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医院落地江东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践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医院落地江东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践探索
林伟良;水黎明;江志琴
【期刊名称】《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年(卷),期】2016(014)002
【总页数】3页(P121-123)
【作者】林伟良;水黎明;江志琴
【作者单位】315040 浙江宁波,宁波市江东区白鹤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疗科;宁波市江东区卫生与计划生育局;宁波市江东区卫生与计划生育局
【正文语种】中文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中指出,大力发展线上线下消费和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

在新医改大幕开启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在医保、医疗、医药电商以及整个大健康领域的触网探索,将促使互联网撬动整个医改困局[1]。

宁波卫计委于2014年9月11日在全国率先启动云医院建设,2015年4月,宁波云医院首个试点区落地江东,江东区政府及各部门高度重视推进云医院试点建设,确保云医院全面落地。

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本次研究通过介绍宁波云医院落地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建议,探索互联网+时代医疗体系改革与创新的路径与方法。

宁波的云医院是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采用O2O模式的区域性医疗机构,线上是一个虚拟医院,线下是一家混合所有制医院[2],通过线上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及运营,线下实体医院的运作,实现线上线下门诊、住院、检查、体检等预约服务,定制健康管理、咨询、干预与指导服务,针对特定人群、特定病种的诊疗服务,实
现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制度的落地。

依托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IT技术,探索网上医联体建设和网上诊疗活动,突破现有医疗机构内设备、人员、床位和信息等的物理限制,达到共享优质医疗资源、创新医疗服务、优化就医秩序、提升医疗效率、改善就医体验的目的。

根据宁波市卫计委统一部署,线下医院除开展日常诊疗外,还搭建为基层医疗机构、基层医生共享服务平台,结合云医院线上资源,可以提供从门诊到检验检测、远程会诊、健康管理、康复诊疗等全方位的医疗服务,并为线上诊疗服务的实现提供法律保障、技术支撑及管理支撑,便于医疗服务的监管和追责。

线上医院囊括全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利用线下的公用服务平台,提供各项网上诊疗服务。

为推进宁波云医院的全面落地,市卫计委将江东区作为首个试点,以五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区妇保院、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体,围绕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制订五项工作内容,进行深入地探索。

2.1 不出社区看名医主要解决疑难杂症人群看病难问题,通过选取三家街道社区
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远程诊室,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大数据为技术支撑,音视频同步,与宁波、北京、上海等多地专家通过实时共享病历、诊疗和历史健康记录等,为患者提供病情分析、疾病诊断、确定治疗方案等远程专家门诊、远程会诊和双向转诊服务,方便社区居民家门口享受大医院的专家医疗服务。

目前,三个远程诊室已投入运营,对接市内外300多家大医院开展远程诊疗服务。

2.2 足不出户看云医主要解决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病人网上看病问题。

通过云
诊室,慢病病人可随时随地与云医院签约医生进行复诊、交流,云医生根据病人情况提供健康咨询及诊疗服务,并通过云诊室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开具处方流转至病人附近药房或网上药店,病人可选择就近药房现场取药或接受药品配送上门,方便病情稳定、诊断明确、需长期用药治疗的慢病人群就诊。

目前,宁波云医院线上医院已完成云HIS系统、视频门诊系统、慢病管
理系统等线上服务应用系统的建设,并与宁波市卫生信息平台大数据对接,已注册355名云医生,开放11个高血压、糖尿病、心理咨询等云诊室,可通过网上支付进行线上诊疗。

同时慢性病复诊病人就诊流程已打通,并与宁波四明大药房、森海药房合作,实现电子处方的网上流转。

2.3 医生网上做随访主要解决慢病人群的慢病管理问题。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要求对慢病人群按要求开展各级慢病管理服务,云医院为基层慢病管理医生提供慢病管理新的途径。

慢病管理医生在云医院将慢病管理资料发送至慢病病人手机APP中,慢病病人在云医院上填报近期病情等相关信息,并上传随访数据,将慢
病管理数据流转至本地健康档案系统,不仅有利于慢病病人掌握自身慢病进展情况,同时也有利于减轻慢病管理医生工作量。

目前,糖尿病、高血压网上随访慢病管理功能已初步建成,云医生可在云医院对签约的居民开展慢病随访。

2.4 我的健康我管理云医院主要为全人群服务。

居民通过自身穿戴设备将健康数
据上传云医院,云医生依据居民健康状况,利用云医院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健康监测、健康评估及健康干预方案,满足居民随时随地管理自身健康的需求。

依托家庭医生契约式服务,目前已签约10 000余名居民,线上家庭医生通过绑定签约居民,为签约居民预约并提供近十项家庭医生服务。

2.5 公共卫生云路径主要是解决孕产妇、婴幼儿人群预防保健服务需求,云医生
通过服务平台对签约的孕产妇、婴幼儿人群提供健康信息精准推送、门诊预约、网上咨询、数据监测、营养干预等系列公共卫生服务。

公共卫生服务逐步推进。

目前,已初步实现孕产妇、婴幼儿保健预约、健康信息精准推送。

3.1 政策支撑问题云医生利用网络媒介进行诊疗,其线上诊疗服务的合法性、医
生多点执业的管理、网上医疗风险管理等,目前缺乏法律依据。

同时,大数据开放带来的数据安全、数据利用、数据标准规范[3],也需要政策层面指引与规范。

另外,云医院的物价收费、运营管理等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

3.2可持续发展问题云医院是医药卫生领域的新生事物,目前线上服务均为免费提供,在试点期间重在探索服务流程的建设,接下来应关注可持续发展,势必需要合理的服务价值体现。

在供方方面涉及到线下医院和线上医院的利益划分,注册在云医院的医生与原医院的工作冲突。

在需方方面,涉及到患者对有偿服务的接受程度。

3.3 医保结算问题互联网+医疗是对传统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造,是一项新的医疗
服务模式,也是普通大众利用互联网医疗受益基础[4]。

传统的医保结算通过病人医保卡的划卡、医保系统自动扣费实现,网上支付如何与医保结算系统并轨,实现实时医保扣费,成为云医院建设的瓶颈。

3.4 监管问题宁波云医院在线下是一家混合制的民营医疗机构,在线上是一家与
全国多家知名医疗机构合作的医疗卫生单位,如何有效地实施监管,保障居民群众的利益,还是空白。

3.5 医生绩效分配问题医院的生命力离不开科学的绩效管理。

云专家开展远程诊
疗服务、家庭医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慢病管理服务等,无现成的绩效分配方法可以参考,如何有效提高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还有待探索。

3.6 居民的参与问题云医院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开展服务,以电脑或智能手机为载体,社区医疗机构最多也是最重要的服务人群是老年人,而老年人群对网络操作相对不熟练。

另外居民的健康管理理念不成熟,普遍重视“患病治疗”,忽视“事前预防”和“事后康复”,宁可花钱买药或保健品,也舍不得为健康管理服务付费[5],制约了云医院功能的拓展。

4.1 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在全国尚未统一的网上诊疗法律前,地方部门应制定相关
的规定和措施,保障网上执业医师的合法权益,规避医疗风险和医疗纠纷,对执业医师网上服务行为进行严格监管。

医保部门应主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探索制定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下的医保支付办法。

建立物价、医保、财政、医疗等部门和居民代表共同参与的网上服务项目收费听证会制度,出台多方都可接受的合理服务价
格。

卫生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居民健康数据的使用,严禁侵犯个人隐私及数据滥用的行为;制定网上远程会诊规范,明确网上会诊的指征、可操作性的双向转诊流程[6]。

4.2 提高居民的主动参与度以开展家庭医生契约式服务为契机,构建社区全科医生、三级医院专科医生共同参与的网上医联体,提升云医院的服务水准和公信力。

目前将孕产妇、知识层次相对较高的慢性病人作为重点人群,推出对应的网上服务项目。

开发操作简便的使用软件,引导老年人群参与。

网上诊疗的服务费用由医保基金和患者按一定比例支付,对可以降低疾病风险、提高患者安全或满意度、提高医院疗效的移动产品,应得到医疗保险部门的支持,纳入保险支付范围[7]。

4.3 协调服务提供方利益分配云医院服务提供方包括线下医院(含网络软件开发)、线上医院、网上云医生和网络药店,其中线下医院考虑的是自身业务发展、服务平台的建设管理费用来源,网络药店关注的是人员成本和可持续的网上业务增加,线上医院更关注的是注册在实体云医院的云医生管理以及对原医疗业务的影响。

作为卫生行政部门应协调线上、线下医院的利益划分和合作规则,兼顾双方利益。

医疗机构内部应探索云医生的绩效考核分配,一方面要鼓励医生积极参与网上服务,另一方面要平衡与传统医疗服务的矛盾。

网络药店在云医院发展初期靠网络配送药品肯定是亏损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在税收等方面给予倾斜。

【相关文献】
1李妍.互联网医疗撬动医改困局[J].中国改革,2015(3):23-31.
2王仁元.看政府怎么主导“云医院”[J].中国卫生杂志,2015,31(5):24-25.
3姜天一.远程医疗政策解读[J].中国卫生杂志,2015,31(5):28-29.
4姜天一.互联网医疗的痛点分析[J].中国卫生杂志,2015,31(5):20-21.
5李洪磊,王强.我国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17):54-55.
6李艳,尹建业,李丹.面向社区和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远程医疗的实践探索[J].中国医院管理,
2011,31(9):67.
7江鹏,吴昊.国内外移动互联网医疗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探讨[J].中国数字医学,2014,9(1):8-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