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每日一题(第7周)每周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周一测
一、选择题
1.某制鞋公司成立初期收集了300多件上起先秦,下至民国,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具有代表性的鞋,并认真研究“张良跪履”“谢公履”等典故所代表的文化经典,然后把鞋与民俗、鞋与小说、鞋与民间美术、鞋与文学等结合起来,制作出独具特色的文化鞋。
从“鞋文化”到“文化鞋”说明
A.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就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
B.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传统文化采取不同的态度
C.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D.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2.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与教育不断融合,在线教育日益火爆。
人们的学习方式正发生深刻变化,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在网上找到为自己“量身定制”的课程,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和灵活。
这说明
①科技进步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重要因素
②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
③“互联网+教育”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④在线教育有利于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3.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
长期沿袭下来的约定俗成,形成特定的“剪纸语汇”,是现代剪纸的依据,失去它,就等于失去了根,失去了中国民间剪纸的风格特色。
剪纸语汇“是现代剪纸的依据,失去它,就失去了根”,这说明
A.文化的创新要以文化的继承为基础
B.文化创新要体现时代精神
C.文化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文化创新要博采众长
4.汉语作为中国各民族的通用语言,承载着中国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与国外“汉语热”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社会外语风潮蔓延,许多人能讲一口流利的外语,而写出的汉语文章却错误连篇,这与多年来中国忽视学生的汉语教育是分不开的。
对此
A.我们应变革教育方式,以开放的心态全面接受外来文化
B.国家应该取消外语课程
C.国家应该更加重视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
D.国家应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5.“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
”家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通过家教培育家风,不仅给人生系上品性的“第一粒扣子”,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周围的人。
重视家风教育是因为
①家风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②家风影响人们的品格与素养
③家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④可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VR是指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现实及控制等接口设备,在计算机上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中提供沉浸感觉的技术。
今天,我们可以通过VR设备在课堂上感受浩瀚星空的变幻、社会历史的变迁。
材料表明
A.大众传媒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B.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C.思想运动大大促进了文化自身发展
D.社会制度的变化决定着文化的方向
7.教育部发布《关于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通知》,修订了高考各科考试大纲,其中多个考试科目将加重中华传统文化考核的比重一时成为热议,有人认为通过高考的风向标,可以倒逼中小学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更主动接触、了解、学习传统文化。
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①教育是一种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④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是消极被动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2016年10月29日,“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颁奖盛典在湖南大学举行。
长期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的张岂之获得“国学终身成就奖”。
张岂之先生表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要坚守它,做好传承工作。
我如果生命还能延续下去,还要在这六
个字上下功夫:传承,创新,发展。
”由此可见
①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②发展是继承的结果,文化只有发展才会繁荣
③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才能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二、非选择题
9.材料一《道德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思想深邃,言简意赅,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无穷魅力。
它不仅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块绚丽夺目的瑰宝,而且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1世纪的今天,古老的《道德经》所蕴含的理念与主张,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我们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其新的内涵。
当然《道德经》里面也有一些消极的道理和理论,如不提倡竞争和主动学习等。
材料二“君子和而不同”“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千百年来,“和”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
而今,中国领导人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既扎根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又赋予了其崭新的时代内涵,和谐社会理念不仅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理想追求与价值认同,而且也彰显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特色”的原则与取向。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非建立在儒家思想严格等级制度下的“和谐”,而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并致力于共同富裕的新“和谐”。
(1)结合材料一,说明如何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结合材料二,回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与传统的“和”文化的关系。
1.C 【解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不是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A错误;每个人都应该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传统文化采取不同的态度,而不是自己的需要,B错误;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C正确,D错误。
2.D 【解析】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科技进步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重要因素;材料说明科技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②正确;③不符合题意,“互联网+教育”对文化发展的方向不起决定作用;④正确,材料表明在线教育有利于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
6.B 【解析】我们通过VR设备在课堂上感受浩瀚星空的变幻、社会历史的变迁表明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故B正确。
材料未体现了大众传媒的作用、思想运动和社会制度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故排除A、C、D。
7.C 【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
①说法错误,教育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④说法错误,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而不是消极被动的,排除;
②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选。
故选C。
8.B 【解析】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要坚守它,做好传承工作。
”这是强调继承的重要性,①④符合题意;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③错误;故选B。
9.【答案】(1)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在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也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道德经》的内容也要紧随时代,增加新的时代内涵。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道德经》有积极和消极的方面,我们要在批判的基础上吸取其精华。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文件格式。
本文档仅用于百度文库的上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