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八年级物理下学期周练试卷(5.14,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某某省某某市八年级(下)周练物理试卷(5.14)
一、填空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
1.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的是()
A.肥皂泡可以吹得很大而不破
B.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吸引轻小纸屑
C.磁铁能吸引大头针
D.挂衣服的塑料吸盘压紧在玻璃上,很难被拉开
2.依据卢瑟福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绕核高速旋转的粒子是()
A.电子 B.质子 C.中子 D.原子
3.划船时,使船和桨一起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A.划船的人 B.河中的水 C.船桨 D.船
4.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壁上.当水平力减小为时,物体A恰好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此时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A.减小为原来的B.和原来一样
C.增大为原来的2倍 D.无法判断
5.新割的玻璃茶几有锋利的边缘,应把它磨平,这样做的目的是()
A.增大压力 B.减小压力 C.增大压强 D.减小压强
6.下面四个例子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A.载重汽车装有很多车轮B.压路机的碾子的质量很大
C..冰鞋上装有冰刀D.飞镖的箭头很尖
7.用绳子拉着一辆小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当小车速度为 v 时,绳子突然断了,绳子断的瞬间小车将()
A.立即停止运动
B.做加速运动
C.以更大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D.按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
8.在学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时,老师做了如图的实验:具有一定速度的钢珠在水平面上能沿直线 AB 运动;如果在它的运动路径近旁放一磁铁,钢珠的运动路径将变成曲线 AC.对该实验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用玻璃球代替钢珠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B.钢珠沿直线 AB 运动时不受任何外力作用
C.钢珠沿曲线 AC 运动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D.实验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9.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现象的是()
A.起跑时运动员用脚向后使劲蹬地
B.运动员跑到终点后还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
C.将锤柄在地面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
D.拍打被子去掉灰尘
10.如图所示,下列四项运动包含了一些物理知识,其描述正确的是()
A.跳水运动员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是因为力改变了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B.足球运动员对球的作用力和球受到的重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举重运动员将杠铃举在空中静止时,他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篮球运动员抛出的篮球在空中先上升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11.如图所示,小球沿粗糙的水平面向右运动.假设在运动过程中重力突然消失,其后小球将()
A.立即停止运动
B.向右做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
C.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D.竖直向上运动
12.甲、乙两图是一个金属球固定在金属杆上处于静止状态,F 表示金属杆对金属球的力.丙、丁两图是一个金属球挂在细线下摆动到图示位置,F表示细线对金属球的力.其中正确的是()
A.甲和丙B.甲和丁C.乙和丙D.乙和丁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2分)
13.卢瑟某某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后来,人们发现原子核是由和组成的.
14.一瓶氧气的密度为10kg/m3,质量为20kg,则瓶中氧气的体积是m3;若用去一半,则剩余氧气的密度为kg/m3.
15.如图a用丝绸摩擦有机玻璃棒,然后靠近碎纸屑,发现纸屑能被吸引,说明摩擦起电,带电体能,然后将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图b所示的自制的验电器,发现两片金属箔片会X开,金属箔片X开是因为,用手不停地捋图c中塑料细丝,会越捋越(蓬松/靠拢).
16.如图所示,静止在硬纸板上的生鸡蛋受到重力和力;迅速击打硬纸板,板上的鸡蛋不随纸板一起飞出的原因是鸡蛋具有.鸡蛋落入杯中后,水对杯底的压强将(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7.利用身边的器材可以做很多小实验来验证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小明利用气球做了以下几个小实验:
(1)图甲所示,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2)图乙中,用一个摩擦过的气球靠近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空易拉罐,发现空易拉罐向气球一侧滚动,这是因为的原因,移开气球,发现易拉罐由于,仍能继续向前滚动.
18.将质量为25kg,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物块放在1m2水平桌面的中央,该物块对桌面的压力大小为N,压强为Pa;如果沿竖直方向将该物块切去一半,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为Pa.(g=10N/kg)
19.一个箱子重为80N,放在水平面上,用5N的水平力去推,箱子未动,这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应等于5N.当水平推力增大到8N时,箱子恰好被推动.当水平推力增大到10N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为N,箱子做运动.
20.“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在距月球表面200km高度经过多次“刹车制动”,最终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刹车制动”时,沿运动方向喷射高温气体,对卫星施加制动力,该力的施力物体是.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的;在绕月球匀速运动时,卫星受到作用(选填“平衡力”、“非平衡力”)•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4分)
21.一物块静止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请画出物块所受重力和物块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
22.请在图中画出压缩的弹簧对拇指弹力的示意图.
四、解答题(每空一分,计算每问2分,共30分)
23.平底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茶杯重3N,茶杯的底面积是25cm2,茶杯内装有200cm3的水.(g取10N/kg)求:
(1)茶杯内水的质量.
(2)茶杯对桌面的压力.
(3)茶杯对桌面的压强.
24.国家制定载货车辆对地面的压强控制在7×l05×l04kg,车轮与地面接触总面积是2.求:
(1)货车对路面的压力是多少?
(2)货车对路面的压强是多少?是否超过标准?(g取10N/kg)
25.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如甲、乙、丙所示.
(1)甲、乙、丙实验中,根据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甲、乙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3)由实验乙、丙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请举出生活中应用此知识的一个实例.
(4)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比较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丙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丁的大小关系为P丙P丁(选填“>”“<“或“=”)
26.在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我们曾追随着物理学家的足迹,设计过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
(1)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在实验中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由静止开始滑下.
(2)逐渐减小图中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比较小车在不同水平表面滑行的,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就越,小车运动得越.由此联想到在雨雪天驾驶汽车应适当(选填“增大”或“减小”)汽车之间的距离.
(3)实验结果能证明.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运动的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运动.
27.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在真空中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当空气阻力很小时可以忽略时,物体的下落可以近似地看作做自由落体运动.为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小明和同学作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快慢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他们分别将三个金属球在高处自由静止释放,测得金属球落地时间如下表:
实验序号材料质量m/kg 下落时间t/s
1 铁球
2 铁球
3 铅球
(1)他们选用金属球而不选用棉花球或纸团进行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
A.便于实验操作
B.便于实验观察
C.相对空气阻力较小,使运动更接近自由落体运动,实验更具科学性
(2)根据表中的数据,宇航员在月球上将小铁片和羽毛在同一地点、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它们将.
A.同时落地B.铁片先落地,羽毛后落地 C.羽毛先落地,提片后落地.
28.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
(1)如图甲用手按压强计的橡皮膜,U型管内水面出现高度差;将橡皮膜放入酒精中,U型管内水面也出现高度差,这说明;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法;
(2)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型管中有高度差,通过方法可以进行调节.
①从U型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②拆除软管重新安装;③向U型管内加适量水;
(3)比较乙、丙实验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有关;比较丙、丁实验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有关.
2016-2017学年某某省某某市仪征三中八年级(下)周练物理试卷(5.14)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
1.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的是()
A.肥皂泡可以吹得很大而不破
B.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吸引轻小纸屑
C.磁铁能吸引大头针
D.挂衣服的塑料吸盘压紧在玻璃上,很难被拉开
【考点】GH: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析】分子动理论内容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
【解答】解:A、肥皂泡可以吹得很大而不破是由于分子间有引力,故A正确;
B、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吸引轻小纸屑是由于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故B错误;
C、磁铁吸引大头针是由于磁铁能吸引铁性物质,不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故C错误;
D、挂衣服的塑料吸盘压紧在玻璃上,很难被拉开,是因为大气压强的存在,与分子间的作用力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2.依据卢瑟福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绕核高速旋转的粒子是()
A.电子 B.质子 C.中子 D.原子
【考点】32:原子的核式模型.
【分析】根据对原子结构知识的掌握分析答题.
【解答】解:卢瑟福认为:原子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故选:A.
3.划船时,使船和桨一起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A.划船的人 B.河中的水 C.船桨 D.船
【考点】6I:力作用的相互性;6E:力的概念.
【分析】掌握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一个物体受到力,同时给施力物体一个反作用力.
【解答】解:划船时,船桨向后划水,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河中的水就会给船和船桨向前的反作用力,所以人会向前运动.
故选:B.
4.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壁上.当水平力减小为时,物体A恰好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此时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A.减小为原来的B.和原来一样
C.增大为原来的2倍 D.无法判断
【考点】6T: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分析】物体静止在竖直墙壁上和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都受平衡力作用,摩擦力都等于重力.
【解答】解:物体静止和匀速下滑,都是平衡状态,所受平衡力为重力和摩擦力,根据平衡力特点可知:摩擦力等于重力,而重力不变,所以两次摩擦力不变.
故选B.
5.新割的玻璃茶几有锋利的边缘,应把它磨平,这样做的目的是()
A.增大压力 B.减小压力 C.增大压强 D.减小压强
【考点】85: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分析】压强大小与压力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增大压强的方法:一是当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二是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减小压强的方法:一是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二是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新割的玻璃茶几有锋利的边缘,受力面积很小,人在同样的压力作用在上面时,产生的压强很大,很容易伤人;
若把它磨平,增大了受力面积,减小了压强,免得伤人.
故选D.
6.下面四个例子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A.载重汽车装有很多车轮B.压路机的碾子的质量很大
C..冰鞋上装有冰刀D.飞镖的箭头很尖
【考点】85: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分析】(1)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解答】解:
A、载重汽车装有很多车轮,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A符合题意.
B、压路机的碾子的质量很大,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故B不符合题意.
C、溜冰鞋鞋底装上冰刀,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
D、飞镖的箭头很尖,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用绳子拉着一辆小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当小车速度为 v 时,绳子突然断了,绳子断的瞬间小车将()
A.立即停止运动
B.做加速运动
C.以更大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D.按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
【考点】6J:牛顿第一定律.
【分析】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据此可对题目中的现象做出推理.【解答】解:用绳子拉着小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如果绳子突然断了,小车在水平方向上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小车将按原来的速度v 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D.
8.在学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时,老师做了如图的实验:具有一定速度的钢珠在水平面上能沿直线 AB 运动;如果在它的运动路径近旁放一磁铁,钢珠的运动路径将变成曲线 AC.对该实验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用玻璃球代替钢珠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B.钢珠沿直线 AB 运动时不受任何外力作用
C.钢珠沿曲线 AC 运动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D.实验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考点】6K: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分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据此分析钢珠的运动轨迹.
【解答】解:钢珠做曲线运动是因为钢珠收到了磁铁的吸引力,力改变了钢珠球的运动状态而导致的,因此,
A、磁体不能吸引玻璃球,因此用玻璃球代替钢球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因此A选项错误;
B、钢珠沿直线运动时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因此B选项错误;
C、当钢珠做曲线运动时,运动的方向发生了改变,运动状态也就发生了改变,因此C选项错误;
D、本实验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因此D选项正确;
故选D.
9.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现象的是()
A.起跑时运动员用脚向后使劲蹬地
B.运动员跑到终点后还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
C.将锤柄在地面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
D.拍打被子去掉灰尘
【考点】6M:惯性现象.
【分析】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分析各选项涉及的物理现象,然后找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解:A、起跑时运动员用脚向后使劲蹬地,同时受到地给运动员一个反作用力,开始跑动,利用了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不属于惯性,符合题意;
B、运动员跑到终点时,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不符合题意.
C、撞击中,锤头和锤柄一块运动,锤柄受力静止,而锤头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运动,与锤柄结合的更结实,属于惯性现象;不符合题意.
D、用手拍打被子上的灰尘,灰尘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状态,离开了被子,属于惯性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如图所示,下列四项运动包含了一些物理知识,其描述正确的是()
A.跳水运动员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是因为力改变了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B.足球运动员对球的作用力和球受到的重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举重运动员将杠铃举在空中静止时,他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篮球运动员抛出的篮球在空中先上升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考点】6F:力的作用效果;6L:惯性;6S: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
【分析】(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主要区别在于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
上.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的.
(3)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解答】解:
A、跳水运动员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受到重力作用,是重力改变了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故A正确;
B、球受到的重力是地球对球的作用,与足球运动员对球的作用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
C、举重运动员将杠铃举在空中静止时,地面对他的支持力等于他的重力加上杠铃的重力,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和他的重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 错误;
D、篮球运动员抛出的篮球在空中先上升是由于篮球具有惯性,不是受到惯性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A.
11.如图所示,小球沿粗糙的水平面向右运动.假设在运动过程中重力突然消失,其后小球将()
A.立即停止运动
B.向右做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
C.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D.竖直向上运动
【考点】6U:力与运动的关系.
【分析】根据牛顿定律进行分析,即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解:
假设在物体运动过程中重力突然消失,对水平面的压力、水平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摩擦力都会同时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我们知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因为小球原来是向右运动,当外力突然消失,小球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小球将保持原来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
故选:C.
12.甲、乙两图是一个金属球固定在金属杆上处于静止状态,F 表示金属杆对金属球的力.丙、丁两图是一个金属球挂在细线下摆动到图示位置,F表示细线对金属球的力.其中正确的是()
A.甲和丙B.甲和丁C.乙和丙D.乙和丁
【考点】6U:力与运动的关系.
【分析】(1)甲乙两图小球固定在金属杆上处于静止状态,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作用点都在小球的重心(几何中心)上,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方向竖直向上;
(2)丙、丁两图细线对小球的拉力的方向沿着绳子收缩的方向.
【解答】解:甲乙两图小球固定在金属杆上处于静止状态,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因为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所以支持力方向竖直向上,故甲正确;
丙、丁两图细线对小球的拉力的方向沿着绳子收缩的方向,故丁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2分)
13.卢瑟某某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后来,人们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考点】H3:原子结构、元电荷与带电情况.
【分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
【解答】解:根据相关的基础知识可知,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故答案为:质子;中子.
14.一瓶氧气的密度为10kg/m3,质量为20kg,则瓶中氧气的体积是2 m3;若用去一半,则剩余氧气的密度为5 kg/m3.
【考点】2A:密度的计算;2B: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1)知道原来氧气的密度和质量,利用V=求瓶中氧气的体积;
(2)若用去一半,氧气的质量减半,但体积不变,再利用密度公式求剩余氧气的密度.
【解答】解:
(1)由ρ=得瓶中氧气的体积(瓶的容积):
V===2m3;
(2)若用去一半,氧气的质量减半,m′=×20kg=10kg,
但体积不变,V=2m3,
剩余氧气的密度:
ρ′===5kg/m3.
故答案为:2;5.
15.如图a用丝绸摩擦有机玻璃棒,然后靠近碎纸屑,发现纸屑能被吸引,说明摩擦起电,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的物体,然后将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图b所示的自制的验电器,发现两片金属箔片会X开,金属箔片X开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用手不停地捋图c中塑料细丝,会越捋越蓬松(蓬松/靠拢).
【考点】H1:物体带电现象;H8: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分析】(1)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了电荷,而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根据验电器的金属箔片是否X开角度来确定物体是否带电.其之所以X开角度,就是由于两个箔片带了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造成的.
(3)被手捋过的塑料带了同种电荷,利用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可以确定塑料细丝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了正电,由于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所以当其靠近碎纸屑时,碎纸屑会被吸引过来.
(2)当验电器与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后,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上都带了正电,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两个金属箔片会X开角度.
(3)被手捋过的塑料细丝带了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细丝之间由于相互排斥而蓬松,越捋,细丝带的电荷越多,斥力越大,细丝会越蓬松.
故答案为:吸引轻小物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蓬松.
16.如图所示,静止在硬纸板上的生鸡蛋受到重力和硬纸板的支持力;迅速击打硬纸板,板上的鸡蛋不随纸板一起飞出的原因是鸡蛋具有惯
性.鸡蛋落入杯中后,水对杯底的压强将变大(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考点】6M:惯性现象;88:液体的压强的特点.
【分析】(1)对鸡蛋进行受力分析,其静止,受重力和纸板的支持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2)掌握惯性的知识,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鸡蛋原来静止,硬纸板飞出后,鸡蛋由于惯性会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3)根据p=ρ液gh,分析水的深度变化的,得出水对杯底压强的变化.
【解答】解:静止在硬纸板上的生鸡蛋受到重力和硬纸板的支持力;
打硬纸板,板上的鸡蛋不随纸板一起飞出的原因是鸡蛋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鸡蛋落入杯中后,水的深度变大,由p=ρ水gh得,水对杯底的压强变大.
故答案为:硬纸板的支持;惯性;变大.
17.利用身边的器材可以做很多小实验来验证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小明利用气球做了以下几个小实验:
(1)图甲所示,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图乙中,用一个摩擦过的气球靠近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空易拉罐,发现空易拉罐向气球一侧滚动,这是因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原因,移开气球,发现易拉罐由于惯性,仍能继续向前滚动.
【考点】6F:力的作用效果;6L:惯性;H6:摩擦起电.
【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2)由于摩擦起电,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即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解答】解:
(1)由图甲可知,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即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摩擦过的气球带上了电荷,由于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故空易拉罐向气球一侧滚动;
移开气球,由于易拉罐具有惯性,易拉罐能继续向前滚动.
故答案为:(1)形变;(2)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惯性.
18.将质量为25kg,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物块放在1m2水平桌面的中央,该物块对桌面的压力大小为250 N,压强为×104Pa;如果沿竖直方向将该物块切去一半,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为×104Pa.(g=10N/kg)
【考点】81: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86: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分析】(1)物体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物体本身的重力,根据公式p=可求对桌面的压强;
(2)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压力减半,接触面积减半,根据公式p=可求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
【解答】解:(1)物体对桌面的压力:
F=G=25kg×10N/kg=250N,
∵s=a2=(10cm)2=100cm2=1×10﹣2m2
∴压强:
p==×104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