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0届高三新高考历史-疫情期间自学成果验收卷08,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2020届高三新高考历史-疫情期间自学成果验收卷08,Word版含解析
2022年山东新高考历史-疫情期间自学成果验收卷08
试题完成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到了孔子时代,儒者不仅懂得外在的仪礼的种种规则,而且更加重视阐发它所表现的思想和观念,以及这些思想观念对于社会秩序的意义。
”由此可见
A. 儒学是一种关于秩序的学问
B. 儒学成为社会的正统思想
C. 儒家思想是礼制理论阐释
D. 儒学适应了当时社会现实
A
儒者更加重视这些思想观念对于社会秩序的意义,说明儒学重视社会秩序,故A正确;B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根据“儒者不仅懂得外在的仪礼的种种规则”可知,礼制的理论阐释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儒学是否适应当时社会现实,排除D。
2.下列史料来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其中划线部分
A. 记录了秦朝焚书事件
B. 批判了秦朝焚书的暴行
C. 为秦朝焚书进行辩护
D. 分析了秦朝焚书的影响
A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这段话是李斯奏请秦始皇焚书的部分内容,记录了秦朝焚书的事件,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对焚书暴行的批判;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李斯焚书的奏请,并未体现辩护内容;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分析秦朝焚书的影响。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3. 《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
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
勤有余布,亦兼鬻(yǜ,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
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A. 自然经济解体
B. 家庭手工业发展
C. 民营手工业向农村扩展
D. 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题中材料表明,登州乡村中织布首先自给自足,有余布再少量卖到乡市,再转卖到城市,反映的是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故应选B 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家庭手工业
4.据载,在我国元代即出现了种水转大纺车并在一定地域内大量使用;四百年后的1769年在英国具有实用价值的阿克莱水力纺纱机才定型并得到推广。
但前者在中国历史上只是昙花一现,而后者却开启了英国的大工业时代。
这说明
A. 元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B. 经济结构影响生产进步
C. 政治制度决定科技创新
D. 科技发展具有可传承性
B
中国古代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市场狭小,新技术很难推广,而英国当时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技术革新,故B符合题意;单凭个别科技成果不能得出科技水平领先世界的结论,故A不符合题意;政治制度影响科技创新,故C不符合题题意;元代的水转大纺车与英国阿克莱水力纺纱机没有传承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乾隆时期,浙西一带地方所产之米,不足供本地食米之半,全藉江西、湖广客贩米船,由苏州一路接济。
向来米船到浙,
行户接贮栈房,陆续发粜,乡市藉以转输。
即客贩偶稀,而栈贮乘时出售,有恃无恐。
是以非遇甚欠之岁,米价不致腾涌。
向来情形如此。
”这表明这一时期()
A. 重农抑商政策破产
B.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 商品经济活跃
D. 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中“不足供本地食米之半,全藉江西、湖广客贩米船”“行户接贮栈房,陆续发粜,乡市藉以转输”等信息,可知这一时期国内贸易繁荣,商品经济活跃,故C项正确;AB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清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6.1895年4月,清朝某位大臣宣称:“中国苟能发愤自强,除吏政、礼政、刑政暂不更动外,户政、兵政、工政必须变法。
夫殷忧启圣,国家转弱为强,中兴在此。
”由此判断此人最有可能属于
A. 洋务派
B. 顽固派
C. 维新派
D. 革命派
A
依据材料中“除吏政、礼政、刑政暂不更动外,户政、兵政、工政必须变法”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该大臣主张在维护封建伦理纲常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符合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特征,所以该大臣属于洋务派,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顽固派反对学习西方,与材料信息不符;C选项错误,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政治,改变中国的政体,与材料信息不符;D选项错误,革命派主张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与材料信息不符。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7.1899年美国国务卿海约喻向英、俄等国发出关于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的照会。
如表是照会提出的三项原则。
此后,列强相继接受了美国的原则。
列强的这一做法反映出
原则一
各国不得干涉他国在华势力范国及租借地的既得利益
原则二
各国进出口货物关税均按中国现行税率,由中国海关统一征收
原则三
各国势力范国对他国船舶征收的港口及铁路运费费,不应有所差异
A. 资本输出是列强侵华的根本目的
B. 美国已成为公认的经济强国
C. 避免瓜分中国符合列强最大利益
D. 门户开放利于列强扩大侵略
D
根据材料,1899年,列强相继接受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门户开放在承认各国在中国既得利益的前提下,相互开放势力范围,有利于列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D选项符合题意;列强承认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及租借地,“按中国现行税率,由中国海关统一征收”进出口关税等,不能体现“资本输出是列强最根本的目的”,不能说明列强公认美国经济强大,AB两选项错误;列强承认他国的势力范围和租借地等,不是要避免瓜分中国,C选项错误。
8.据国民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农民部的统计,在全部农村人口中,有百分之五十五(一亿八千六百万人)是无地的佃农、雇农、游民,有百分之四十五(一亿五千万人)是有地的。
在有地的农户中,土地占有情况见如表。
这种现象反映了
A. 封建土地关系仍占据主要地位
B. 无地人员成为民主革命的社会基础
C. 土地拥有者是民主革命的对象
D. 国民大革命解决了土地集中的问题
A
在全部农村人口中,有百分之四十五(一亿五千万人)是有地的,说明封建土地所有制仍占有主要地位,故A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无地人员与民主革命的关系,排除B;土地拥有者成分有贫农、中农,贫农、中农不是民主革命的对象,排除C;由图表看,中小地主和大地主占有土地百分比较大,故D项中“解决了”土地集中问题表述错误,排除。
9.在1953年10月2日的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指出:“农民有自发性和盲目性的一面。
农民的基本出路是社会主义。
粮食征购、整顿私商、统一管理这三个问题,势在必行。
“要大张旗鼓地宣传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这反映出他赞同统购统销政策的出发点是
A. 把农业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轨道
B. 稳定粮食生产和市场供应秩序
C. 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需要
D. 显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优越性
A
根据材料,毛泽东指出基于农民阶级“自发性和盲目性”,其基本出路是“社会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他赞成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出发点,是要把农业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轨道,A选项符合题意;稳定粮食和市场生产供应是统购统销政策的直
接目标,B选项不符合题意;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需要,与“农民有自发性和盲目性”等无关,C选项错误;材料未提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优越性,且这一时期尚未建立计划经济体制,D 选项不符合题意。
10.中国在某一时期的外交方略集中表现为:“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给予必要的支援;发展同第二世界国家的关系;谋求“以美制苏”,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相互勾结、分霸世界的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该时期是20世纪
A. 五十年代
B. 六十年代
C. 七十年代
D. 八十年代
C
根据材料,发展同第三世界合作,发展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和“以美制苏”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20世纪70年代的“一条线,一大片”外交策略的表现,C选项正确;50年代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A选项错误;60年代“第三世界”和“以美制苏”等还没有明确提出,且这一时期的外交策略是“既反美,又反苏”,B选项错误;80年代,中国实行无敌国外交,中苏关系逐渐正常化,D选项错误。
11.早期罗马法认为妇女对眼前可能出现的后果有一定的认
知度,但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后果往往无法预知,因而规定妇女可以与他人缔结钱款方面的债务契约,但不能与他人缔结不动产方面(无法预知后果)的契约。
这一规定
A. 保障了法律的公平公正
B. 体现了男权对妇女的约束
C. 保护了妇女的经济权益
D. 缓和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B
根据罗马法对妇女认知的分析及限制妇女缔约契约的规定,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由于对妇女的歧视和男权自大观念,导致了罗马法对妇女行为的约束,B选项符合题意;妇女不能缔结不动产方面的契约,不能体现其保障了法律的“公平公正”,A选项错误;限制妇女在契约方面的自主与保护妇女的经济权益不符,C选项错误;对妇女缔结契约的限制与缓和贵族平民间的矛盾无关,D选项错误。
12.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白银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621年,一位葡萄牙商人在一篇关于白银的论文中指出,它“在全世界到处流荡,直至流到中国。
它留在那里,好像到了它的天然中心”。
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B. 白银成为世界市场运转的媒介
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D. 葡萄牙人垄断了美洲白银航线
B
根据“在全世界到处流荡,直至流到中国”,可见,白银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交流,成为世界市场运转的媒介,故B正确;AD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美洲白银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全世界到处流荡,直至流到中国”,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13.在《共产党宣言》1890年德文版序言中,恩格斯难抑兴奋激动的心情说:“今天我写这个序言的时候,欧美无产阶级正在检阅自己的战斗力量,它们第一次在一个旗帜下动员成为一个军队,以求达到一个最近的目的。
”恩格斯意在说明
A. 欧洲各国正在筹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B. 各国工人组织已建立稳固统一的联盟
C. 无产阶级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政治诉求
D. 马克思主义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理论
D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由材料“。
《共产党宣言》。
序言。
欧美无产阶级正在检阅自己的战斗力
量。
”等关键可知,恩格斯意在说明克思主义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理论,所以答案选D。
A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由“1890年”可知,这是属于第二国际时期,但是第二国际是松散的联盟,所以B说法有误,排除;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美国家爆发了工人起义,工人早就开始了自己的独立的政治诉求,所以C说法有误,排除。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工人运动
14.如图为1890~1938年美、英、德、苏联四国的生铁产量示意图,其中③是
A. 英国
B. 美国
C. 德国
D. 苏联
D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1890~1938年美、英、德、苏联四国的生铁产量示意图中的曲线③相对应的,是一战之前相对落后,经过1920年代的新经济政策和两个五年计划,在西方大危机时期依然发展较快的苏联,D选项正确;图中20世纪前期发展最快的是美国,20世纪初被美德超过的是英国,一战之前仅次于美国的是德国,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15.1952年,好莱坞和FBI联合拍摄的电影《灯塔疑云》公映,影片讲述了美国士兵经历激烈战斗最终赶走入侵的苏联特工成功解救人质的故事。
时任总统称赞说这是每个美国人都应看的影片,号召美国人观看这部电影。
这反映了
A. 美苏争霸态势的不断加剧
B. 冷战对峙的国际政治环境
C. 美国主导世界的政治意图
D. 美国倡导国际联合反恐
B
《灯塔疑云》播放时间是1952年,主题是赶走苏联入侵特工,美国总统号召国人观看,可见这一电影及其社会舆论氛围体现了当时冷战中美苏对峙的环境,选项B正确;电影本身无法反映出美苏争霸的发展态势,排除A;当时处于美苏冷战时期,电影主题更多的是塑造了苏联的恶和美国自卫,并未展示美国主导世界的意图,排除C;选项D与题无关,排除。
二、非选择题
16.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梦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监于二代(注:夏礼和商礼),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论语》)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政治梦想及产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表2
人物
言论
核心主张
共同点
李鸿章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粱启超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职。
陈独秀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恶想上一切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