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振振有词,滔滔不绝,所以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

B . 荆山之上的大禹雕像头戴栉风沐雨的斗笠,手握开山挖河的神锸,脚踏兴风作浪的蛟龙,再现了他与洪水搏斗的雄姿。

C . 客厅墙上挂着我们全家在桂林的合影,尽管照片有些褪色,但温馨和美的亲情依然历历在目。

D . 如今,视觉文化方兴未艾,在这图像和文本相互转换、相互模仿、共同存在的现实状况下,图文关系正在成为中外学者共同关注的跨学科研究热点。

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2012年10月12日,兴国高中举行了主题为“爱我中华”的演讲比赛,多个学校的领导参与并进行了精彩点评。

B . 湖北省卫生厅发言人称近期黄石发生霍乱疫情的主要原因是由患者不注意饮食和环境卫生造成的。

C . 学习态度的正确与否是成绩能否取得优秀的先决条件之一。

D . 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3. (2分)(2020·青浦模拟) 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抗击新冠肺炎,我们要有“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气概。

B .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驰援武汉的广大医护人员的精神写照。

C . 疫情造成无数人居家或集中隔离,人们“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秋与秋冬”。

D . 开展线上学习,可以用“读书不觉己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激励学生。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3分)
4. (6分) (2019高一上·榆树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新石器时代中国所在的东亚大陆野马广为散布,曾为原始人类猎取为食。

距今7000年至4500年前,欧亚大陆的游牧民族首先将野马驯化为家马,并渐次传入中原农耕区。

马匹作为重要的驮畜,春秋以前在中原主要用于牵引战车,赵武灵王向匈奴学习“胡服骑射”之后,更多地用于骑乘。

由于自然条件所限,中原农耕区繁衍的马匹不但从数量上不能满足需要,且品种易退化,因此需从临近的蒙古高原输入。

蒙古马,是世界上较为古老的马种之一,体格不大,但身躯粗壮,四脚坚实,耐力好,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

汉武帝时,为对抗匈奴,派张骞出使大月氏。

张骞路过大宛,了解到当地最为出名的物产是骏马。

这种马与中原习见的蒙古马差异明显,身长体高,速度耐力兼备,是极为优良的战马。

汉使看到这种马前膊流出的汗水中有血,感到奇怪,汉郊祀歌描写道“霑赤汗,沫流赭”,便以“汗血马”名之,又称“天马”。

汉武帝为求“天马”,数次向大宛遣使,而大宛不仅不答应,且杀害汉使,引起汉将李广利两次率军征讨,最终如愿获上等良马数十匹,中等以下的雌雄马3000余匹而归。

汗血马的引进数量毕竟有限,而以良种西域名马与蒙古土种马杂交可使后代改良性状。

汉以后,汗血马仍然不断输入中原。

据南宋李石《续博物志》卷四记载,唐天宝中,大宛进汗血马六匹。

“汗血马”在元明两代称为“阿鲁骨马”,又名“小西马”,仍然是中亚各地进献的主要贡品之一。

除中亚之外,漠北也是中原良马的重要来源。

《旧唐书•铁勒传》载,蒙古高原西北部的骨利干,于贞观中“献良马十匹”,“太宗奇其骏异,为之制名,号为十骥。

唐代来自中亚的良马在当时口碑中最知名者,乃为唐太宗所喜爱的六匹骏马,太宗逝后,为之刻像陪葬,称为昭陵六骏。

蒙元是域外良马进入中原的另一个重要时代。

由于蒙古帝国地跨亚欧大陆,其西北与中欧相接,西南临地中海,因此元代对遥远地域的良马有了更多认识,知道除了中亚的汗血马以外,还有产于阿拉伯与地中海地区更好的脱必察马,即“大西马”。

有专家考证,出土于我国甘肃武威的铜奔马即著名的“马踏飞燕”,其原型就是来自大宛的汗血宝马。

由于看惯矮小蒙古马的蒙元贵族非常珍视“西马”,有些回回商人投其所好,远赴西亚购取,花费巨大。

元仁宗即位之初,监察御使哈散沙奏请禁止,得到仁宗的批准。

但实际上,延祐七年(1320年)仁宗去世后,察合台兀鲁思汗怯别每年都数次遣使进西马等方物,元亦给以年例或回赐,其中仅泰定二年(1325年)一次就赐钞4万锭。

古代中国兼有东亚大陆的农耕区及与之毗邻的蒙古高原。

游牧民族所驯化的马匹不仅是古代亚欧人跋山涉水长途往来的主要载畜,它本身也是丝路沿线各族人民之间互通有无的重要交换物。

(选自《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马很早就被人驯化,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原地区的人们就开始驯化野马,使其成为驮载的工具。

B . 春秋以前,马在中原地区,主要是用于牵引战车,是赵武灵王向匈奴学习,才更多地用于骑乘。

C . 汗血马的引进地域非常广泛,除了西域外,还有漠北的广大地区,以及阿拉伯区域和地中海地区。

D . 我国甘肃省武威的铜奔马塑像即著名的“马踏飞燕”,其原型是产于大宛的大西马。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通过讲述“马匹”引入中原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分析了它在丝路沿线各民族间交往的重要作用。

B . 汉武帝派军队出征大宛,唐太宗给十马命名,这说明中国历代所有君王都非常重视西方的良马。

C . 蒙元时代蒙古贵族对脱必察马花费巨资引进的事例,证明该马在当时贵族生活中有着很高的身价。

D . 文章分别介绍了蒙古马、汗血马、大西马,不同种类、不同地域的论述分析,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如果汉武帝不派张骞出使西域,那么大宛的“汗血马”就不会那么早传入中原地区。

B . 在文中所讲述的各种马匹中,拿蒙古马与汗血马相比,作者认为蒙古马要逊色于汗血马。

C . 元仁宗即位之初,曾极力禁止对“西马”的购取,这是因为购马之风引起了奢侈生活的攀比。

D . 汉武帝以后,为了满足良马的需求,除了继续引进外,还以良种西域名马与蒙古土种马杂交的方式扩充数量。

5. (18分) (2015高二上·天水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小题。

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
徐迅
①那是一块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

冬天,父亲还坐在那里。

低矮的屋檐,背后是红砖土墙。

黑灰色的瓦片垂着耳朵,仿佛倾听着什么。

父亲通常一个人不会说什么,只是静静地沐浴着阳光,取暖。

②一个人是会老的。

皱纹宛如屋檐上生满绿锈的青苔,上面摇曳着荒草。

老人头发花白,牙齿脱落,身边斜靠
着一根锃亮的竹拐杖。

那样子像是一部接近尾声的黑白电影里的旧镜头。

阳光不老,新鲜的光束里尽情跳跃着生命的尘埃。

但父亲不见了。

如今,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空落落的,如我空落落的心。

泪水爬出我的眼帘,阳光使它格外的晶莹,如针芒般的阳光深深刺伤着我。

阳光无影无踪地裹走了父亲,又依然照亮那里,如泻地的一摊水银,成为我面前不会消逝的最坚硬的事物之一。

③“来!晒晒太阳!”在乡村,尤其是冬天,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窝聚的老人们也最多。

冬天里,阳光以一种最温暖、最明亮的姿态涂抹大地。

树上尚没有凋零的叶片,通体金黄,兴奋得直打哆嗦。

地上,一条狗蜷缩在阳光的被窝里,懒洋洋地,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或是让太阳烤干的牛粪。

老人们开始在阳光里打捞着明灭的往事,交头接耳:谁家的猪养得最肥,谁家今年的收成很好,谁家的闺女腊月里要出嫁,谁家的小子又有出息了……他们大口大口饱食着阳光的盛宴,咀嚼阳光,毕毕剥剥,满嘴流油。

通常,他们都以为这儿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人间的天堂。

他们的笑声、叹息声、诉说声像是无数把叮当当的小郎锤,把阳光敲成了金子般的碎片,然后乐呵呵地捂在怀里,俨然一个个财主佬。

④我想父亲,包括一些老人们,在他们的人生的暮年喜欢坐在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太阳底下倾诉,肯定隐藏着某种心灵的秘密:一定是额头皱纹里隐逸着的生命的苦涩需要在阳光下抚慰;内心经历太多,那阳光照耀不到的地方或许往事已经堆积得发霉,必须在阳光下曝晒一番;抑或身上流动缓慢的血液必须与阳光勾兑与打通,才会使他们更加舒展、坦荡、明媚。

也可能他们想得更远,无边无际的黑正在向他们拥来,他们得赶紧拾掇起一些太阳的金枝,燃烧生命……因为,不仅一颗晦涩的心需要阳光的照耀;一颗纯净的心,也同样需要阳光的映照。

最后,阳光收拾走了许多谜底,父亲肉体生命的消逝正如阳光的消逝一样。

⑤“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

”这是一位俄罗斯诗人的诗句。

写这诗的巴尔蒙特这时仿佛就象一个婴儿,在春天里降生时一睁眼,就看到了温煦的阳光。

他身上泛着金黄的绒毛。

的确,阳光可以渗透所有的语言,但无法谛听;阳光像一块黄金可以让人贪婪地攫取,但无法永远占有;阳光像一朵鲜艳的花朵,却无法为一个人永远开放。

剩下的你只有看看的份了!阳光照耀的日子,生活明净得一览无余,纤毫毕现;阳光进入土地所有事物的内部,使其发酵、膨胀、疯狂和生长。

这些人们都可以看到,因此也体会出阳光本身充满的慈祥、温暖、仁爱和平静。

果然,在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又少了一张熟悉的面孔,又多了一张陌生而嘶哑的喉咙。

那陌生的嘴角牵动乡村的最后一缕阳光,仿佛是在向阳光做着永别。

我想,一个阳光铺就的舞台,父亲和他的乡亲裁剪着一块阳光的绸缎,然后紧紧地包裹住自己,就幸福地睡去了。

⑥但丁说:“我曾去过那阳光最多的地方,看到了回到人间的人无法也无力重述的事物。

”(《神曲·天堂》)仅仅默念着这一句,我的心绪在阳光下就显得一派苍茫。

(摘自《福建文学》2013年第2期)
(1)下面对文章的评述,正确的两项是()
A . 老人们喜欢聚在阳光最多的地方,打捞明灭的往事,交头接耳拉家常,反映了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无聊寂寞。

B . 本文语言表达感情充沛,大量比喻句的运用,使得全文读来如一条叮咚流淌的清溪,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C . 作者写父亲去世后的失落感,写又少了一张熟悉的面孔,写仿佛是在向阳光做着永别。

在字里行间表露出对生命的无奈。

D . 本文以朴素的语言,真实的情感细腻而又生动地抒写了对父亲、对故乡的深刻思念,就像那阳光一样挥之不去。

阳光照得愈多,亲情乡情愈是浓烈。

E . 文中写一条狗蜷缩在阳光的被窝里,懒洋洋地,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或是让太阳烤干的牛粪。

作者写狗舒服自在的神态,是为了烘托老人们幸福陶然的心境。

F . 温煦的阳光充满暖意,进入土地所有事物的内部,使其发酵、膨胀、疯狂和生长。

正因为如此,在作者笔下对阳光充满了虔诚和膜拜的敬意。

(2)父亲和老人们为什么喜欢坐在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至少列出2条理由。

(每条不超过15字)
(3)请分析第⑤段划线句的表达作用。

(4)最后一段作者引用但丁的话,用意何在?
6. (9分) (2019高二下·邹城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人脑是如何学习的?儿童的脑与认知发展规律有哪些?教师与家长如何根据儿童的脑与认知发展规律来进行教育?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习之间存在着怎样的互动机制……太多看似了解的问题,实际上还没有从科学的角度得出结论。

所以,现在的孩子依然学得太苦,教师教得太累,教育还是更多停留于经验层面。

超前学习、题海战术等仍然是不争的事实。

成立于2017年9月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脑智研究全国联盟,业已取得阶段性的进展:搭建大数据平台,初步建成中国儿童青少年脑发育轨迹的多维度“数据银行”,绘制多模态标准脑模板和脑分区图谱,这将推动中国儿童脑发育常模参照标准的建立,推动多模态人脑连接组学研究的标准化,为全国队列研究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未来的教育是一种基于脑、适于脑、促进脑的教育。

(选自《脑科学研究,把孩子救出题海》,《光明日报》2018年08月01日)
材料二: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及其团队根据人的智力和能力发展的不同认知,提出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固定型和成长型。

相较于将智力和能力视为一成不变的“固定型思维模式”,相信智力和能力可改变、可培养的“成长型思维模式”更看重努力而非聪明的作用,是学生积极发展的内部动力。

相关研究表明,人的毕生发展期间,正常大脑具有根据经验与学习而重组神经路径的终身能力,即大脑具有可塑性。

大脑可塑性,通常指中枢神经系统改变其现有结构和功能的生理机制或过程以应对环境变化(如经验、学习、训练或受伤)的能力,其机制包括形成更多新的神经元、胶质细胞和突触,以及加强现有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等。

近年来大量的脑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大量的练习和不断的努力会加强神经联结,这不仅可以带来大脑结构的变化,而且能让人在某一方面的技能表现得更加出色。

(选自《基于脑科学的成长型思维培养: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材料三:
图1:按脑发展相关因素对某学生的认知功能测评结果
图2:某小学按脑科学规律训练后学生认知功能综合发展变化
材料四:
脑科学被视为理解自然现象和人类自身的“终极疆域”,脑科学研究也为发展类脑计算系统和器件、突破传统计算机架构的束缚提供了重要依据。

目前,虽然不少人工智能的名字中已经出现“大脑”两个字,“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算法的产生受到大脑研究成果的启发,蒙特卡洛树的结构和大脑中神经突触的结构也非常相似,但目前人工智能的工作模式和人脑还有巨大差别,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对人脑的解析还不够。

值得期待的是,近年来在脑科学研究领域中,光遗传学、神经细胞连接追踪和解析、单细胞测序和标记以及克隆猴等一批技术突破正在迅速推进科学家们对大脑的认知。

未来十年,脑科学和类脑智能领域将产生新一轮重大突破。

(选自《脑科学进展将推进人工智能重大突破》)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学生学得太苦,教师教得太累,这是因为很多问题我们似乎了解,但没有立足于科学得出结论。

B . 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固定思维模式的区别在于,前者相信人的智力和能力是可改变、可培养的,后者则相反。

C . 图一显示,某生的评测结果有五项是超出常态模式的,而其计划于决策、认知灵活性方面低于常模。

D . 不少人工智的名字中出现“大脑”,因为“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算法的产生受到了大脑研究成果的启发。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国儿童青少年脑智研究全国联盟自成立以来,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并将产生一些积极影响。

B . 大量的练习和不断的努力会加强神经联结,甚至带来大脑结构的变化,这认识就来自脑科学研究成果。

C . 按照脑科学规律进行训练后,各个年级学生都提升并补齐了评测时所表现出的某些认识功能因素中的短板。

D . 光遗传学、神经细胞连接追踪和解析、单细胞测序和标记以及克隆猴等一批新科技的成果已被用于脑科学的研究中。

(3)脑科学研究有什么意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分)
7. (2分) (2019高三下·唐山模拟)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A .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B .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
士无留难/
C .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 .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8. (10分) (2016高一下·合肥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春日登楼遇雨
杜荀鹤①
忽地晴天作雨天,全无暑气似秋间。

看看水没来时路,渐渐云藏望处山。

风趁鹭鸶双出苇,浪催渔父尽归湾。

一心准拟闲登眺,却被诗情使不闲。

【注释】①杜荀鹤:唐朝诗人,池州石埭人。

(1)诗人在颔联和颈联写景时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的情感。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
9. (6分) (2019高三上·通榆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老师”这一观点。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正好与唐太宗“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借鉴历史经验教训的做法相反。

(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先强调人要经历各种困苦磨练,后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一旦“________,________”,国家就必定灭亡的论断。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5分)
10. (3分) (2017高二下·天门期中)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人之所以喜爱中国结,①________。

中国结是绳线的编织物,“绳”与“神”是谐音的,中国文化在形成阶段,曾经崇拜过绳子,“女娲引绳在泥中,举以为人”便是佐证;②________,因此人们也将“绳”视为龙的象征。

对于“结”字,中国人也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无论是结义、结拜、结社、结盟,还是结发夫妻、永结同心,
③________;“结”还与“吉”谐音,所以人们也认为“结”是吉祥、好运的象征。

11. (2分) (2019高一下·江门月考) 下面文段有三处逻辑不当,请参照①的方式,修改另外两处。

冬季,干燥的环境为流感病毒的繁殖提供了完美的环境,不少人患上了感冒。

为缓解干燥,驱走病菌、应该多喝水。

不要总呆在室内,因为这意味着我们更加接近那些携带有病毒的人,从而患上感冒,尽量多进行室外的运动,增强抵抗力,这样能避免感冒。

①喝水不一定能驱走病菌。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7高三·吉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过去有人说,“酒香不怕巷子深”。

可直到今天,吉林市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松花湖在全国的旅游宣传中仍是难见踪影,全国人民对吉林市、松花湖自然也就了解甚少,来吉林松花湖旅游的外地游客更是少得让吉林人心酸。

请结合材料及时代的特点写作,体现你的思考、认知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以诗歌形式写作),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1、
2-1、
3-1、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3分)
4-1、
4-2、
4-3、
5-1、
5-2、
5-3、
5-4、
6-1、
6-2、
6-3、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分)
7-1、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8-1、
8-2、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
9-1、
9-2、
9-3、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5分)
10-1、
11-1、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