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试题
1.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淡水湖泊藻类水华频繁发生。
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
剂进行紧急处理是常用的治理方法。
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
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杀藻剂处理水华与生物修复的方法相比,主要缺点是和。
(2)在该修复生态系统中,主要生产者是和,鱼类属于该生态系统的。
(3)生物修复系统构建后,种间关系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
(4)挺水植物在该系统中的作用是。
该修复系统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群落结构趋
于稳定,群落的这个变化过程属于。
【答案】(1)污染环境(杀伤天敌)使藻类产生抗药性
(2)藻类大型挺水植物消费者
(3)大型挺水植物和藻类竞争,投放鱼类捕食藻类等
(4)吸收营养,降低富营养化程度遮光,影响藻类生长并分泌次生代谢物抑制藻类生长次生演
替
【解析】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治理水体富营
养化要从根源开始,减少氮、磷的排放量,增加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数量,化学治理存在的
污染等。
分析试题给的材料,在该修复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浮游植物和挺水植物,消费者是鱼类,它们之间的生物关系有竞争和捕食两种。
大型挺水植物可以与藻类发生竞争,同时吸收营养
降低水体中的氮、磷浓度,经过修复的生态系统可重新趋于稳定。
2.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蛙和蜘蛛之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捕食关系
B.图中的所有生物构成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C.图中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
D.蛇在此食物网中处于两个不同营养级
【答案】B
【解析】由图知,青蛙和蜘蛛同时以蝗虫为食,即构成竞争关系,而青蛙又捕食蜘蛛,构成捕食
关系;生物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的集合,而图中仅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了分解者;图中一共包含4条食物链;蛇同时处于第四和第五营养级。
3.人工鱼塘里的某淡水鱼,成鱼底栖,捕食贝壳类;幼鱼生活在水体表层,滤食藻类和浮游动物。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幼鱼与浮游动物可能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
B.幼鱼和成鱼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C.该鱼的成鱼和幼鱼在水中的分层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D.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光能
【答案】C
【解析】A、该种鱼的幼体滤食浮游动物,故与浮游动物具有捕食关系,该种鱼的幼体和浮游动
物都滤食浮游藻类,故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关系,A正确;B、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
滤食藻类和浮游动物,属于消费者,成鱼底栖,捕食贝壳类,属于消费者,故幼鱼和成鱼都属于
消费者,B正确;C、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是一个物种,在水体的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D、人工鱼塘输入的能量大于水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光能,D正确。
【考点】种间关系、群落的结构特征
【名师】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群落结构特征的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
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陆生群落、水生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
主要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的影响;
2、水平结构: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即空间的非均一性,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
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形成了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
4.人工鱼塘里的某淡水鱼,成鱼底栖,捕食贝壳类;幼鱼生活在水体表层,滤食藻类和浮游动物。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幼鱼与浮游动物可能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
B.幼鱼和成鱼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C.该鱼的成鱼和幼鱼在水中的分层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D.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光能
【答案】C
【解析】A、该种鱼的幼体滤食浮游动物,故与浮游动物具有捕食关系,该种鱼的幼体和浮游动
物都滤食浮游藻类,故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关系,A正确;B、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
滤食藻类和浮游动物,属于消费者,成鱼底栖,捕食贝壳类,属于消费者,故幼鱼和成鱼都属于
消费者,B正确;C、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是一个物种,在水体的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D、人工鱼塘输入的能量大于水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光能,D正确。
【考点】种间关系、群落的结构特征
【名师】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群落结构特征的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
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陆生群落、水生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
主要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的影响;
2、水平结构: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即空间的非均一性,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
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形成了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
5.2015年“二孩政策”、“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所倡导的“低碳生活、减少环境污染”获得人们普遍
认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口的数量常常随着环境资源、社会发展等因素的改变而发生波动。
最新预测我国60岁以
上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如下表:
表中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呈现的特点,到2050年,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属于,这将严重影响
劳动力来源,导致经济衰退和加重养老负担,因此我国适时放开“二孩”政策。
(2)2015年全球多数国家气温监测显示:年平均气温较往年持续升高。
右图是与温室气体有关
的循环示意图。
①图中B代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a代表的主要生理过程是。
②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
若生产者有2500kg,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
重。
③温室效应是由于以为主的温室气体增多,打破了生物圈中的平衡;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含量,有效措施之一是加大图中的途径(用箭头和图中字母表示),也可开发太阳能、水能、核
能等新能源,减少人类对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依赖。
【答案】(每空1分,共9分)
(1)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衰退型
(2)①分解者光合作用②能量流动 100kg
③CO
碳循环C→A
2
【解析】(1)表中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呈现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的特点,到2050年,我国人口的
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这将严重影响劳动力来源,导致经济衰退和加重养老负担,因此我国适时
放开“二孩”政策。
(2)①图中B代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a代表的主要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
②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
若生产者有2500kg,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
为主的温室气体增多,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2500×20%×20%=100kg。
③温室效应是由于以CO
2
环的平衡;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含量,有效措施之一是加大图中C→A的途径,也可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减少人类对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依赖。
【考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6.生态茶园建设的关键是调控茶园群落,降低病虫危害。
下表中的措施与原理不匹配的是()
【答案】B
7.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3种生物的二氧化碳消耗量(相对量)的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
B.b、c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a、b、c都有可能是细菌
D.b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种生产者
【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两方面,生态系统的组成
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四部分.生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
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解:A、a曲线表示只释放二氧化碳,不吸收二氧化碳,所以可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A正确;
B、b、c表示都能吸收二氧化碳,b属于光能自养型,c属于化能自养型,属于生产者,所以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正确;
C、c能吸收二氧化碳,可能是硝化细菌等生物,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能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C正确;
D、b曲线不能代表所有的生产者,例如不能代表硝化细菌,D错误.
故选:D.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
8.下图是人们设想的宇宙飞船生态系统模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B、C、D可表示宇航员所需食物、氧气和水等生活资源
B. 密封飞船中的能量循环利用,可以使飞船生态系统保持长期稳定
C. 分解罐的分解产物E可以向藻类植物提供多种无机盐和二氧化碳
D. 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需宇航员进行调控
【答案】B
【解析】图1中藻类植物是生产者,可通过B、C、D途径为航天员提供食物、氧气和水等生活资源,A正确;密封飞船中的物质循环利用,可以使飞船生态系统保持长期稳定,但能量需以太阳能的形式输入,以热能的形式散失,B错误;分解罐中粪便的分解产物E可以向藻类植物提供多种无机盐和二氧化碳,C正确;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需宇航员进行调控,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宇宙飞船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9.在很多淡水湖泊中,绿藻和蓝藻等是鲤鱼及沼虾的食物来源,其中沼虾也是鲤鱼的食物。
图甲表示某湖泊中绿藻与蓝藻对N、P的吸收量及pH>8时其体内藻毒素含量的差异,图乙表示该湖泊中不同体长鲤鱼的食性比例。
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作为生态系统的淡水湖,其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_______________。
该湖泊风景优美,其旅游业发达,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价值。
当湖泊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___________很快消除污染,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泊中绿藻和蓝藻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其中鱼类由于食物种类和栖息场所的不同分布于不同水层,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___结构。
从乙图来看,鲤鱼体长在4.2cm时,假设该生态系统中存在鲤鱼、小虾、藻类,若鲤鱼获得的能量为24kJ,则最少需要藻类_____________kJ。
为了既能获得经济效益又能治理水体污染,先培养藻类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元素,再构建食物链快速去除藻类,具体措施:
①治理磷元素富营养化的碱性水体,应该选择较理想的藻类是________,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现要投喂鲤鱼去除①中的藻类,投喂鲤鱼的体长应该大于4.2cm,理由是此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C、H、O、N、P、S等元素)直接微生物的分解负反馈调节生产者垂直 240 绿藻绿藻在碱性水体中藻毒素含量低植食性比例高,能量利用率也高
【解析】
(1)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C、H、O、N、P、S等元素)不断从无机环境到生
物群落,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过程,循环的物质是生物体的化学元素(C、H、O、N、P、S
等元素)。
(2)旅游属于生物多样性中直接价值中非实用价值。
(3)消除污染物的方法常见的有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负)反馈调节是自我
调节能量的基础。
(4)绿藻和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生物是生产者;在群落中垂直方向上分布不同的生
物类群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5)具乙图知,4.2cm时,鲤鱼的取食肉食性为0.25,植食性为0.75;“最少需要”说明利
用最高传递效率激素,具题意绘出一下食物网:
鲤鱼通过小虾需要的藻类为:24Kj×0.25÷20%×20%=150Kj;
鲤鱼直接利用的藻类为:24Kj×0.75÷20%=90Kj;
合计:240kj。
(6)具甲图知,在PH>8时,即碱性水体中,蓝藻的藻毒素含量太高,不易采用;鲤鱼体长
4.2cm时,植食性比例较高,能快速去除藻类。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群落空间结构和从图中获取信息能力,意在考
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
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生态系统常常趋向稳态的方向发展
B.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实现稳态的基础
C.生态系统保持稳态不需要外界的能量输入
D.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答案】C
【解析】1、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
2、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
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解:A、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的能力,使得生态系统趋向于稳态,A正确;
B、生态系统稳定性是由自我调节来实现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与生态系统中营养结
构的复杂程度有关,B正确;
C、由于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则生态系统必需依赖于外界能量输入,C错误;
D、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D正确.
故选:C.
【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