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广饶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营市广饶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 (2分)(2011·沈阳)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悬念(xuán)笨拙(zuō)沉淀(diàn)阴悔(huì)
B . 拂动(fó)管束(shù)侵蚀(qīn)清撤(chè)
C . 主宰(zǎi)拯救(zhěng)疏忽(shū)纽带(niǔ)
D . 酷爱(kù)参差(cān)融恰(qià)启蒙(méng)
2. (2分)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 . 报到那天,我在陌生的教室里与五十多位同学不期而遇。

B . 有人说:“生活提高了,生产就会提高。

”这真是舍本逐末的说法。

C . 他们个个生机勃勃,决心大干一场。

D . 这篇文章观点十分新颖,见解十分深刻,的确不同凡响。

3. (2分) (2017七上·海南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春天的海南是个美丽的季节。

B . 班里同学基本全都交作业了。

C .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D .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4. (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北大永远年轻着、微笑着、拥抱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梦想。

B . 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这位教育家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C . 生活像一面镜子:你朝它笑,它也朝你笑;如果你双眉紧锁,向它投以怀疑的目光,它也将还你同样的目光。

D . 农谚说:“谷雨前后,栽瓜种豆”。

5. (2分)(2015·黄石) 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①。

我们把自己的头脑,② ,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

A . ①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②变成收藏古今图书、储存海量知识的图书馆
B . ①留下一扇小小的窗户②变成收藏古今图书、储存海量知识的图书馆
C . ①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②变成搜罗最新倍息、网罗八面来风的集装箱
D . ①留下一扇小小的窗户②变成搜罗最新信息、网罗八面来风的集装箱
6. (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爱莲说》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短文。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可以描写,可以议论,其目的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B . “记”是古代一种叙事的文体。

如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清朝人魏学伊的《核舟记》。

前者记叙了渔人游桃花源,后者记叙了王叔远送给作者的一只核舟。

C . 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他和李白并称为“李杜”。

D .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由西汉戴圣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二、默写 (共1题;共9分)
7. (9分) (2017八下·江都月考) 默写。

①它没有婆娑的姿态,________。

②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

③淮南秋雨夜,________。

④________ ,晒翅常疑白雪消。

⑤________ ,相伴过年华。

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

⑦________?怅望青田云水遥。

⑧《陋室铭》中,写居室环境清新幽雅的句子是________ , 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
8. (15分)九年级开展以“文明出行”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
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中整理的《闯红灯原因统计表》,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其中的信息。

(不得出现数字)
(2)
配合交警在十字路口值勤时,几位同学发现,一些闯红灯的行人不服交警的劝阻和处罚,甚至出言不逊。

针对下面的情况,请你选择一个对象,对其进行规劝。

①一位大妈不耐烦地说:“等,等,等,一等就是几十秒,我等得起吗?”
②一位大叔掏出一张20元钞票对交警说:“不用找了,我再闯10块钱的。


(3)
活动中,赵阳同学写了一篇倡导文明出行的短文。

下面是文中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他修改。

最近我市发生的几起重大交通事故,原因都是行人不遵守交通法规、闯红灯引发的。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深刻的启示,增强安全意识,【A】严格遵守交通规则,【B】认真学习交通法规,【C】切买做到文明出行。

①两处画线句子都有语病,应该将“”删去,把“”改为“”。

②最后三句【A】【B】【C】语序不合理,应该把【】与【】调换。

(只填序号)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9. (10分)(2018·广安)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诗人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鲁山什么季节的景色?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
10. (15分)阅读《虽有嘉肴》,完成后面小题。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1)
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并补充完整原文句子:
①三十而立:②教学相长:
③不知其善也:④然后能自强也:
⑤把原文中空缺处补充完整。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3)
结合自己的经历,从学习的角度谈谈“教学相长”给我们什么启示。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
11. (20分)(2015·黄石)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明,与世界相拥
苏北
走出去!中国人的热情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涨,中国人的脚步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匆忙。

国外留学的,从读研到读本,又见高中国际班倍受青睐,低龄化已是挡不住的潮流;观光旅游的,从周边到欧美,热浪滚滚,生活在别处,俨然已成一种全民的时尚;投资兴业的,纷纷出海,产业转移、海外扩张正推涌出崭新的转型景观。

每一个中国人,以什么样的形象去展示自己,去拥抱世界?
经历了许多年的封闭,甫一亮相,中国人在海外的言行举止,便引发了分外强烈的关注,也受到了格外严苛的拷问。

文明出游,甚至已经成为政府向每一个公民的例行提示。

或许是因为与世界太久的隔膜,国人中不乏一厢情愿的思维定势。

一些人习惯性地认定许多经济发展落后的地方便什么都很落后。

其实,这是一种率意轻狂的误读。

如非洲。

当我们在保护区内面对着河马狮子大吼大叫乱扔杂物之际,当我们在旅行途中四处搜寻象牙或犀牛角之时,看看当地人对丰饶的自然资源的悉心保护,对自由的野生动物的亲切尊重,我们当真切地感受到现代文明的撞击和启迪。

一些人单方面地认定去海外旅游消费就是对对方的投入甚至奉献。

其实,这是一种优势心理的虚妄。

泰国清迈市民就曾有对中国游客的拒绝:这里不欢迎粗俗。

吵吵闹闹,拒绝排队,随地吐痰,连基本的卫生都不讲,给当地社区带来了麻烦,也让其他高端游览望而却步。

一些人想当然地认定鼓足了钱包炫耀着名牌就涨了身价添了牛气。

其实,这是一种自卑情结的翻版。

我们一再地看到海外媒体报道,中国游客在欧美奢侈品店一掷千金,大肆抢购,留下的却往往是“土豪金”“暴发户”的醒目标签。

短短的30多年间,世界见证着中国套上经济总量第二的耀眼光环,迈着通往小康社会的流星大步,长期笼罩着的贫穷、屈辱的阴霾一扫而光,中国人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尊严与自信。

但这尊严,首要的当是公民品格的尊严;这自信,首要的当是中华文明的自信。

每一个中国企业,以什么样的姿态去落地生根,去开疆拓土?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不仅是市场的竞争与合作,而且是文明的对话与融合。

我们有自己的商业传统: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这是传家宝。

商店没有关门打烊的时候,老板没有周末假日的休闲。

入乡不能随俗,在外国朋友心里,你这是非正常生活;在竞争对手眼中,你就是不正当竞争。

我们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劳动力不仅廉价,而且高效。

海外企业因此很少雇佣当地员工。

其实,这更多是个文化适应问题。

人家的劳动保障,你难道不该遵守?人家的就业生计,你难道不该考虑?我们有自己的经营模式:营造良好的政商关系。

习惯于和政府官员私下公关赢得优势资源和优惠政策,依赖行政力量摆平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这个办法到国外未必管用。

而且,很容易遭遇非政府组织和民间人士的非议和抵制。

须知,企业竞争的不仅是产品,而且是文化。

中国企业走出去,除了必须遵守当地的法律,还要学会尊重当地的族群文化、宗教习俗和行事规则。

企业创造的不仅是利润,而且是价值。

没有利润企业就不能生存,但更宝贵的是为社会大众提供优良服务,丰富生活内涵。

企业立足的不仅是市场,而且是社会。

在异域他乡,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究竟感知多少那里的民间生活,了解多少民众的发展需求?企业来自社会,也当回馈社会。

对于中国企业,它是必须建立的新一种社企关系,也是必须衡量的新一条文明准绳。

每一步中国发展,以什么样的成效去增进文明,去贡献世界?
中国力量的崛起,其底蕴,应是中国文明的崛起。

能不能打破“国强必霸规律”、跨越“修昔底德陷阱”?这是必须直面的历史性挑战。

显然,我们仅有享誉世界的中国制造的品牌是不够的,更应有造福人类的中国价值的创造,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传统文化的复兴,其取向,应是现代文明的转型。

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正是其凝练的表达。

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历史变迁,一脉相承,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提供了丰厚滋养。

从历史的诠释中寻找文化认同,从现实的挑战中重塑精神标识,从未来的憧憬中提升人类价值,在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去激活、去焕发内在的生命力量,这是其复兴和转型的正确路径。

民族精神的张扬,其根基,应是主体意识的生长。

无论多么美好的理念多么宏远的构想,都需要每一个普通中国人去承载,去践行,都需要每一个普通中国人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公共德性的进步。

无数走出去的中国人,无论在另一方土地上经历着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他们的心头都永远萦绕着对中国文明的守望,和对中国梦想的追寻。

正是在这守望和追寻中,他们把一粒粒友好的种子播撒进当地人的心田。

开放,是撬动中国改革坚实的支点,是倒逼中国发展强大的力量。

正是因为这撬动和倒逼,文明在交流中多彩,在互鉴中丰富,在传承中超越,在超越中释放着它绵绵不绝的自信力、融合力和创造力,增值着人类共同、共通、共荣的存在意义和文明价值。

中华文明的振兴,恰在与传统对接,与时代同行,与世界相拥。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又是从哪两个层面展开论述的?
(2)
文中从三个方面列举了中国的发展该以怎样的成效去增进文明、为世界做出贡献,请用原文语句分点概括。

(3)
本文第4段运用了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请任选其中一种论证方法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

(4)
结合本文,联系实际,简要谈谈你对“公民品格(意识)”的理解。

12. (20分)(2018·包头)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红春联
提起春联,我的脑海就会浮现这样的场景:外面冰天雪地,屋内炭火正旺。

一张古拙的雕花八仙桌摆在堂屋中央,香炉袅袅地冒着清香,老先生净身洗手,心神怡然,摸一支狼毫在玉石砚台内饱满地浸把浓墨,刮刮大笔尖,一气呵成写下一副四字联:九州日丽;四化春新。

字可草书行书,亦可楷书隶书,其间亦可学曹全张迁张旭怀素,喜好追随个人的性格。

老先生和蔼,喜写正楷,一点一横规规矩矩,一撇一竖堂堂正正。

写完后,如卸大任,放下手中之笔,围着对联左观右看,又兀自品头论足,甚至雅性一上来,抿口米酒,默念一遍,良久,脸上才露出满意、温暖、幸福的微笑。

写春联在我的故乡很常见,也很庄重。

这个四围皆是高山的小山村,尽管夹峰对峙,地贫土瘦,但村上的小学,没有哪个学生不会写毛笔字,没有哪个先生不会吟哦几副对联的。

老先生择一个大晴日,煮一壶好酒,喝个微醉,脸颊和脖子红红的,站在大梅树下,然后研墨,折纸书写。

他做得很细致,墨拣好墨,以麝香金粉配制而成,溢出淡淡的古朴和清香。

所写的对联有五字和七字的,四字和六字的也有,十几二十几字的长联极少,但也会有一家两家。

这些书写的对联一排排晾在软软的阳光下,像院子里的一树梅花,红火又热烈。

写好的春联自然有人来取,取回去的春联自然有人会贴。

上下联的平仄一定要分好,否则闹了笑话,像个没读过书的人,让人难堪而尴尬。

贴春联一般在年三十下午,喻义辞旧迎新。

也有的地方在大年初一早上,喻义新年新气象。

但不管怎么样,贴春联是两个人的事,一个人站在门框下,一个人搬条板凳站在上面,瞧好门框贴上下联的高度及对联条幅的宽窄。

初定好位置,再涂一把熬好的白米糊糊,轻轻贴上红春联,喊下面张望的人:“高了吗?低了吗?歪了吗?正了吗?”调节到最佳位置才肯罢休。

贴完春联贴福字。

贴福字是贴春联的姊妹产品,不可缺少的。

尤其是老一辈人家,过去的日子过得像苦胆儿,对福字的渴望更加强烈、迫切。

老人家听到大门外的人把春联贴完了,就会从堂屋的方桌上小心地捧出两张老先生写的大福字,嘱道:“倒贴哩!福到福到哈!”
一般的人家贴到这里也算把过年贴春联的事干完了。

可到精致的人家,则还要从门廊到堂屋都贴得红彤彤的,十分喜庆。

过路的人从大门春联往里屋瞧,只见里里外外焕然一新,红彤彤的新鲜,红彤彤的春色,而人个个喜气洋洋,精神活泼、饱满。

送春联,也是别具味道的一件事。

送春联有个讲究,普通人家送通用春联,如:“千条杨柳迎春绿;万里江山迎日红。

”这类春联写景写心情,太普通,自然赢得人家的红包小。

送春联送多了送精了,则脑壳转得快,起眼眉毛动,见什么人就送什么样的春联,图个别人家高兴,满意。

如果此人是做生意的,走南闯北,则送上一副:“似锦河山遍地走;如花生活满园财。

”更有杀猪的,做木匠的,当医生的行业春联,往往逗得主人高兴了,钱包一扯,一张红大钞“嗦”就出来了。

这样的人送春联送出了门道。

但也有一些人送春联送出了雅致。

这就与一方民俗有关了。

年三十的下午,年饭还没吃前,送春联的人瞅准了这个空当,必定给你家满堂红。

这个时间一家老小团聚,有说不完的话,有找不完的亲情温暖。

女人们早在厨房帮忙,有什么好菜全搬出来,只见山上走的,地里长的,河里游的,要什么有什么,有什么就上什么,反正香气缭绕,笑语喧哗。

这会儿,送春联的在大堂外倏地放一挂鞭炮,砰砰砰一阵响,闹得一家人赶紧出去看。

小孩脚快,瞅完转身朝里屋喊:“奶奶,送春联的来了!”
此人若是一村一寨一沟的熟人,会温酒一壶,端上几盘好菜,由男人恭敬地陪着,边喝边聊。

若是陌生的送联人,也不敢怠慢,敬一根贵烟,客气一番,欣喜地接过春联。

送春联的人在这端儿要赞几句:“左春联,右春联,左右春联齐团圆。

左赞主公富贵弟,右赞主公广财源。

万千瑞气堂前起,来年钞票拖满船。

”这家人听了,心儿乐
了,道:“准尔真言。

”便赶忙递上一个红包。

送联的人手指轻轻一捏,如果红包内薄且宽,知是张大百元的,就高兴地走了。

如果此家殷实,红包又封小了,索性站着不动,再赞一轮,委婉道:“说春联,道春联,贴在贵府笑开颜。

给个红包千斤重,四方财运奔眼前。

东南西北皆吉象,更观堂内喜连连。

”递红包的被如此一赞,知晓红包给少了,就嘱人再封一个。

如此这番,在年关的春联总算告一段落。

村里一些上过学的人,便在初一上午,背着手边踱步边观摩,或牵个小孩,沿村路来回溜达,欣赏春联红艳艳的平仄和韵律。

这股子浓郁的墨味儿,拌和着甜甜的年味,像一团发酵的嫩面,在人生的红纸上各自比着劲儿,攒着劲儿,朝前写,幸福千户万家。

(作者:刘群华,有改动)
(1)你如何理解题目中“红”的意蕴?
(2)本文首段是怎样描绘写春联的场景的,请作简要分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内容,作者交代它有何用意?
(4)请品析文末划线的“酵”一词的妙处。

七、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3. (5分) (2017八上·雅安月考) 作文:
正餐有正餐精致的内容,小吃有小吃独特的滋味;痛苦也许是刻骨的,心酸也许是涩涩的;有人说,人生若茶,有人以为,生活就是一杯白开水,平平淡淡才是真滋味……不同的情景,不同的事物,不同的人来品尝,可能有千滋百味!
请以“ 的滋味” (请在横线上添上恰当的词语)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1、
2-1、
3-1、
4-1、
5-1、
6-1、
二、默写 (共1题;共9分)
7-1、
三、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
8-1、
8-2、
8-3、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9-1、
9-2、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
10-1、
10-2、
10-3、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
11-1、
11-2、
11-3、
11-4、
12-1、
12-2、
12-3、
12-4、
七、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