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第13课 张衡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我们就来跟随南朝历史学家范晔,走进《后汉书 张 衡传》,解读他的精彩人生。
学习目标
1. 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 的写法。
2. 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 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
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荐),多次被公府征召,(他)也没有去就任。 ——“举”、“辟”为被动用法,“不行”、“不就”
省略主语“他”,即张衡。“连辟公府”是“连辟 于公府”,省略“于”。
②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译: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才能奇特,累次召请(他),
(他)没有应召。 ——“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省略“召”的宾语
《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 《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 《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 《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 《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 《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 《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 《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张衡“才”高于世,表现在: (1)“善属文”,作《二京赋》(文学); (2)“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天文、
机械); (3)“善术学”,著《灵宪》(历法)、《算罔论》
(算术); (4)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称为政理
(政治)。
3、传记是记述一个人的生平的,是否意味着事 无巨细都要写进文章去呢?本文是怎样处理 人物的材料的?
二十四史
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是被历来的朝代 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 (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 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1921年,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 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而多数地方不将新元 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将两书 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又可分为两层:一是仕 途情况,以及制作浑天仪和著《灵宪》、《算图论》 的情况;二是专门介绍候风地动仪。
显然,后者又是第二部分的重点。作者这样处理 文章的详略安排。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张衡一生 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而他在科技方面的才能和创 造发明最为突出,理应成为本文记叙的重点。
记里鼓车
张衡(78——139)东汉著名文学家、科 学家、政治家。在文学、艺术、地震学、天 文学、地理学、数学、气象学、机械学等方 面都颇有建树。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 的张衡墓题词时说:“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 在世界上亦所罕见。”
指南车
一、课前准备:
1、给下列句中划线的字注音: ①衡少善属文( shào )( zhǔ ) ②不好交接俗人( hào ) ③累召不应( lěi ) ④五载复还( zǎi )
D.宁许以负秦曲
答案:C(形容词意动用法) (A.名词活用为动词;B.名词作状语;D.动词使动。)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B)
A.举孝廉不行B.言Biblioteka 详明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D.衡下车,治威严
答案:B(详尽明白,现代意相同。)
(A.没有去/不可以、不中用;C.方向/就相对的或并列的
4、本文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是什么? ①记叙语言非常质朴通俗。 例如:“不行”“不就”“不应”“不慕”等句 用语非常质朴通俗,毫无雕饰痕迹,却鲜明地展现 了张衡不追逐名利的高尚道德。
②说明语言十分准确简洁。 例如:第四自然段仅用170多个字就将候风地动
仪的有关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可见用语之简 洁;用酒樽描摹仪器的外形,用“中、傍、外、下” 等指明部位,足见其用语之准确。
明确: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 (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写作上“精
思傅会”,科学上“致思”“研核”,孜孜不倦, 贡献卓越; (2)“从容淡静”,不慕世俗的虚荣,“举孝廉不 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不 慕当世”; (3)品行端正,忧国忧民,作《二京赋》讽谏王侯, 整治法度收禽奸党。
质地
以精铜铸成,

员径八尺,
风 地
合盖隆起,
外形
动 仪
形似酒尊,
饰以篆文山
雕饰
龟鸟兽之形。
候风地动仪之构造示意图
中有都柱,
傍行八道,
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
内 部
首衔铜丸, 机
下有蟾蜍, 械
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
构 造
皆隐在尊中,
覆盖周密无际。
……
验之以事,
合契若神。
2.张衡的高尚品德是什么?联系上下文说 一说,何以见得“才高于世”?其“从容淡 静”又表现在哪里?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衡少善属文(属:连缀,写) ⑵而无骄尚之情(骄尚:骄傲自大) ⑶公车特征拜郎中(拜:授予官职) ⑷衡不慕当世(当世:权臣大官) ⑸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无征:没有应验) ⑹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典宪:典章制度)
4.翻译句子,指出各句包含的语法现象: 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译: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他)却没有去(应
1、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记叙的 重点是什么?(采用明段意分段法,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全文五个自然段中,二、三、四自然段讲的 都是张衡取得的科学成就,自然应合为一大段。这样, 就理清了文章的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1)写张衡的品格和文才①; (2)写张衡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就(②③④); (3)写张衡的政治才干(⑤⑥);
第13课 张衡传 范晔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个人,是我国东汉的学者张衡。1900 年前,当人们都还在茫然中打量这个世界时,张衡,就已 经将自己的足迹踏遍了他所能触及的所有的文明巅峰。 他 是文学家,二京大赋,气势恢宏; 他是书画家,东汉四家, 上有其名; 他是数学家,圆周率说,千年第一; 他是发明 家,浑天地动,构造奇精; 他是地理学家,地形图表,泽 被后世; 他更是天文学家,洞观天象,拨正视听。 他可谓 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无所不精。他为什么 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2.解释下列句中的词:
① a.游于三辅(介词,表处所,在) b.虽才高于世(介词,表比较,比) c.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介词,表范围,在……方
面)
② a.因入京师,观太学(介词,趁(机会) ) b.……作《二京赋》,因以讽谏(介词,通过、藉) c.伺者因此觉知(介词,因为) ③ a.公车特征拜郎中(召,动词) b.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应验,动词) ④ a.精思傅会,十年乃成(精心,形容词) b.以精铜铸成(纯,形容词)
和“不应”的主语(即兼语)“其”。 ③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译:用篆字、山、龟、鸟、兽等图案雕饰。 ——状语后置。
④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译: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样的事。 ——“所记”,“所”+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
“未之有”即“未有之”,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二、课堂学习:
自学问题,相互展示:
课堂检测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D)
A.公车特征拜郎中
特征:特地征召
B.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素常
C.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拟:模仿
D.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居:居住
答案:D(担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A.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几个人或几个事物之一说;D.官吏初到任/从车上下来)
5.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C ) A.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力算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未之有也 D.果地震陇西 答案:C(C为宾语前置,其余为状语后置)
谢谢观赏
明确:分析:传记记述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也不可能 把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进文章去,而只能 记述人物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同时显示出这个人的品格特点。 本文先介绍了张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学才能;重点写他一 生中最突出的辉煌的科学成就,而在科学成就中尤其重要的 是他首创的候风地动仪,最后介绍了他政治上的才干。文章 这样处理材料,就使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B.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以精铜铸成
不赂者以赂者丧
答案:A 均为介词“通过”(B.但是/并且;C.才/竟然; D.用/因为)
3.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C )
A.乃使其从者衣褐 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