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远视性弱视矫正后近视化的临床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远视性弱视矫正后近视化的临床观察
实用医学杂志2008年第24卷第13期
究一致.说明DTI能早期发现局部心肌运动异常情
况.综上所述,DTI技术能更早,更敏感,更准确地检
测出高血压病患者右室心肌受损程度,且因无创,简
便,检测结果更为客观,全面,可作为临床评价高血压
病患者右室局部早期舒张功能的可靠方法.
4参考文献
[1]周智慧,赵宝珍,姥义,等.ICK和TDI技术定量评价心力衰竭
患者右室舒张功能的可行性『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21
(12):1908—1910.
[2]刘力生.高血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15—835.
[3]ChangNC,ShihCM,BiWF, ventficulardiastolicfunctioninyoungmildlyhypertensivepatients withouthypertrophy[J].CardiovascDrugsTher,2002,16(2):
141—147.
[4]FariasCA,RodfiguezL,GarciaMJ, diastolicfunctionbytissueDopplereehoeardiography:eomparision withstandardtransmitralandpulmonaryvenousflow[J].JAmSoc Eehocardiography,1999,12(10):609—617.
[5]KukulskiT,HubbertL,ArnoldM, ventficularfunctionanditschangeswithage:aDopplermyocardial
imagingstudy[J]_JAmSocEehoeardiography,2000,13(3):
194-197.
[6]CiealS,GalderisiM,CasoP, dysfunctioninarterialsystemichypertension:analysisbypulsed
Dopplertissue[J].EurJEchocardiogr,2002,3(2):135—142.
(收稿:2008一O1—31修回:2008—03—19)
儿童远视性弱视矫正后近视化的临床观察
陈少芳项道满凌士奇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远视性弱视矫正后近视化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3~12岁的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
视患儿,经散瞳验光配镜,矫正视力均≤,确诊后每半年复查1次,每年散瞳验光1次,随访期末矫正视力≥
,共138例(276眼).随访期5~12年.结果:中度远视屈光度下降最慢,轻度和高度屈光度下降较快.轻,中,
高远视3组病例的初诊年龄和观察时间差异无显着性(P>,说明远视度数低的患儿容易发生近视.结论:在
矫正远视性弱视的同时应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关键词远视弱视儿童近视化
弱视是儿童最常见的眼病之一.其最佳的治疗时
机是3~6岁,这一时期及时给予治疗,弱视基本上
可以治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学习压力的增加,很大一部分患儿在弱视治愈后又出现近视.本文就我科随访5~l2年,记录完整的远视性弱视儿童138例(276眼)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对象观察组:本组远视性弱视儿童138例
(276眼),均为1995年1月以来我科门诊初诊患儿, 其中男67例,女7l例,初诊年龄3~6岁,平均
岁.所有患儿均有双眼远视性弱视,常规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弱视的诊断标准根据1996年4月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工作会议对弱视的定义:凡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因素为主所引起的远视力≤且不能矫正者均列为弱视.
弱视按程度可分为:轻度弱视.矫正视力为~;
中度弱视,矫正视力为~;重度弱视,矫正视
力≤.对照组:另外选取视力正常的健康儿童30
例(60眼),年龄性别与观察组相匹配.
检查方法用l%阿托品眼膏点双眼,3次/d,连
作者单位:510120广州市儿童医院眼科
续7d后,用TOPCO自动电脑验光仪验光,每年复查至少1次,复性远视散光以球镜与柱镜之和为其屈光度.年均下降屈光度=(初诊屈光度一末次屈光度)/
观察年数.矫正视力均≤者,双眼屈光度相差球镜
度≤,柱镜度≤,确诊后每半年复查1次(视
力,眼位等),每年散瞳验光1次,病程中接受过弱视
治疗,如红光,光刷,后像,精细作业,随访期末矫正视力>.
分组按初诊时远视程度分为轻,中,高度远视
3组,轻度远视138眼,中度远视82眼,高度远视56 眼.远视分度按严密主编第4版《眼科学》教材的方法.随着年龄的增长,当中度和高度远视的屈光度下降至一组的范围时,则停止观察.
统计学处理采用美国SPSS研究公司研制的
统计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用x
检验和方差分析,以P<为差异具有显着性.
2结果
见表l,2.中度远视屈光度下降最慢,轻度和高
度屈光度下降较快.轻,中,高远视3组病例的初诊年龄和观察时间差异无显着性(P>.轻度远视正
视化后发展为近视最多.中度远视次之.
3讨论
从出生到成人.正视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远视
2276
表1不同程度远视眼平均下降远视屈光度D±s
注:与中度远视比较,P<
表2不同远视程度的屈光状态构成比眼(%)
性屈光不正随着年龄的增长,远视的度数不断降低, 待到成年,正常人的眼应当是正视或者接近正视.王利华…等报道儿童远视眼可能有逐年正视化的倾向. 一
般认为,儿童远视的正视化速度与远视程度有关,
而弱视儿童的远视程度高于正常儿童,逐年减少幅度也大于正常儿童.本文通过对138例(276眼)远视性屈光不正儿童屈光状态长达5~12年的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远视屈光度逐年下降,轻,中,高度远视
其年均下降屈光度分别为±D,±
D,±D,经统计分析,中度远视屈光
度下降最慢(P<,轻度远视与高度远视差异无
显着(P>,结果与文献…报道的接近.本文轻,
中,高远视3组病例的初诊年龄和观察时间差异无显着性(P>.可排除年龄因素对远视屈光度的影
响.而弱视治疗是一个相对短暂的过程,在弱视治疗的过程中,即使远视给予全部矫正,随着年龄的增高, 也不断降低.临床上我们发现弱视治愈有很大一部分儿童出现了近视,特别是轻度远视的患儿,在这方面的报道不多.牛兰俊等[2]认为在治疗过程中,弱视眼的远视性屈光不正应该全部矫正,这样,在看近的时候,可以弥补弱视眼调节功能的不足,改善视网膜上物像的清晰度,增强正常的视觉刺激.弱视儿童近视力好于远视力或正常,说明具有较好的调节功能,使得视网膜上有得到清晰物象刺激的机会,提示这一类弱视治疗治愈后可能在学龄期视近负荷加大的条件下.亦有出现近视的趋势[31.
弱视矫正后近视化的危害:近视眼是一大医学难
题.人类进化到目前阶段.仅发现了现有的近视眼流行病学规律,但其形成与发展的真正机制不明.全世界已与之斗争了几个世纪.然而,迄今仍停留在认识水平.仅依靠现有医学手段,要想短期内解决近视眼问题谈何容易E4].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近视眼的确增加了不少,我国尤为明显.然而,分析发现,增加的
主要是单纯性近视眼即见于某些特定人群的近视现实用医学杂志2008年第24卷第l3期
象.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的视距缩短,视空间缩小,视觉负荷不断加重,作为一种适应性的结果,单纯性近视眼有所增多,特别是见于
青少年学生(但按照医学生物学的规律,亦有人分析
指出,人类近视眼也不会无休止地发展下去.估计在
总体人群中不会超过70%).
远视性弱视的近视化更为严重.从屈光发育特性
来看,近视眼的进程是不可逆的.目前尚无有效方法
防止近视眼的发生发展,也无理想方法使其治愈.唯
一
可行的方法为配戴眼镜进行光学矫正.关于其因素
目前还不清楚,在弱视痊愈后,患儿心情喜悦,看电
视,玩电脑,家长鼓励其阅读学前或小学课本,送学前
班学钢琴,绘画,书法,速算等,使近视眼作业量大增,
造成屈光调节超负荷运作,引起调节痉挛,功能性近
视发生率逐年增加.
儿童近视眼是儿童眼的屈光由正视向近视发展
的病理改变.近视眼屈光度增加最快的年龄段在小
学及初中时期[.近视的预防.该年龄应当是重要时
期.马代金等[]报道有27眼%)在4年左右由远
视性弱视矫正后发展为近视眼,部分患者最终成为进
行性近视眼.近视预测的重要指标包括基础屈光状
态.可通过5~6岁时所测的基础屈光状态来预测13
一
l4岁可能的屈光状态|8].本组资料显示轻度远视正
视化后发展为近视最多,中度远视次之.发生近视的
年龄多在青春前期.提示这一类弱视儿童近视化符合
近视流行病学的规律.
弱视儿童近视化现象使患儿的未来生活中须借
助视力矫正手段,大大降低了生活的质量.弱视和近
视是危害儿童视力最主要的原因.在弱视的筛查中需
重视近视力的检查.借以预测弱视的预后,提前预防
近视,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4参考文献
[1]王利华,刘丽萍,于秀敏,等.2~6岁儿童眼屈光度生理值测定[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1994,2(2):67—70.
[2]牛兰俊.吴夕,黎晓新.在治疗期间弱视眼的屈光矫正问题[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2,20(8):609—611.
[3]肖林,石燕伟,鲍伟.弱视儿童近视化的临床观察[J].眼科, 2004,13(5):285—287.
[4]汪芳润.淡化近视眼,慎待远视力[J].眼科,2001,10(5): 260—261.
[5]刘文明,于淑娟,林加藤.儿童近视化长期观察及在临床治疗中的指导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126—127.
[6]张军和,胡萍.学龄前儿童视力检查后1O年连续观察与分析[J].山东医大基础医学院学报,2001,2(15):112—114.
[7]马代金,刘双珍,谭星平,等.远视性屈光不正儿童屈光状态远
期变化[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1,11(1o):35—37.
[8]袁佳琴,林少明.21世纪眼科学前沿[1vi].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2001:791.
(收稿:2008—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