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 1、3 观察叶 - 教科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第一单元《观察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观察叶》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内容主要有“叶有什么特点呢?”、“观察各种各样的叶”、“同一棵植物的叶,都一样吗?”“画一片叶”四个内容。

本课重在教师指导下,1.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2.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强,在日常的表现中很真实。

但因其年龄较小,知识面较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较弱。

针对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知识特点,心理特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一些直觉表现,挖掘他们的前概念;尽量使用简单,易懂,有趣的语言去表达。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性。

2.知道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2.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植物表现出探究兴趣。

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

科学、技术、社会及环境目标
1.认识道植物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观察,认识自然界中的植物叶子的特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怎样观察、描述叶的特点,发现叶的共同点和不同的。

【教学准备】
给学生准备:
1.校园中各种形状的叶,
2.一根长有叶芽、嫩叶、老叶的植物枝条,
教师准备:
课件、小组各种各样的的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1.老师这儿有一样物品,(一个气球 )请大家都闭上眼睛,用你的耳朵听一听,听到了什么?(砰砰的响声),伸出你的手摸一摸,摸到了什么?(软软的)用你的鼻子闻一闻,闻到了什么?(香味)睁开你的眼睛看一看,看到什么?(气球粉色,圆形的)
今天我很开心,遇到了热爱观察的你们,我们一起进入有趣的科学课堂吧。

一、远观校园里的一棵树(2分钟)
1.走进校园里。

走进我们实验小学的校园,远远的我就看一棵树,属于木本植物(课件:播放从校外走进校园内,发现一棵树)
2.远看这棵树。

树根扎进泥土里、笔直的树干,金黄色的树冠格外引人注目。

(课件在图片上标注:树根、树干、树冠)
二、学会观察方法(20分钟)
1、我走近这棵树,在地上捡了一些落叶,带到了我们的课堂,(出示:叶)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叶(板书:观察叶)
2、讨论观察方法:
我们怎样观察物体呢?(课件出示:怎样观察?)
我们用眼看、耳听、鼻闻、嘴尝、手摸的方法来观察物体。

(课件出示:五种观察方法)
3、挑选合适的观察方法:
请问我们来观察叶,需要用到哪些观察方法?(板书:观察方法)眼看、鼻闻、手摸,把合适的观察方法贴在黑板上。

(板书:学生挑选的观察方法)
4、观察同一种叶有哪些特点:
①用手摸,有请一位同学上来,给你戴上眼罩,用手摸一摸叶,你摸到了什么?(细细的把儿,薄薄的叶片,一边光滑,一边粗糙……) ,小组长分发叶,大家也来用手摸一摸,
②用眼看,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你看到了什么?(颜色是黄色,形状像扇子,上面有细细的条纹)
③用鼻闻,闻到了什么?(有一股青草味)
④老师讲解:同学们用手摸到的细细的把儿是叶柄。

用手摸到薄薄的片儿是叶片,用手摸到的粗糙的纹路和用眼看到的条纹是叶片上面的叶脉。

(张贴:银杏叶的图片)(科学词汇:叶柄、叶片、叶柄)
⑤大家发现了这片叶的特点,评价:(会观察)为了奖励大家,
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喜欢吗?
三、观察不同的叶(10分钟)
1、来,数一数1、
2、
3、
4、
5、6共6袋叶子,请6个小组长到前面领取小组的叶。

小组长打开袋子,取出叶子,摆放在桌面上。

(各组树叶准备:每组5片同一种叶,1片不一样的叶)
2、以小组为单位,先观察叶的特点,再向同学介绍。

(粗细、颜色、软硬、形状、光滑粗糙、叶脉的纹路……)
3、在组内找不同,把不同的那片叶找出来。

(这片叶和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呢?颜色,形状,纹路等不同)
四、观察同一种叶(5分钟)
1、找相同的叶。

每组成员去寻找跑丢的第六片叶,现在小组里面的
叶是同一种叶了。

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呢?(叶片的形状一样,叶脉的纹路也一样,叶柄的形状也一样)
2、思考:同一种叶完全一样吗?(分发每组一根枝条)
3、小组开始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发现在一根枝条上看到叶是在不断生长变化的,大小、颜色都在改变,从枝条的最前端有嫩叶,中间部分有大一点的叶,后面有枯萎的叶。

嫩叶,长大的叶,变老了的叶,掉落的枯叶。

4、评价(会发现)大家通过观察发现了叶在生长过程中变化,可真了不起。

五、知识梳理和课后拓展(3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利用眼看、鼻闻、手摸的观察方法发现了
①叶的特点,叶有自己的颜色、形状、气味等。

②叶是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③叶也是有生命的,从出生、衰老到死亡,不断发生变化。

2、老师给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个礼物,藏在哪儿呢?就在大家的抽屉里面,赶快找一找吧!这是树叶贴画的过程,让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捡回喜欢的落叶,做一对漂亮的小鸟吧!
板书设计
3、观察叶
观察方法:科学词汇:
眼看
耳听叶片
鼻闻
手摸叶柄
《观察月相》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

本单元主题是我们的地球家园,第一课是调查学生对于自己居住的地球
家园的相关前概念,为本单元课程的开展做基础准备。

二至六课分别对土壤、太阳、月亮、天气和季节五个内容进行学习。

本课是在学习“地球邻居”太阳之后,进而学习月亮相关知识。

以观察月相变化为内容,发展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的能力,分析汇总得出月相逐渐变大或者逐渐变小的规律。

从而对于月相变化形成初步的认识,为今后高年级继续探究月相成因等内容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科学课有了一年的学习,对于科学课程的学习和研究也有了初步了解。

初步具备观察、实验、记录的意识,但对于具体操作方法,还并未形成相关能力,尚处于发展中阶段。

同时,低年级儿童愿意表达交流,积极热情主动,且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是注意力容易分散,易被学习用具吸引,教师要控制好实验用具的收发,并且设计符合学生年龄身心特点的任务,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2.月相是变化的,有时越来越大,有时越来越小。

(二)科学探究
1.能够观察描述并且学会记录月相。

2.能够整理月相变化的记录,并分析出月相变化规律。

(三)科学态度
1. 乐于表达与交流,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主动参与。

2. 激发对月相变化的探究兴趣。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能够动手完成月相记录,并整理制作一个周期的月相记录。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月相是变化的,有时候越来越大,有时候越来越小。

教学难点:能够观察描述并且学会记录月相。

五、教学具准备
不同日期顺序月相照片,观察记录单,课件,记录笔。

六、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聚焦话题
1.引导学生发现观察到的月亮具有不同的形状。

2.结合课件图片进行观察,分析月亮形状不一样的原因。

聚焦:月球发亮的部分我们才能看的到。

3.讲解月相概念: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板书:科学上把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4.聚焦话题:月相变化有什么规律。

板书课题:4.观察月相
(二)观察描述月相,学习记录月相
1.出示月相图片,引导学生描述月相。

(1)观察9月3日月相图片。

(2)观察、描述,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学生尝试记录月相。

(1)用自己的方法试着画一画来记录月相。

(2)全班交流,发现记录方法出现的问题——记录不准确,标准不统一。

(3)引导学生明确月相记录方法要统一。

3.学习记录月相方法。

(1)出示8月19日月相图片,教师演示,学生跟做,全班交流评价。

(2)出示8月23日月相图片,学生代表演示,学生再次跟做,小组相互交流评价。

(3)出示8月16日月相图片,学生再次尝试记录,并全班评价。

(4)出示8月27日月相图片,共同商议满月的记录方法。

4.总结月相记录方法。

(1)观察找到明暗分界线。

(2)仔细画出明暗分界线。

(3)涂黑暗色的一面。

(4)标记日期。

(三)分组记录连续六日月相
1.分组下发不同日期月相图片。

2.利用刚学会的记录方法,在记录单上进行记录。

3.提示记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明暗分界线要观察准确,画准确。

(2)不要画出格。

(3)不要忘记标注日期。

4.开始观察并记录。

5.投影展示学生记录单,交流分析,发现月相变化规律。

(1)展示月相逐渐变大相关记录单。

引导学生描述月相变化,交流分析月相变化是越来越大。

(2)提问:月相变化都是越来越大吗?
引发不同小组质疑,展示自己的记录单汇报,总结出有的月相变化是越来越小。

(3)总结:月相是变化的,有时越来越大,有时越来越小。

板书:月相是变化的,有时月相越来越大,有时越来越小。

(四)帮助学生整合记录,形成一周期月相记录
1.帮助学生按照日期顺序整理全班记录。

2.按照记录日期,整合形成班级记录单。

3.引导学生观察班级记录单,发现完整月相周期。

(五)布置作业
使用今天学习的记录方法,将一个月的月相变化记录在活动手册中,看看有什么发现。

七、板书设计
观察月相
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月相是变化的,有时月相越来越大,有时越来越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