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剧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本《桃花扇》,千年相思亡国愁
《1699桃花扇》剧评
《1699桃花扇》是由著名女导演田沁鑫执导的昆曲。

该剧由江苏昆剧院演出,中、日、韩三国艺术家共同打造。

《1699桃花扇》是根据清初著名戏曲家孔尚任的《桃花扇》改编而成,为我们讲述了一代名妓李香君与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的爱情故事。

原剧是借两人的离合之情,写明朝兴亡之感。

《1699桃花扇》把原来的44出精简为6出,张弛有度地为我们讲述了李方二人的爱情始末,也展现了明朝衰败的历史。

《1699桃花扇》比较真实地为我们还原了原剧的内容,导演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明末清初时期、社会动乱下的一对男女最后入道的结局。

整部剧是一种严谨认真的氛围,导演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传达了原剧本的主题,内容上并没有创新突破,但是在形式上比较新颖。

《1699桃花扇》为我们展现的是一个戏中戏的舞台效果。

舞台的中间部分是一个小的四个柱子搭建的小戏台,舞台两边是两排椅子,是戏中的看戏人所处的位置。

舞台整个的大背景是一幅著名的国宝图《南都繁会图》,是明代宫廷画家仇英的作品,用它主要是展现明朝永乐年间的繁盛景像。

《1699桃花扇》的舞台设计简洁明了,导演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在整本戏中,有一个始终贯穿全剧的人物,这个人既是戏中人也是戏外人,他就是老赞礼。

他是见证戏中人全部悲欢离合的一个人,他在剧中起到一个承前启后,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

同时,导演赋予老赞礼一个照顾观众情绪的作用,老赞礼的一些念白其实就是观戏人的心声。

全剧共六折,老赞礼做为看戏的人出现了八次,作为戏中人出现了三次,两次是苏坤生,一次是张道士。

老赞礼这一人物的安排使的全剧发展张弛有度,可见导演在人物安排设计上下了苦心。

在《1699桃花扇》中,演员的表演动情感人,人物塑造很到位。

比如第一出李香君的人物塑造,一个遮掩,一个转身,把女子害羞的风情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塑造人物性格时,表演者把握住了李香君的心里状态,宁死不屈,通过眼神和动作为我们展现出名妓李香君的气节。

在如第三出的阮大铖的饰演者,言语声音充满了一种奸诈谄媚的感觉,在加上缩头缩脑的动作,四处瞟看的眼神,活脱脱一个狡猾奸诈的小人形象。

《1699桃花扇》中,人物的化妆造型也十分契合人物的性格。

比如剧中的李香君,就是一个娇媚清丽的旦角的形象,侯方域是一个风流倜傥的小生,而且两人的服饰多以素淡为主。

在时间上,李香君在前期的衣服色调多为温和亮丽的颜色,在后期两人分开,明朝灭亡之际,李香君服饰颜色则比较冷淡。

服饰的变化也反应了人物的心境,导演这么设计其实也是为契合借离别之情,写兴亡之感的主题。

除了男女主人公之后,阮大铖和史可法的人物造型也可比较。

两人一正一邪,一见风使舵,一宁死不屈,一软骨,一傲骨。

阮大铖的人物化妆是一个丑的形象,而史可法则是一个威武刚强的武将的形象。

两人的造型设计非常具有对比性。

除此之外,人物的服装也比较契合人物的性格。

如戏中的李香君是一个有高洁有骨气的女性,她的服装都比较淡雅,精致。

在如戏中的将军史可法,他是一个心系国家,勇猛的武将的形象,他的服饰大多比较英气,线条较硬,以冷峻的颜色为主。

整部戏的人物造型化妆契合人物的性格,做的精致,烘托出了整部戏的气氛。

在这次的《1699桃花扇》中,导演对于人物的性格变现与原剧本有所异同。

相同的地方是都变现了名妓李香君的高尚的气节。

不同的地方是在《1699桃花扇》只刻画了个别人物的形象,忽视了对于同一类人物的不同性格的表现。

可能是受时间限制,导演的发挥留有余地。

原剧本创作的人物形象众多,性格不一。

《桃花扇》中孔尚任尊重历史,如实地写出了人物的基本面貌。

同是武将,江北四镇都恃武逞强,行事、结局却不同:高杰无能,二刘投降,黄得功争位内讧,却死不降北兵;左良玉对崇祯皇帝无限忠心,但骄矜跋扈,缺少谋略,轻率挥兵东下。

侯方域风流倜傥,有几分纨绔气,却关心国事。

这其中也反映出孔尚任对人物
性格的刻画较其他传奇作家有着更自觉的意识,要将人物写活。

如同是权奸得势后横行霸道,而阮大铖则奸诈狡猾,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在剧中营造出生动的场面和气氛。

杨龙友的形象尤有特色。

他周旋于两种力量之间,出面为阮大铖疏通复社文人,带人抓走李香君的假母,在马士英、阮大铖要逮捕侯方域时,又向侯方域通风报信;他趋从、奉迎马士英、阮大铖,在李香君骂筵中面临来身之危时,又巧言救护李香君,诚如《桃花扇·媚座》批语所说:“作好作恶者,皆龙友也。

”他多才多艺,八面玲珑,表现一副政治掮客的圆滑嘴脸和老于世故的复杂性格。

原剧本的内容本为44折,导演在浓缩提炼的同时忽视了内容对于人物的塑造。

虽然完整地讲述了一个故事,但在表现人物的性格多样性上有所匮乏。

在《1699桃花扇中》,导演充分利用了音乐和演员唱词表现剧作主题:离别之情,兴亡之感。

全剧的表现主题的重点主要在第三出和第四出。

在第三出中,有唱到“空车出,庙社倾,破碎中原费整,养文臣帷幄无谋,豢武夫疆场不猛。

到今日残山水剩,对大江月明浪明,满楼头呼声哭声”,导演通过安排这段集体的唱词,表达剧中面对国破山河亡时的无奈。

为了展现离别之情,导演更是让李香君三呼“侯郎”,让侯方域两顾。

在两人分别之际,音乐缓缓响起,一时间离别的的感伤,国破的凝重,充斥满整个舞台。

在《1699桃花扇》中,一出与一出之间的衔接很流畅。

故事主要是依靠戏中的老赞礼来联系,而场景的转换主要黑场调节,这一点就略显僵硬,虽然使得整个故事按照既定的方向发展下去,但是破坏了气氛,容易割裂观众的情绪。

导演在设计这部戏的时候把原来的44出精简为6出,第一出是两人以扇定情,第二出是两人结姻缘,第三出就是离别。

这样的设置虽使得故事更加紧凑完整,但是整体缺乏没有高潮,全剧一直感觉很挤,这样下来反而更加平淡。

香君以死明志的这部分不突出。

不过导演还是控制了整部戏发展的方向,完整地给我们讲述了故事,主题也很明确。

《1699桃花扇》完整地我们展现了一代名妓李香君的故事,还原了原剧本《桃花扇》的结局。

之所以加入1699,导演可能是想告诉大家孔尚任完成《桃花扇》这部剧的时间借此向原作者致敬。

总之,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