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的拍摄技巧与构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摄影的拍摄技巧与构图
新闻摄影的拍摄技巧与构图
一、学习新闻摄影必备的基础知识
(一)相信你手中相机的素质
如今,数码相机已经相当普及,那么,这种入门式的单反相机能不能拍出好照片来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首先,我们是相机的主人,我们一定要相信手中相机的质量和素质,相信它一定能拍出好照片,如果自认为拍出的相片不够好,不要责怪相机的质量,怪只能怪自己的摄影水平不够好,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练习。

其次,要摸熟自己的相机。

静下心来把说明书翻出来仔细地研究一遍。

很多人在使用机前几乎不看说明书,即使手中的相机非常容易上手,但说明书中往往都提供了关于相机与摄影的基础知识,因此不妨再次拿出来研究一下;而且,要对着说明书把相机的各种设置都试验一下,看手中的相机到底还有哪些你未知的功能没有被发挥,还有哪些地方是你所不懂的。

遇到不能理解的地方,首先不要急,也不要急于求教,试试看自己能否弄明白。

当你弄明白后,你会发现其实并不难,并且这样的训练会进一步激发自己对摄影的兴趣。

(二)分清新闻摄影和其他摄影的区别
新闻摄影概念和特点:新闻摄影是对社会上正在发生的事件所作的图片报道。

特点:真实地记录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
内容、人物,报道内容要真实。

(真)新闻摄影讲求时效性,过时的照片就无新闻价值。

(新)新闻摄影要求形象真实可信,内容明白易懂,让人一目了然。

拍摄方法;抓拍;摆拍(往往用于拍摄新闻人物);抓拍与摆拍相结合,抓中有摆,摆中有抓。

新闻摄影应该真实、准确还原现场的情况,让不在场的公众能够如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现场的气氛。

而艺术摄影并不忌讳在表象上背离真实,这也是为什么大侠们都无一例外的偏爱滤色镜、暗房和的缘故。

因此,艺术摄影可以使用远比新闻摄影丰富的技术和技巧,商业摄影的目的是表现事物的某种特性。

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摄影师的客户还希望能掩盖他所不想为人知道
的其他特性。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商业摄影师从不吝惜使用人造光线和环境来达到目的。

而一张好的新闻照片,我认为应该尽量少用那些能改变画面气氛和意境的技巧。

(三)学会正确使用档位
1、放弃自动档。

很多人一般都喜欢使用自动档档(P档也叫程序档,有的相机把P档单列为自动档之外的一档,因为P档是按照预先设定的曝光组合自动曝光,比单纯的自动档要智能一些),因为这样省心,不用动脑子。

使用自动档拍照时,光圈、焦距和快门速度等全交由相机来决定,使用者只要半按快门对焦、构图,然后按下快门即可。

虽然自动档用起来非常简单,但其最大的害处便是对照片没有自主权,无法在曝光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控制,也就无法让人更深入地了解摄影的学问,相机的大部分功能
也都不能发挥出来,而且许多时候拍出的照片并不能让我们满意。

因此,想要提高摄影技术,必须放弃使用自动档。

2、建议使用A档(光圈优先档)。

我所认识从事新闻摄影工作的人中,A档的使用几率最高。

光圈一般用F来表示,指光线通过镜头进入相机的通光量的大小。

F值越大,光圈越小。

对于光圈的运用不用畏惧,其实非常地简单。

拍风光一般要使用小光圈,如F8、11、16,为了是前后景物的清晰;拍人物一般要使用大光圈,如F4、2.8,甚至是更大的光圈,为的是确保主体清晰,虚化背景。

使用A档时,调节自己所需的光圈大小,看看相机是如何来决定光圈与快门组合的(当然也与感光度有关),你会从中学到许多知识。

大家只要记住一点,使用光圈是为了加强我们对景深及照片清晰度的控制,这非常重要。

镜头各档光圈的成像效果不一样,当你非常熟悉你相机各档光圈的像质后,你自然会尽量使用最佳光圈来拍摄。

3、根据情况使用其他档位。

在此基础上,当你对使用A档熟练以后,可以进一步地尝试使用S档(快门优先档,在佳能1000D中以表示),甚至是M档(就是我们所说的全手动档)。

这时候,你会充分地了解什么是光圈,什么是快门速度。

(四)学会正确运用景深
镜头可以控制景深(这部分内容可能是高中程度的物理)。

底片上能成空间景物清析平面像,景物的轴向范围叫做景深。

这个定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太难了一点,不过是正宗书面的解释。


们就说简单一点,实际一点吧。

当我们使用镜头对焦成功后,我们所对焦平面的前后那段成像清晰的距离就是景深。

在实际运用中有这样的一个关系:焦距越是长,对焦点距离越是远,光圈越是开大那么景深就越是小;反之焦距越是短,对焦点距离越是近,光圈越是开小那么景深就越是大。

我们有时候看到那种主体清晰,但是背景模糊的照片就是采用长焦距、大光圈、靠近拍摄形成小景深的拍摄方法做到的。

一些相机本身就是带广角(焦距短)最小光圈也是比较小的,所以被摄物体只要在一定距离之外可以形成大景深根本不需要对焦。

比如
二、拍好摄影作品的几个窍门
(一)正确的持相机姿势
说些简单的,比如如何拿相机。

拍照的姿势,做个示范,如何一手握镜头一手持机身,最好能够把身子靠在什么地方,快门速度慢的时候,还要凝神屏气。

对于刚入门摄影爱好者来说,拍出来的照片总是模糊,清晰度不够,有阴影,对焦不准或是出现重影。

这是正常的现象——这是由于你拿相机的姿势不准确,经常在室外见到摄影爱好者使用不正确的姿势拿相机拍摄,很不雅观,又不敢不敢去提示,一怕伤了别人的兴致和自尊心,二是担心别人误会我们是取笑他们,“得不偿失”。

在每一个数码相机的说明书中,都附有如何持机和按快门的说明,可很多人没能仔细领悟,就急三火四地打开相机就拍。


基本的要求被忽略,好照片自然就拍不出来了。

我们应准确掌握数码相机的持机手法:拍摄者两脚以非立正姿势站稳,左脚与右脚成丁字步,右手把握住机身,左手拇指与食指开成直角,像个托架般托住相机底座。

两前臂轻轻夹住,靠近两肋,夹紧身体,力求更稳。

最佳拍摄手法是用两手持稳相机,将相机机身紧贴左右两前额和鼻梁,形成稳定的三角支撑。

用鼻尖顶住机背,降低相机震动。

左手对焦,右手食指按快门,轻按快门之时暂停呼吸。

站立拍摄时,为保持身体稳定,可靠在现场的桌椅、树木、墙壁等稳固的依托物上,增强身体稳定性,防止手抖。

下蹲拍摄时最好单膝跪地,手撑腿上,以获得更稳定的三角支撑。

如果你能时时留意拍摄的手法,做到快、稳、准三个字,稳稳当当地按下快门,准确的对焦,就一定会拍出清晰的好照片来。

(二)提前设定好不同档位的数值
摸熟相机以后,为了保证以后的出片质量,把相机的相关参数设置成以下的状态:
1、(快门优先拍摄模式)
在快门优先模式下,先设置快门速度,相机会自动选择合适的光圈值。

较快的快门速度可以让你捕捉移动主体的瞬间图像。

较慢的快门速度则会营造流动的效果,在拍摄夜景的时候也经常会用到。

2、(光圈优先拍摄模式)
光圈优先,即事先设置好所需要的光圈大小,相机会根据拍摄条件自动调节其它参数。

利用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控制景深的大小。

选择较低的光圈值(开大光圈),景深变小,使背景柔和。

选择较高的光圈值(缩小光圈),景深变大,使整个前景和背景都清晰。

3、M(全手动拍摄模式)
此模式需要我们以手动方式调节快门与光圈的参数,没有相当功底的摄影经验是难以正确曝光的。

但在此种模式下学摄影是进步最快的。

在拍摄人物时,可守株待兔,在确定拍摄位置和角度后,预先调节曝光量及焦距。

力争在短时间内拍摄完毕,减少被摄者的紧张情绪,得到表情自然的照片。

(三)要与拍摄对象交流
如果想要拍好新闻照片,关键是要和被摄对象保持良好的关系,才能被人家接受,才能让人家在镜头前保持自然的状态。

面对突如其来的镜头,很少有人会表现自然,在这种情况下,最好不要急于拍摄,可以和被摄对象聊天,当对方和你熟悉了,也知道你拍摄照片的意图,可能就会接受你拍照片的要求,也不会紧张了。

为了让被摄者放松,也可以讲一个小笑话,或者做一个好笑的动作
都可以让对方的表情得到充分的放松。

一边和被摄着聊天,一边按下快门,即使不看取景框,也能拍到非常好的照片。

这种边交流边拍的方式,有利于抓取自然的神态。

比较好的办法,
是让被拍摄的人物全神贯注地劳动、工作或学习时,选择适当的角度和时机,迅速按下快门抓拍,把人物的感情和神态充分表现在画面上。

这样的新闻照片就更有意义和价值。

(四)使太阳在你的身后
摄影是光与影的完美结合,在拍摄时需要有足够的光线照射到被摄主体上。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太阳处于你的身后,并有一定的偏移。

光线可以照亮被摄主体,使它的色彩和阴影变亮,轻微的偏移则可以产生一些阴影来显示出物体的质地和立体感。

但应注意,取景时一般不要让自己的影子进入画面。

(五)缩小拍摄距离
记得战地摄影师卡帕曾说过:如果你觉得照片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走得不够近。

有时候,并非要把整个人或物全部拍摄下来,对景物的某个具有特色的地方进行强调,反而会更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

只需要离被摄物体近一些,就可以得到比远距离拍摄更好的效果。

(六)学习借鉴他人作品
当你浏览或者评论一幅摄影作品时,表面上看是在品评作者,实际上也是一个自我审视的过程。

全面的、客观的评价摄影作品,不仅是在帮助作者,而且还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

当你能够迅速地指出一幅作品的优点和缺点时,已经距离一名成功的摄影师不远了。

面对相同的影像,每一个人的感受不尽相同,建议你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去鉴赏一幅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