近支腿,说明这个支腿位置高了,应降低支腿,反之就低了,低了就抬高支腿,在调支腿时,要动用两手和眼,一手握住支腿,另一手转动支腿扳手,眼睛观察气泡,当气泡处在管中时,把支腿扳手拧紧。

紧接着用同样方法,调另两
个支腿,三个方向调完之后,粗略整平就结束,然后观察“中”是否移动,如果这一步做好了,“中”是不会移动的。

c.第三步,精细整平。

具体操作是转动照准部,使照准部水准管处在任意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平行的位置上,用左右手同时向内或向外转动两个脚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

记住,脚螺旋顺时针转动使仪器抬高,逆时针转动,使仪器降低。

气泡居中后,将照准部再转动90*,使水准管垂直于原来两个脚螺旋连线的位置,转动另一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

照准部水准管在两个不同位置反复使气泡居中数次后,当照准部任意转动停留时,气泡仍处于居中位置,此时,水平度盘即处于水平状态。

然后观察“中”的位置,若“中”移动不大,就进行第四步。

d.第四步,再一次对中。

将架头的连接螺旋松动,两手抱住仪器慢慢直线移动,移动仪器时注意观察目标在圆圈的什么方向,那么移动仪器时就把仪器向目标相反的方向移动,直至目标在圆圈内。

最后把连接螺旋拧紧。

e.第五步:观察精平。

如果精平不平再重复上述第三步操作。

精平之后观察“中”是否移动,若“中”没有移动,说明对中与整平就算完成了。

若“中”移动了,那么再重复上述第四步操作。

熟练掌握上述五个操作步骤,经纬仪的对中与整平就很快了。

(作者单位:赣榆县职业教育中心)
经纬仪如何对中与整平
徐修兰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
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
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从目前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基本上是在计算机教室里面完成的。

而根据教育专家研究表明,中小学生在机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15分钟左右,因此,一堂信息技术课中教师讲解的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多讲无益。

教师如何在这15分钟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

是技术,也是艺术,笔者认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这十五分的艺术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15分钟,激发学生学习热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

就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一般说来,对他们学习兴趣起主导作用的是直接兴趣,作用时间也较长。

教师应帮助他们形成直接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适时地帮助他们把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

相对而言,在
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往往对直接接触计算机兴趣很大,愿意动手操作;而对于学习计算机原理,兴趣就小多了。

有鉴于此,不妨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机器来学习新知识。

这样,学生在计算机课的学习中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并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内容上,也应力求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识地介绍一些游戏软件、工具软件、优秀的辅助教学软件和作图方法等,让他们在比较轻松的学习情境中了解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程序。

二、15分钟,任务驱动玩出激情
“电脑不是学出来的,是玩出来的”,“任务驱动”的教学法就是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开始是模仿,制作出与教师的“成品”一样的作品,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接踵而来的便是丰富多彩的创造作品,这就是由“任务驱动”引发的学生的无穷的创造力。

信息技术学科是开放性的、知识更新极快的学科,在课堂上不可能将一个软件的所有让信息技术教学充满活力
高冠军




1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