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科学发展观与公安工作
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 要做平安铁路保驾者, 社会稳定维护者, 公平正义促进者, 和谐社会推进者。
新世纪新阶段人民警察重大政治 和社会责任
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 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五、思考题

科学发展观内涵和历史地位是什么?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四要求
要求我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 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 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 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 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 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 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 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 都决不能动摇。
第四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做好“八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
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 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统筹中央与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 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 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充分调动各 方面积极性。
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
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 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 进一步发展了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
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 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 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 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 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 和组织保障。
第三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 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 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坚持发展的全面性
第一,必须坚持发展的全面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
标,必须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具体落 实到定量化的指标上,就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 年的基础上翻两番,达到40000亿美元,人均GDP达到3000 美元,这个定量化的指标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 志。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在坚持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全面发展;在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 的基础上,推进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方面体 制改革的配套进行。
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现象
前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 概括: 重生产,轻生活;重建设,轻管理; 重开发,轻环境;重自强,轻开放; 重物质,轻精神;重发展,轻稳定; 重人治,轻法治;重眼前,轻长远……等等。
第一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 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

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 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 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 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 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
宋晨生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
在新的发展阶段 继续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必须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深 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产生
第一、提出科学发展观现实基础: 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 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基础上,在深刻总结改革 开放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经验基 础上,在深刻总结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鲜经验基础上 提出来的。
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5万亿元, 比上年增长8.7%;财政收入6.85万亿 元,增长1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171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 153元。
第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 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 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 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 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 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 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 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 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 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 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 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 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 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 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 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 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一、科学发展观产生

第二、提出科学发展观现实依据: 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 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
一、科学发展观产生
第三、提出科学发展观重要借鉴: 科学发展观是在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世界发 展趋势、深刻总结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 础上提出来的。
二、科学发展观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 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发展的协调性

我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由 来已久,当前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仍然很大。 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解决发展中的不 协调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也是发展的迫切需要。,坚持协调发展、统 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 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 展与对外开放,是我国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 方针。
必须坚持发展的可持续性

由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的解决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的根本改变不会一蹴而就,制约我国发展的人口、资源、环 境的压力还将加大,实现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按照国际上 判断发展可持续性的标准,扭转我国可再生资源消耗速率大 于可再生资源开发速率、不可再生资源消耗速率大于可再生 资源消耗速率、环境污染排放速率大于环境对污染吸收速率 的局面,还是一个要经历长期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而且随 着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的高峰,能源、资源、环 境的瓶颈制约将日益突出,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 将是我国发展长期面对的突出矛盾。这些事实表明,坚持可 持续发展,解决好我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将 是贯穿我国现代化进程始终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