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言模因的复制机制及英译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语言模因的复制机制及英译策略
模因通过模仿的方式进行自我复制,通过多种载体进行传播。
模因传播过程中具有各种形态,其中语言是最重要的载体。
本文以汉语语言模因为考查对象,研究其复制机制和英译的策略,提出复制机制包括基因型复制、表现型复制和创造型复制,英译策略包括音译增补策略,同类替换策略和创新翻译策略。
标签:模因幽默复制翻译
一、引言
道金斯首先在著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采用“meme”这一概念。
他认为,时装、饮食习惯、仪式和风俗、艺术和建筑、工程和技术等,所有这一切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在进化(道金斯,2012:215)。
他用“meme”表达“文化传播单位”或“模仿单位”的概念。
“meme”仿照“gene”一词而来,且与“memory”有关。
一些中国学者将其译为“觅母”(卢允中,2012)、“敏因”(鲁川,2003)、“幂姆”(徐盛桓,2005)、“密姆”(王斌,2004)、“谜米”(高申春等,2001)、模因(何自然,2003)等。
我们采取语义溯源的方法,考虑到“meme”与“gene”的传承关系,采用何自然先生的译法,即“模因”。
道金斯认为,“曲调、概念、妙句、时装、制锅或建筑拱廊的方式等都是模因”(道金斯,2012:218)。
模因可以称为“模仿的过程从一个大脑转移到另一个大脑,从而在模因库中进行繁殖”(道金斯,2012:218)。
模因是一种有生命力的结构。
当一个人将模因移植到另一人的头脑中,另一个人的大脑便成为这个模因的宿主,也成为了传播这个模因的工具。
模因靠复制和传播生存,是文化的传播单位。
模因通过模仿的方式进行自我复制,通过多种载体进行复制传播。
模因可能仅仅是一个概念、一种行为或一个想法,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态出现,通常通过网络等大众传媒进行传播。
模因像病毒一样具有传染性,一些模因能够比其他模因更为广泛地传播,这一过程与自然界的自然选择有相似之处。
一般趣味性较强、较引人注目的内容更容易成为模因。
模因传播过程中具有各种形态,其中语言是最重要的载体。
本文以语言模因为考查对象,研究语言模因的形成和传播规律,研究对象既包括模因复合体,也包括单个模因。
模因复合体一般属于语篇层面的单位,而单个模因一般用词语来表示。
二、汉语语言模因的复制机制
汉语语言模因通常是指汉语语境中具有较强复制能力,能迅速广泛传播的模因。
汉语语言模因可以通过基因型复制、表现型复制和创造型复制迅速在源语文化中传播,实现特殊的语言效果。
(一)基因型复制
模因进化过程中有些模因以传递信息为主,存在于人类的大脑中,可以将其称为“基因型模因”。
这些语言模因本身的语言形式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只是使用的语境发生了变化。
我们这里关注语言模因的语用意义。
例如“土豪”一词曾经指的是“在乡里凭借财势横行霸道的坏人”(百度百科),在新中国土地改革中因为“打土豪、分田地”而广为人知,因而曾经成为当时的语言模因;沉寂多年后,“土豪”一词如今再度现身网络,其含义随着使用语境发生了变化。
“土豪”现在一般泛指“异常富有且品味不佳者”,后来因为网络上的疯传导致含义有所扩大,可褒可贬,也常被用作形容词,起修饰作用。
例如,2013年走红网络的“土豪,我们做朋友吧”反映出普通民众在社会转型期对富有人群的复杂心态。
这个词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极强的搭配能力,可以复制衍生出诸多语汇。
例如,第五代苹果手机中的金色版被戏称为“土豪金”。
新周刊上,何雄飞撰文指出“中国的城市是异化版的土豪之城”,此处“土豪”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金钱和品味,语境意义更为泛化。
(二)表现型复制
表现型的模因复制指的是一些模因以相同或相似的表现形式来表达不同的内容。
例如,根据现有流行歌曲的曲调,填写不同内容的歌词,这就是一种表现型的模因复制。
语言模因的表现型复制最常用的手段是“嫁接”。
“嫁接”是指“结构没有变化,但其中的关键词语变成了同音异义词。
”(何自然,2003:206)语言模因常常保留原来的表现形式,填上不同的内容而表现完全不同的含义。
例如,2014年演艺界明星马伊琍微博中的一句“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使得“伊莉体”走红网络,相关的嫁接复制层出不穷。
例如:某银行信用卡的广告词为“消费容易,打折不易,且刷且珍惜”;某城市的交通标语上书“驾驶虽易,安全不易,且开且珍惜”。
此外,《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部的热播,掀起了民众仿造“舌尖体”的热潮。
其中,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生自制的视频《舌尖上的宿舍·泡面篇》引起快速转发和关注。
“北京海淀,太平洋吹来暖湿的季风,学霸正在疯长,又到了大学生们最忙碌的季节——考试季。
由早餐带来的大量碳水化合物,可以维持繁重的复习后身体所必需的蔗糖……”这类复制一般在形式上与原文高度相似,但是在语言效果和表现力上则与原文相去甚远。
(三)创造型复制
创造型复制指的是一些传播较广的模因通过将原来具有一定相关性或根本不具相关性的内容重新重组和整合,因为形式或内容的新颖和创新性,获得了幽默的语言效果。
例如,2013年网络上开始流行的“女汉子”一词引起热议。
该词将原来彼此相排斥的两个词组合到一起,获得了新的含义。
该词指的是“性格和举止具有男性化特征的女性,可能具有行为不拘小节,性格开朗直爽,工作中果断冷静等特质”。
英文中也有一个类似的例子“ShEO”,代指“女性主管”,因为语型上的特点取得了夺人眼球的效果。
三、汉语语言模因的英译策略
语言模因在源语文化中传播通常遵循一般性的传播模式,通过模仿复制到达较为广泛的人群。
而在译语文化中传播则需要借助翻译。
翻译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汉语语言模因在目的语文化中的接受和传播。
翻译的原则应为准确传达源语语言模因的基本含义和文化含义,在目的语文化中取得类似的语言效果。
翻译过程中异化和归化都是可以运用的策略,具体的操作方法取决于译者是以原汁原味、异国特色为目的,还是以明白晓畅和顺应目的语文化为目的。
根据汉语语言模因本身的特征和在目的语文化中所要取得的语言效果,可以采用音译增补、同类替换和创新翻译等策略。
(一)音译增补策略
音译增补指保留源语模因的发音并作语义解释的译法。
保留源语模因翻译的原因是原文的音响效果能够引起一定的共鸣,并有利于大规模的传播。
但是由于源语的模因不易使目的语文化的受众准确地理解,因而需要增补其语义。
例如近两年流传较广的模因“中国大妈”,原指在国际黄金暴跌时刻疯狂抢购黄金的中国中年女性,后来用来泛指在国际场合疯狂购物和品味不高的中国中年女性。
这个词在美国媒体《华尔街日报》上已有的响亮的译名“Chinese Dama”,这种译文较有利于传播,然而意义不够明确,尤其是容易使得对中国文化和相关语境缺乏了解的人不知所云。
因此对于原意可以适当增补解释为:“Chinese Dama,or bargain-hunting middle-aged Chinese women who keep a tight grip on the family purse and an eagle eye on gold prices.”如果用的是泛指意义,可以省略定语从句。
(二)同类替换策略
同类替换策略属于归化译法,指的是在译语中找到译语人群耳熟能详的表达法来替换源语中的语言模因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会减弱语言模因的特殊语言效果,但却是更有利于接受的翻译方法。
例如,汉语语言模因“剩女”在汉语中表示过了适婚年龄的大龄女青年。
有译者将其译为“leftover women”,好似将女性等同于“剩菜剩饭”,必然让人很难接受。
因此,有译者提出将其替换为英语中的“3S lady”(single,seventies,stuck),非常的生动形象,或者将其译为更简洁的“the single lady”也未尝不可。
(三)创新翻译策略
创新翻译策略指的是汉语语言模因所表达的意义靠音、形、义支撑,因此在译语中也借助创新使用现有词汇,以求达到类似的语言效果。
上文所说的“女汉子”如果采用同类替换的方法可以译为“tomboy”,指的是“行为似男孩的顽皮姑娘”,属于可以基本对应的译文;但是对于该词中的男子气概未能彰显,可以译为“she-man”,将女性性别特征和男性做事风格结合,或者译为“man-girl”,都属于利用译语中的现有词汇进行创新表达的方式。
四、结语
汉语语言模因以不同的形式进入英语,是汉英两种语言接触的必然产物,也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必然结果。
随着中国文化日益走向世界,与各国进行更高层次
的交往,汉语语言模因定能以更广泛和丰富的形式进入英语,翻译的策略也会更具多样性。
(本文为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探讨语言模因幽默的翻译——从语言模因到文化复制”[项目编号:11YJCZH146]、2010年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汉语语言模因幽默机制产生的翻译干扰研究”[项目编号:10B029]、2013年黑龙江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本地化行业发展与MTI培养模式创新”、2011年黑龙江省商务英语学会科研项目“基于语料库的《商务英语翻译》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0Z004]的阶段性成果。
)
参考文献:
[1]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2).
[2]鲁川.汉语的根字和字族——面向知识处理的汉语基因工程[J].汉语学习,2003,(3).
[3]王斌.密母与翻译[J].外语研究,2004,(3).
[4]徐盛桓.幂姆与文学作品互文性研究[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1).
[5]张莹.从觅母的角度谈异化翻译的趋势[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6).
[6]苏珊·布莱克摩尔.谜米机器[M].高申春,吴友军,许波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7]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M].卢允中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李家春王天华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应用外语学院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