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巧手做风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巧手做风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
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巧手做风筝》教案
[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通过学生制作风筝,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统筹安排能力。
2、认知目标:通过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及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3、德育目标:通过风筝的历史介绍、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风筝图形的剪裁
[教学重点]:风筝骨架的扎制
[课时安排]:共1课时,本课是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引言
[师]:现在是春天,眼光明媚,百花齐放,特别适合到户外去活动活动。
在这样的日子里,你们都喜欢到外面玩些什么呢?
[生]:根据情况回答
[师]:说到放风筝,请问大家,你们知道风筝起源于哪个国家吗?
[生]:中国!!
[师]:风筝呀,起源于我们中国,至今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最早的风筝是用来传递信息,报告军情的。
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变成玩具,到了晚唐,风筝上已经有用丝条或竹笛做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有了“风筝”的名字。
[师]:前阵子我们学校举行了大型的风筝比赛,看着人家的风筝做的那么漂亮,飞得那么高,你们心里羡慕吗?你们想不想自己亲手制作一个漂亮的风筝,把它放上蓝天呢?
[生]:想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风筝的制作。
二、制作材料和工具
[师]:要想制作风筝,就需要用到材料和工具,制作风筝需要哪些材料你知道吗?那么还需要哪些工具你知道吗?
[生]:学生发言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我们来总结一下,制作风筝所需要用到的材料和工具。
请同学们看投影课件。
三、制作原理
[师]:准备好了材料和工具,我们还需要了解风筝的制作原理。
风筝能飞上蓝天,除了它本身质地轻盈,借助风力外,最重要的一个特性就是要讲求对称。
什么叫对称呢?以我们常见的蝴蝶和蜻蜓风筝来说,它们的左边和右边,不论大小,体形,还是花色、重量来说,都是一致的。
像这样的左右一致的形状我们称为对称。
风筝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特性,才能在空中平稳的飞行。
因此同学们在制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风筝的对称。
四、制作过程
[师]:了解了制作的原理,同时我们也准备好了制作的工具和材料,下面就该学习如何制作风筝了。
[师]:制作风筝一般分为如下几步:
1、剪裁图形
2、扎骨架
3、装尾巴
4、画风筝
5、栓提线
6、试飞调试[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老师手中的这种“八角”风筝,首先请同学们来观察一下我手中的“八角”风筝,它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说一说。
[生]:1、像星星2、像两个正方型嵌套在一起。
3、……
1、剪裁图形
[师]:哦,有同学说这个图形像两个正方形嵌套在一起。
同学们的观察非常的敏锐。
选择这种风筝是因为这种风筝的形状很特殊,无论从上下左右哪个方面来看,这种“八角”风筝都非常的对称,不仅如
此,这种风筝还制作简单,容易放飞。
[师]:可是我们发现,要在纸上制作出一个标准的正方形很难,何况我们的这个图形是两个正方形互相嵌套在一起的,那就更难了。
请同学们动动脑筋,要想做出这样的“八角”图形,你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吧![生]:动脑动手想办法
[师]:同学们的方法非常多,老师这里有一个巧方法,可以一剪刀就剪出一个“八角”形出来,你们相信吗?
[生]:非常疑惑,不相信
[示范演示]:
1、先折出一个正方形出来。
2、上下两边先对折
3、接着,左右两边再对折
4、然后左下角和右上角对折
5、在4的基础上,再左下角和右上角对折
6、剪刀一下剪出图形
[师]:怎么样,我剪出来了吗?
[生]:哇,真奇妙!
[师]:有同学说,老师您这不是剪窗花的吗?那我为了漂亮,我也可以像剪窗花那样在图纸中间剜成镂空的花纹,你们说这个想法可以吗?
[生]:不行!那样风筝就漏风,不能兜住风,就飞不上天了。
[师]:你们说的很对,当然,我们都想让我们的风筝与众不同,充满了个性,我们也可以在下刀的时候做点变化,我们可以将八角变成园角,斜角,花纹等等,因为老师今天教大家的这种“八角”风筝很特殊,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他都是十分对称的。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试着剪出你们认为最漂亮的风筝的图形,剪好后,我们进行下一步操作。
[图形展示]:对剪得漂亮的图形进行评讲,鼓励学生的积极性。
2、扎骨架
[师]:剪好了图纸,我们就要扎骨架了,在固定骨架的过程中,我
们还要注意风筝制作原理中的对称,即上下一样,左右一致。
[制作方法]:1、在紫色的划线处截取相应长度的竹签,用大小相等的纸片固定在图纸上,纸片粘帖位置也应该对称,左右一致。
2、风筝的左右是固定好了,可是上下还未固定,我们还需要在顶端和底端间(橙色线段)用竹签来固定,将风筝的骨架撑起来,使之定型。
3、先用纸卷出一个小圆筒,大小刚好可以插进竹签端头为宜,一端压平,固定在顶端,用小纸片粘好,再用同样的方法,制作一个小圆筒,粘在底端,然后中间插上竹签,使竹签具有一定的弯弧度。
[师]:请同学们动手制作,制作过程中,注意操作安全,还要分工协作。
[生]:动手制作
五、画风筝
[师]:同学们刚才把骨架已经扎好了,现在就在风筝的正面涂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和颜色吧!顺便给风筝加上美丽的尾巴。
在图画时,请同学们要注意色彩面积要大,颜色要鲜艳明丽,留白要少,这样我们的风筝在放飞蓝天时才更加醒目漂亮!
[生]:用水粉作画,画自己心目中最漂亮的风筝。
六、展示成果
[师]:我看到很多同学已经把风筝画好做好了,请你们给大家展示你们的风筝,大家选选谁做的风筝最漂亮
[评一评]:进行评比,选出最漂亮的风筝。
七、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风筝制作的前半部分,我们剪裁好了图形,也扎好了骨架,同时还给我们的风筝涂上了漂亮的色彩,在下一节课里,我们学习如何栓提线,同时进行试飞调试,把我们做好的风筝放飞蓝天!请同学们在下节课的时候准备好线轴和风筝线。
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节课再见!
制作风筝活动评价表
学情分析
我所执教的这个班级的学生比较活跃,小组学习开展地比较好。
小组长比较负责,能带动起小组成员的学习。
学生们适合小组讨论学习,愿意分享自己的所得。
同时,这个班学习氛围较为浓厚,因此,我采用小组讨论,让学生上台展示点评,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年级的学生从发展阶段来看,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基础。
这个时期的学生,已经通过之前的生活和学习,具备了一些生活积累,社会生活经验比以前更为丰富。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已经形成了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处理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的能力,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
知识。
在学习本课前可能部分学生已经多少了解风筝的起源。
,但如何制作及制作原理还不是很了解. 通过本课题的制作活动,能够达成本课教学活动目标的有利条件。
课前学生根据教师下发的制作预习单,积极的进行材料准备,为成功制作风筝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效果分析
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目标,1、风筝的起源。
2、了解风筝的原理。
3、制作风筝的步骤。
4、培养学生制作兴趣。
《制作漂亮的风筝》课堂中的活动应是教师在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
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教师真正地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因为老师的参与会让学生感到他们所做的事不是一件随意的小事,面是一件值得他们去重视,去认真体验的一件大事,老师的指导又使他们少走弯路,可借鉴我们已有的经验帮助他们更快地享受成功。
1、涉及本课制作内容非常丰富。
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制作过程。
准备材料、研究制作原理;然后分小组进行探究制作过程,进行成果交流展示。
2、课堂上应给予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由制作发挥,给学生搭建成功的平台,让学生在制作活动中,锻炼他们的动手制作能力,在自我行动中增强对原理的理解,督促自己在学习制作中努力达到相关要求。
3、课后应安排相关制作的作业,学以致用,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师要充分备课,认真分析学情,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调动学生学习制作的积极性。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主题四《巧手做风筝》活动二。
这一课安排1课时的新授课来完成。
教学目标是1、技能目标:通过学生制作风筝,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统筹安排能力。
2、认知目标:通过制作过程,培养学
生综合思维及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3、德育目标:通过风筝的历史介绍、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风筝图形的剪裁。
教学重点:风筝骨架的扎制
本课时以《巧手制作风筝》为主题,教材用1、剪裁图形2、扎骨架3、装尾巴4、画风筝5、栓提线6、试飞调试等步骤,进行风筝的制作。
同时在制作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教育。
测评题
1、风筝起源于哪个国家?
2.、制作风筝的原理是什么?
3、风筝制作需要走哪几步?
课后反思
1、这节课我准备得比较充分,材料也准备得很充足。
2、整节课的思路比较清晰,时间安排也很合理。
3、做风筝的过程每一步都讲得很详细,教做风筝的过程也很到位。
4、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合作的体验与快乐。
5、六年级的学生做出来的风筝很漂亮,但是没能让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风筝。
以后如果再教学生们做,我想让他们合作完成之后,再继续做,好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风筝。
课标分析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规定3-9年级开设实践活动课。
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和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
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初步形成技术能力。
《巧手做风筝》正是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课标的要求。
通过做风筝,同学们锻炼了自己的技术能力和创造能力,也让同学们丰富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达到了国家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