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辛亥革命【课件】【统编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

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烈士林觉民《与妻书》

本日即赴阵地,誓身先士卒,

努力杀贼,不敢有负诸贤之期…

绝笔于此,不胜系恋。

——黄兴绝命书
他们的青春、幸福乃至生命,都与国家存亡的时代主题紧紧相 连;他们甘愿用自己的一切作为祭品,奉献于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如何认识辛亥革命的性质?
•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本主 义列强和中华民族之间、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 之间的矛盾,反侵略反封建是中国近代民主革 命的主要任务。②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 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以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 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为 目的,所以,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 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安庆起义
时 间 1907年 人物 光复会会员徐锡麟 地点 安庆 成果 刺杀安徽巡抚恩铭
结果 失败,徐锡麟死难。 秋瑾在浙江绍兴准 备策应,因歹徒告 密,被捕遇难。
同盟会群英中文武双全的奇女子——女侠秋瑾
秋瑾工诗文,有‘秋 风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 马携枪,曾东渡日本,志在 革命,千秋万代传侠名。
地位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 武装起义。
影响 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半壁东西三楚雄, 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余遗业艰难甚, 谁与斯人慷慨同。
—— 孙中山赋诗深切哀悼
刘道一(1884-1906年)
1906年12月初起义爆发,各路起 义军遍布附近几县,在几天内占领麻 石、文家市、上栗市等重要市镇,以 同盟会的政纲为号召。起义军声势浩 大,屡败清军。清政府调集湘、鄂、 赣及江宁(今南京)数万军队镇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革命志士的奋斗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1906年萍浏醴起义 1907年广西起义
1907年安庆起义 1910年黄花岗起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萍浏醴起义
时 间 1906年 人物 同盟会刘道一、蔡绍南 地点 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
阳、醴陵 结果 失败,刘道一等在长沙遇害
武昌起义成功原因
• 武昌起义的成功有很多偶然性因素,但同时也是偶然中的必 然——它是革命形势成熟的结果:一方面,资产阶级革命派 大力进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使新军中很多人不满清朝统 治,倾向革命。同时,革命党人领导的,尤其是同盟会成立 之后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虽然没有取得成功,但是已经 动摇了清朝的专制统治,同时也锤炼了革命力量。另一方面, 帝国主义的掠夺和清政府的压榨,使人民的反抗怒潮不断高 涨,奠定了革命的群众基础。清政府在当时已经陷入众叛亲 离、四面楚歌的境地,专制王朝的末日终于来临。武昌起义 的枪声震动了旧世界,振奋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精神,分散在 各地的同盟会会员以及与同盟会有联系的各地革命组织亦不 失时机地纷纷响应。在武昌起义的推动下,全国各地的自发 斗争迅速发展,形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
“宝善里炸弹案”发生后,革命党人 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被杀
武昌首义功臣熊秉坤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经过
①(10日)夺取(楚望台)军械库 ②进攻总督衙门 ③(11日)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 ④(12日 )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⑤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 黎元洪为都督。
第三单元 起义军占领军械所的场景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促进了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 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1912年3月5日,大总 统孙中山令内务部晓示 人民一律剪辫。
正确理解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人心
• 辛亥革命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政府。从此 以后,谁要再想做皇帝,就会被历史淘汰。由于辛 亥革命的巨大影响力,一时间国内民主空气非常浓 厚。言论、出版、结社相对自由,办报成为时尚。 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 象,政党政治、议会政治盛行,各种实业团体如雨 后春笋般涌现。民国政府颁布一系列法令法规,规 定要断发易服改风俗。所以说,辛亥革命使民主共 和观念深入人心,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安庆起义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时 间 1907年夏
人物 光复会会员徐锡麟
地点 安庆
徐锡麟(1873-1907年)
麟囚于枷,至市,剜其肉,剐
成果 刺杀安徽巡抚恩铭 其体肤,剖心斩首而死。
——《清史稿》
结果 失败,徐锡麟死难。
秋瑾在浙江绍兴准 备策应,因歹徒告 密,被捕遇难。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胜利后,亲来杭州致祭, 说:"光复会有徐锡麟之杀恩铭,其功表见于天下", 并亲写一副挽联哀悼:"丹心一点祭余肉,白骨三年 死后香。"
10月11日 湖北军政府成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经过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武昌起义的特点是经 过了充分准备但却仓促发动, 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却仍 然获得了胜利。1911年10月 12日,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 城,孙中山在为下次起义募 集经费。他买了一份报纸, 赫然看到了“武昌为革命党 占领”的标题,欣喜若狂。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革命者用鲜血在唤醒着祖国大地上更多的人们。虽然屡 战屡败,但每一次的战败都在扩大“三民主义”的影响,在 革命者前赴后继的呐喊中,终于迎来了中国历史上一次翻天 覆地的革命风暴——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主要力量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湖北新军
湖北新军为清末张之洞于湖北训练的新式 军队。中下层军官不少曾官费派日留学,因而 遍布革命党人。当中以共进会及文学社两个革 命团体渗透最广。本是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 但湖北新军后来反而成为清王朝的掘墓人之一。
——宋庆龄为兴秋瑾纪念馆题词
秋瑾 (1875-1907年)
徐锡麟起义失败,她拒绝逃,被逮捕后, 拒不写自供状,只写下了七个字“秋风秋雨 愁煞人”用七个字说尽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担忧。7月15日凌晨,秋瑾 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广西起义
时 间 1907年
地点 广州
时 间 1911年4月
人物 孙中山、黄兴、赵声
经过 黄兴在准备尚未就绪的情况下,临时
决定提前举事。他亲率一百余名革命 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 吓得爬后墙逃走。革命党人与清军展 开激烈巷战,苦战一昼夜。
结果 失败。
第三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黄花岗起义
后来,将收敛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 州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因此,这次 起义也被称作“黄花岗起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 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 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国 ②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 民族民主革命,使民主共和 观念深入人心,极大推动了 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 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湖北的革命党人为发动起义进行了认真的 准备,如成立了起义的领导机构,推蒋翊武为 临时总司令,孙武为参谋长,计划定于10月16 日起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主要力量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10月9日,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秘密制造 炸弹时发生事故,不幸被炸伤。俄国巡捕前来搜查, 孙武和其他人脱逃,但起义的文件、旗帜等被搜走。 湖广总督下令全城戒严,搜捕革命党人。被捕的革命 党人10日凌晨就义。新军工程营大队长熊秉坤等人决 定提前起义——
在辛亥革命的洪流 中,清朝的统治土崩瓦 解,中国封建帝制宣告 结束。那么,革命后的 中国该走向何处——
1911年10月31日,孙中山号召“各省义军代 表,同心戮力,率众前驱,“建立共和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辛 亥 革 命
1911年
(1)萍浏醴起义 革命志士的奋斗 (2)安庆起义
参加武昌起义新军奔赴战场
起义军在汉口街市巡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结果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 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 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 独立,支持革命。
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
汉口 汉阳 ★武昌
上海起义成功后的南京路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 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结果
第9课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首义。
第三单元
辛亥革命与武昌起义的关系
• (1)辛亥革命是指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 朝的统治而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 共和国的全过程。它包括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及 政党的建立,政治纲领的制定,武装起义,中华民国的 建立,等。武昌起义是指湖北新军在革命党人领导下, 发动的反对清朝封建政权的武装起义。(2)两者关系:辛 亥革命是民主革命,武昌起义出现在辛亥革命过程中。 武昌起义取得成功,并建立了湖北军政府。但后来北洋 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辛亥革命没有 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人民仍要继 续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辛亥革命没有取得完全成功。
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兴中会 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同盟会
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发起了一波又一波武装起义,沉重地打击 了清王朝的统治。他们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毫不气馁。终于,一 场声势浩大,波澜壮阔的革命爆发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9课 辛亥革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黄花岗起义
影响 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盖,极大地鼓 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事虽不成,而黄花 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 之概,已震动全球,而 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 之造成矣。
——孙中山
材料研读: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 虽然黄花岗起义失败了,但革命党人为革命献 身的伟大精神震动了全国,也震动了世界。起 义促进了民主革命浪潮的进一步高涨,也推动 了全国革命高潮的更快到来。起义在一定程度 上打击了清朝统治,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 准备了条件。
(3)广西起义 (4)黄花岗起义
(1)谋划 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
积极谋划起义。
(2)主要力量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武昌起义 (3)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4)经过 ①②③④⑤
(5)结果
(6)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人物 孙中山、黄兴
经过 袭取镇南关。起义军奋战 七昼夜。
结果 失败。
孙中山
第三单元
黄兴(1874年--1916年)
孙中山在阵地为伤员包扎,并亲 手发炮,竟打得很准。他慨言道: “反对清政府二十余年,此日始得亲 发炮击清军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黄花岗起义
准备 孙中山赴欧美各国募集起义经费, 黄兴到香港设立统筹部,作为起 义的领导机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