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吴晶晶;张扬扬;孟庆香;张宏磊
【摘要】根据农村居民点用地特征,结合淇县实际情况,从土地利用的结构、程度、投入程度和产出效益4个方面建立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计算综合分值,采用聚类分析将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分为优化整理利用、加强整理利用和重点整理利用3级,并阐述各级别在今后土地集约利用方面的对策.
【期刊名称】《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3(047)002
【总页数】5页(P206-210)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集约评价;聚类分析
【作者】吴晶晶;张扬扬;孟庆香;张宏磊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01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已成为当前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它
也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在利用和管理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不容忽视,如:村庄建设的“无序化”、居
民点的“空心化”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化”等,这些显然不符合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的目标和要求[1~4].因此,积极开展农村居民点土地的集约利用工作,调整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十分必要.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搞
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战略之一.有关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
在中国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由于起步较晚,土地集约利用技术标准体系尚不
完善,有关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都集中在城市居民点、工业用地以及经济开发区,较少涉及乡镇农村居民点用地[5~7].随着新农村社区和城镇化的建设,有关小
城镇、农村居民点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呼之欲出.本研究以河南省淇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乡镇农村居民点用地情况的研究,提出适用于乡镇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模式和方法,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级.
1 研究区域概况
淇县地处豫北平原,辖朝歌镇、高乡镇、北阳镇、西岗镇、桥盟乡、庙口乡、黄洞乡、铁西区8个乡镇区,175 个行政村[8],总面积567.43 km2,森林覆盖率21.7%.2010年总人口25.6万人,城市化水平50.50%,全县生产总值为48.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为19 062.5元.
全县农村居民点用地3 360.41 hm2,人均建设用地约259.89 m2·人﹣1.由于朝
歌镇为淇县县城的所在地,已具有小城市的性质,因此不在本次评价之列.
2 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综合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比性原则、规范性原则与可操作性原则进行构建[9].根据这些原则,并结合淇县各乡镇用地特点,构建了包含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3个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Table 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weight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intensive utilization目标层Target layer准则层Rule layer权重Weight指标层Index layer权重Weight指标性质The nature of the indicators乡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A1 Evaluation of 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rural residents at the township level point土地利用结构B1 0.09 人口规模C11/人 0.02 正居住建筑用地占乡镇
用地的比例C12/% 0.06 适度公共设施用地占乡镇用地的比例C13/% 0.01 适度
土地利用程度B2 0.49 人均道路用地面积C21/m2 0.06 适度人均居住用地面积
C22/m2 0.23 适度人均建设用地面积C23/m2 0.14 适度闲置用地面积/乡镇用地
面积C24/% 0.06 负土地利用投入B3 0.16 固定资产价值/乡镇用地面积C31/% 0.09 正从业人员人数/乡镇用地面积C32/% 0.04 正绿地面积/乡镇用地面积C33/% 0.03 正土地利用效益B4 0.26 居民居住条件满意度C41/% 0.11 正居民人均可支
配纯收入C42/元 0.11 正污水处理率C43/% 0.01 正垃圾处理率C44/% 0.03正2.2 评价指标体系的解释
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系统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要对这样一个
复杂的系统进行评价,需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建立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指标体系,使它能反映出土地利用的节约集约现状,达到准确刻画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目的.因此,不仅要考虑集约的程度,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追求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体功能和利用效益的最大化.从土地利用的结构、程度、投入程度、产出效益4个层面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2.2.1 土地利用结构“人口规模”反映乡镇规模.居住建筑用地占乡镇用地的比例
和公共设施用地占乡镇用地的比例,分别衡量乡镇用地的内部和外部利用结构的合理性,乡镇用地的利用结构越合理,乡镇用地利用也就越节约集约.
2.2.2 土地利用程度人均道路用地、人均居住用地和人均建设用地越小,乡镇土地
承载能力越大,土地利用程度越集约;闲置用地率指标值越小,土地利用程度越高,利用越充分.
2.2.3 土地利用投入单位面积固定资产投资、单位用地从业人数及单位用地绿地面积指标值越大表示土地投入水平越高,土地利用水平越集约.
2.2.4 土地利用效益从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综合考察,具体选取居民居住条件满意度、居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污水处理率、垃圾处理率指标.
2.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权重.采用专家咨询的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打分,赋以权重,得到各层次判断矩阵,再用和积法求解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及所对应的特征向量,最后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
性检验.经计算,判断矩阵具有令人满意的一致性,各指标的特征向量即为权重(表1).
3 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的评价
3.1 评价指标数据的来源
根据2010年《淇县统计年鉴》、土地利用状况统计数据及相关资料分析,2010
年淇县各乡镇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如表2.
3.2 评价指标数据的无量纲化
为使各指标具有可比性,需要对指标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表3).评价指标分3种:正指标、负指标和适度指标.正指标是指对土地集约利用起正面作用的指标,
值越大集约度越高;负指标是指对土地集约利用起负面作用的指标,值越小集约度
越高;适度指标是指因素指标值在适度值上,集约性最好[8~10].指标处理公式
分别为:
表2 淇县各乡镇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数据Table 2 Data of land
intensive using evaluation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in villages and towns of Qi county西岗镇Xigang 47 620 0.52 0.15 9.4 259.6 280.3 0.02 87.43 67.83 0.4 0.4 3 980 0.3 0.5庙口乡Miaokou 29 698 0.36 0.18 9.37 255.3 275.9 0.02 120.6 63.47 0.38 0.6 3 676 0.5 0.5黄洞乡Huangdong11 009 0.58 0.16 9.29 266.5 277.2 0.02 70.22 58.05 0.48 0.4 3 352 0.3 0.3北阳镇Beiyang 38 658 0.37 0.16 8.39 214.6 265.2 0.02 123.4 69.99 0.47 0.8 4 320 0.9 0.5桥盟镇Qiaomeng 28 931 0.43 0.15 12.79 211.7 262.3 0.02 124.2 66.09 0.43 0.6 3 590 0.5 0.3高村镇Gaocun 44 548 0.52 0.15 7.15 246.7 267.3 0.02 146.8 75.25 0.18 0.6 4 020 0.5 0.5铁西区Tiexi 11 235 0.45 0.15 10.86 228.8 269.5 0.02 124.3 59.78 0.4 0.8 4 370 0.9 0.5
表3 原始数据无量纲化处理结果Table 3 The dimensionless results of the original data西岗镇Xigang 0.22 0.17 0.14 0.08 0.13 0.13 0.86 0.11 0.15 0.15 0.10 0.15 0.08 0.16庙口乡Miaokou 0.14 0.15 0.14 0.14 0.13 0.14 0.85 0.15 0.14 0.14 0.14 0.13 0.13 0.16黄洞乡Huangdong0.05 0.12 0.14 0.05 0.12 0.14 0.84 0.09 0.13 0.18 0.10 0.12 0.08 0.10北阳镇Beiyang 0.18 0.15 0.14 0.25 0.17 0.15 0.86 0.15 0.15 0.17 0.19 0.16 0.23 0.16桥盟镇Qiaomeng 0.14 0.14 0.14 0.26 0.17 0.15 0.86 0.16 0.14 0.16 0.14 0.13 0.13 0.10高村镇Gaocun 0.21 0.13 0.14 0.06 0.14 0.15 0.86 0.18 0.16 0.06 0.14 0.15 0.13 0.16铁西区Tiexi 0.05 0.14 0.14 0.15 0.15 0.14 0.86 0.16 0.13 0.15 0.19 0.16 0.23 0.16
式中:Pij为第i个评价单元的第j个评价指标的相对分值;Xij为第i个评价单元的第j个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a为第i个评价单元的第j个评价指标的最适值,对适度指标值Xij进行变换后X'ij相当于1正指标,利用正指标对应的标准化公式转化即可.
3.3 综合评价分值计算
由于评价对象的指标较为复杂,使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计算乡镇土地集约利用更为简单准确.因此本次评价选择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将各个评价指标运用数学模型“融合”为一个整体,得到一个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分值[12].相应的公式为:
式中:F为评价单元土地集约利用综合程度,Ii为评价单元在第i项指标上的标准化值,Wi为第i项指标的权重.
根据上述的评价方法计算评价综合分值,得到淇县7个乡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综合分值及排序情况,如表4所示.
3.4 评价结果的系统聚类分析
本研究在7个评价单元得分的基础上,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通过DPS统计分析软件对各乡镇用地集约利用综合值进行分类,用最短距离法、重心法、离差平方和法[12,13]分别进行分析.从 3 种方法的聚类分析结果看,以离差平方和法的聚类效果最好,它将淇县各乡镇集约利用的评价值很明显地分成了3类,所以选用离差平方和法划分的聚类结果,结合《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标准》的规定:平原区人均建设用地≤100 m2;住宅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为:55% ~75%;公共设施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为:8% ~15%;绿地率≥30%,以优化整理利用Ⅰ、加强整理利用Ⅱ和重点整理利用Ⅲ来分别命名所划分出的3个等级.划分结果详见表5. 表4 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值及排序Table 4 Ordering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value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intensive utilization
表5 聚类划分结果Table 5 Clustering result等级Grade ery gradeⅠ各等级所属乡镇名称The name of the township which affiliated to ev北阳镇Ⅱ 桥盟乡
铁西区高乡镇庙口乡西岗镇Ⅲ 黄洞乡
4 评价结果分析
从评价结果看,淇县所辖各乡镇的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差别较大,北阳镇的集约程度最大,为0.210,黄洞乡的集约程度最小,为0.156.根据《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标准》中的规定,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不宜超过100 m2,因此,淇县所辖各乡镇集约利用程度总体较低,集约利用水平不高.今后一段时期,各级别在
积极推进城镇化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下.
4.1 优化整理利用
Ⅰ级优化整理利用是指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水平较高,需要对基础设施和绿地等公共服务用地进行完善及优化整理.北阳镇居住建筑用地占本乡镇用地的比例相对较低,居民居住条件满意度、人均可支配纯收入、污水和垃圾处理率均比较高;同时
北阳镇作为鹤壁市小城镇建设重点镇,镇域交通条件便利,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纵贯南北;文化底蕴丰厚,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因此,北阳镇对
周边村庄的辐射力、吸引力较大,在整理过程中,要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逐步提高其集约利用水平.
4.2 加强整理利用
Ⅱ级加强整理利用是指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政府加强引导和控制,做好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整理工作,逐步降低居民点用地规模.桥盟乡、高乡镇、铁西区、庙口乡、西岗镇5个乡镇人均居住面积、人均建设面积均
较大,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较高.铁西区、桥盟乡等是淇县积极发展建设的小城镇,
高乡镇、庙口乡距鹤壁市市区较近,区位条件较好.这5个乡镇要发挥其自身优势,抓住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大力度推进村庄集聚.按照布局合理、节约集约用地、改善居住环境的原则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4.3 重点整理利用
Ⅲ级重点整理利用是指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水平、集约程度较低,在今后的土地整理工作中需要重点整理的区域.黄洞乡地处淇县西北偏僻山区,受地形及区位的影响,其经济发展缓慢,人均建设面积、人均居住面积、闲置率均较大,形成“满天星”式的居民点体系格局.黄洞乡今后的土地整理工作不仅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同时需要加强当地农民的节约集约用地意识,提高农民对乡镇规划和土地政策认识水平.有效引导农民在中心村集中建房,对旧村整理改造,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
和完成居民点整理工作,科学合理地推进城镇化.
5 结论
本研究根据淇县的实际情况,建立乡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
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计算,通过对淇县各乡镇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分值进行聚类分析,将集约利用程度分为3个级别:优化整理利用、加强整理利用和
重点整理利用.
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分析:优化整理利用区需要对基础设施和绿地等公共服务用地
完善及优化整理;加强整理利用区需要政府加强引导和控制,做好农村居民点用地
的整理工作,逐步降低居民点用地规模;重点整理利用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水平、集约程度较低,是今后的土地整理工作中需要重点整理的区域.通过对各乡镇农村
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进行全面分析,指出各乡镇在今后的土地整理工作中的工作重点,为当地政府科学地推进土地整理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淇县乡镇农
村居民点整理工作应以土地集约利用为原则,合理配置各项用地,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以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石诗源,张小林.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9):368-371.
[2]刘彦随,郑伟元.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邵晓梅,王静,许月卿,等.小城镇农村居民点土地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浙江省慈溪市周港镇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7,12(3):100-104. [4]朱苹.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0.
[5]邵晓敏,刘庆,张衍毓.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6,25(2):85-94.
[6]《昆山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组.区域发展与土地利用研
究[J].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8,22.
[7]曹建海.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基本思路[J].中国土地,2005,10:19-21.
[8]李昕,李旸.长葛市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驱动因素分析[J].河
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44(6):698-703.
[9]陈逸,黄贤金,陈志刚,等.城市化进程中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苏州高新区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08,22(6):11-16.
[10]魏洪斌,廖和平.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重庆开县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1):181-186.
[11]赵小敏,邓建宇.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评价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2,14(2):54-59.
[12]孟庆香,张宏磊,吴晶晶,等.遂平县褚堂乡土地整治后的土地质量评价与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46(1):92-96.
[13]邵晓敏,王静.小城镇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浙江省慈溪市
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8,27(1):75-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