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玉米大斑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
我国是世界上排名靠前的农业大国,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
发展,农业经济已经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占据主要位置,也是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农业种植领域,玉米种植占据较大面积,其是农作物生产中的重要基础。

然而玉米种植过程中容易出现较多问题,比如:病虫害、倒伏等,这些问题的发生对玉米的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就玉米大斑病而言,其是玉米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之一,又称为叶斑病、条斑病、枯叶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且不受地区限制,对玉米的生长发育有着直接的影响,还会导致玉米产量降低。

因此相关部门要对该病提高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预防,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玉米的健康生长,促进产量的提高。

为了避免玉米种植过程中出现大斑病,在种植期间需要对该病进行充分的了解。

玉米大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是玉米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但该病一般不会在苗期发生,其主要发生阶段在玉米生长的后期,随着玉米的生长病情也会随之加重。

该病发生后对玉米的叶片有直接的危害,且会影响到玉米的雌穗苞叶和叶鞘。

当大斑病危害玉米初期阶段时,玉米的叶片呈现出小斑点,此时若不加以控制,病菌会持续扩展。

严重的情况下,玉米植株会出现死亡现象,不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

一、玉米大斑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分析1、气候原因
大斑病的发生与气候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温度和湿度是主要影响因素。

由于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较大的为北方地区,
尤其是东北地区居多,该地区环境特殊,每年7月份和8月份为
降水密集阶段。

此时正值每年温度最高的阶段,这对玉米的生长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因此,北方地区玉米种植面积较大,成为了主导农作物,且玉米的品种主要是中晚熟、中熟等。

然而在该阶段种植玉米,在降雨量和空气湿度以及昼夜温度的影响下,玉米大斑病病原菌会出现流向扩散的情况。

2、种植密度较高
我国农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且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影响下,农业结构得到了全面的调整,虽然如此,但部分地区仍然以单一结构的种植为主。

然而在农作物的经济效益影响下,玉米仍然在北方地区占据主动地位。

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机械化的种植技术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和应用,使玉米种植的密度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下,田间的通风效果就会受到直接的影响,导致通风和透光不良的情况发生,此时玉米生长的环境也会逐渐恶劣,使其抵抗力逐渐降低。

另外种植玉米还会出现多年重茬的情况,这会导致土壤中的有害菌不断累积,增加了病菌的致病能力,同时对土壤养分的消耗较大,最终使玉米的抗逆性逐渐降低,一旦出现大斑病,将会造成严重危害。

3、缺乏耕地力
根据相关调查分析得知,我国农村中从事农业劳动的多为老年人和妇女,青壮年多外出打工贴补家用。

另外在进行农业生
产的过程中,部分劳动者存在省力和图方便的思想,种植后任其生长,农家肥的使用量满足不了玉米需求,而且秸秆还田的比例较低,这种情况下,土壤的有机物质就会出现下降的状态,甚至土壤结果也会发生改变,逐渐失去水、肥、热能力的协调作用,导致地力下降。

此外,化学肥料的应用逐渐增加,其中常见的化学肥料包括三种,分别是钾肥、氮肥、磷肥,而且在施肥的过程中,农民往往不会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肥料,均使用“一锅炖”的方法,此时种植成本就会随之增加,导致玉米的经济效益降低。

除此之外,耕地还会出现地理化性质变化,当土壤的养分逐渐减少、通透性消失后,其不仅会影响环境,还会降低地力,此时玉米发生病虫害的几率增加,导致大斑病肆虐。

4、不正确选种
当前,农业的发展速度突飞猛进,许多新型技术也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背景下,玉米种类越来越多。

玉米品种不同其对大斑病的抵抗能力也不相同,有些品种的玉米具有较强的抗病性,但仍有抗病能力较弱的品种。

所以,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需要合理地选择玉米品种,避免造成严重的损失。

二、发病症状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有着极其相似的病症,经常混合发生。

一旦发生大斑病,玉米的叶片就会受到危害,严重的情况下也会对叶鞘和苞叶造成损伤。

该病在玉米的整个生育期间均可发生,最为严重的阶段是抽穗后。

下部叶片是大斑病的主要始发位置,有扩散的可能,当其扩散后,大斑发展为梭形,颜色呈现出淡褐色或深褐色。

当天气较为潮湿时,大斑病会出现扩散的情况,导致大片相连,此时叶片会出现霉层,呈黑色,特别严重的情况下叶片枯死。

三、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措施1、选择抗病品种
由于玉米品种较多,在种植前,要合理的选择具有抗菌能力的玉米品种,从根本上预防大斑病的发生。

2、改变种植方式,进行供给侧调整
当前,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许多地区使用了玉米种植的新型技术,比如玉米大豆间作技术(既:在玉米种植的间隙中种植大豆)、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等,合理的应用玉米种植技术,能够提高玉米生长的环境,促进田间的通风性和透光性,使光合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同时对玉米田间湿度进行有效控制,使其具有边际效应,以此促进玉米的抵抗力,增加玉米的抗逆性,以此避免大斑病的扩散。

同时还要在玉米种植中将以地养地、提高地力的作用充分发挥。

3、使用科学的施肥方法,并实施秸秆根茬还田,促进土壤有机
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想要预防大斑病的发生,需要提高秸秆还田的比例,以此促进耕地地力,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为了避免菌源的产生,可对土地进行翻整,这对玉米的抗逆性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4、药剂防治
对玉米抽雄阶段,详细观察发病植株的情况,如果发病率达到7%以上,则需要进行配药处理。

喷药处理需要在发病早期进行,同时还要控制好药液的配比。

综上所述,大斑病是影响玉米健康生长的主要因素,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此,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密切关注玉米大斑病的发生情况,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处理,以此为农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476100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农业农村局)
浅析玉米大斑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76--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