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壁上的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峭壁上的树
作者:张庆和
来源:《作文周刊(初二版)》2007年第27期
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反顾地投落这峭壁?
那一天你确实跳下来了,像俯冲搏猎的雄鹰,像划破静夜的流星。
然而,你并没有死,一道峭崖壁缝救助了你,一捧贫瘠的泥土养育了你。
生根、发芽、长叶……从此,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终于顽强地活了下来,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
这便是故乡那座大山的悬崖峭壁上的一棵摇曳在我记忆中三十年之久的酸枣树。
它高不足尺,叶疏花迟。
云缠它,雾迷它,雨抽它,风摧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
然而,酸枣树并没有被征服。
它不低头,不让步,于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中,练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
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地逃遁;它以刚毅驱逐雷电远避他方……
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
不像山前的桃树、山后的梨树,一个个娇生惯养让人伺候、抚慰,动辄就使性子给点颜色瞧瞧;也不像贪图热闹的杨树柳树们,一个个占据了水肥土美的好地方,便忘乎所以地摆首弄姿,轻飘飘只知炫耀自己。
酸枣树默默地兀立着,不鄙位卑,不薄弱小,不惧孤独。
与春天紧紧握手,与日月亲切交谈,天光地色,尽纳尽吮。
从不需要谁的特别关照与爱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长成了那堵峭壁上的生命,让人领略那簇动人的风采。
它真诚而没有嫉妒,它淳朴而从不贪婪;抬手向路人致意问候,俯首向胜利者恭贺祝福。
那一年秋天,于不知不觉中,它竟结出一粒小小的酸枣。
只有一粒,而且几乎小得为人们所不见。
那酸枣是春光秋色、日月星辰的馈赠,是一片浓缩的丹霞霓云。
亮亮的,红红的,像玛瑙,像珍珠,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
见到它果实的那一刻,我陡地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小酸枣,或许正是那棵酸枣树苦修苦熬数十年而得到的一颗心吧!有了心,它便会有梦,便会更加热烈地拥抱世界!
阅读赏析
作者对“摇曳”在他记忆中三十年之久的酸枣树的饱蘸深情的描写,既是强者之魂的生动展示,也一首动人心弦的强者之歌。
作者从四个层面逐层展开:
首先,它跳出先天不足的阴影,向“饥寒交迫”“弹尽粮绝”的命运挑战,如搏击的“雄鹰”和闪亮的“流星”般追求生命的存在和辉煌。
其次,它以“铮铮铁骨”和“朗朗硬气”抗争、反击、战胜种种灾难,撕云雾为“碎片”,逼霜雪“逃遁”,逐雷电“远避”,如此艰苦求生,何等威严,何等刚毅!
再次,它有着稳定成熟、令人钦佩的角色意识。
它置身“峭崖壁缝”“高不足尺,叶疏花迟”,“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从不怨天尤地;它为拥有“与春天紧紧握手,与日月亲切交谈”这大自然所共有的机遇与权利而高兴,总是“努力地”发挥生命的极致,“不鄙位卑,不薄弱小,不惧孤独”。
这是何等高尚的角色意识!
最后,当小酸枣——这“苦修苦熬数十年而得到的一颗心”闪亮于峭壁上时,酸枣树没有丝毫炫耀和停步,而是抱着“更加热烈地拥抱世界”的信念,去圆它为峭壁、为整个世界再添一簇风景之“梦”。
这又是何等乐观、何等可贵的生命观!
全文借物咏怀,看似字字写树,实则句句赞人。
面对先天不足,环境险恶,身微位卑,我们多么需要那“像一团燃烧的火焰”般的酸枣精神,多么需要强者之魂的弘扬!
拓展训练
1.选文前四段从哪两个方面写了酸枣树生存条件的恶劣?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从第五段中找出具体体现“不鄙位卑,不薄弱小”的语句,并用横线在原文上标出。
3.文中说“像俯冲搏猎的雄鹰”“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其中的“雄鹰”“风景”“灵魂”分别指什么?
4.写出本文的行文线索。
5.文中写酸枣树的同时,写了桃李杨柳四种树;课文《白杨礼赞》也在写白杨树的同时写了楠木,两篇文章在这里运用的共同写法是_______,这样写的
目的是为了突出白杨树_______的精神,突出酸枣树_____的品格。
6.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样的感想和启示?整理一下,然后写一篇读后感,篇幅在600字左右。
趣味点滴
【域外风光】
纯粹自然的尼泊尔
进入尼泊尔的人都能感受到其旅游资源纯粹自然的魅力,这种“自然”是没有经过人工雕琢的。
连日来涉足尼泊尔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种风土人情,每一个笑脸,每一项服务,无不渗透着“自然”的美。
“纯粹的自然”已经遍布在尼泊尔的空气中。
尼泊尔是一个位于南亚的风景优美的深山小王国,地处中国与印度两大世界文明古国之间,也是商旅和朝圣者来往印度、中国西藏的必经之路。
不论宗教、艺术、文化、传统均有独特的融合之美,加上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横亘北方,有着许许多多向圣母峰挑战的传奇故事。
被称为“伟大的小山国”的尼泊尔,面积145391平方公里,超过四分之一的土地海拔高度在3000公尺以上,且境内拥有八座超过8000公尺的高峰,是登山爱好者的天堂。
尼泊尔人民大多淳朴善良,信奉印度教、佛教、活女神。
尼泊尔政府在1951年才容许外国人到访,所以现代文明带来的污染极少,漫步加德满都的街巷,仍能感受到中古世纪的生活气息。
尼泊尔雨量充足,林木茂盛,自然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充满原始丛林风味,动植物不计其数,较为吸引人的珍禽异兽有老虎、犀牛、大象、鹿、鳄鱼等。
旅客可在野生动物公园内扎营住宿,享受原始的大自然趣味,探访附近的土著村落,也可骑大象深入丛林或乘吉普车在绿野上奔驰,更可在翠苏里河上激流泛舟,乐而忘返。
【知识积累】
在野外如何辨别南北
方法一:可以找到一个树桩观察,年轮宽的一面是南方;
方法二:找一棵活着的树,枝叶茂盛的一侧朝南方,而枝叶稀疏的一侧则朝北方;
方法三:观察蚂蚁的洞穴,洞口大多是朝南的;
方法四:在岩石众多的地方,你也可以找一块醒目的岩石来观察。
岩石上布满青苔的一面是北侧,干燥、光秃的一面为南侧。
【新闻链接】
英国剑桥的科学家发现了新的证据,证实克隆出的动物容易未老先衰。
原来,克隆动物时复制的过程本身就会损害动物正常生长的基因机制。
他们跟踪了一系列的胚胎图像信号,观察细胞是如何生长的。
研究显示,克隆的胚胎常常会出现不正常的信号,而正是这些异常阻碍了克隆动物的正常生长。
在通常情况下,这种异常仅仅出现于动物晚年。
(选自《光明日报》)
【趣味阅读】
“大鱼吃小鱼”,这是大自然的规律,然而科学家通过一项特别实验,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他们将一个很大的鱼缸用一块玻璃隔成了两半,首先在鱼缸的一半放进一条大鱼,并且连续几天不给大鱼喂食。
之后,在另一半鱼缸里放进很多条小鱼。
当大鱼看到小鱼后,就径直地朝着小鱼游去,但它没有想到中间有一层玻璃隔着,所以被玻璃顶了回来。
不一会儿,它又使出浑身的力气,朝小鱼冲去,但结果还是一样。
这次使得它鼻青眼肿,疼痛难忍,于是它放弃了眼前的美食,不再徒劳了。
第二天,科学家将鱼缸中间的玻璃抽掉了,小鱼们悠闲地游到了大鱼的面前;而此时的大鱼再也没有吃掉小鱼的欲望了,眼睁睁地看着小鱼在自己面前游来游去……
感悟:很多人心灵中也有无形的“玻璃”,这让他们不敢大胆地表明自己的看法,或者在挫折面前也采取“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态度。
一个人要走向成功,就要不断地打碎心中的这块“玻璃”,勇敢地超越无形的障碍。
【名作片段】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撇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的雪峰,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花。
那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练。
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可是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却有鱼儿在跳跃。
当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坐在马鞍上就可以俯视那阳光
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欣赏那五彩斑斓的水石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这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生机。
就在雪的群峰的围绕中,一片奇丽的千里牧场展现在你的眼前。
墨绿的原始森林和鲜艳的野花,给这辽阔的千里牧场镶上了双重富丽的花边。
牧场上长着一色青翠的酥油草,清清的溪水齐着两岸的草丛在漫流。
无边的草原是这样平展,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洋。
在太阳下,那点点水泡似的蒙古包,闪烁着白光。
日出后的草原千里通明,这时最便于去发现蘑菇。
天山蘑菇又大又肥厚,鲜嫩无比。
这个时候你只要立马瞭望,便可以发现一些特别翠绿的圆点子,那就是蘑菇圈。
你朝着它策马前去,就很容易在这三四丈宽的一圈沁绿的酥油草丛里,发现像夏天夜空里的繁星似的蘑菇。
眼看着这许许多多雪白的蘑菇隐藏在碧绿的草丛中,谁都会动心。
一只手忙不过来,你自然会用双手去采;身上的口袋装不完,你自然会添上你的帽子甚至马靴去装。
第一次采到这么多新鲜蘑菇,对一个远来的客人是一桩最快乐的事。
你把鲜蘑菇在溪水里洗净,不要油,不要盐,光是白煮来吃就有一种特别鲜甜的滋味;如果再加上一条野羊腿,那就又鲜甜又浓香。
高山的雪水汇入湖中,又从像被一刀劈开的峡谷岩石间泻落到千丈以下的山涧里。
水从悬崖上像条飞练似的泻下,即使站在十几里外的山头上,也能看见那飞练的白光。
如果你走到悬崖跟前,脚下就会受到一种惊心动魄的震撼。
俯视水练冲泻到深谷的涧石上,溅起密密的飞沫,在日中的阳光下,形成蒙蒙的瑰丽的彩色水雾。
就在急湍的涧边,绿色的深谷里也散布着一顶顶牧民的蒙古包,像水洗的玉石那么洁白。
(选自碧野《天山景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