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lorer变速成图软件在塔里木盆地三道桥东地区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xplorer变速成图软件在塔里木盆地三道桥东地区的应用李弘艳;韩强;李春雷
【摘要】塔里木盆地三道桥东地区经历过强烈的构造运动,地层超覆、削截关系复杂,构造幅度低.7口探井的测试结果表明工区有效圈闭落实存在较大难度.利用Explorer变速成图软件对该区目标层位顶面构造进行建模,在目标区域发现数个低幅度构造圈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实效,提高了传统方法在地震资料控制下建立地质模型的精度,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期刊名称】《石油地质与工程》
【年(卷),期】2012(026)006
【总页数】3页(P68-70)
【关键词】变速成图;优势面;时深转换;三道桥东三维工区;塔里木盆地
【作者】李弘艳;韩强;李春雷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443
三道桥东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雅克拉断凸构造带,该区经历过强烈的构造运动,地层超覆、削截关系复杂,构造幅度低,圈闭落实存在困难[1-2]。

工区内已钻探井7口,油气显示良好,但均未获得工业油气流。

针对以上特点,本文在三道桥
东三维工区应用了Explorer软件对目标层进行了速度分析及时深转换,并且根据
时深转换结果与钻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成图精度较高,对低幅度构造区域的圈闭落实起到关键作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Explorer软件是Paradigm公司基于叠加速度反演法速度场建立与构造成图方法
的原理和思路,生产的一款用于速度分析、速度建模及时深转换,最终对目标层位顶面建立构造模型的变速成图软件。

该软件针对研究区域的速度横向变化情况及构造变化程度,基于深度偏移原理,通过层速度分析建立三维速度模型,通过比例算法或射线追踪图偏移法完成时间域(未偏移的叠加数据)或偏移时间域到深度域的转换,最终建立地质模型。

Explorer变速成图软件是基于深度偏移原理进行层速度分析、建立三维速度模型
进而建立地质模型的软件。

因此,层速度分析是该软件进行地质建模的一个关键环节,在此基础上实现对目标层位等T 0构造图的时深转换。

速度分析的关键技术包括:①沿层提取均方根速度以实现散点速度信息到速度平面图的转化;②通过反演将叠加速度转化为层速度,该方法消除了地层产状复杂时DIX公式转换带来的误差[3-5],精度更高;③该软件引入了Formation(优势面)定义,根据地层接触关系定义时间模型,Formation是指所需计算的目的层
界面。

对于不整合接触关系的地层,可以定义Formation1或Formation2为优
势层来表示超覆、削蚀等上下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图1),在此基础上进行时间构造建模,从而实现了层位对速度模型的约束;④将地震速度和钻井速度结合起来,实现层速度的校正。

时深转换系统是实现从时间域向深度域转换的纽带。

该软件提供了比例算法和图偏移两种时深转换方法,比例算法用于地层倾角较小的地层,而图偏移算法则是基于三维垂直入射射线追踪的原理,将时间域或时间偏移域的解释层位校正到其真实的空间位置,通常用于地层倾角较大,速度横向变化大的地层[4]。

三道桥东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雅克拉断凸构造带,油气地质条件优越,周围已发现了多个油气田(藏)。

工区西邻雅克拉气田,西南部为东河塘油田,是中国石化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地区[1-2]。

前期研究表明,本区断裂发育、地层超覆、削截关系复杂,构造幅度低[2]。

工区内已钻探探井有7口,油气显示良好,但均未获得工业油气流,分析认为这几口探井均未打到有效圈闭。

因此,发现目的层有效圈闭是该区油气勘探的重点和难点[6]。

针对上述特点,本文在三道桥东三维工区应用了Explorer变速成图软件对该区目标层位进行速度建模及时深转换,发现了一系列低幅度构造[7],取得了较好的应用实效。

本次工作中首先根据工区内地层接触关系定义优势面,然后应用钻井层速度对地震层速度进行校正,最后,利用校正后的地震层速度,采用射线追踪图偏移的方法进行时深转换得到目标层位(T05反射波)深度构造模型。

优势面的选取是速度分析及时深转换的基础。

图2是根据三道桥东三维工区地层接触关系建立的时间构造模型,具体实现方法是利用构造解释获得的偏移时间域反射层T 0图建立工区地震速度和钻井数据库,对目的层建立Formation,将T0层位与Formation对应起来,根据工区内地层接触关系定义优势面,实现层位约束建模。

本工区中,T64(Formation1)超覆在 T05(Formation2)之上,T75(Formation3)被 T 05(Formation2)削蚀,因此定义 T 05(Formation2)为优势面。

地震层速度校正是模型建立成功与否的关键。

图3是应用钻井层速度对地震层速度进行校正的交会图及平面图,以T 32为例,钻井层速度与地震层速度之间存在线性相关性,本层共有7口钻井的层速度与地震层速度相关性较好,分布在线性拟合关系附近,因此应用这7口钻井对地震层速度进行校正。

图3中的平面图为T 32原始地震层速度(左)和经过校正后的地震层速度(右),校正过程中依据二者之间的线性相关性,拟合出线性相关函数,并应用此函数消除了地震层速度与钻
井层速度之间的系统差,校正前后速度趋势未发生变化。

图4是利用校正后的地震层速度,采用射线追踪[8]图偏移的方法进行时深转换得到的前中生界侵蚀面深度构造图(T05反射波)。

为验证速度模型建立及时深转换的精度,在此次成图过程中,选取了工区中的5口井参与速度分析与速度校正,而另外两口井(well4、well6)则作为验证井,以对成图精度进行验证,通过对深度误差的统计(表1),可以看出,本次时深转换的精度较高,误差在行业规范中深度预测误差范围之内。

同时,从时深转换结果来看,三道桥东三维工区整体呈南高北低的趋势,该区前中生界侵蚀面上存在两个构造带,即well3井区呈北东向展布的构造带(与工区南面的东河塘油田相接)和well2井区近东西向展布的构造带(与工区东部雅克拉气田相接),这与传统方法的成图结果相吻合。

在这两个构造带中发现了7个微幅构造,单个圈闭闭合高度在10~70 m不等,面积在0.5~3 km2之间。

工区内前期探井基本分布在这两个构造带之内,但均不在圈闭范围内,分析认为本区内钻井失利的原因可能是未钻至构造高点上,这与本次采用Explorer变速成图软件成图结果较为吻合。

Explorer变速成图软件综合了地震速度、测井速度、地震解释层位及钻井分层等多种数据建立速度模型,射线追踪图偏移方法进行时深转换,有效地避免了地层产状复杂地区DIX公式转换带来的误差,适合于工业制图,减少人为因素的不利影响。

该软件在三道桥东地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但由于速度校正过程中是应用钻井速度对地震速度进行校正来实现的,因此,井震匹配关系至关重要,在应用过程中,层位的标定是基础;同时,复杂地区的变速成图影响因素较多,在应用过程中仍需进一步总结经验。

[1]贾承造.中国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291-300.
[2]何发岐,梅廉夫,费琪.前陆盆地前缘隆起带圈闭的形成及其含油气性——
以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06,28(5):418-423. [3]何际平,鲁烈琴,王红旗,等.复杂地区速度场建立与变速构造成图方法技
术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1):167-172.
[4]邓光效,顾汉明,黄志霞.模型层析法变速成图技术在江汉盆地拖谢地区构
造解释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7,4(4):337-340.
[5]戴晓云,刘在枢,金玉洁.复杂构造地区叠加速度分析[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7,42(1):66-69.
[6]王伟,曹刚,黄旭.东辛油田营8断块油藏精细构造解释和剩余油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25(3):51-55.
[7]李满顺,李磊.泌阳凹陷毕店地区小型圈闭识别技术和效果[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0,24(4):37-39.
[8]姜建群,金祥纯,邹荷莉.应用射线追踪技术预测大民屯凹陷油气运移路径
与聚集区[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7,21(3):20-23.
【相关文献】
[1]贾承造.中国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291-300. [2]何发岐,梅廉夫,费琪.前陆盆地前缘隆起带圈闭的形成及其含油气性——以塔里木盆地沙
雅隆起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06,28(5):418-423.
[3]何际平,鲁烈琴,王红旗,等.复杂地区速度场建立与变速构造成图方法技术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1):167-172.
[4]邓光效,顾汉明,黄志霞.模型层析法变速成图技术在江汉盆地拖谢地区构造解释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7,4(4):337-340.
[5]戴晓云,刘在枢,金玉洁.复杂构造地区叠加速度分析[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7,42(1):66-69.
[6]王伟,曹刚,黄旭.东辛油田营8断块油藏精细构造解释和剩余油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25(3):51-55.
[7]李满顺,李磊.泌阳凹陷毕店地区小型圈闭识别技术和效果[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0,
24(4):37-39.
[8]姜建群,金祥纯,邹荷莉.应用射线追踪技术预测大民屯凹陷油气运移路径与聚集区[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7,21(3):20-23.
中图分类号:P631.4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